燃燒女子的肖像:對一個不可能發生的愛情故事的雄偉描繪

2020-12-24 漫步電影時光

這部電影在IMBD上排名235,雖然有些靠後,但無疑,這是一部經典的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是一部百,合題材的電影。但它似乎超越了這個題材。這是一部兩個女人愛而不得的電影。

首先,在評論之前,我想指出,這部電影非常觸動我的心。每一個場景和畫面都很純粹,非常真實。《燃燒女子的肖像》是一部發生在18世紀法國的年代愛情劇,年輕漂亮的畫家瑪麗安受僱為即將舉行婚禮的Eloise畫肖像。然而,艾露伊絲對結婚並不感興趣,因此拒絕配合婚禮的籌備工作,尤其是畫像工作。瑪麗安決定隱瞞自己是畫家的事實,並將自己作為一個同伴,旨在攪亂艾露伊絲的時間。同時,她日復一日地注視著她,偷偷地給她畫畫。

在一開始,主角描述了如何畫一幅肖像,要注意什麼,一個人的小細節,他們的輪廓,姿態等等。導演將這些細節發揮到了極致。長時間的靜止鏡頭和和長時間的特寫。在視角改變後,觀眾更多的是沉浸在劇情和每個人物的情感故事中,你沉浸在一種從屏幕到你的關係和聯繫中。

這部電影是一首視覺詩,是一場耳朵和眼睛的盛宴,每一幀質感豐富的畫面和獨特的聲音設計,都壓倒了最沉浸的觀影體驗,我推薦看電影院,而不是坐在家裡舒適的沙發上的小屏幕前。電影中每一個關於愛情和人物自我探索的主題都是嚴肅而有力的,人物之間的對話非常有趣,非常真實。影片中的氣氛既真實又有明顯的詩意。兩位主人公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也有助於塑造人物的性格。結局在電影中留下了印記,這是我見過的最神奇、最刺激的結局之一。

如果這部電影是由其他人(哪怕是男人或女人)編劇和導演,影片會讓人覺得虛假和可悲,人物之間的關係也不可靠。幸運的是,這裡出現了賽亞瑪,她的女性視角和創新的氣質,讓原本可能是時空錯亂的電影,變成了藝術的強大力量,女性主義電影的提升和現代及早期觀眾的賦權。

從第一個鏡頭開始--一隻手深思熟慮地用木炭在一張白紙上勾畫,產生尖銳的劃痕聲;從來沒有一個觀眾如此安靜地轉過身來。這第一個鏡頭也奠定了基調,它說:不要只是被動地看這部電影,你要用身體去聽、去感受、去聞、去體驗。打開你的身體,細心,警覺。接下來,

(瑪麗安)給出的信息是,她要講的故事是痛苦的。接下來,在這個關於初戀的故事的發展過程中,賽卡瑪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出人意料的巧妙介入,跟著她做的事情,領悟到她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如何充分展示女性的愛,並賦予人物色彩、個性和代理權,真是一種享受。同時,她的女演員(如海涅爾、梅蘭特、巴依拉米)又一次次在表演和對話中拉長時間,像肌肉一樣,交替地建立和放鬆緊張感。沒有音樂配樂(這是磨礪意識和參與度的重要選擇)。

《肖像》包含了三場現場表演,極具情感衝擊力和深度。三重結局中,Helose長達數分鐘的特寫,無與倫比,實在令人心碎。同時,這個結尾對於《肖像》所要提供的東西似乎至關重要:宣洩。正是在這一刻,不可能的愛情的痛苦體驗,影片第一幕中的失望或遺憾的痛苦感覺(或許也是困擾瑪麗安的原因)被一種永恆的愛的意識所軟化,甚至被取代--通過感激、接受、自豪和幸福的感覺,愛確實已經被找到,它已經被生活,並在第一時間分享。誰知道那些前戀人在經歷了那段改變生活的經歷後,他們的心被點燃,在未來的歲月裡會遇到什麼?

