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暹羅到泰國:國家改個名字也好難

2021-03-01 有種樂土

一 天上掉下一個暹羅國

 

泰國是國人出境遊的第一站,只要稍稍深度一點,你就會遇到一個詞:暹羅。

那是泰國的舊稱。

 

暹羅這個暹,有讀瞿的,有讀呈的,也有讀怪的,還有讀什麼的呢?反正幾乎沒有讀xian(仙)的,偏旁部首四六不搭啊,不能正確發音,情有可原。除了有點小尷尬,不丟人。

 

國名,怎麼要用這麼難的一個字。不會念,不會寫,那更不會查他到底啥意思了。

 

幸虧這國和俺天朝還隔個國。不然老是來往,想起這個字就狼狽。唉,怎麼著也先得把國名改順眼了。好讀好寫好認,這要求可以吧?

 

如今,作為一個國家的超難度的名稱,順乎你的意思,暹羅已然改成婦孺皆識,朗朗上口的名字:泰國。

 

現在再說暹羅,泰國的同學第一想起的可能就是暹羅站(BTS Siam站),那裡好多的百貨公司都用這個名,像Siam Square、 Siam Center 、Siam Discovery,還有Siam Paragon。而泰國的行政區分則沒有Siam這個區塊。著名的暹羅灣,也是舊稱,現在大家都叫泰國灣。還有就是非常蛇精的暹羅貓,對了,影視劇中偶爾也會出現暹羅。不過,即便這些場合你讀錯了,那是文藝範。誰知道你唱那一出啊?

 

泰國,這名字好啊,泰然自若,大氣又吉祥。

 

說來,難寫的暹字,終究還是漢字。難為你的是咱自己的老祖宗。暹字用於國家名,是發音記錄而已。作為漢字的暹,意思是太陽升起,或是進步。意思不錯。

 

作為國名,暹字一般認為來自於梵語,是黑色或黝黑皮膚的意思。印度人這樣叫他們東邊的鄰居有意思啊,那他們自己的皮膚不是黝黑色嗎?

 

宋元時期,泰國地面上有兩個古國「暹國」和「羅斛國」。十四世紀兩國並為大城王國,中國古籍因而以 「暹羅斛」或暹羅指之。暹,皇家轉寫為Sayam,指的是古國素萬那普,

 

暹,除了梵語來源,還有說來自於巴利文suvaṇṇabhūmi,意為黃金之地;也有說法稱來自於孟語(rhmañña),意為外地人。中文古籍的稱呼暹,被葡萄牙傳教士轉寫為Siam,這才成了西方通用的稱呼。暹,這個黃金之地一說在素萬那普。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就是是曼谷國際機場的那地,進出曼谷必經啊。

 

這是暹。那羅呢?

 

羅,指的也是古國。羅斛、羅渦國(Lavo)都是這個。這國在泰王國史上是極其重要的一段,地方大致在華富裡一帶。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最早提過它。羅渦在唐、宋均向中國納貢。到了宋,史上記載又變成了羅壺。到了元,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說昭拍耶河平原上的有個小國「羅迦(Locak)」,指的也是她。該書還說,忽必烈曾考慮興兵攻打,鑑於路程遙遠艱難而作罷。

 

1296年,那會忽必烈已經宴駕,元人周達觀出使當時的真臘今天的柬埔寨,後來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將真臘西鄰稱「暹羅」,這也是史上第一次出現這個名稱。

 

到了1377年,羅斛國滅了暹國,向明朝遣使報告,洪武帝朱元璋於是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從此 「暹羅」作為這國的天朝官方稱謂。

 

中國皇帝給這國起了國名,而泰人習慣依舊。這天上掉下一個暹羅王國和他們關係不大啊。他們該幹嘛照幹嘛,還是繼續以地名叫國名,比如素可泰王朝、曼谷王朝、吞武裡王朝等。

 

二 暹羅王國:亞細亞最亮眼的一顆星

 

自中古以來,暹羅就是中南半島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他們的死對頭緬甸,也一直不弱,一樣古老。一直和泰人博個死去活來。

 

18世紀後半葉,緬軍攻滅統治暹羅的大城王朝。次年,暹羅華裔鄭信在吞武裡建都稱王,將緬軍驅逐境外。但14年後,鄭信卻被裝入袋中亂棍打死,自此,吞武裡王朝覆滅。1782年,鄭信部下昭批耶卻克裡在曼谷登基,是為拉瑪一世,卻克裡王朝由此延續至今。

 

 「暹」(Siam或Sayam)是外界對泰人地域的稱呼。泰人自己還有個稱呼,就是「勐泰」,意為「泰人之地」。近代泰國打開國門以後,亟需正式國號。1856年批准《鮑林條約》時,曼谷王朝順從適應國際習慣,採用外界的稱呼Siam,「暹羅」自此成為卻克裡王朝的正式國號。

