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醫生:ICU新冠患者過半肢端變紫,有人手指和腳趾發黑、壞死

2020-12-28 斑馬民生匯

5月5日,據新京報報導,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醫療隊隊長嚴曉偉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武漢的ICU,大約有50%-60%的病人出現肢端發涼、變紫,有些病人的手指和腳趾甚至出現發黑、壞死。所以需要加強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抗凝治療。

此前,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易凡,也因全身皮膚發黑引起廣泛關注,經過治療,目前臉色已基本恢復正常。由此可見,在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治療方法的情況下,"我們把抗凝和抗血小板聯合,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嚴曉偉說,這說明採取的治療措施和策略是正確的。

在新聞發布會上,嚴曉偉著重談到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抗凝治療。據悉,在武漢的ICU,醫護人員查房時發現,大約有50%-60%的病人出現肢端發涼、變紫,有些病人的手指和腳趾甚至出現發黑、壞死。嚴曉偉說,這實際上是病人肢體缺血的表現。

肢端發涼、變紫,手指發黑、壞死,經研究,發現這是新冠病毒對血管內膜的損傷,以及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風暴所造成的高凝傾向,因此在沒有特效藥和特效治療方法的情況下,抗凝的治療非常重要。

"後來我們採取抗凝治療,病人肢端發黑和壞死的情況有明顯緩解。對一些非常重的病人,我們把抗凝和抗血小板聯合,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嚴曉偉說。

據南方都市報此前報導,今年1月,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易凡在臨床一線感染了新冠肺炎。

據悉,新冠病毒感染,最收到影響的器官是肺,隨著呼吸衰竭,患者會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在肝功能嚴重損害的情況下,人體內的鐵質代謝會出問題,導致血液中的鐵含量會增多,隨血液循環分布到面部後,容易造成臉色發黑。

病情需要,大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多黏菌素B,而這種藥物後都會在頭面部、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出現色素沉著,使得皮膚顏色變深。據了解,易凡的治療過程中也使用了多黏菌素B等藥物。

近日,易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治療目前已基本上恢復,膚色已基本恢復正常,雖離下地活動還差一點,但呼吸基本上很順暢,也不需要輸液。每天康復醫師都會來為易凡康復,易凡目前已能下地走路。易凡稱,"(剛醒時)經常做噩夢,都是醫護人員來安慰我"。目前易凡也在接受心理治療。

嚴曉偉表示,武漢援助期間,大量重症患者進入ICU,但針對新冠肺炎並沒有特效治療方法,靠的是醫護人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

"通過努力給危重症病人提供恰如其分的支持性治療,我們的病人在ICU存活的時間越來越長"嚴曉偉表示,相當一部分需要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病人,能夠拔管或者脫離呼吸機轉入到普通病房,所有這些結果都表明,"我們採取的治療措施和策略是正確的。"

