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這個地級市1人姓有242個,房姓3萬多3個民族竟成第38大姓!

2021-02-07 承天閣

  


    



天地一房笑傲江湖版輕音樂合奏

來自承天閣

00:0003:11



   2014年1月25-28日,中華姓氏網(萬家姓)創辦人房恆貴應廣東清遠幾位對姓氏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梁、鄧、凌、肖)的邀請,赴清遠考察當地姓氏文化資源,兼談合作事宜。

期間獲原清遠史志辦退休幹部凌海林先生贈送《清遠姓氏》一書,及分享其主編的《四方石村凌氏族譜》。其時,廣東凌氏老宗長凌耀華先生剛組織30人的凌氏代表團赴寮國尋親並獲寮國常務副總理凌緒光熱情接待(寮國沒有設總理一職)。


 《清遠姓氏》一書非常有趣,共收錄清遠地區827個姓氏簡介及人口分布情況,其中只有1人姓的姓氏就有242個!姓氏資源非常豐富。而整個清遠地區漢、瑤、壯房姓人口為30834人(其中瑤族房姓人口2003年為27646人,現已超過3萬人;壯族房姓人口僅為160人,由客家入鄉隨俗歸入壯山),位居清遠第38位大姓!

(詳見各附表)


清遠地區姓氏人口一覽表


清遠地區房氏不同聚居點不同民族人口及來源情況


       期間,房恆貴繼2005年8月與房小保一起首入瑤山尋覓瑤族房姓人蹤跡,及2011年引導40名各地房姓企業家到連南作投資考察之後,再次繞道連南縣欣賞瑤族及房氏文化。可惜,瑤族博物館及盤古大王文化廟兩大瑤族文化景點因故近期均不開放,經與景點工作人員商量,一行人瀏覽了部分瑤族服飾文化展品。

瑤族獨特的民族服飾,現仍有大量山民日常著此類裝束。瑤山,據稱是目前國內唯一保留「唐宋衣冠」的地方

世存唯一口語式家譜---《八排瑤房氏年命書》


       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遷徙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風俗和服飾,沒有自己的文字,有排瑤、花籃瑤、過山瑤等支系,信奉盤古王,房姓血緣初祖「丹朱」也是瑤家供奉的祖神十大王之一---「衡山皇」。

        連南是全國最大的排瑤聚居地(自山頂往下排山而居),全縣有17萬瑤族,主要姓氏為鄧、唐、房、盤等,其中瑤族房姓人口2003年為27646人(整個清遠地區漢、瑤、壯房姓人口為30834人)。 該縣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向有「陸上桂林」之美譽。盛產娃娃魚、稀土礦,是目前中國「唯一完整保留唐宋衣冠的地方」,街上、地頭隨處可見著不同瑤家風格服飾的原住民,原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該民族使用「法名」,同時由於沒有文字和文化,過去起名很有特點,一生換三次名,未婚男女,男稱「郎」、「貴」,女稱「妹」,並帶排行或「法」名;已婚已育男稱「bia」(上面父、下面止);做爺爺的稱「公」。如原連南縣政協主席房衛民,全名為「房連利買毛一公」,意為爺爺名「連利」、父親「買毛」、自己排行「一」,已做「公公」)。 


       排瑤獨特的「龍」的組織形式,房姓也是一條龍!他們按不同的「龍」,從山頂依次往下築房定居。南崗排鼎盛時期山頂住過7000人!


       據《宋史》及現存世界唯一的口述式家譜瑤族八排瑤《房氏年命書》(房先清收於《八排瑤古籍彙編 》,內容類似族譜,但體例和意義與士大夫模式的族譜完全不同。它們雖然也是文字的記錄,但一般是在祭祀時由主祭人念誦,基本上還是保留了口述的傳統。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記載:

       瑤族房姓出自丹朱公後裔、「清河郡內、淮南門下、嶺南祖師」,其開派始祖為東晉「房十五大王」,本居安徽淮南。後南北朝時期(468年)因逃避戰亂,該支由「房法成九郎」帶領逃往嶺南,先後經湖南道縣、廣東東莞等地,經過艱難的「戰天鬥地」,後於宋初定居於瑤山,在瑤山已傳50多代。該支房姓在北宋時曾有房承映、房承泰、房文運三位獲得朝廷詔贈「峒主」封號的瑤王,代表瑤民與州府爭取權益。


風景優美的瑤山風情,豐富多彩的瑤族民俗!

