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格拉斯跨越時空:電影《時時刻刻》音樂賞析

2021-02-19 橙客樂堂
有位朋友曾說,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1937—   )的音樂適合睡前聽,就像數綿羊似的,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仔細聽一會兒就能睡著了。這番話想來也是在理的,格拉斯的一些作品確實有「數羊」之嫌,並且儘是同一種「羊(同一素材)」。正因如此,人們通常把他的音樂歸至簡約主義的行列中,又稱這類簡約音樂為重複音樂、催眠音樂、過程音樂等。樂如其名,簡約音樂正是由極少的材料不斷重複漸變而成。同樣,格拉斯的早期作品也大都架構於一個短小、簡潔的旋律片段之上。這個片段會在重複的過程中進行細微的增、減處理,營造出一種不斷交織、環繞、發展著的音響氛圍,例如格拉斯的《五度音樂》(Music in Fifths,1969)、《兩頁》(Two Pages,1969)等。但極致的重複難免生出乏味之感,更有人聽得稀裡糊塗、摸不清頭腦,這也正是格拉斯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這些特質為格拉斯的電影創作「鋪平」了道路。

1977年,格拉斯開始了自己的電影音樂創作生涯。他第一部配樂的影片為《北極星》(North Star),導演是弗朗索瓦·德·莫尼爾(Francois de Menil)。但格拉斯對此並不滿意,他認為這套配樂充其量只是結合影像與音樂的合成物。因此,他通常把1982年與導演戈弗雷·裡吉奧(Godfrey Reggio)的首次合作,作為自己電影音樂事業的開端。迄今為止,格拉斯已經為四十多部電影作過配樂,最具代表性的有《楚門的世界》《醜聞筆記》《時時刻刻》《三島由紀夫傳》等,曾獲得過 1985年度的「坎城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1999年度的「金球獎」最佳電影音樂獎和該獎項2003年度的提名,以及三次奧斯卡最佳音樂獎的提名(1998、 2003、2007)。

電影海報:《楚門的世界》

在電影音樂的創作中,格拉斯沿用了創作嚴肅音樂作品的「套路」,通過運用「附加過程」(即在重複的過程中,按照一定規律對旋律基礎單位進行增、減處理,並以此作為發展樂曲的手段)技術、大量的重複手段來實現旋律的衍生,巧妙地將音樂的「動態」至於無形,讓作品成為一個緩慢漸變、流動的音響體。而作為簡約派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作曲家之一,格拉斯更有著與生俱來的「電影感」(雖然他總說自己不懂電影)。他憑藉著音樂中獨有的冷冽氣質、純然的結構以及 「疏離感」,讓音樂與影片之間的契合度臻於完美,不僅恰到好處地烘託了氣氛,還能適當地營造出影片與觀眾的距離空間,情緒上更是一點不多、一點不少,搭配電影可謂相得益彰。

雷吉奧:電影《生活三部曲》(Koyaanisqatsi、Powaqqatsi、Naqoyqatsi)

我對格拉斯音樂的初始印象源自雷吉奧(Godfrey Reggio)執導的半紀錄半實驗式電影《生活三部曲》(Koyaanisqatsi、Powaqqatsi、Naqoyqatsi)以及恐怖片《吸血殭屍》(Dracula)。在這幾部影片中,格拉斯將典型的「三度」脈動一以貫之,結合電聲樂器、人聲、鐘聲等新元素的大規模使用(尤其在《生活三部曲》中),充分發揮弦樂器的音響特質,展現出一種後現代式的機械感和實驗色彩,這與格拉斯早期嚴肅音樂作品給人的感受是相類似的。

格拉斯:「睡著的楚門(Truman Sleeps)」

想不到,原來格拉斯的音樂同樣可以溫潤、雅致。在影片《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7)的配樂之「睡著的楚門(Truman Sleeps)」中,我們看到格拉斯的配樂有了明顯的不同。他開始在音樂中更多地注入溫情、細膩的特質,還寫進了幾分浪漫風格的情愫。

電影《時時刻刻》片段

2002年,這種格拉斯式的「浪漫」情愫在影片《時時刻刻》(The Hours)中徹底爆發,過去配樂中那種極端克制、枯燥的機械感開始逐漸褪去,反倒添了些女性獨有的陰柔氣質,而這在格拉斯之前的作品中是極為罕見的。

整部影片圍繞著英國作家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的一本小說《達洛維夫人》進行展開,講述了20世紀不同時代的三位女性一天的精神生活,曾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為了讓三個「非線性」的跨時空故事更好地銜接,導演史蒂芬·戴德利(Stephen Daldry)在音響和畫面的細節上進行了精心的安排。他將鏡頭的切換融匯於相似素材之間的貫穿中,讓三個看似互不關聯的故事經由巧妙的多重「蒙太奇」設計自然地串聯起來。可意識流體的敘述方式僅憑著大導演的鏡頭處理功夫也難逃混雜、零落的窘態。因此,音樂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格拉斯的自傳:《無樂之詞》(Words Without Music)