 

對待西方的態度上,歷代暹羅王室選擇非常明智態度。這亞洲君主中相當突出。

 

1855年,拉瑪四世宗浩王推行西化、現代化,積極與西方交往。著名的女教師安娜就是這時來到了暹羅宮廷。英文的熟練掌握給了國王打開西方的鑰匙,大量閱讀西方報刊書籍,他對西方有了深入了解,也有一定的好感。當然,他也成了第一個可以用英文交談和寫作的亞洲國王。一百多年來《安娜與國王》或是書或是劇,在世界各地為人津津樂道。在華人圈更有周潤髮飾演版可以觀賞。

 

到拉瑪五世尊宗浩國王繼位時,這位朱拉隆功陛下在安娜教化下思想更前衛。著名的「朱拉隆功維新」 雖未及明治維新的成就,但本質上超越了同時期中國的洋務運動。不僅從物質上尋求改良,更變革了許多社會制度,如改革宮廷禮儀服飾、逐步廢除奴隸制度、仿效歐美健全教育體系、國防體系。

 

這樣的拼,暹羅確實沒有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能做到這樣,你說與國王開明、自強無關嗎?看看暹羅的四鄰,西面的緬甸、東面的越南、南面的馬來亞,紛紛淪為殖民地。有人甚至略顯誇張地將暹羅與中國、日本並舉為「亞洲僅有的三個獨立國家」。回首端詳那段歷史,無論是暹羅王國,還是拉瑪四世、拉瑪五世,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也當得起亞洲那會最耀眼的一顆星。

 

 

三 暹羅已是累,非大泰不正名?

 

然而,再開明的君主也難永遠把握時代的脈搏,隨著技術革新和社會思潮湧入暹羅,社會革命呼之欲出。

 

1911年底,大清帝國辛亥革命爆發。幾百年的帝國灰飛煙滅。暹羅朝野震驚。同時,軍人受到鼓舞,躍躍欲試,暗地準備武力推翻暹羅王權。最終不成。

 

進入19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波及到了東南亞叢林裡的這片角落。風暴演變成1932年的「佛曆2475年政變」。

 

執政的拉瑪七世選擇了接受。他先是赦免政變參與者,隨後以國王名義頒布暹羅臨時憲法,宣布放棄一切政治權力,成為名義元首。

 

從此,暹羅國王大權旁落。

 

失去了傳統權力中心的暹羅很快陷入混亂,1933年,保皇勢力與革命勢力之間爆發內戰,鑾披汶憑藉鎮壓保皇黨人的戰功一躍成為軍隊領袖。

 

暹羅伴隨王權衰落已成不堪之累。

 

至此,暹羅由開明君主專制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逐步擴軍,在外交上靠攏德意日諸國,民族狂熱和擴張主義席捲暹羅。許多右翼學者提出應效法法西斯國家,主張泛泰主義,要求建立強大統一的大泰國。

 

國名更改,正是此時發生。

 

暹羅改名泰國,中國當時震動。輿論認定 「這是一件含有極大的政治野心的動作」;更有人尖銳地指出暹羅提倡大泰主義,「明明效法希特勒之藉口」。國民政府外交部意識到,暹羅改名泰國,排斥華人,奉行大泰族主義,對於正在艱苦抗戰的中國是一種威脅。暹羅易名,乃是日本侵略陰謀的顯露。

 

1945年初,為了爭取泰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合作,美國決定不將泰國視為軸心國成員。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那時,泰國需要做的,僅僅是歸還鄰國土地,於英法一定數額補償。

 

當然,國名重新改回「暹羅」。

 

四 暹羅已是斯國圖騰

 

1946年,鑾披汶以總理身份再次上臺。

 

時逢冷戰大幕開啟,鑾披汶的歷史問題不再有人提起,暹羅易名也不那麼刺眼。

 

鑾披汶利用這一機遇重新將國名從「暹羅」改為「泰國」,從此落定。

 

鑾鑾披汶•頌堪陸軍元帥兩次擔任泰國總理,也兩次將國名「暹羅」改為「泰國」,也自有其文化內涵。

 

客觀的看,現代國家源自民族自我認同,國家名稱多依本國民族名稱來定。泰國之所以選名「泰」,確與主要 「泰族」相關。"暹羅"一詞系外國語音譯而來,並非泰語,作為國名有可討論處。"暹羅"族並不存在,暹羅王朝也是虛指。暹羅不能承載時代前行。

 