       房姓入瑤甚或整個瑤族及其他非人種學意義上的「少民」歷史很象《桃花源記》所載,由於戰亂、饑荒、政治迫害、大屠殺等帶來的人際隔絕與文化斷層,不同區域、族群的人們主動遷徙、逃離、隔絕與疏離,再出山時「不知有漢、遑論魏晉」,文化與文明幾經絕滅、死而復生,但國家、民族、家族的歷史大多只能靠口傳和模糊的記憶。人類發展難免的遺憾。


【延伸閱讀】


【大尋人】攜手大愛族賢,共襄贈書盛舉--尋「千冊家學讀本贈千名房氏學子」活動同路人


【尋根趣事】始以其人吾慶善,今查吳慶字善有。千尋萬覓總不見, 原是霧裡懵了頭!


這份家訓的偉大,在於穿越幾千年迷霧,至今仍具時代價值!

他從唐朝走來,代表官府表態:手刃辱母者,芳名千古

【公告】全球房氏家學集成《清河房氏源流》:講述房的由來與精彩(發行繼續,欲收藏聯繫)

【漫談】房氏族歌《天地一房》創作由來詳解

【分享】承天閣®  定製家文化系列精品展示

【穿越】房峰輝、成龍與戰國房喜、秦末房君、隋房兆、唐房玄齡、宋房法王、房瑤王、高麗房季弘及客家房人的奇特相認共語

【鉤沉】世間恁多東平王,幾立功業幾無良?

管理文件的起草與流轉,此等事關領導力和執行力的大事,管理者豈可旁觀?

房玉芳、費松巖兩位書畫名家為山東、遼寧、馬來西亞房族題寫書法作品

【警醒】平生毀譽在所交,三個小夥伴是他身後千年榮辱的印記

【觀點】房玄齡寫書:雅和風流!房玄齡論書:切中肯綮!

【掌故】千古風流醋一壇, 房族從此無「忌諱」!

  

