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TC技術兩生花,看融雲如何打造"IM+RTC+Push"一站式通信雲服務

2020-11-19 CTI論壇

  11月9日,融雲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從李佳琦和明星扎堆的電商直播,到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的全面普及,再到5G技術進入商用,實時音視頻技術(Real-Time Communication,以下簡稱RTC)迎來了全面的爆發,以IM及RTC為基礎的通信雲賽道持續被資本看好。近日,CSDN採訪到融雲CTO(首席技術官)楊攀、CPO(首席產品官)任傑,對於通信雲技術難點、使用場景等問題,他們給出了賽道「參賽者」的回答。

  融雲CTO楊攀

  融雲CPO任傑

  IM獨佔鰲頭,RTC厚積薄發

  融雲創立於2014年,核心團隊來自中國移動的飛信團隊。那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火熱時代,融雲佔據了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簡稱 IM)開發工具與服務的大量市場份額。

  對於切入RTC賽道,楊攀表示,融雲成立之初的目標,就是給客戶提供基於IP的通訊能力。所有通過網際網路提供通訊能力的服務,都在融雲規劃的技術路線圖中。融雲創業之初從IM入手,但在2016年底到2017年初,融雲就已經開始了音視頻的研究,前期經過大量政企客戶的落地實踐驗證,例如私有雲企業場景等,之後將RTC技術發布至公有雲產品,現在融雲的目標是致力於提供「IM 即時通訊 + RTC 實時音視頻 + Push推送」一站式通信雲服務。任傑認為,整個通訊場景中IM、Push、RTC的強耦合性,也讓融雲具備了與賽道中其他廠商所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融雲也非常重視服務,如提供完備的開發者文檔、多場景Demo,可視化的質量問題排查平臺(北極星),1小時工單回復等等,形成整套的服務體系。

  IM與RTC,融雲的技術兩生花

  從技術層面,楊攀與任傑分享了RTC與IM的不同特點以及融雲在RTC和IM研發中的不同側重點。任傑認為,雖然兩者都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構設計,但IM業務屬性更強,也更注重業務的邏輯,產品層面IM功能多,接口更多,同時IM是低IO(Input/Output)的非實時性業務,更側重高並發和海量消息處理。在技術架構的設計中,會設置限流限速的策略,保證系統在消息發送速度和整體穩定性之間做出平衡。RTC的工具屬性更強,數據不需存儲,但RTC是高IO的實時性業務,每個連結的數據流量比IM大很多,技術上會側重在通道層面數據流的接入與轉發。

  楊攀則提到了另一個兩者的不同之處。他對CSDN表示,IM在技術界沒有工業標準的協議,無論雲計算和各類廠商,都需從零開始做全棧的業務開發,包括通信協議、服務端標準、整體架構等等,每個環節都要去設計和處理,這對於研發團隊的挑戰非常大。而RTC有音視頻的開源項目WebRTC作為基礎,很多公司都是基於開源項目進行二次開發。但RTC是個非常專業的技術領域,要想保障在任何網絡環境下都有良好的音視頻質量還是需要長期的技術經驗積累和研發投入的。

  同時,楊攀表示,兩者的不同由業務場景與邏輯決定。IM需要維護海量的長連結,處理海量的消息接收、存儲和分發。對於IM的每一條消息,數據都是不可丟的,都要保證必達,不能重複、不能丟失。 RTC更強調在複雜網絡環境下,如何保證聽到聲音、看到視頻,所以對於聲音與圖像的失真,涉及到大量的容錯處理。此外,對音視頻的編碼與算法、聲音的降噪、回聲消除的技術,也是RTC不同於IM之處。

