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話)

2020-12-27 古往history今來

相傳,遠古時期的人類並不懂得使用火,直到後來有天然大火出現,他們獲取了火種,這才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但是保存火種並不是容易的事,一旦失去火種,人們只能又過著受寒受凍、食用生肉的生活,等待下一次天的出現。但隨著「鑽木取火」的人工取火方法的出現,這種狀況得到了改人類文明也從此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被後人尊為「火祖」,受到人們的世代景仰。

野蠻蒙昧的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和動物並沒有多大區別。夜幕降臨,到處漆黑一團,猛獸的嚎叫連綿不絕,遙相呼應,人們又是害怕,又是冷,緊緊地蜷縮成一團。因為沒火,人們不得不生吃食物,不但生吃植實,就連捕來的猛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一塊吃。因此,他們常得病,壽命極短。

實際上,火在自然界中早就存在。火山噴發,有火;電閃雷鳴,樹標會著火。但是,原始人很怕火,一看到火就敬而遠之。

有一天,山林裡忽然起火了,許多飛禽走獸葬身火海。火熄之後,發現,有的禽獸皮被燒焦了,肉也烤熟了,拾起來一品嘗還真好吃。很消息便傳了開來,人們蜂擁而上,將熟肉吃了個乾乾淨淨。

隨後,人們發現火還可用來取暖。於是,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利用起火,將天然火種帶回洞穴中保存起來。但是,天然的火種很難保存,稍不留神就會熄滅。於是,人們只好繼續吃生肉喝生血。

此時,大家都覺得生肉一點兒也不好吃了,他們渴望再一次天火的到來。

天帝見後,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給一個伶俐的年輕人託夢,說:「燧明國有火種,就在遙遠的西方,你可以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後,便下定決心去燧明國取回火種。

年輕人上路了,他跋山涉水,穿過密林,越過平原,費盡曲折,最後來到了燧明國。這裡太陽月亮都照不到,不分晝夜,黑暗無邊。人們既不知天黑夜,也不知春夏秋冬。

燧明國有棵參天巨樹,叫作燧明樹。燧明樹枝繁葉茂,足有十萬畝大。大樹上生活著很多啄木鳥,它們在樹上「篤篤篤」地啄著,每啄一下,樹就有耀眼的火花閃現。也只有此時,燧明國的人才能目睹到珍貴的光明此,這個國家就稱作「燧明國」

在黑暗的燧明國裡,年輕人起初沒找到火種,心裡很失望,就倚著樹小憩。

他坐在那邊看那幾隻大鳥在樹上啄蟲子,大鳥每啄一下,就有明亮的火花閃現。

忽然,他靈光一閃,馬上折下一些燧明樹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鑽大樹摩擦處果然閃出火星,但是怎麼也點不起火。年輕人不肯放棄,他找來各各樣的樹枝,仔細沉著地做著試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鑽出了火!

年輕人高興極了,禁不住流下歡快的眼淚。他當即翻山越嶺回到闊家鄉,教給人們怎樣鑽木取火。

其後,他不停地鑽研,改進取火的技術。他取來一根很粗的樹幹,用石刀先將其刨平,再拿起一段較細的樹枝用石刀削尖,將其扎到刨平的木板上,在周圍覆蓋上易燃的幹葉、枯草,再飛快地轉動削尖的木棒。不一會幹葉、枯草中就有黑煙冒出,他再使勁一吹,其中就升起了紅彤彤的火焰。

於是,人類徵服了火!此後,人們告別了嚴寒和恐懼的生活。火的使用,是人類文明的第一縷霞光。人們擁有了火,才真正地和其他動物區別來,變成名實相符的萬物之靈!為了緬懷這個帶給人類光明與溫暖的青年,人們稱他為「燧人」,即取火者之意。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神話說明了中國原始時代的先民們從利用自然火步到人工取火的狀況。

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終結了茹毛飲血、生吞活剝的生活,步入了熟食階段,這是其他任何種類的動物至今也無法自覺步入的文明殿堂。可以說,有了可以隨心所欲地應用的火,才有了飲食文化,人類的體質,尤其大腦的進化才得以加速。

另外,人類發明了火,就擁有了能夠創造的溫暖,為人們聚集到一處製造了條件,更有利於群居思想的誕生。

傑出的史學家郭沫若先生曾主編《中國史稿》,他在書中說:「人工取火的發明,對於遠古人類的生活無疑起了極為重大的作用,引起後人極大的重視…這樣的傳說固然夾雜著後代的生活內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著樸素的遠古人類生活的史實背景。」

恩格斯也曾稱頌:「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後與動物界分開。」

鑽木取火術發明後,歷經萬年,到了近代火藥的發明,還有如今氫核聚變的應用,人類對於火的利用技術不斷更新,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可以說,火就是人類掌握的最大的自然力。所以,趙樸初先生賦詩讚道:「燧人取火非常業,世界從此日日新。」