關於這部影片,格拉斯曾在自傳《無樂之詞》(Words Without Music)中提到:「……電影中的三個故事之間是關係甚遠的,難以找到統一全片的核心。可與此同時,音樂或許又成了唯一能夠『統一』這部片子的元素。」於是,格拉斯精心為每個故事都構想了一個鮮明的主題,比如說伍爾芙(妮可·基德曼飾演)出現時,第一主題響起;若場景轉至洛杉磯,則第二主題響起;第三主題則表現過著達洛維夫人般生活的克萊裡莎(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格拉斯通過音樂串聯影片中的三個故事,以暗示三個主人公之間一脈相承的關聯。當劇中角色思緒澎湃時,會有一段特定的音樂跟隨;但若其它兩位女性與其產生共鳴,那麼,這段旋律也同樣會出現,並巧妙地與劇情進行銜接,穿梭於這三段時空。如此一來,這種類似於「主導主題」的音樂便發揮出強大的粘合劑的作用,有效地解決了電影音樂段落分散、情緒轉化短暫、畫面變換迅速的問題,讓影片牢牢地鎖在一起,電影的結構也因此得以清晰地呈現。

整套配樂共計14首,以鋼琴和管弦樂作為本片音樂的主軸,再搭襯豎琴和管鍾等樂器,鋼琴部分由格拉斯的常任搭檔米謝爾·裡斯曼(Michael Riesman)演奏。這裡,格拉斯為鋼琴譜寫了清晰的旋律,並將傳統三和弦作為音樂創作的基礎——這也是他創作中最具特色的一點。在共性寫作時期,調性是由幾個重要的三和弦構建而成的。這些三和弦循著「既定的和聲法則」構成作品的基本織體,為樂音的運動「規劃」出一條清晰的行進路線。如今,到了格拉斯這兒,和聲不再以功能性為目的,而是更多地著重於音響色彩的渲染。三和弦不僅可以作為背景的「幕後英雄」,還真正成為了前景的絕對主角。

格拉斯:「詩人表演」(The Poet Acts)

在影片開頭,格拉斯就經「詩人表演(The Poet Acts)」一曲把全劇的總基調交代清楚了,管弦樂營造出的陰暗氣氛與訣別、死亡的「終結」場景渾然一體,讓影片持續籠罩在一篇陰霾之中。這裡,格拉斯仍然採用簡約主義音樂風格,但不再突出教條化的、枯燥的重複音型,而是為樂曲添上了一支明晰且沉重、哀婉的「歌」。這支「歌」與低音區隱隱浮現的重複音型彼此交織,以徘徊不安的旋律,探索著主人公們內心的彷徨與悸動。

清晨片段(Morning Passages)

隨後,導演將一首名為「清晨片段(Morning Passages)」的音樂切入,鏡頭也順勢轉向1951年的洛杉磯。由裡斯曼奏出的精緻、靈巧的鋼琴聲一出現,便將開篇的陰霾全數散盡,勾勒出嶄新一日即將開啟的輕快畫面。此時,鋼琴聲部的音高素材與節奏素材都是相似的、規則的,個性卻並不鮮明,格拉斯巧妙地將這些素材的重複形態加以混合,讓音響呈現出無盡的錯覺感。這種「無盡感」有一種令人無法掙脫的引力,它悄無聲息地牽引著觀眾的注意力,模糊了迅速切換畫面所帶來的零碎感,並進一步深化主題。

這套配樂還富有鮮明的結構意義。哪怕是初次聆聽,聽眾們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結構特點。如在「逃避(Escape)」一曲中,格拉斯就將這種簡約音樂特有的「可聽性」結構與劇情的陳述巧妙糅合,將影片推向了全劇的第一個高潮。熟悉格拉斯的樂迷們也許會注意到,這首配樂正選自他的鋼琴組曲《變形》(Metamorphosis,1988),格拉斯只將原曲的鋼琴旋律聲部移低了一個八度,其餘部分均未改動。這套鋼琴組曲的靈感來源於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講述了人們因不堪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壓迫,導致自身本質的缺失,從而異化為非人的故事。格拉斯將這種類似的壓迫感巧妙地移植到了「逃避」中,並在細微的修改後,恰到好處地烘託了劇情。