  探索RTC場景,挑戰顛覆性的體驗

  據融資新聞顯示,融雲的通信雲服務已全面覆蓋政務、金融、交通、能源、醫療、社交、直播、電商、教育和智能硬體等行業並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日消息峰值高達2218億,日均通話分鐘數為2.6億,日均消息量達150億,SDK用戶觸達數超50億。任傑對CSDN表示,按使用時長作為考量標準,目前融雲客戶使用量最多的三個RTC應用場景,是網際網路娛樂、在線教育和智能硬體,這與網際網路近兩年的發展不謀而合。不過,楊攀和任傑將眼光投向了更遠處。政企機構的在線協作以及更廣泛的行業應用,例如金融非接觸類業務、公安領域視頻系統、政府便民服務等等,都是融雲正在攻城奪寨的RTC場景。「音視頻將深入到社會整體協作效率提升的方方面面」,楊攀如是說。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全面普及

  從技術趨勢角度,5G帶來了網絡的高帶寬、低延遲、海量連接三個最大特徵,以及智能硬體的完善,楊攀透露融雲在做更多關於傳輸更高碼率視頻、更低延時的RTC場景探索和研發,例如遠程手術示教、智能眼鏡、智能頭盔、智能門禁、智慧機器人、智能手錶等等遠程沉浸式交互體驗。同時,融雲也在舉辦開發者編程比賽,和廣大的年輕一代開發者一起,探索創新的RTC應用場景。在楊攀看來,對於融雲等眾多的技術公司來說,5G技術、IoT、VR、AR等領域的快速發展,讓融雲有機會創造顛覆性的體驗,甚至激發全新的商業模式。

  遠程醫療背後是RTC等技術的支撐

  追求極致的研發團隊,不變的Coding衝動

  同時,融雲也在追求技術驅動的團隊模式,目前研發團隊已佔全部員工的70%,日常開發文化是和諧與互助,鼓勵研發同事提出自己的觀點。更重要的,融雲研發團隊的目標是追求極致,從產品質量、功能準確性、後期可維護性、可集成性,都需做到最好。更具體的,融雲IM團隊挑戰的是在海量數據基礎上跨數據中心的冗餘與同步,對於RTC研發團隊,更多聚焦於音視頻在弱網下的編解碼、算法,以及新的終端設備的適配。另外網絡基礎設施迭代、網絡拓撲方案的調整,也是研發團隊長期以來投入和研究的方向。

  作為技術出身的管理者,對於是否還在一線寫代碼的問題,任傑立刻表示,想寫!但是產品研發團隊的分工細化,個人的技術沒法得到體現了。除了技術層面,還有大量的經營、客戶和其他工作,實在沒有時間寫代碼(遺憾臉)。楊攀表示,日常會跟蹤了解服務端技術、大規模高並發的最新技術、平臺框架,因為要對產品研發的方向提出規劃和指導。

  最後,他們向CSDN讀者分享了對自己程序人生影響最大的人和書。楊攀說道,對他技術成長路上影響最大的人是Delphi和.NET之父、Turbo Pascal編譯器主要作者Anders Hejlsberg,楊攀初中就開始寫C#,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 .NET 開發者。Anders Hejlsberg設計和編程風格對他的影響很大。

  而計算機專業「科班出身」的任傑,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一本書《設計模式》(作者GoF,1994年出版)。任傑提到90年代末程序界開發理念還停留在代碼層、數據結構層面,《設計模式》當時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是真正把設計作為研發必備技能提出來的著作,讓程式設計師更宏觀的去看待研發這件事,值得閱讀。