承天閣 -- 萃家學精髓,寓道於器。

承天閣 -- 聚文藝雅人,取利於智。

承天閣 -- 傳時代精神,留惠於世。

承天閣--國家商標局註冊商標 

禮品定製熱線:4008 328 599 






相關焦點

  • 「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 20個少數民族不用姓氏
    在「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張是中國最大群體的姓氏,分別有9500多萬人、9300多萬人和9000萬人,三姓人群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1%,「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  建成13.3億人口姓氏資料庫  2006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研究員曾經主持過一項姓氏研究,通過對全國1110個縣和市調查,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並按照縣、地區、省三級人口比例的統計,公布了當時中國「百家姓」排序,並出版了《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一書。
  • 最新全國姓名報告發布,百家姓排名你的姓排第幾?
    各姓氏隨歷史發展而分化演變,形成今天六千餘個在用姓氏。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2019年的「百家姓」與2018年相比略有變化。「王」「李」「張」「劉」「陳」依舊佔據頭五把「交椅」。「萬」姓以275萬人、「歐」姓以261萬人雙雙躋身2019年「百家姓」。「常」「湯」兩姓則排至第101、102位。「百家姓」總人數佔全國戶籍人口的85.9%。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姓,第一大姓並不是孔姓,它只能排在最後一位
    歷史上由於孔子的存在,一段時間裡,孔姓成為中國古代的第一大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孔子的後人再難有大的作為,致使在孔子光環下的第一大姓逐漸被取代,最後竟然淪落成第十大姓,被王、裴、錢、李、劉、楊、崔、盧、鄭姓等超越。
  • 北京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一姓是天子後代,第四姓更了不起
    到了當代,楊姓成為北京的第六大人口姓氏,也是全國第六大姓。北京人口第五姓,趙姓。趙姓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氏,源自嬴姓、冒姓、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等。趙姓的始祖是造父(嬴姓)。相傳造父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善御者。曾為周穆王駕駛馬車,有一次,周穆王乘車遠遊,突然收到消息,徐國徐偃王趁他不在時造反了,周穆王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著急,幸好有造父在,造父駕車可日行千裡,以最快的速度把周穆王送回了鎬京,並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亂。所以,周穆王為了嘉獎造父,將趙城賞給了他,之後,造父的後代就以「趙」為姓氏。趙城在今天的山西洪洞一帶。
  • 【客家姓氏】 李姓——客家第一大姓
    李姓是怎樣來的呢?說來還有一段榮耀的歷史。相傳李姓的始祖為皋陶,是為帝少昊的後裔。皋陶在著名古帝堯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為「大理」。他盡職盡責,主持制定了五種刑罰。他有一頭獨角奇獸,能辨善惡真偽,見有罪之人,就用角去衝頂,見人說假話就發怒。有了這樣一個好幫手,皋陶斷案子從不出差錯,威震朝野,名揚天下。他的子孫世襲大理職務,歷經虞、夏、商三代,以官職為姓,被人稱為「理氏」。
  • 504個百家姓,有411個都得喊這個姓「祖宗」,第一王姓都是它後人
    上面主要收錄了五百多個姓氏,四字成句,每句都押著韻,讀起來朗朗上口。2020年中國正在進行第七次全國範圍的人口普查,目前還沒有出來結果。一般來說,在沒有出現特殊原因的情況下,姓氏排名不會有較大的變動。根據上一次也就是第六次普查的結果,排名前十的大姓分別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 隔壁姓王機率大!2019年百家姓排名:16省「王」姓排第1
    隔壁姓王機率大!2019年百家姓排名:16省「王」姓排第1  黃琨 • 2020-01-21 12:21:50 來源:前瞻網 E
  • 294282個「張偉」!全國使用最多的10個姓名,你的名字有重名嗎?
    你姓什麼?叫什麼?有多少人跟你重名?近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了《二〇一九年全國姓名報告》,公布了2019年「百家姓」排名、各省(區、市)第一大姓氏、使用最多的10個姓名等等……一起看看你的名字「上榜」了沒?
  • 2019年百家姓排名公布 「王」姓是全國第一大姓氏
    全國31個省(區、市)的姓氏人口分布不盡相同,「王」姓是全國第一大姓氏。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2019年的「百家姓」與2018年相比略有變化。「王」「李」「張」「劉」「陳」依舊佔據頭五把「交椅」。「萬」姓以275萬人、「歐」姓以261萬人雙雙躋身2019年「百家姓」。「常」「湯」兩姓則排至第101、102位。「百家姓」總人數佔全國戶籍人口的85.9%。