該片獲得了2019年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和同性戀者金棕櫚獎,《燃燒女子的肖像》是我在過去十年中看到的最真實、最真誠的藝術電影,

相關焦點

  • 《燃燒女子的肖像》:豆瓣評分8.6,這樣的愛情故事太虐心了
    2019年法國女導演瑟琳·席安瑪推出的同性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榮獲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的導演都想把手裡的小金人交給席安瑪。關於同性題材的電影並不少見,但這部電影自問世以來到現在依然熱度不減。《燃燒女子的消息》何以收穫如潮的好評,要從人物、故事、視聽多角度進行分析。
  • 個人意見|《燃燒女子的肖像》:當你凝望愛情的時候,愛情也在凝望你
    瑟琳·席安瑪執導的新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成為本屆法國申報的最佳國際影片,錯過參與角逐的機會。在2019年的坎城電影節中,該片與《寄生蟲》共同入圍主競賽單元,獲得最佳編劇和同志金棕櫚兩個獎項。《燃燒女子的肖像》由瑟琳·席安瑪自編自導,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一名希望繼承知名畫家父親衣缽的年輕女畫家瑪麗安,獨自乘船來到一座孤島上的城堡。
  • 個人意見 | 《燃燒女子的肖像》:當你凝望愛情的時候,愛情也在凝望你
    瑟琳·席安瑪執導的新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成為本屆法國申報的最佳國際影片,錯過參與角逐的機會。在2019年的坎城電影節中,該片與《寄生蟲》共同入圍主競賽單元,獲得最佳編劇和同志金棕櫚兩個獎項。《燃燒女子的肖像》由瑟琳·席安瑪自編自導,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一名希望繼承知名畫家父親衣缽的年輕女畫家瑪麗安,獨自乘船來到一座孤島上的城堡。
  • 《燃燒女子的肖像》:如畫般的禁忌愛情
    我認為2019年歐洲有兩部重要的LGBT電影,一部是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另一部是《燃燒女子的肖像》。電影主題設定在18世紀,故事講述一個女性畫師與富家小姐的愛情故事。但《燃燒女子的肖像》並沒有展示任何轟轟烈烈,以突破世俗桎梏的情節,她們都選擇接受公序良俗對她們身份的規整,更沒有妄想去突破社會對同性愛的許可。這讓故事的發展不僅更貼近現實,也更淳樸潔淨。
  • 《燃燒女子的肖像》的唯美愛情故事
    在我心中,《燃燒女子的肖像》是2019年當之無愧、數一數二的好電影。油畫般的質感電影油畫般的質感、夢幻的調色我們帶入到18世紀的歐洲。我們與作者一道,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去思考女性主義的議題。導演用平等的女性凝視,以一種全新的被大多人忽視的女性視角重新定義了電影。
  • 《燃燒女子的肖像》:燃燒的不只是畫像,更是愛情和女性意識
    她不斷地逃避畫師,致使上一個畫師連她的臉都沒能看到,而新畫師瑪莉安的任務,就是以陪伴的名義,偷偷畫下她的肖像。在相識陪伴過程中,瑪莉安細緻觀察的凝視目光逐漸變得熾熱,糾纏灼燒著艾洛伊茲的心旌。在電光石火的眼神交匯中,在漫不經心的言語試探中,禁忌的情愫漸漸生根發芽。兩人迅速陷入甜蜜的戀愛,可沉浸在愛情中還沒幾天,就到了寄送肖像、艾洛伊茲出嫁的時候。
  • 《燃燒女子的肖像》影評:深刻烙印在心底的容貌
    劇情簡介《燃燒女子的肖像》是一部2019上映的法國愛情劇情電影,由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拉·哈內爾、諾米·梅蘭特、瓦萊麗亞·戈利諾主演,故事講述在18世紀的歐洲女畫家瑪莉安,需要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千金小姐艾洛伊茲出嫁前的肖像畫,讓她遠在米蘭的未婚夫能在婚禮前看見妻子的容貌。
  • 在孤島相愛,法國酷兒電影的究極浪漫:《燃燒女子的肖像》
    文:Montagne要問2019年最好的LGBT電影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到這部《燃燒女子的肖像》,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8.6分,超過96%的同性片及95%的愛情片,並提名了金棕櫚。》講述了十八世紀法國一個女畫家瑪莉安與其所繪對象洛伊茲在一座孤島上所發生的短暫的愛情故事,二人身份地位懸殊,且富家小姐洛伊茲已有婚約。
  • 為什麼,要燃燒女子的肖像?
    瑟琳·席安瑪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她自編自導的《燃燒女子的肖像》所展現的,更多是愛情的本身。01這是一段愛情故事的記憶。主劇情通過閃回的形式講述。女畫家Marianne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因為那幅《燃燒女子的肖像》勾起了她的回憶。那是一個墜入愛河的過程。1760年,法國布列塔尼。
  • 《燃燒女子的肖像》:不止於女同的愛
    文/夢裡詩書宛若油畫般的電影質地,在《燃燒女子的肖像》中是如此的賞心悅目。而在這個帶有西方古典美學的優雅氛圍中,女性導演瑟琳·席安瑪對同性之愛的聚焦,兩位女主間謹小慎微且又纏綿悱惻的愛意流露,則使電影之美不僅源於外,更修於內。