嚴曉偉表示,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最值得強調的治療策略有三點:第一,根植協和的傳統;第二,多學科專家協作;第三,全方位個體化的醫療支持。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足腳趾發黑能活多久?
    糖尿病足腳趾發黑這是屬於糖尿病足乾性壞疽,這一類型的糖尿病足,主要是由患者的下肢動脈閉塞而引起的,乾性壞疽的患者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動脈血管閉塞,而靜脈回流是沒有問題的,這樣就導致創面組織缺血缺水,會使病變的部位乾性皺縮,呈黑褐色,而造成乾性壞疽,腳趾屬於足部的最末端,也是腳趾最容易出現缺水、缺血而出現發黑壞死的主要原因。
  • 兩個月大男嬰腳趾發黑,險些截趾!罪魁禍首竟是這東西!
    而短短幾個小時,寶寶的腳趾就開始變得發黑,把夫妻倆給嚇壞了。罪魁禍首就是這根不起眼的頭髮,從寶寶腳趾發黑潰爛的程度來看,有可能被纏了十幾個小時,家長沒有及時發現,而孩子越蹬腳,頭髮就纏的越緊。手術後,醫生每隔一個小時,就對寶寶的腳趾做一次放血治療。
  • 廣東援鄂醫生坐著高鐵重回武漢
    新華社半年之後,廣東援鄂醫生劉曉春回到武漢。他特意強調是「回」,這個字已然超越地理空間的往復、車次終點的轉換。劉醫生把它總結為「武漢情結」,屬於成千上萬在特殊時期馳援過、戰鬥過的醫護人員的共同特質。4個小時,列車從羊城直達江城。
  • 瀋陽杏林醫院援鄂醫生的特殊生日:懂得了死亡 才會更好地活下去
    為了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年的清明節,全國各地均舉行了哀悼活動。上午十點鐘,全國人民用三分鐘的沉默,悼念這場疫情所奪走的生命,悼念那些定格在2020年春天之前的人生。
  • 「重生」後的武漢兩醫生面容大改,臉部全變黑!
    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來說,便是如此!武漢市中心醫院的兩位醫生,作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2個多月的治療後終於轉危為安。近日,一段廣為流傳的視頻卻顯示:他們現在面色發黑,全身傷痕累累,都是與死神搏鬥過的痕跡,讓人著實心疼!
  • 武漢從「人等床」到「床等人」,援鄂醫生解密抗疫王牌武器
    其實,早在新冠疫情初期,段軍就做好了「上戰場」的準備,他將兩個年幼的孩子託航空公司,交給遠在美國學習的愛人,就是為了全力以赴、沒有後顧之憂。 2月17日下午16點,中日友好醫院醫療隊李敏醫生與武漢同濟醫院心內科醫生合作,從患者左側股動脈植入IABP。緊接著,李敏又與同濟醫院心外科醫生合作,在患者右側股靜脈和股動脈各植入一根ECMO導管。過程中,所有醫務人員一邊注視患者生命體徵,一邊小心翼翼地操作,仔細核實數據並做調整。18點,循環支持操作結束,患者胸痛症狀慢慢緩解,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 協和援鄂醫療隊王京嵐、吳東、劉金榜三人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於大年初二作為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參與了籌建重症病房、快速收治危重症病人、科學規範管理ICU病房的全過程,堅守到病房關閉的最後一刻。返京後,他又以武漢戰疫經驗助力打贏「北京保衛戰」,勇擔重任執行涉外援助任務,在身體力行中傳遞著醫者的初心與大愛。
  • 與國同慶|援鄂醫生查瓊芳坐診遇粉絲點讚,一時詞窮微笑以對
    查瓊芳說,這一天距離她援鄂回滬已經過去6個多月,生活和工作早已回歸正常。這個假期她為家人下廚,與親友賞花,還度過了自己的生日,這樣過節「幸福感很強」。10月5日起,她將連續值班兩天,為秋季就診高峰而忙碌。查瓊芳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也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於2020年除夕夜逆行而上,次日凌晨抵達武漢金銀潭醫院。
  • 武漢歸來的第249天,南京援鄂醫生收到武漢患者祝福簡訊
    江蘇暖新聞【武漢歸來的第249天,南京援鄂醫生收到武漢患者祝福簡訊】「楊醫生您好,好久不見。您最近還好嗎?轉眼已至年末,願您在即將到來的新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友:阿峰(化名)」12月7日,南京鼓樓醫院第二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聯絡員、心理醫生楊海龍又收到了「武漢老友」阿峰的簡訊,心頭一陣暖意。
  • 用大愛大仁書寫「銻都驕傲」——記錫礦山中心醫院援鄂醫生李海
    用大愛大仁書寫「銻都驕傲」——記錫礦山中心醫院援鄂醫生李海婁底新聞網通訊員 陳東紅 謝立松李海醫生,錫礦山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一名普通的重症醫學主治醫生,有著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疫情當前,面對席捲荊楚,遺毒華夏的新冠病毒,看著蹣跚學步、呀呀而語的小兒子,在和妻子商量後,李海醫生毅然北上援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醫務工作者的錚錚誓言。與妻子之約:無論誰去湖北支援,一定要全力支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今天在上海書展舉行全球首發式
