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個非常特別的現象,連雲港基地部分水稻遭遇了蟲害,許多稻穀成了空殼,只有用了黑龍江省嘉澤複合酶技術研究中心發明的超敏蛋白複合酶的水稻完好無損。」近日,航天育種火星紅基地產業聯盟成員、連雲港航天水稻種植示範基地負責人黃今告訴記者,該基地培育的航天育種水稻「航天伯爵一號」,因為使用了超敏蛋白複合酶,不僅有效抵抗蟲害、暴雨,還實現了增產。
超敏蛋白複合酶
助稻花香實現零農殘
超敏蛋白複合酶與「航天伯爵一號」的相遇可謂天作之合。據黃今介紹,航天水稻育種專家實地勘察後認為,地處北緯34°的江蘇省連雲港市種植農場,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航天水稻生長的絕佳種植基地。2020年在此進行航天育種的水稻品種為「航天伯爵一號」,是太空飛行器搭載的「五粳519」大米。
「通過航天育種火星紅基地其他成員介紹,2020年與超敏蛋白複合酶『聯姻』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決定,讓我們基地幸運地躲過兩場災害。」黃今說,2020年9月,連雲港種植農場遭遇了不知名蟲害,10月份又突降暴雨,沒有施用超敏蛋白複合酶的水稻紛紛減產,有的稻穀成了空殼,有的出現大面積倒伏,而噴施了超敏蛋白複合酶的航天稻茁壯挺拔,未出現空殼、倒伏情況,每畝產量還增加了100斤。
黃今說,「航天伯爵一號」在整個種植周期內,噴施了3遍超敏蛋白複合酶製劑,整個種植過程沒打一滴農藥,真正實現了零農殘,超過有機出口標準。採收加工的航天稻米,多是保留了胚芽的胚芽米,遠遠看去如果凍一般泛著自然光澤。大米胚芽是稻米的精華,富含多種人體必備的營養物質及90%的人體必需元素。蒸熟後的米粒透亮、軟滑可口,入口芳香回甘。
推廣功能性糧食
技術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
「超敏蛋白複合酶,不是肥、不是藥、不是菌,是獨創的以蛋白形式存在的生物質和生物製劑。」發明超敏蛋白複合酶的黑龍江省嘉澤複合酶技術研究中心於凱波說,該項技術的核心是利用超敏蛋白複合酶的超大潛能,激發生物細胞活性,大幅增強生物體的免疫機能,把生物機體調節到健康平衡狀態,從而實現零農殘種植、零抗生素養殖以及農牧業零汙染排放的目的。目前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環保、日化、製藥和日常生活等多個領域。
「今後,我們將通過與超敏蛋白複合酶相關企業強強聯合,為國人打造有利健康的營養糧食。」黃今告訴記者,我國進行航天育種試驗示範種植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鹽鹼地,使糧食畝產量增收,同時推廣功能性糧食,讓國人吃得越來越健康。
以水稻為例,被挑選出的優質水稻種子搭載太空飛行器上天后,在太空艙經過太空的一系列扭曲、拉伸、失重等反應,誘變出地球作物不具備的基因,再回來實驗培育,「目前我們正研究一種含有SOD的水稻,SOD也就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提升人體免疫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效果。」黃今說,希望在超敏蛋白複合酶的助力下,航天水稻種植示範基地能夠順利培育出更多國人所需的健康主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