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搭載的水稻種子發芽,航天育種技術 100% 原創

2021-01-09 網易

2020-12-28 20:33:53 來源: IT之家

舉報

  IT之家12月28日消息根據微博 @中國探月工程今日消息,嫦娥五號搭載的水稻種子已經試種發芽。這一批種子是由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 「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共計 40 克。這一批種子經過 22 天 21 小時的飛行,於 12 月 17 日成功著陸。

  

  根據報導,我國是首創利用航天技術進行作物誘變育種的國家。1987 年 8 月 5 日,我國第 9 顆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成功發射,搭載的水稻種子成功誘發變異。

  航天育種的原理是利用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射線,衝擊植物細胞誘導產生變異,獲得新性狀。此前我國植物航天育種有著多次試驗成果。今年 5 月,長徵五 - B 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試驗飛船取得圓滿成功,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徵集了水稻、甜玉米、南藥等 31 份,搭載樣本達 988 克,質量是過去的兩三倍。

  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濤介紹,此次嫦娥五號任務搭載的種子屬於深空空間誘變試驗,與此前不同。這次任務持續時間長,遭遇了範艾倫輻射帶,太陽黑子爆發等極端輻射環境,相比此前近地軌道飛行有很大不同。本次搭載的 「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其親本之一 「華航 31 號」同樣來源於航天育種,目前已經推廣種植。

  華農原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表示,「這次搭乘我國的航空器進行深空空間誘變試驗,是 100% 的中國原創,必將產生一大批原創性的科技成果。」

  

