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2020年即將要結束了,去年年初所定下的目標,還有許過的願望你們都一一實現了嗎?都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那麼今年那個想去的地方,你們都去了沒呢?
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有點特殊,它曾經是承載了不少當地人童年回憶的老街巷,如今花5個億改造後卻人氣不再,煙火氣息也變得「稀薄」,不少本地人都表示太失望。它就是武漢著名的宵夜一條街—吉慶街。
吉慶街的歷史十分的悠久,早在1930年就開始興起宵夜文化,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便發展到鼎盛時期。曾經很多武漢人嘴邊最常念叨的一句話就是:「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不難發現這個地方對於大部分本地人來說「意義非凡」。
吉慶街曾經的老模樣跟戶部巷大庭相徑,都是一條百米來長也算不上寬敞的老街巷,戶部巷年代更為久遠,形成於明朝的嘉靖年間,距今大概有是五百年的時間。一直以來作為武漢的一張旅遊美食名片,吸引著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們。
而與戶部巷齊名的吉慶街始建於1930年,至今也差不多快百年的歷史。這條宵夜美食街跟我們平時所認知的商業美食城和美食街會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它不單單是美食傳播的煙火之地,更是文化傳承的一條民俗老街。
從前的老吉慶街本地人都不建議白天前去遊玩,因為這條街從來都不是適合白天去逛的地方,它最活躍最閃耀的樣子都是在夜幕降臨之後。按照武漢女作家池莉在《生活秀》這篇文章裡的說法就是:「吉慶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樣」。的確沒有了各種大排檔的門前霓虹燈的閃耀,大白天裡的吉慶街是完全捕捉不到任何熱鬧氣息。
回憶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吉慶街的場景,夜幕降臨之後的樣子最是讓人印象深刻。當夜色慢慢向整座城市的角落鋪開,閃耀的霓虹燈一盞盞的亮起,人們在充滿煙火氣息的街頭大排檔就開始敞開味蕾,在推杯換盞中開始推心置腹。夜裡的吉慶街上滿是食物的香味,說唱聲此起彼伏,在人聲鼎沸的街頭巷尾的餐桌上,個個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背著各自的樂器穿梭在這條滿是人間煙火味的地方各自展示著各自的才藝。
但如今改造後的吉慶街江湖卻少了不少味道,被完全打造成了一條商業氣息濃鬱的小吃街。雖然很多店鋪裝修都變得「高大上」了許多,但是在這條街上卻很難找到從前舊時記憶的味道了。
改造吉慶街的工程很大,從江漢區的大智路一直延伸到江漢路之間,花費了近5個億。但是這條街上早已沒有了當初的市井特色,也少能捕捉到老漢口的煙火氣息,曾經的民俗文化的身影早已不在。比如那些在街頭隨處可見的「拉花的」、「賣唱的」、「拉琴的」、「擦鞋的」等,如今都變成了看似有些生硬的雕塑。
雖然改造後的吉慶街變得更受年輕人歡迎了,各種高檔的酒吧和KTV也成為了吉慶街的一股新的「血液」,但是對吉慶街有著特殊情懷的老武漢人卻愛不起來。
走在充滿煙火氣息的吉慶街街頭,雖然還能聽到一些吹拉彈唱的人,但大多都是些唱口水流行歌的,讓人難免提不起勁頭來。現在的吉慶街在很多當地人眼中看來,基本上很難找到以前老街的影子了,所以除了外地遊客,很少有本地人回來「光顧」。那麼你見識過這個改造後的吉慶街沒有呢?對於升級後的吉慶街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