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相信大多數順風車車主都有關注到一則消息:
嘀嗒出行、哈囉出行、一餵順風車平臺被約談,約談內容主要就是各平臺的「附近訂單」功能不符合交通部的要求。
約談過後三家企業紛紛表態,一餵順風車積極落實立即下線「附近訂單」功能,嘀嗒和哈囉則把「附近訂單」修改為「臨時路線」。
嘀嗒表態:合乘價格為當地商業運營車輛定價50%左右一口價,在嘀嗒平臺上,任何順風車主都無法實現以營利為目的。
嘀嗒言出必行,構建「真順風」標準,大幅度下調價格。
價格低了,乘客確實得到了優惠,可司機苦不堪言。
司機要承擔各種成本又要承擔人員風險,最後費用只有一丁點,我相信大部分順風車主都不太願意。
司機不是不支持「真順風」,只是實行起來太難了。
人都是自私的,都會想著自己利益、自己的損失,就好像乘客為了省錢,不坐專車坐順風車一樣。
乘客要求「划算」,平臺要求「真順風」,可司機要求了什麼?
話說回來,順風車到底是什麼?
網友評論:
這個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有所不同。
大家所想的順風車應該就是同路的司機和乘客搭乘一輛車出行
而其中車輛的主人是整趟行程路線中作為主導的一方
可就是作為最有話語權的人,卻偏偏最發不了聲
司機夾在平臺和乘客之間,要依託平臺又要服務好乘客,價格還不能自己隨意安排。
司機的聲音:
試問各方,這難道就是「真順風」嗎?
大張旗鼓打著「真順風」的旗號,實際上用司機的利益鋪好所謂的順風道路。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的偽順風,沒有關注司機的所求所想。
平臺吸引了乘客,掙取了大量佣金,但司機的付出與報酬匹配不上,乘客的服務要求也沒滿足,最後導致司乘矛盾愈演愈烈。
試問這樣的平臺還會走遠嗎?
答案:不會
沒有了司機就是沒有了運力,就像身上沒有了流動的血液,那些過剩的營養無法安存,再多也沒有用,身體還是會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