    《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生撰寫,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從除夕到3月31日,查醫生日記共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也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記。
  • 「雙節」前,廣東援鄂醫生探望兩名危重新冠肺炎治癒者
    南方網訊 5個多月前,離開武漢時,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女兒來機場送行,對廣東援鄂醫生高元妹說:「是您讓我還有媽媽,不然我就沒媽媽了。」國慶、中秋「雙節」將至,日前,高元妹重回武漢,與治癒者及家屬「團聚」。
  •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對我院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微創介入診療...
    齊魯壹點對我院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微創介入診療免開刀進行報導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金鄉縣人民醫院微創介入診療免開刀從膽總管結石介入手術挽救高齡患者生命到開展首例雙向開通下肢閉塞動脈血管成形術免於患者截肢
  • 青島累計派出援鄂醫療隊員306人青大附院醫生秦文將繼續堅守武漢
    目前,已有305名援鄂醫療隊員完成援鄂任務,分批返回濟南、青島,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休整。青大附院院感科醫生秦文還仍在武漢市肺科醫院照常工作,為最後患者的集中救治堅守。醫療隊啟程前往武漢機場前拍照留念。
  • 臨沂「小援鄂」終於見到爸爸!馳援湖北醫生王裕虎凱旋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4月1日訊(記者 鄧夢嬌 王豔彩 黃孟娜)4月1日,隨著臨沂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結束隔離,來自臨沭縣人民醫院的醫生王裕虎回到久違的臨沭家中,兒子「小援鄂」也終於見到了爸爸!王裕虎出發時剛滿月的「小援鄂」,如今已滿百天!
  • 與醫生同賞落日老人拉小提琴送上海援鄂醫療隊
    新京報訊(記者 李一凡 王瑞文)4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已撤離武漢抵達上海,成員將集中居住酒店
  • 援鄂醫生吳生華:上班前吃一桶泡麵,曾一天診治224名患者
    收治新冠患者時,醫生要著重採集患者的流行病學史、既往病史,以及跟蹤血常規、核酸檢測、胸部CT等檢查結果。這是醫生平日裡的常規操作,但是如此龐大數量的患者,吳生華還是第一次遇見。「頭一個星期簡直是在混亂中度過的。」一周左右時間,吳生華和戰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 廣東援鄂醫療隊:冬夜圍城,一群「白衣戰士」自南方來
    2月4日,又一支57人組成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廣東)援鄂醫療隊從廣州出發馳援湖北。「有點忐忑,孩子才11個月大,剛剛給她斷了奶。不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和丈夫一起上一線,我覺得我們都很棒!」急診科護士黃媛和丈夫馮劍鋒同為黨員,在集合地,他們拍下了莊嚴敬禮的合影作為留念。
  • 對話上海五院援鄂英雄施勁東
    施勁東,是此次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作為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施勁東提前終止義大利進修,與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報名參加援鄂,逆行渡厄!近日記者連線了援鄂英雄施勁東,回顧一線援鄂工作,他這樣說道↓↓↓記者施醫生,當時是如何組建援助醫療隊的?2月16日23:30,我們接國家衛健委通知,五院1小時內組建了閔行區史上最大規模的援助醫療隊。
  • 壯士赴戎機 詩歌伴徵程——來自河南省援鄂醫療急救轉運隊的前線日記
    「馳援急赴鄂,同抗『新冠』魔。正是戰場最前線,決戰應有我。」 …… 這一句句飽含壯志的詩篇,來自河南省援鄂醫療急救轉運隊鄭大二附院領隊、河南省醫學會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葛波湧的前線日記。它們創作於馳援武漢的行程中、書寫在與疫魔廝殺的戰鬥間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