  IT之家了解到,這一批種子於 12 月 23 日的交接儀式上,由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交給華南農業大學接收,並頒發了搭載證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搭載30餘種種子歸來 將助力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
    與嫦娥五號一起完成太空之旅的還有水稻、苜蓿、蘭花等種子。此外還有致敬抗疫工作者的歌曲《星光》《堅信愛會贏》,小朋友們創作的科普繪畫作品《點亮夢想》,嬰幼兒配方食品等。  在隨後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指出,航天育種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而嫦娥五號的歸來意味著我國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它將為航天育種、為新品系的選擇和產生創造更大空間,為豐富我國種子遺傳資源作出重要貢獻,並將助力技術攻關,推動農業種源「卡脖子」問題的解決。  為何選擇搭載這些植物種子奔月?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種子、晶片完好歸來
    IT之家12月24日消息 昨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航天重大工程助推相關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在京舉行。嫦娥五號任務自 2020 年 11 月 24 日成功發射,歷經 23 天的飛行,於 12 月 17 日順利返回。
  • 「龍江發明」助航天育種水稻免受蟲害
    「2020年有個非常特別的現象,連雲港基地部分水稻遭遇了蟲害,許多稻穀成了空殼,只有用了黑龍江省嘉澤複合酶技術研究中心發明的超敏蛋白複合酶的水稻完好無損。」近日,航天育種火星紅基地產業聯盟成員、連雲港航天水稻種植示範基地負責人黃今告訴記者,該基地培育的航天育種水稻「航天伯爵一號」,因為使用了超敏蛋白複合酶,不僅有效抵抗蟲害、暴雨,還實現了增產。  超敏蛋白複合酶  助稻花香實現零農殘  超敏蛋白複合酶與「航天伯爵一號」的相遇可謂天作之合。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舉行
    本報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馮華)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今天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助推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除月球樣品之外,嫦娥五號返回器上也搭載了相關物品,包括冬奧會吉祥物、徽章、水稻、苜蓿種子等材料,致敬抗疫工作者的歌曲、科普繪畫作品以及中國飛鶴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物品。
  • 奔過月的種子,能幹啥?|來聽新聞
    與嫦娥五號一起完成太空之旅的還有水稻、苜蓿、蘭花等種子。專家學者們指出,航天育種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而嫦娥五號的歸來意味著我國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它將為航天育種、為新品系的選擇和產生創造更大空間,為豐富我國種子遺傳資源作出重要貢獻,並將助力技術攻關,推動農業種源「卡脖子」問題的解決。哪些種子奔過月?
  • 星飛帆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地月往返的嬰幼兒配方食品,飛鶴獲頒搭載...
    12月23日,在由國家航天中心舉辦的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上,經權威機構公證,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將搭載物——星飛帆系列產品交到了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手中,同時向飛鶴頒發了搭載證書。正式宣告中國飛鶴旗下星飛帆成為全球首個進入月球空間,並實現地月往返的嬰幼兒配方食品。
  • 嫦娥五號為何搭載了這首抗疫音樂?
    鮮為人知的是,嫦娥五號在發射、落月、返回的旅程中,還搭載了一首抗疫主題音樂《星光》。這是一首什麼樣的音樂?選擇搭載這首音樂,包含了怎樣的考量?解密:嫦娥五號搭載《星光》全過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當下,抗疫主題音樂作品眾多,《星光》何以能夠被嫦娥五號搭載?
  • 四川昭化「王家貢米」種子太空遨遊歸來已播種
    本報訊 6月9日,搭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遨遊太空的四川廣元昭化「王家貢米」一、二號種子,在昭化區試驗田播種。預計一周後就能長出新苗,10月中下旬成熟,可初步看到航天育種成果。種子返回地球後,先後在北京經過交接、公證等程序,於本月6日寄達廣元市昭化區特優糧油首席專家陳定全手中。「我迫切地想看一看經歷太空之旅的種子是否有一些肉眼可見的變化,發現種子普遍都變得比較乾癟、體積有些微縮小,重量也有所減輕。」陳定全說,為了搶播時間,6月6日種子回來後他第一時間將其浸泡、放入恆溫箱發芽外,還在次日開始給待種的秧田提廂平整。
  • 社會觀察丨山東種子太空探險記
    5月5日18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這批來自淄博的種子,也跟隨著一起衝向太空。這批種子來自山東天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主要研發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等農作物領域的公司,也是山東較早開展航天育種的企業之一,總部位於淄博市張店區。7年前,該公司就與「航天育種」項目結緣。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啟動 飛鶴星飛帆成全球進入月球的嬰幼兒...
    12月23日,在由國家航天中心舉辦的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上,經權威機構公證,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將搭載物——星飛帆系列產品交到了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手中,同時向飛鶴頒發了搭載證書。正式宣告中國飛鶴旗下星飛帆成為全球首個進入月球空間,並實現地月往返的嬰幼兒配方食品。
  • 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成功 普樂蛙VR虛擬航空技術科普航天知識
    2020-12-14 11:51:16 來源: 普樂蛙VR 舉報   我國在航天領域新成就
  • 嫦娥五號「回家」,飛鶴星飛帆奶粉實現地月往返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12月23日,在國家航天中心舉辦的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將搭載物——星飛帆系列產品交到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的手中,同時向飛鶴頒發搭載證書。中國飛鶴旗下星飛帆成為全球首個進入月球空間,並實現地月往返的嬰幼兒配方食品。
  • 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在...
    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2020-12-22 09:46: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之際,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21日在北京舉行。
  • 搭載嫦娥五號完成月球之旅 冰墩墩雪容融回家啦
    21日,在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之際,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冬奧會會旗、會徽、吉祥物等展示品,終於回家了。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榮威iMAX8作為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榮威iMAX8作為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順利完成各項既定保障任務並見證嫦娥五號「奔月」的歷史性時刻!
  • 米脂縣:航天育種的 「米脂小米」地面選育長勢喜人
    9月17日,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銳一行4人,到米脂縣印鬥鎮常坪村「米脂小米」航天育種實驗田檢查指導工作。米脂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琦,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宏彥陪同,米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任樹崗詳細介紹了「米脂小米」航天育種地面選育工作進程情況。
  • 突破種源「卡脖子」技術,我國水稻育種晶片實現自主可控
    記者獲悉,經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5名院士現場品鑑評定,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種集團」)培育的「泰優1002」摘得全國優質稻品種金獎。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科研人員在明室給水稻加水。種子是農業的「晶片」,關乎糧食安全。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種業市場,中種集團是我國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的「國家隊」。9年前,該集團國內最大水稻研發基地——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入駐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 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12月3日晚,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地外天體起飛」,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飛」……「帶貨」回歸的「嫦娥姐姐」還要經歷怎樣的旅程?
  • 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完成交接
    央視網消息:12月21日,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旗
  • 嫦娥一號到五號的歷史成果
    嫦娥一號在這一軌道運行所需能量最少,發射和變軌過程風險最低,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和此後的深空探測軌道設計積累了經驗 。 天線技術 天線的口徑和探測距離成正比,增大天線口徑可以增加航天測控的距離,提高航天測控網的深空探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