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大多數中國商人覺得臺灣市場太小、缺乏投資價值,大陸房地產大亨、萬通控股集團董事長馮侖對臺灣情有獨鍾,去年在淡水推出豪宅建案「萬通臺北二○一一」。馮侖形容,「臺灣像有氣質的女人,要將其文化和生意一起販賣。」
馮侖來過臺灣三十幾次,發現臺灣是一塊美玉,逐漸日久生情,「開始是天天把玩、琢磨,後來情不自禁地逢人就誇這玉有多豐潤,到最後,我只想讓懂玉的人一起買下它、感受它。」馮侖認為,臺灣的永久產權和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是這塊好玉散發出來的誘人光澤。他分析,臺灣的房地產投資會成為兩岸經貿往來中,引爆臺灣經濟增長的下一個「爆米花」。
兩岸的文化差異,馮侖也有深刻的感受。曾經有許多臺灣人聽到大陸企業家之間的對話,都很奇怪:「你們為什麼老想這麼多大事?」開始馮侖回答不出來,後來看了作家龍應臺的文章《你所不知道的臺灣》,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小敘事與大敘事的區別。
「沒有小自由,只能大無奈了。」這是馮侖印象深刻的兩岸差別,「如果我們都能談小事,說明這個社會是健康的。」
對於「大無奈」的感受,房地產出身的馮侖體會深刻。「大陸民營企業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制度上,很少有精力做市場博弈,而臺灣企業做得更多的是商業博弈,想的都是如何競爭得過人家呢!」
馮侖說,自己一生大半時間是在與體制博弈,而且還不敢隨便說話。「大陸民營企業家缺乏安全感。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會觸碰到政策底線,甚至因此鋃鐺入獄。」但當他來到臺灣,看到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因為某件事對政府不滿,在當地所有報紙買了一個廣告版面來罵馬英九,受到極大震撼。
有趣的是,臺灣當地的朋友會把《全民大悶鍋》、《全民開講》等政論節目,當作跟鳳梨酥、阿里山一樣的特產推薦給他。他看了之後,感慨臺灣是「黨無寧日、官不聊生、人民幸福」。
對於臺灣的房地產市場,馮侖充滿信心,雖然大陸企業家都會覺得臺灣市場太小、地域狹窄,這個是普遍能看到的缺點,畢竟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有大陸那麼大的市場,「但是我能從問題中看到機遇,一塊好玉即使有瑕疵,也是值得投資的。」
來源: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