相關焦點

  • 通信雲江湖裡的融雲野望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運營商基礎帶寬的不斷擴增,除了即時通訊外,通信雲服務的另一技術形態——實時音視頻的應用場景也日漸豐富,逐漸從生活領域滲透到辦公場景。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實時音視頻為企業帶來了不遜色於線下的效率,這也使得各方從新的業務角度,重新審視通信雲的意義與價值。
  • 通信雲步入最好時代 融雲構築面向未來通信能力
    這之後,從1G到5G時代,每一次通信技術的躍遷都推進著人類發展的進程。不可否認,通信行業已經成為當今發展最快、最具有生命力的產業之一。5G時代讓各類數字信息建設駛入新的快車道,特別是與5G共生共長的通信雲,正成為各行業無處不在的底層基礎技術。當前,通信雲已步入2.0階段,完成從傳統通信向提供「IM+實時音視頻」整合通信能力的「網際網路通信雲」的迭代。
  • 將中國的通信能力帶到全球,融雲的"經緯術"
    融雲的"IM+RTC"雙重能力能夠滿足不同場景的複雜個性化功能需求,讓開發者簡單、便捷地集成網際網路通信能力。融雲COO董晗表示:"未來,我們還要持續不斷加大在RTC底層技術方面的投入,以便更好地服務客戶。"
  • 艾瑞發布2020全球網際網路通信雲報告 融雲核心競爭力凸顯
    如果分別從 IM 和實時音視頻領域看,融雲領先優勢明顯。根據艾瑞報告數據,融雲已經連續第六年領跑IM市場,覆蓋的 APP 日活設備數加總(非去重)超過 5000 萬臺,居國內第三方廠商的首位。融雲持續進行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投入 專業優勢明顯作為第三方PaaS雲廠商,融雲一直在技術研發、底層基礎設施等方面持續地進行投入,以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全球網際網路通信雲服務。與自研廠商相比,融雲技術與服務的專注度更高,並且通過技術復用,可幫助開發者及企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發,專業優勢明顯。
  • 迎來5G時代的爆發 立足於技術的融雲「水到渠成」
    如今對於融雲來說,恰逢一個「水到渠成」的時代。5G的到來,為實時音視頻技術(Real-Time?Communication,以下簡稱RTC) 全面爆發提供了有利條件。「水」已到,「渠」如何成?通信雲服務是IT信息產業的基礎設施,而5G、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是通信雲的基礎設施,通信雲所需要的數據中心、通信能力通道,都需要依託於這些新興技術。「新基建的投入,給通信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楊攀表示。 尤其是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遠程辦公、視頻面試、直播帶貨等給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讓人們重新審視在線服務。
  • 騰訊雲發布多款音視頻通信技術產品,服務全球開發者
    12月20日,騰訊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為「雲上視界,對話未來」的視頻通信雲分論壇上,騰訊雲視頻業務產品總監黃斌攜手多位技術專家共同展示了騰訊在音視頻及通信雲領域的最新產品及技術進展,成為該論壇一大亮點。
  • 《近匠》FIR.im:簡單易用的內測分發工具
    X Team於2014年4月成立,團隊成員一共10名,以85後技術人員為主,成員有的來自華為、高德等相對成熟的科技企業,也有來自於AVOS Cloud,錢方等創業企業,還有位來自傳統專業服務企業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FIR.im 是首家入駐36氪旗下孵化器氪空間的創業團隊,4月入駐後很快獲得來自九合創投王嘯的天使投資。
  • 雲通信是什麼又有哪些應用場景
    的確,雲計算從最初的技術誕生發展到當前的應用實際落地,當中經過了很多代的技術變革和創新,而對於行業化應用市場來說,應用最早、同時也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橫向應用,就是雲通信了。雲通信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雲服務的語音與數據通信功能服務的統稱,其廣義上包含了PaaS層面和SaaS層面兩方面。
  • Unity遊戲雲上線,攜手騰訊雲打造一站式聯網遊戲開發平臺
    Unity遊戲雲上線,攜手騰訊雲打造一站式聯網遊戲開發平臺 2020-06-16 10:50:35來源:消費日報網
  • 左手技術右手生態,騰訊雲持續深耕音視頻及通信賽道
