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訊,上個月,美國大片《變形金剛4》在全球火熱上映,短短半個月,票房飆升,趕超《阿凡達》。而2014年同時也是《變形金剛》問世30周年。但大批變形金剛迷卻對電影大為不滿,認為導演麥克貝完全是在糟踐經典。影片中炫目的鏡頭,雖然讓人眼花繚亂,但卻不能取代金剛迷心中的神奇夢想。
童年情懷 金剛從天降
初次接觸變形金剛,是在小學四年級左右。那時候,我們的童年很單純,娛樂多是在操場上瘋跑,外國動畫片得等著電視臺一部一部的慢慢引進。接觸外國動漫的一個渠道是不乾膠貼畫,貼畫上經常有機器人大戰的情景,讓我們很是神往,並揣測這會是怎樣的一些故事。
後來,《變形金剛》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在街頭巷尾的書攤,在小學生們的課餘時間傳閱。機器人大戰原本已經足夠讓人興奮了,想不到這些機器人居然可以變形成汽車、飛機、家用電器!太神奇了吧!這種設定深深的徵服了整整一代小學生。「擎天柱」「威震天」「鐵皮」「紅蜘蛛」這些朗朗上口的名字,也開始出現在課餘的遊戲中。
等到不久後的暑假,電視屏幕上忽然出現汽車人、霸天虎變形的鏡頭,接著一個字一個字蹦出「電視動畫片連續劇變形金剛」的字樣,我和小夥伴們全都驚呆了。這只是預告片,預告過些天就會播出。這是真的麼?存在於貼畫和連環畫中的這些巨大神奇的機器人,真的將在電視上「動」起來了?一時之間,所有的小學生都如過了節一般興奮。而且,這一次的節日將持續很長的時間。
巨大的機器人,在城市、荒原上行走,在天空飛行,相互用槍炮射擊,或者進行肉搏,沉重的腳步聲震撼得大地都在戰抖……這些劇情在今天或許早不稀奇,當時卻是夢幻一般的存在。伴隨著咔咔的一陣聲響,他們又會變成飛機俯衝投彈,變成汽車奔馳,時而飛入太空,時而潛入深海。再往後,幾個變形金剛還能組合成一個更為巨大的合體金剛,高聳入雲地相互搏擊……這一幕幕已經映入腦海,成為留存在那個時代的深刻回憶。
風靡全中國80年代後期播出的這一輪變形金剛一共95集,每天兩集,總共聯播了近兩個月。那段時間裡,一到播出的時間,所有的男孩子都會坐在電視機前面等著收看。那時候沒有網際網路,錯過了一集,或許便再沒機會看到了,只能從同伴的複述中了解,可是再詳細的複述,又怎能替代親眼目睹的二十分鐘劇情?
於是玩遊戲時候(這裡的遊戲不是電子遊戲!),變形金剛自然是當仁不讓的角色。班上的男生開始用變形金剛的角色,給打架的水平排序。在自由討論課(就是大家坐在位子上聊天)時,變形金剛永遠是最熱門的話題。能夠記得大多數劇情,並且把故事前因後果描述得比較合理的,經常佔據討論的有利地位。而關於幾個金剛誰比誰厲害,也常常引發面紅耳赤的爭論。比如飛天虎打倒混天豹到底算不算比他厲害?作為全校畫變形金剛畫的第二好的人,我在安然享受同伴讚譽之時,也暗自對畫的最好的那個羨慕嫉妒恨,比如很理智地指出他的飛天虎腦袋畫錯了。
在街頭巷尾,校園操場,你可以隨時聽到變形金剛主題歌被多個童聲唱著。當然,那時候的小學生都不會英語,因此唱出來的要麼是自以為模仿原詞的嘰裡咕嚕——常常錯的離譜,要麼是自己給胡亂配的中文。隔壁的小孩和我下象棋時,很得意地說他拿到了紅色棋子,紅色是擎天柱,而我拿到的白色棋子是威震天。我只好肉爛嘴不爛地回擊說,你是紅蜘蛛,我是救護車。甚至,走在公路上,看見路邊的汽車、工程車,都會腦補出他們變形成機器人站立起來的模樣。
在中國歷史上,這或許是空前絕後的歡樂。比我們年長的大人,即使也覺得這動畫片很好玩,大約不會理解孩子們何以如此痴迷。而比我們小的孩子,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不會再依戀一部片子了。直到十餘年後,當初的變形金剛迷已經長大成人,他們的情懷依舊不變。多個變形金剛網站、論壇建立起來。還有的愛好者在論壇上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走向婚姻殿堂。
