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最近生了一場病。生病前已經初現端倪開始進入傳說中的「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階段,現在已然完全進入狀態:
不肯好好吃飯,吃一口就滿屋子跑;
「不要」成了口頭禪,不順心就大哭;
看動畫片總想沒完沒了,每次結束都得哭一嗓子;
喜歡發號施令,命令大人。看著她叉著腰,氣呼呼的說「怎麼都不聽我的話」真是哭笑不得。
以前那個乖巧懂事,講道理,有自制力的寶寶去哪兒啦?一開始,我和老媽分析八成是不適應幼兒園生活或者模仿其他的小朋友。直到看了《你的三歲孩子》才明白,寶寶已經到了「從友善到對著幹的年齡」。
這是一段對家長具有挑戰的時光,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卻想支配外在的世界,所以往往表現出情緒的不穩定。自我,任性,什麼事情都要按照他們的意思來。
好消息是,這段時間不會維持多久,幾個月後,他們又會重新回到幸福滿足的狀態。所以,明白了是由於孩子身心發展的不穩定引起的,而不是她有意和你作對。作為家長,就需要靜下心來,給予寶寶足夠的耐心,幫助他們順利過渡。
書中給出了許多具體的技巧和建議來幫助家長和這個年齡段寶寶相處:
僱個保姆或者送去幼兒園,短暫的分開可以讓寶寶與你相處時不再那麼無理取鬧。
如果這個階段孩子不喜歡出門或者去別人家,那就避免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電視機也是一個好保姆。(為了保護寶寶的眼睛和身心健康,這個保姆每天得控制好使用的時間)
讓孩子獨立吃飯,只需要準備好食物,其他的就不要再操心(不要盯著孩子吃飯,可能會被氣得半死,逼著或者哄著孩子吃三頓,不如他自己吃一頓)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不按照你的意願穿脫衣服,要不由他去,要不穿衣服的時候聊天,轉移注意力)
運用技巧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死板的跟孩子硬碰硬最終兩敗俱傷,發現孩子打算無理取鬧時,講故事,說笑話,唱歌,拿好吃的都是轉移注意力的好辦法)
盡力不對孩子發脾氣,用平和的態度來引導孩子走出害怕,恐懼和不安的情緒(比如孩子害怕一個人下樓梯,不要嘲笑他膽小,拉著手陪他一起下就好了)
如果寶寶不喜歡走路,出門記得推娃娃車,讓他在家裡玩(對於抱著我的腿,耍賴要抱抱的yiyi ,和她比賽誰跑的快是個好辦法,當然,一定要注意安全)
讓寶寶成為別人的榜樣(yiyi有一個好朋友-小企鵝,所以經常告訴她,要怎麼做才能成為小企鵝的榜樣,的確有一些效果)
少用責備,負面的詞語多用平等尊重的口吻和孩子溝通(同時,不要被孩子「我不喜歡你」「討厭你」等口頭禪影響情緒)
如果孩子開始吃手指頭或者抱個小棉被,這是寶寶緩解情緒的方法,不要強迫他改變(當然,如果一天到晚時時刻刻都需要這種安慰,還是得去看看醫生)
媽媽離開前讓孩子有心理準備(這麼大的孩子是離不開媽媽的,在孩子害怕失去你的這段時間,少出門為好,如果要出門,好好的和孩子解釋,常常孩子會表現出意想不到的懂事)
對好行為進行誇獎強化,對壞行為加以忽視,慢慢就會消除那些壞行為
如果孩子無論如何都不能午睡,不要勉強,只要片刻的小睡和休息也已經足夠
認識到現在是孩子的語言熟練期(如果語言表達的不對,只需要家長把正確的說一遍就好,不要試圖去馬上糾正,孩子需要時間慢慢的進步)
總之,和別的年齡段一樣,孩子總是有相對情緒穩定和不那麼穩定的時期。當有一天三歲多的寶寶突然讓你有從天使變惡魔的感覺,不要當心,這都是意料之中的情況。當然,有一些孩子天生情緒穩定,表現也可能不那麼明顯。
三歲半,這是孩子經歷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家長的表現將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
必須要記住的一點,孩子的反常表現恰恰是在告訴你她需要你的幫助。耐心,細心,並且掌握一些方法,這個時期很快就會過去。
ps:
寶寶生病,化膿性咽喉炎,反覆發燒40度,當媽的又是幾夜不眠。
去醫院查了是細菌引起的感染,馬上打了三天青黴素類抗生素,藥到病除。
有的家長寶寶發燒一直扛著,相信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固然不錯,真到了這麼高的溫度,而且寶寶表現出沒有精神,一定馬上去醫院。有朋友的孩子因為就這麼扛著最終造成寶寶發燒習慣性抽筋。
教育也是如此,過猶不及。看尹建麗的育兒書,感覺方法好,可是不一定適合所有的情況。沒有絕對好的教育方式,適合自己寶寶的就是最好的。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是每一位負責人的父母必要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