國名之變,時代背景不同,訴求不同,解讀自然不同,引起國際警覺乃至反制,到最終完全交付泰人自由決斷,也有其歷史元素和國際環境之必然。

 

從"暹羅國"到"泰國",一個古老民族的選擇,一個千年古國的變遷,斯是曲折,不同凡響。

 

在《泰語大辭典》中,「泰」有「自由人、不為奴、人、族稱」四種含義。在這個自由的國度,暹羅留給人們的是浪漫的想像,神秘而又時尚的圖騰。讀不出,寫不好,不過付諸一粲,尷尬倒是不必。,

相關焦點

  • 暹羅血戰史:如果一定要給泰國選一個剋星宿敵,候選的國家必定只有一個……
    但在暹羅人敗多勝少的對緬戰爭史上,這依舊是相當難得的逆襲。說起納黎萱大帝,泰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在泰國歷史上,一共有六位君王被冠以「大帝」稱號,其中藍甘杏大帝是泰國國家和文字的創立者(相當於秦始皇)、蒙固大帝和朱拉隆功大帝以「西化維新」而聞名(相當於明治天皇和彼得大帝)、蒲美蓬大帝則是現代泰國的象徵。
  • 當「暹羅」改名「泰國」 ——從1939年的往事說到歷史學與民族主義 | 葛兆光
    一九三九年,以鑾披汶為首的泰國政府,在暹羅鼓動「大泰族主義」,特別是一方面在當時深入東南亞的日本鼓動之下,一方面在當時流行的「民族國家」(即所謂「一個民族一個共同國家」)的理論刺激下,號召要統一所有鄰國中的一切泰人,建立自己的大泰國。
  • 泰國最接地氣小劇場 – 暹羅繽紛劇場
    暹羅海洋世界絕對是我去過那麼多個海洋世界中最為Funny的一個,雖然佔地面積沒有很大,但憑著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亮點,它贏得了我的芳心。最喜歡暹羅海洋世界獨有的玻璃船,滿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心。坐在船裡靜靜的抬頭觀望著頭頂上時不時成群結隊遊過的魚群真的會讓你感到異常的新鮮與驚喜。
  • 明星篇:暹羅之子--泰國明星馬裡奧·毛瑞爾
    馬裡奧·毛瑞爾,1988年12月4日出生於泰國曼谷,中德混血,泰國男演員、平面模特、歌手。
  • 泰國大城故事:從泰劇《天生一對》談暹羅二三事
    大城王朝那萊王駕崩後,政變即位的帕碧羅闍國王,揚棄前朝門戶開放政策,僅保留一定額度的對外商貿往來,以及準許少數傳教士續留泰境等保守立場,全面斷絕與西方交流並改持獨立鎖國政策,直到150年後的卻克裡王朝拉瑪三世,泰國才又與西方國家開始逐步接觸。
  • 泰國地標級購物中心—曼谷ICONSIAM(暹羅天地)
    暹羅天地為未來而打造,同時包容泰國的傳統與本質,完美地表達了傳統的泰式印記以及現代文化的交融。這也是全泰國藝術家和當地工匠的重要舞臺。在SookSiam,會有來自泰國當地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如「暹羅之門」,是由Amirrit Chusuwan設計並由泰國工匠手工雕刻而成的一個巨大木質門,也是進入SookSiam的重要通道。SookSiam就像是一扇可以進入到泰國每個角落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我們可以看到隱藏在全國各個城鎮和村莊的泰國文化及生活方式。
  • 斯米蘭出海+泰國的艾菲爾鐵塔+暹羅·學府裡,旅居泰國!
    這裡是潮玩FUN,我依然是那個酷愛窮遊的小姐妹,今天帶你去看一看泰國【斯米蘭出海+鄭王廟+暹羅·學府裡】。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帶你:玩爆三千大世界,看遍各處宜居生活!老師是臺灣人,他們的口音也是臺灣調調,洋氣得很,都很認真負責照顧到每一個人,不錯。斯米蘭建議早點去。水下照相機 1000株一天,導遊會給水下拍照,傳照片也很方便,結束時會收50株小費給船長和船員。
  • 泰國曼谷舉辦貓展,各類品種喵星人齊聚暹羅博物館!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9日,泰國曼谷,在暹羅博物館舉辦的「貓之夜」展覽上,各類品種的小貓咪齊聚一堂,愛貓人士們拿著手機給貓咪拍照。12月19日,泰國曼谷,在暹羅博物館舉辦的「貓之夜」展覽上,各類品種的小貓咪齊聚一堂,愛貓人士們拿著手機給貓咪拍照。
  • 可愛溫暖的泰國歌曲:《暹羅廣場》
  • 一帶一路·泰國印象丨中泰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盛典在暹羅劇場再度上演!