玩具盡琳琅變形金剛相比童年時其他的動畫片,一大特點就是伴隨著海量的玩具上市。動畫片一邊播,商店裡的變形金剛玩具就已經鋪天蓋地地湧了過來。大商店裡,總會有單獨一個櫃檯展示來自美國的變形金剛,做的都非常精緻,不但配有專門的包裝盒,盒子上有精美繪畫,而且汽車人或者霸天虎的標記還是變色的,常溫下黑乎乎一片,用手使勁摩擦就會顯露出來。可是這精美的變形金剛價格也是不菲的。一個普通的變形金剛就要二三十元乃至四五十元,擎天柱要近百元。而放在玻璃櫃裡的那幾套組合金剛,每一套都要一百多元。在當時的工資和物價指數下,實在是讓人難以親近。於是櫃檯前總會擠滿了一群小孩,眼饞地看著那些五顏六色的塑料塊,在心裡設想這些玩起來該多麼痛快。我也曾有兩次,裝模作樣地對營業員說,請把那一個給我拿下來看看。拿在手上,看看包裝,隔著塑料盒子瞅瞅細節,然後再遞迴去,也算聞聞炸魚的香氣,聽聽錢幣的聲音了。
好在,除了這些正牌變形金剛外,盜版的玩具也不少,價格從三五元到十餘元不等。這些變形金剛往往塊頭更小,製作也粗糙些,但至少給了孩子們更多的機會。當時流行的一種是《X變體》,通常一個小盒子,售價3塊5,裡面裝著一些硬塑料零件,玩家買來後根據示意圖自己進行拼裝,即可裝出一個變形金剛。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滿足了變形金剛情節,不亦快哉?我就曾擁有三個這種變形金剛,其中一個是母親給的,另外兩個都是自己攢下零花錢買的。而但凡能擁有正牌變形金剛的孩子,都是幸運兒,也自然會成為團隊的核心。
除了花錢買,我們還自己動手做變形金剛。去木工房撿些邊角木頭,自己用鋸子鋸成方塊,再用釘子釘起來。為了弄這個,專門請父母給我買了個手鋸,暑假裡面經常吱吱嘎嘎地鋸木頭,掉了一地木屑,鋸斷了好幾根鋸片。我做的是一個「拖拉機」變形金剛,主機加駕駛室是身體,兩條履帶是腿,擋泥板是手臂,拖拉機屁股後面帶的牽引器上面畫了張臉就是頭。雖然粗粗笨笨,這可是自己動手的呢!而且結實得很,個頭和正版的組合體差不多!這很讓我驕傲了一陣。而一個同窗也受我啟發,用類似的方式做了個木頭的坦克金剛,塊頭比我小點,但稍微精緻些。
此外我們還用橡皮泥捏變形金剛,以及把一些玩具汽車飛機拼湊起來,像搭積木一樣搭成機器人的形狀。儘管一碰就倒,卻也能滿足一下。甚至,我有一段時間還常去工地,看見一些廢棄的金屬零件就撿回來,幻想有朝一日能用這些拼湊成一個金屬的變形金剛--當然,即使是以那時小學生的頭腦,也自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對變形金剛的趨向性,已經發展到狂熱乃至走火的程度了。
貼畫亦多姿電視、玩具之外,變形金剛還佔據了「貼畫」。小學生中流行的貼畫,一般是一大張分為很多小張圖,賣五毛錢。大家拿到了變形金剛的貼畫,捨不得貼,而是拿在手上欣賞,若是有人真的貼了,在當時完全是「土豪」的行為。
不僅如此,變形金剛貼畫還發展成為類似「貨幣」的東西,比如我幫你做作業,你請我吃零食,或者吵架了賠禮道歉,都是可以用變形金剛貼畫來進行結算的。這貨幣甚至還具有自己的單位,那就是「個」。簡單說,一小張貼畫的價值面額,是由其畫面上的變形金剛人數多少和強弱來決定的。作為一種嚴格規定,只要一個變形金剛在這張圖片裡露出了哪怕是一隻手一隻腳或者一小片翅膀,在計算面額時,都要算進去。比如一張貼畫只有兩個普通變形金剛,那麼面額為2「個」。但如果你能論證這張圖左下角的一小塊藍色其實是擎天柱的腳,那麼其面額就可以陡然升為2+5=7「個」。當然,論證也不是張口就來,你必須找到這張圖的完整版才能確認擎天柱真的伸了這一腳。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楊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