格拉斯:鋼琴組曲《變形》(Metamorphosis)第二首

全曲分為ABA三部分。鋼琴左手聲部的旋律型自始至終都是固定的,低聲部則是近乎靜止的全音符,在此基礎上,鋼琴奏出晦暗不明的主題,音樂也在「動」、「靜」材料的融匯中,擁有了更多層次的立體感。中間部分是全曲最具戲劇性的一處,對應影片主人公理察(艾德·哈裡斯飾演)跳樓死去的場景。在理察縱身墜樓的剎那,鋼琴聲迅速由弱轉強,急速跑動的三連音層層迫近,激烈地有如洪流一般。隨後,「狂飆」旋律瞬間掀起了全劇的高潮,有意壓制的情感在此時驟然爆發,並與前後兩個抒情、平和的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裡,音符中依舊流淌著無休止的重複信仰,格拉斯僅用速度、力度的變化來推進劇情發展,製造戲劇效果,提振觀眾的情緒。

影片最後,琴聲再次與水流相匯、重疊,三個故事所產生的奇異共鳴也仿佛在此刻流逝於湍急的河水之中。羅展鳳曾說:「這部電影的結構與劇中人物的生命結構,正是格拉斯簡約音樂的具象表現。」 我想,格拉斯正是抱著一種以「簡」觀「物」的情懷,對影片內在精神作了一次富有詩意的冥想,他跨越三段不同的時空,用音樂織成一曲精彩的「重奏」。