    泰國旅遊局東亞國家市場局長 瓦塔納·信拉巴哇尼匿泰中藝術家聯合會會長 蔡義批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導演 丁偉......暹羅天使劇場(Siam Niramit)位於泰國曼谷市輝煌區,是一座主題式的泰國民俗文化村。
  • 大魚漫畫:東南亞國家中,為啥只有泰國沒被殖民過?
    今天是暹羅改名泰國的日子本來大魚沒覺得是個特別大的事直到有一天,大魚看到這則新聞就驚了!
  • 泰國大城府,聆聽佛與暹羅的千年故事
    文 | 立佳 編輯 | 子木 泰國古稱暹羅,至今共經歷了四個王朝: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
  • 暹羅傳奇開業特惠!3折搶先體驗泰國最大民俗風情園!
    轉發本文到朋友圈即可以60元的價格買一送一獲取原價450銖(約95元)暹羅傳奇門票每個人只花30元就可以玩耍暹羅傳奇哦!    暹羅傳奇園區內分Siam Vilize(暹羅文明風尚)、Thai Araya(泰國文明 ) 、Bhumi Pan Din(國家榮耀)三大奇幻主題區域。
  • 盤點四大泰國特色表演 必看暹羅天使劇場、亂打秀!
    泰國是國人愛去的旅遊勝地,來到泰國你以為只有玩玩水、逛逛夜市嗎?NO~NO~NO~泰國特色表演超級精彩,咖小編在這介紹給你四種 泰國特色表演 ,還有五處精選必去的秀,各個精彩,保證讓你值回票價! 人妖秀 來到泰國別說你沒看過人妖秀!
  • ​ 一場華美恢弘幻夢——在暹羅天使劇場,飽覽泰國前世今生
    暹羅天使劇場(Siam Niramit)位於曼谷市輝煌區,是一座主題式的泰國民俗文化村。暹羅天使劇場結合了泰國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舞臺設計藝術,使得其表演極富感染力。 室外表演在劇場內的精彩表演開始之前,您不妨到暹羅天使劇場的廣場上觀賞歌舞表演,更可以加入熱情的泰國男男女女中,體驗一把泰式熱情舞蹈。
  • 11月逛泰國芭堤雅尚泰漁港商場 體驗暹羅傳統民俗水燈節
    11月逛泰國芭堤雅尚泰漁港商場 體驗暹羅傳統民俗水燈節 據泰國人的傳說,水燈節起源於800多年前的素可泰王朝。古時候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希望能獲得水神(Phra Mae Khongkha)的庇佑。當時有位名叫Nopphamat的王妃,人美手巧,她別出心裁地用香蕉葉摺疊出蓮花形的燈船,然後插上鮮花,點上香燭,撒上米酒,最後將燈船放入河裡,任其飄蕩,以示對河神的感謝之情。
  • [愛在暹羅][2007][愛情/同性]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同性官方網站: http://www.theloveofsiam.com製片國家/地區: 泰國語言: 泰語上映日期: 2007-11-22(泰國)片長: 150分鐘 / 170分鐘(導演剪輯版)又名: 泰哥兒(港) / 暹羅之戀 / 與愛同行 / 愛在暹羅廣場 / The Love of Siam / Rak haeng
  • 泰國華裔鄭信大帝:統一泰國
    他們一起南徵北戰,統一了泰國。鄭信一生之發跡與悲慘的結局與卻克裡這個名字有了不解之緣,可惟成也蕭何,敗亦蕭何。最後鄭信的生命與他開創的吞武裡王朝都斷送在卻克裡的手中。 1765年底,強盛的鄰邦緬甸分兵兩路入侵暹羅,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首都阿瑜陀耶城邊。暹王匆忙組織決戰,但隨即被擊敗。緬軍包圍了京城。鄭信聞訊率部馳往勤王救援。他奮力作戰,數次打退了敵軍的進攻。
  • 袁劍丨「圖繪暹羅」的場外意義
    例如二十世紀初中國國內出版的《啟蒙畫報》就說到,該國「東界安南,西界緬甸,一屬英,一屬法,兩大之間,國勢岌岌,暹王發奮自強,幾有日本明治天皇之想,諸大國莫不敬之」(《暹羅大略》,載《啟蒙畫報》一九○三年第六期,53頁)。
  • 東南亞國家基本上都有過被殖民的歷史,為什麼泰國卻是個例外
    但是,作為內陸小國的泰國,在周邊國家盡被殖民的圍堵下,卻成為東南亞甚至南亞大陸,唯一一個沒有被西方殖民統治的國家。這不禁讓人疑惑,泰國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讓西方殖民者望而卻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