  • 中國十大奇怪姓氏,有個姓一行都寫不下
    就拿姓來說說吧,每個人都有姓,可是有的人的姓是大姓,比如排在《百家姓》前頭的趙錢孫李,動輒千萬的人口,名人輩出。可是呢,有的人的姓就很冷門,你不僅可能一輩子碰不到這樣一個姓的朋友,而且可能連這個字都不認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無止境,那就從名字開始學習吧。
  • 盤點明星們的真實姓名:成龍姓房,千璽姓易,她名字有足足10個字
    娛樂圈有很多明星,明星們的名字是這個人最好的標記。所以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一聽就好記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很多明星在進入娛樂圈後,都會改一個大家都好記的名字。明星們有的是自己改的,有的是別人幫忙改的。不過你知不知道,你一直叫名字實際上根本就不是真實姓名呢。
  • 百家姓倒數第1個複姓,出過3個宰相,猜猜是哪個姓?
    百家姓最後一句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終。看看「第五言福」這四個字,排在最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兩個複姓,一個是第五,一個是言福,其實朋友們只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這個言福實際上是兩個姓,所以,「第五」就是百家姓倒數第一個複姓。
  • 「藍」姓三種寫法 泉州某村三兄弟3個姓很受傷
    □早報記者 張素萍 莊麗祥 文/圖  「由於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村裡200多人原本都姓藍,現在卻有三種寫法,甚至有的五口之家有四種姓,鬧出很多麻煩來!」3月1日下午,洛江區民政局窗口出現了特別的一幕:三名籍貫洛江區馬甲鎮坑頭村的籃姓村民拿著身份證和戶口簿,希望民政部門開證明,「證明他們本姓藍,籃為誤寫」,使其得以最終重回「本姓」、認祖歸宗。
  • 俗語「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獨一房」啥意思?今天還有多少姓房的
    百家姓中記載的幾百個姓氏當中,張、王、劉、趙這些大姓就不多說了,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全國分布的人口也是很多。  這句俗語的上半句是什麼意思呢?在這句俗語中的七、八和十二並不是一個確切實數,而代表的是一個虛數,古人經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代表多的意思。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像劉、張、王這樣的大姓,他們人口眾多,族譜也非常複雜,他們有很多旁支,即便是兩個姓張的,如果追溯他們的祖先的話,也並不一定是一個。可是下半句「天下獨一房」就不一樣了,說的就是天下姓房的都是一家人,他們只有一個祖先,他們是有一定的血緣關係的。
  • 臺灣廖姓及部分名人簡介
    臺灣廖姓有兩支,一來自大陸明末起就有廖姓先輩前往拓荒。時至今朝有400年以上歷史。另一支是清乾隆在位時封贈當地少數民族七個姓氏中,第四即姓廖。大陸過去廖姓又分兩支:一為單頭廖,二為雙頭廖。所謂單頭廖,就是純廖。所謂雙頭廖,就是廖皮張骨,這就是在生姓廖,死后姓張,俗稱張廖或清廖。起源由福建詔安官陂。
  • 10個越南人裡面,就有4個姓阮,為什麼越南人有那麼多姓阮的
    韓國有許多姓金的人,相信大家都知道,光是娛樂明星裡面,姓金的就一大堆了。其實整個朝鮮族都差不多,金姓就是朝鮮人裡最常見的姓氏,佔總人口的比例大概在二三成。金姓之所以會成為朝鮮族裡的最大姓氏,主要與曾經立國長達千年的新羅王朝有關,這個王朝的皇族就是姓金的。
  • 史上最牛姓氏,出了500多帝王,流入日本後躋身日本第三大姓
    上古時期,姓與氏是兩個不同概念。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為宗,氏為枝。秦漢以降,姓氏才合為一體。在中華姓氏中,因為政治與經濟的原因,曾產生過不少大姓旺族,其中的劉姓,就是較為傑出的代表。劉姓,中國曾經最具影響力的姓氏,因時代原因,劉姓在《百家姓》之中被排在第252位,實際上劉姓在宋朝為第三大姓。
  • 房姓四字歌及釋義
    按:此歌根據有關房氏家族歷史、人物、典故編串而成,注釋多為有關文章原文引用,或稍加修改。注釋:(1)遠古傳說,天地初開,伏羲、女媧摶坭造人,於是才有了人類。共工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女媧鍊石補天。也有專家稱:在中華先祖中,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房姓圖騰釋義》:「房」以土為基,作承天之勢。
  • 中華「上古八大姓」,其中三個即將消失,有你的姓氏嗎?
    「姬」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這麼說也不準確,「姓」和「氏」在上古時期其實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姓代表著血緣,而氏代表著族群,在姓氏的使用上也是男稱氏,女稱姓,我國古代有上古八大姓,聽我聊聊看裡面有沒有你的姓氏呢?首先自然是「姬」姓,我們炎黃子孫的祖宗黃帝就姓「姬」。
  • 全國最多人叫這個名字
    「王」「李」「張」「劉」「陳」依舊佔據頭五把「交椅」「萬」姓以275萬人「歐」姓以261萬雙雙躋身2019年「百家姓」「常」「湯」兩姓則排至第101、102位「百家姓」總人數佔全國戶籍人口的85.9%。全國31個省(區、市)的姓氏人口分布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