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經歷2020選舉慘敗的國民黨,15日在敗選後的首場中常會上又接連拍案驚奇,戲劇性地推出代理黨主席林榮德、代理秘書長曾銘宗,讓外界目不暇接。這場本該為敗選做檢討的中常會,中常委們對誰代理黨主席的興趣顯然高於檢討報告。
如果僅從檯面上的數據來看,雖然韓國瑜以265萬票的懸殊差距敗給了蔡英文,但國民黨在區域民代選舉上比2016年小有進步,而政黨票更是幾乎和民進黨打成平手,但為什麼國民黨支持群眾與社會輿論的反彈這麼大,檢討聲浪更是排山倒海?這是因為國民黨中央把一場原本頗有贏面的選戰,硬生生搞成大潰敗。
15日的中常會上,國民黨針對2020選舉敗選提出檢討報告,羅列七大原因:
一、「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二、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無法因應當下變局;三、惡質「網軍」帶領風向,候選人品牌形象飽受挑戰,難以爭取中間選民認同;四、高雄市長勝選模式無法複製,選戰策略選擇失誤;五、黨內矛盾不團結,輔選力道仍待加強;六、不分區民代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七、青年參與政治程度高,本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
檢討報告直指,韓國瑜市長就職不到半年旋即宣布參選2020,無法弭平「落跑市長」的爭議,誠信問題受到質疑,加上失言、豪宅案、麻將照到新莊王小姐案等事件,私德問題亦備受考驗,傷及庶民形象。而韓國瑜面對質疑未能及時提出有力證據反擊,其響應的不精確成為敵營攻擊的破口,卻僅以「黑韓」來迴避檢視,被民進黨結合媒體與「網軍」形成輿論,製造「草包」的既定印象,難以爭取青年及中間選民認同。
報告也指出,韓陣營僅以過去高雄市長一人作戰的成功經驗主導選戰,低估2020大選複雜性;對於民調一路下探卻反其道而行,受同溫層迷惑,憑藉著造勢熱度質疑民調被刻意操作,並提出「民調蓋牌」的策略,意圖讓媒體及民間民調機構調查失真,導致無法正確判斷選情。
針對年輕選票,檢討報告中指出,對於年輕人所關心的社會議題,國民黨的主張不是站在青年的對立面,就是被視為保守迂腐,難以拓展青年族群經營的廣度與深度。此外,因初選提名制度的一再修正,最後導致黨內未能團結支持該黨2020候選人,造成難以彌補的裂痕。
在檢討報告中,第三、四條直指國民黨敗選中的「韓國瑜因素」,但以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遊淑慧為首的青壯派代表卻成立「+1」聯盟,指責吳敦義跟吳斯懷是罪魁禍首,應該辭去不分區民代,讓給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吳敦義已於15日率一級黨務主管辭職,但吳斯懷仍沒有辭去不分區民代的跡象。
對此,島內資深媒體人單厚之表示,每次國民黨輸掉,都會上演相同戲碼,國民黨所謂改革內涵,一向都是內鬥、對人不對事,以為吸引年輕選票,就是老人都讓位換年輕人幹,年輕票就會來。單厚之批,國民黨所謂的新生代對韓國瑜的問題完全視而不見,把吳斯懷當作代罪羔羊,這也叫做「改革」?這些新生代站在韓國瑜與「韓粉」立場,檢討黨內其他人,還妄想這樣就能得到年輕選票。他批評這些新生代就是年輕外表裝著「老藍男」靈魂的深藍基本教義派,這種改革真的免了。
此外,在中常會外大打出手,喊著要「清黨」的年輕人也備受質疑。領頭人林家興是馬英九時期的青年軍,早在國民黨內初選時就被郭臺銘延攬,成為「郭家軍」一員。而國民黨也確實在民眾黨、親民黨的雙重夾擊下,讓原本評估十拿九穩的新北市中和、土城選區民代抱憾而歸。「挺韓」、「挺郭」之爭,在國民黨敗選後似乎又在黨主席改選的戰場繼續延續。
國民黨敗選後的首場中常會在混亂中草草散場,曾經自稱「民進黨剋星」的吳敦義終於被送走了,而誰將成為下一屆黨主席備受外界關注。剛接任國民黨代理秘書長的曾銘宗16日接受採訪時強調,他並沒有也不能鼓勵特定人士參選黨主席,而是聽取青壯派意見,進一步致電詢問了解一下,未來將舉辦公開公正透明且讓各界接受的選務,維持依法行政獨立原則。
目前,已表態參選黨主席的只有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周錫瑋考慮中,但熱門人選朱立倫、江啟臣、連勝文、謝龍介等都未表態。對於國民黨主席人選,《中國時報》表列周錫瑋、朱立倫、江啟臣、侯友宜、韓國瑜等10人進行網絡投票。經過33個小時的投票結果暫為:周錫瑋囊括42.59%票數居於領先,已宣布不參與黨主席選舉的韓國瑜支持率達17.62%,超過朱立倫的13.07%及江啟臣的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