本文原載於《三聯·愛樂》2019年第10期

相關焦點

  • 電影《時時刻刻》
    影片描述了不同時空的女性同一天的生活。任何人沒有權利指責或是指導別人的生活。我們需要面對的是自己的人生,內心真實的自我。無論我們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都無法逃避。2自我靈魂的解放與救贖這是一部女權主義電影,但這個話題太複雜並沒有系統的過多了解,所以我想談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層面裡的內涵。
  • 格拉斯:鋼琴練習曲第5號
    格拉斯的創作融合了搖滾樂、非洲與印度音樂、西方古典音樂的元素,作品經常重複簡短的旋律和節奏模式,同時加以緩慢漸進的變奏,被稱為簡約音樂。喜歡看電影,甚至對電影配樂有興趣的同學們,應該不會對這個名字陌生。電影《楚門的世界》、《時時刻刻》、《魔術師》等,都是由格拉斯創作的配樂。
  • 電影《三七》溫情來襲 上演跨越時空追兇
    電影《三七》溫情來襲 上演跨越時空追兇        由香港星空娛樂集團和環宸娛樂聯合攝製的懸疑電影《三七》開機發布會2020年1月6日在四川成都舉行。
  • 音樂是我們跨越時空的連結
    ▲  點擊播放  ▲《萬芳房間劇場 Vol.19:音樂是我們跨越時空的連結雖然有的音樂人早已不在了,不過,音樂使人們跨越時空連結在一起時,實在是令人感嘆。本期節目,一起跟隨萬芳重溫中外音樂的黃金年代,聽聽這些歌曲,不知道會不會勾起你的一些回憶呢?········· 本期DJ:萬芳 ·········
  • 《解憂雜貨店》跨越時空,改變命運
    本以為是像《觸不到的戀人》般一個跨越時空郵箱的故事,然而不僅僅是跨越時空;本以為是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的故事匯,然而卻是一個完整的大故事。這個大故事,所有的情節、所有的設定和所有的小故事都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完美的連結,一個完整的故事。
  • 《時時刻刻》:平行時空裡,我們為各自而戰
    一直以來對女性主義題材電影都會多加關注,也會對平行時空的燒腦設定抱有許多期待。近日有些劇荒,又翻出了很久之前看過,一直念念不忘的電影《時時刻刻》。電影《時時刻刻》根據1999年獲得普立茲獎的同名小說改編,憑藉其結構與形式的巧妙獲得了全球各大電影節各獎項的提名。並獲得2002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影片獎,和2003年金球獎最佳電影(劇情類)獎。
  • 艾德·希蘭登上2017年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
    這位聲學巨星加入了Radiohead和Foo Fighters的行列,成為今年的金字塔級樂隊的主唱艾德·希蘭(Ed Sheeran)是今年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Glastonbury)的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主力軍,他將於6月25日(周日)關閉金字塔舞臺。
  • 英國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將如期舉行,泰勒確定參加
    據《每日郵報》3月12日報導,2020年的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仍將按計劃進行。音樂節的聯合組織者艾米麗·埃維斯(Emily Eavis) 在3月12日的聲明中確認了音樂節的陣容,並表示組織者仍在努力於6月舉行音樂節。
  • 走近燃爆2019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的龐然大物—IICON
    ,而音樂節的舞臺更是成為嗨翻夏日的最in地標。 IICON的整體效果IICON由Block 9設計搭建,而Block 9正是以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而為全世界聞名。舞臺效果同往年相比,今年Block9在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的空間面積整整擴大了兩倍,能夠容納15000餘人現場狂歡。
  • 始於春夜的跨越時空之旅
    始於春夜的跨越時空之旅 2020-12-25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經典電影推薦—《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一段感人的時空跨越愛情故事
    這是一部講述跨越時空的愛情電影,由韓國著名導演郭在容拍攝,女主是可鹽可甜的美女演員——綾瀨遙。劇情時而詼諧搞笑,時而溫情脈脈,時而催人淚下,非常值得推薦。涉及時空跨越,所以情節稍稍複雜,一共有三條線,這裡簡單的梳理一下。
  • 格拉斯|香奈兒5號等法國香水發源地
    都知道法國是香水之都,不過香水小鎮格拉斯才是法國香水發源地!這座人口不過4萬多人的小城,是世界上最香的小鎮,也是香奈兒、迪奧、力士等著名調香師的靈感源泉,而現在已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香味之都」。所以,身為香氛愛好者,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格拉斯。
  • 科幻電影裡的史詩巨作,一場跨越維度拯救人類的時空旅行
    一度科幻熱來襲,那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科幻電影裡的史詩巨作,看了一遍還想重複觀看的《星際穿越》。這樣的電影看一遍下來,會耳目一新,新世界的大門由此打開。這部電影裡最讓人著迷的會是關於跨越維度的時空穿越,劇情之間銜接緊密,科學嚴謹。
  • 葛大爺那句"牛掰格拉斯"笑翻全場 "格拉斯"啥意思
    「葛大爺」在目前大熱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北京你好"單元裡的表演堪稱完美。   當張北京抽中開幕式入場券後,心情十分激動,在自己的計程車開啟自嗨模式,用魔性的"北京英語"說:「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   「歪瑞嗨皮」就是very happy,葛大爺用他的京腔京味來念這句英語,很有喜感。   但「牛掰格拉斯」是什麼意思?
  • 《跨越時空的回信》講述戰地最美情書
    本周三(5月22日)21:20,江西衛視《跨越時空的回信》迎來第四期節目,主題正是「愛情」。革命年代戰火紛飛,卻掩蓋不住愛情的光芒,反而尤顯銘心耀眼。本期重啟的兩封紅色書信,一封講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百歲愛情,一封卻是充滿悲壯遺憾之感的未滿愛情。
  • 《解憂雜貨店》:一家跨越時空替你解憂的小雜貨店
    《解憂雜貨店》這部由當紅小生王俊凱和迪麗熱巴領銜主演的電影,就是圍繞著一個能夠幫助迷途中的人解惑答疑的小雜貨店展開的。 電影一開始就是三個少年在一幢別墅裡面打砸搶,瞬間塑造了三個問題少年的形象跨越時空的信件就這樣你來我往的進行著。本來只是來此躲避的三人,沒想到找到了一條時空隧道,通過時空隧道三個人與不同時空的人交流,也知道了更多關於解憂雜貨店的秘密:原來在2018年第一天凌晨,解憂雜貨店能夠一夜復活,以前寫過求助信的人可以再次回信。而故事也跳轉到了1990年那個時代。
  • 英國專家介紹與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有關的發明
    目前,全球範圍內共有超過200萬名音樂迷正在嘗試預定購得2020年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的門票。這一音樂節將在2020年迎來其50歲的生日。要知道,由於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此前很多備受人們期待的音樂節都已被迫取消了,並一次次地讓音樂迷們的心情跌到谷底。
  • 《時時刻刻》電影筆記
    《The Hours》,中文名《時時刻刻》,五年前我的社會主義經濟學老師在課堂上推薦的電影。我連封信也寫不好,我只想說我一生的幸福都是你賦予我的,你對我百般忍耐,也對我……體貼無以復加。我早已一無所有,除了知道你對我的好。我不能再拖累你的一生。再沒有人能像我們這般曾經擁有如此幸福。」那一刻我默默的記下電影的名字,並喜愛至今。       從劇情的角度,它並不「精彩」。
  • 無限王者團:跨越時空走向你,虛擬偶像的真情實感
    當我聽著無限王者團剛發布的七夕特別企劃單曲《跨越時空走向你》,這樣的感覺愈發強烈:他們確實來自虛擬世界,卻是我們在真實世界渴望遇見美好的投射。拒絕常規定義束縛,打破局限桎梏,不同于越來越形式主義、千篇一律的流水線偶像生成模式,在無限王者團的音樂裡,我們可以相信,滾燙的熱血與真心。
  • 電影VS原著 《時時刻刻》: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個好萊塢影后呢?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時時刻刻》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極高獎項,獲得了專業評論界和大眾的一致好評。1998年,麥可·坎寧漢出版《時時刻刻》,被《紐約時報》《出版商周刊》評為最暢銷小說之一,後來《時時刻刻》獲得普利茲小說獎。 2002年史蒂芬·戴德利將《時時刻刻》搬上熒幕,這部電影集齊了好萊塢三大實力派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