    12月20日,在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視頻通信雲分論壇上,騰訊技術專家及在線教育、電商、地產經紀、to B技術服務等行業領軍人物分享了音視頻領域前沿技術、行業應用實踐等內容。與此同時,現場還發布了騰訊雲音視頻通信技術產品。
  • 融雲獲得數億元D輪融資 海外基金eWTP與深創投聯合領投
    融雲表示,此次融資主要用於持續打造全球雲通信能力,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持續提升圖、文、音、視「全」通信能力,重點加大實時音視頻產品的研發投入;二是全球通信網絡的持續研發優化,同時,進一步擴展全球市場,尤其對「一帶一路」的國家和政府,輸出通信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以PaaS能力+應用層產品為國家級項目提供支撐,而在發達國家將考慮開設分支機構,滿足海外開發者PaaS能力的需要。
  • 八年深耕,七牛云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視頻雲服務
    上海2020年4月13日 /美通社/ --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在《中國智能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高層研討會》中預測,2023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人民幣。其中,中國政府和企業上雲率將超過60%,全站自主可控計算平臺將成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主流IT基礎設施。對此,七牛雲全面升維了一站式視頻雲服務的形態,提供多場景相對應解決方案。
  • 銀聯商務為醫藥行業打造「雲閃付+開票」一站式服務
    銀聯商務為醫藥行業打造「雲閃付+開票」一站式服務 2020-01-14 10:09:17 如何提高藥店的智能化經營水平和效率成為擺在諸多連鎖藥店眼前的「頭等大事」。銀聯商務為廣東佛心醫藥有限公司(下簡稱「佛心醫藥」)上線的「支付+開票」一體化解決方案,不僅引入「雲閃付」等行動支付方式提升藥店支付和收銀體驗,還通過「E開票」電子發票服務革新傳統紙質發票管理模式,使佛心醫藥智能化經營難題迎刃而解的同時,也在醫藥零售連鎖行業轉型中搶佔了先機。
  • 七牛雲許式偉:雲棲大會再談雲原生及Go+
    摘要:七牛雲創始人兼 CEO、Go 語言大中華區首席布道師、 Go+語言創造者許式偉,在9月18日阿里雲棲大會《技術人有1說1》欄目中和阿里雲視頻雲負責人畢玄、字節公司火山引擎雲原生業務負責人張鑫,共話技術人的信仰。
  • x-msg-channel-status 0.0.1 發布,X-MSG-IM 去中心化即時通信基礎...
    x-msg-channel-status在X-MSG-IM系統中提供channel狀態服務. 支持在一切有狀態的channel上sub/pub.可參考這篇博文.
  • 「雲技術」打造精品融媒產品
    而這幾年報社一直在進行融媒體轉型,今年的兩會報導還展示了在向融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傳統紙媒到底融到什麼程度。即使沒有去最前線,但是空間上的牆已經被新媒體的技術和思維打破,團隊在後方也能從容完成報導任務,特別是代表委員Vlog,讓讀者第一次看到了代表委員在參會過程中的細節,兩會期間的雲連線也及時挖掘到「寫進最高法報告中的廣州女法官」等線索。
  • 馭「數」行遠,應「雲」而生——信用企業大數據及雲服務應用分享...
    近日,由集美區工信局指導,華為、中軟國際及廈門信息集團大數據運營公司共同舉辦的「馭『數』行遠,應『雲』而生——信用企業大數據及雲服務應用」分享沙龍在廈門圓滿落幕。本次活動以提升企業優質運用大數據和雲服務的能力為主旨,共同探討當前經濟形勢下,廈門企業如何尋求數位化轉型道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 UnityX騰訊雲,推出Unity遊戲雲:看遊戲如何「騰雲駕霧」
    把這個遊戲放到Connect APP裡打開,看看是什麼效果:2020年6月15日,實時3D內容創作平臺Unity和騰訊雲合作推出Unity遊戲雲 (Unity Connected Games),從在線遊戲服務、多人聯網服務和開發者服務三個層次打造一站式聯網遊戲開發平臺。
  • 解析:雲服務市場狼煙遍地,谷歌擁有幾分戰力?
    就在昨天,谷歌宣布已經收購了雲市場平臺創業公司Orbitera,以提升自身在雲計算服務領域與亞馬遜、微軟和Watson競爭的實力。說到此,谷歌的「雲平臺」到底實力如何呢?動作太慢,市場份額沒看頭開展新模式:雲服務+AI。基於機器學習,谷歌在雲平臺上推出了雲自然語言API、雲翻譯API等多個人工智慧API;雲服務+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