  • 禁慾同性愛情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每個鏡頭美如...
    瑟琳·席安自編自導的《燃燒女子的肖像》獲得今年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影片描繪兩個女子愛情故事,每一個鏡頭都可以被定格成像,鑲嵌在任何一家藝術畫廊裡,空氣裡充滿著禁止的欲望。  兩位主角精湛的演繹,那個時代的愛情故事幾乎承載了所有成功的標誌,無論對於觀眾而言還是那些最高獎項的頒獎者。這部作品就有那麼出色。
  • 燃燒女子的肖像 每個人的愛情都應受到尊重
    隨著六月彩虹月的概念傳入國內,同性主題影片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除了已為大眾所熟知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卡羅爾》《阿黛爾的生活》等影片,還有一部曾為大眾所忽略的法國女導演席琳席安瑪的作品《燃燒女子的肖像》,這部影片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獲得了最佳編劇獎,除卻影片本身的精緻油畫質感與性別政治深度之外
  • 《燃燒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燒的畫像;愛,在第28頁
    火光燃燒間,女子的裙擺染上了火焰,但她正專注地凝視著對面的愛人。微風乍起,吹起了燃燒著的裙擺,這無疑是本季度最美的畫面。這一幕出自法國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講述了畫家瑪麗安接近小姐愛伊洛斯以完成畫像,但情愫卻在悄無聲息間慢慢滋長的故事,由由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拉·哈內爾、諾米·梅蘭特主演的影片是一場禁忌之戀,也是寫給藝術片的最好的情書。
  • 《燃燒女子的肖像》它絕對是今年最美、最有味道的作品
    《燃燒女子的肖像》是一部於2019年上映的法國愛情劇情片,由Celine Cianma執導,Adela Hanel主演。Nomi Melante和Valerie Golino,關於18世紀歐洲女畫家Marion,誰需要在埃洛伊絲小姐結婚前,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畫像。
  • 《燃燒女子的肖像》女性,也可以對凝視霸權說不
    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人類似乎有種本能的欲望,渴望取得主動,享受主宰的快感。凝視電影時,也不外乎如此。事實上,這是男權框架中的又一個隱蔽騙局,而《燃燒女子的肖像》告訴我們:女性,也可以對凝視霸權說——不。
  • 《燃燒女子的肖像》:止於凝望,情予彼方
    一.前兩幕時空與電影基調開篇一幕是在一個滿是女性的畫室裡,既是老師又是模特的瑪麗(Marianne)發現她的一幅私藏的、容易勾起回憶的畫被學生誤放在公開場合中。這幅畫的名字就是《燃燒女子的肖像》。瑪麗漸漸墜入記憶中,時間也回溯到1760年, 電影的第二幕——也是主情節就發生在此時法國的布列塔尼(Bretagne)。
  • 《燃燒女子的肖像》:女人的秘密,一明一滅一瞬間
    一位男子向她談了觀後感:「人們習慣於描繪俄耳浦斯回頭前的場景,或他在妻子死後的悲容。在您的畫中,他們只是在告別。」又是一個瞬間。整部影片由這樣一個又一個明滅的瞬間組成。視覺與情節互相成就,細膩光影伴隨近似人眼視線移動的鏡頭,營造蜻蜓翅膀般的脆弱與迸發於一夕間的美感。
  • #火星影評#燃燒女子的肖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第二性-上篇
    這些故事從1760年代的法國到1860年代的美國,從1950年代的義大利到1990年代的美國。從微觀來說每個角色、每個故事都獨一無二,有人說同性之愛,有人講母女之殤,但假使你將他們擺放在一起看便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竟在描摹一幅畫。1760年代故事裡的那幅——燃燒女子的畫像,它成為了我近年來看女性影視作品最愛的一個隱喻。
  • 《燃燒女子的肖像》中的愛情密碼,俄耳甫斯神話到底有何寓意?
    這是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中一個有趣又值得深思的場景。《燃燒女子的肖像》由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拉·哈內爾和諾米·梅蘭特主演,在2019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斬獲酷兒金棕櫚獎,被譽為「年度最美電影」。
  • 《燃燒女子的肖像》19年最出色的法語愛情電影
    這就是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燃燒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上映時間:2019年9月18日(法國)推薦指數:★★★★☆故事發生在18世紀布列塔尼的一座孤島上。年輕的女畫家瑪麗安收到委託要為富家小姐愛洛伊斯完成肖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