相傳,燧人氏不但傳授人們「鑽木取火」,還創造了「結繩記事」。當時,人類尚未發明文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腦子去記,可是時間久,就會忘記許多事情。所以燧人氏發明了結繩記事:發生大事就結大繩小事就結小繩,打幾個結就代表幾件事。用現在的眼光看這種方法,覺得又蠢笨又煩瑣,可是在當時,這的確是個偉大的發明。

在燧人氏之前,凡是動物,人們一律稱作「蟲」。通過仔細研究,燧人氏給所有的動物分門別類:天空飛翔的叫「禽」,地上奔跑的為「獸」,爬行動物中,有腳的稱為「蟲」,無腳的喚作「豸」。

燧人氏特意在部落中修築了一個士臺,稱為「傳教臺」,目的是把他所知道的一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都教給人們。他經常立於高臺上侃侃而談,教給人們我的時候怎麼用火燒東西,冷的時候怎麼生火取暖,捕獵的時候怎麼用火襲擊野物,遭到兇獸侵犯時怎麼用火當作武器,據傳,中國的師道就始於燧人氏,興於燧人氏。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篇:燧人氏鑽木取火
    在上古荒原的某個地方有一個燧明國,生活在這裡的人由於見不到太陽和月亮,不知有四時八節和白天黑夜。但是在這個燧明國裡卻有一種奇特的樹叫燧木,是一種火樹,長得很高大,枝葉很茂盛,盤踞天地之間,佔地竟有一萬多頃,雲霧就在樹枝中間穿來蕩去。
  • 探尋: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墓地在哪裡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相信大家比較熟悉。如果要問燧人氏墓地在哪裡?相信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燧人氏,燧明國(河南商丘)人,舊石器中期的氏族首領。他引導先民「鑽木取火、以化腥臊」的故事,被歷代華夏族人所傳頌。
  • 史話讀疑|燧人氏是靠鑽木取火的嗎?
    我們古代的人是沒有姓名的,和今天日本傳承下來的名字很類似,比如山井石田什麼的,我們國家的命名也依據這個人的特點和貢獻,直接取名,比如取火的就叫做燧人氏,蓋房子的就叫做有巢氏等,何況燧人氏應該也是不知道父親是誰的人,那麼今天這麼稱呼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 結束遠古人飲毛茹血歷史的是天皇燧人氏—鑽木取火結繩記事的來歷
    燧人氏上古五氏之一,被列為三皇之首,奉為天皇。燧人氏的鑽木取火成為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上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被後世尊稱火祖。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著述,燧人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燧人氏前期定都於今河南商丘,後遷都於河北保定南莊頭,商丘古城有座燧皇陵,商丘也被授予火文化的發祥地。
  • 三皇之一(火的發明人)燧皇,燧人氏,的生平事跡
    燧人氏燧皇,燧人氏,(前4464----前4354年)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人類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領袖燧人氏。他對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並且克服了對火的畏懼,靠近火焰仔細地觀察。之後,他發現動物的屍體被火焰烤過之後,食用起來口感更好,而且火焰可以驅逐寒冷。之後,燧人氏教會了人類食用熟食,也教會了人類抵禦寒冷。火的使用堪稱是一個具有劃物種意義的進步,並因此導致哺乳動物綱的靈長目中人科、人屬的誕生。
  • 遠古燧人氏鑽木取火!取火方式現在看來簡單,在遠古偉大發現
    那個時候,人類並不知道「火」是什麼東西,更不知道怎樣才能生火,而火的發明與使用可以說是人類進入人高一等的文明標誌。人類最初的火是一種純粹的自然火。久旱無雨,烈日當空,把大地曬得滾燙,將一些乾枯的葉子曬著了,形成了自然火,有時候火越來越大甚至會毀了一整片林子。
  • 關於燧人氏
    於是就有了「燧人氏」。關注文後有獎轉發活動~「燧人氏」這個品牌,寄託著我們做書的初心——對人們精神世界和情感的關懷。燧人氏的圖書-人文智慧譯叢-關注文後有獎轉發活動~「人生智慧枕邊書」是「燧人氏」圖書的新書系,首批選擇了《培根隨筆集》《伊利亞隨筆》《人生的智慧》《思想錄》《關於人的思考——人的本質、產物及發現》五本經典著作
  • 你知道「鑽木取火」、「結繩記事」的由來嗎?
    燧人氏,《尚書》中的三皇之首,伏羲的父親,他處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還在使用石器狩獵,生吃動物皮肉。相傳,有一天燧人氏看到鳥在啄燧木,然後生煙起火,頓時悟出了「鑽木取火」的道理。在他的帶領下,人們開始鑽木取火,將肉烤熟了吃,人類的生理結構因此發生變化,對於火的使用也促進了人類智力的進化,從此原始人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後世把燧人氏稱為「火祖」,譽為華夏文明的始祖。
  • 火的冷知識:古人鑽木取火特講究,先有打火機後有火柴
    於是,鑽木取火,石器敲打取火等方法出現了。據說在一萬多年前,「三皇之一」的燧人氏,看到鳥啄燧木整出火花,受到了啟發。三皇的境界明顯不一樣,他折下燧木枝,摩擦,摩擦,魔鬼的步伐,擦出了火花,並把燧木引燃。終於可以鑽木取火。
  • 我會鑽木取火
    經過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想知道在中國是誰最早生出了火,那就要聽一聽中國的鑽木取火的傳說了。  12000年前神山崑崙山到處都是白石,白石積聚之地少草木,唯一能在石頭上生長的樹叫燧木。燧木只有樹幹沒有皮,沒有樹葉,看上去象一棵幹的樹。有一天崑崙山上來了一隻鳥,名叫畢方,畢方的嘴特別尖,喜歡啄木頭。當它一隻啄木頭時,那樹就生起火來。
  • 你知道鑽木取火的故事嗎,那個發明火的人又是誰?
    說起古人的聰明,很多人會立馬想起鑽木取火,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有了火以後,吃上了熟的食品,黑暗中多了火花四射的光芒,寒冷的時候可以取暖,不僅可以驅逐動物的侵擾,還促進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增強了體質,開發了大腦,壽命大大提高,人類文明上了一個新臺階。
  • 斧燧氏表示不服:神農就靠人多,否則我才是正牌炎帝
    對上古神話深有研究的袁珂先生推測,神農與炎帝並非一人,可能是因為炎帝也有教民耕作的傳說,從而使其與神農的事跡逐漸出現混淆,最終合二為一。崔述和袁先生的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以此否定掉「神農即炎帝」的事實則未免牽強,因為上古姜姓部落首領自稱炎帝的時間確實有可能大大晚於被尊為神農的時間。
  • 弇茲氏-上古氏族部落
    後世之人則追尊她為女帝,又稱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須女、帝弇茲等。後來,燧人氏首領與弇茲氏首領結合,建立起互為婚姻的血緣聯盟,始稱燧人弇茲合雄氏。燧人弇茲氏在崑崙山(今甘肅祁連山)立挺木牙交,為地之中;上指天穹中宮天極星,為天之中。天極星在天的北面即北極,故又稱北極星。北極星的首創者是燧人弇茲氏,故又稱紫宮、紫微垣。
  • 什麼是人定勝天的精神,中國神話告訴你
    有人說,你說人定勝天,現在癌症無法治癒,每年都有許多人因此而喪命,人當然勝不了天。這是非常狹隘的一種觀點,這句話中的人,不是單一的個人,而是指人類這個群體,你又如何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後,癌症不能被戰勝呢。就拿這一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事情來說,如果沒有點人定勝天的精神,我們國家還真可能沒法這麼短時間把它戰勝呢。
  • 中國最高貴的姓氏,高貴到只出現在神話小說中的頂級人物身上
    高貴到我們神話小說裡能想到頂頭的那些老祖宗,都是這個姓氏。 伏羲大帝的父親是燧人氏,就是我們在歷史書中所學到的「鑽木取火」的老祖宗,燧人氏自己給自己的姓氏就是「風」,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姓氏,從這裡看歷史是絕對的悠久。
  • 《新年談天,華夏民族的神話和傳說》
    中國人敬仰「神明」和崇拜「英雄」,「神」是上古的人,英雄是每個時代的人蛻變成了的「神」。上古的人留下了「神話」,每個時代的英雄留下了傳說,今天咱就來談談華夏民族的神話和傳說。神話不是「神」說的,神話是我們的老祖宗世世代代口口相傳的故事,傳著傳著後來的人不相信我們的老祖宗都是「神」,於是就變成了「神話」。
  • 華夏文化的始祖,神話故事引導了歷史文明的誕生和流傳
    神話體系也是構築歷史文明重要的一環,神話故事衍生的教派影響著現代社會文明生活的發展。伏羲,華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也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根據歷史記載,伏羲的父親是發明了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而伏羲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主要貢獻有:一、伏羲根據飛禽走獸,地理氣候,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二、因蜘蛛結網受啟發,發明了漁網。教導族人捕魚狩獵,又教會馴養野獸,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三、創造了文字,取代了以往繩結記事得形式。發明了陶壎、琴瑟等樂器。
  • 三十個值得收藏的神話故事(上),適合講給小朋友聽的故事
    例如:日子是照著太陽的模樣勾畫的;月子是仿著月牙的形狀描繪的;人字是參照著人的側影畫的等等,後來倉頡造字的事情被黃帝知道了,被其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便賜姓為倉,其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三.燧人取火」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從此讓人們可以在夜晚享受到光明,無鬚生活在黑暗中,他的事跡是對人類最初徵服火的一曲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