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房笑傲江湖版輕音樂合奏
來自承天閣
00:0003:11
2014年1月25-28日,中華姓氏網(萬家姓)創辦人房恆貴應廣東清遠幾位對姓氏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梁、鄧、凌、肖)的邀請,赴清遠考察當地姓氏文化資源,兼談合作事宜。
期間獲原清遠史志辦退休幹部凌海林先生贈送《清遠姓氏》一書,及分享其主編的《四方石村凌氏族譜》。其時,廣東凌氏老宗長凌耀華先生剛組織30人的凌氏代表團赴寮國尋親並獲寮國常務副總理凌緒光熱情接待(寮國沒有設總理一職)。
《清遠姓氏》一書非常有趣,共收錄清遠地區827個姓氏簡介及人口分布情況,其中只有1人姓的姓氏就有242個!姓氏資源非常豐富。而整個清遠地區漢、瑤、壯房姓人口為30834人(其中瑤族房姓人口2003年為27646人,現已超過3萬人;壯族房姓人口僅為160人,由客家入鄉隨俗歸入壯山),位居清遠第38位大姓!
(詳見各附表)
清遠地區姓氏人口一覽表
清遠地區房氏不同聚居點不同民族人口及來源情況
期間,房恆貴繼2005年8月與房小保一起首入瑤山尋覓瑤族房姓人蹤跡,及2011年引導40名各地房姓企業家到連南作投資考察之後,再次繞道連南縣欣賞瑤族及房氏文化。可惜,瑤族博物館及盤古大王文化廟兩大瑤族文化景點因故近期均不開放,經與景點工作人員商量,一行人瀏覽了部分瑤族服飾文化展品。
瑤族獨特的民族服飾,現仍有大量山民日常著此類裝束。瑤山,據稱是目前國內唯一保留「唐宋衣冠」的地方
世存唯一口語式家譜---《八排瑤房氏年命書》
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遷徙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風俗和服飾,沒有自己的文字,有排瑤、花籃瑤、過山瑤等支系,信奉盤古王,房姓血緣初祖「丹朱」也是瑤家供奉的祖神十大王之一---「衡山皇」。
連南是全國最大的排瑤聚居地(自山頂往下排山而居),全縣有17萬瑤族,主要姓氏為鄧、唐、房、盤等,其中瑤族房姓人口2003年為27646人(整個清遠地區漢、瑤、壯房姓人口為30834人)。 該縣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向有「陸上桂林」之美譽。盛產娃娃魚、稀土礦,是目前中國「唯一完整保留唐宋衣冠的地方」,街上、地頭隨處可見著不同瑤家風格服飾的原住民,原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該民族使用「法名」,同時由於沒有文字和文化,過去起名很有特點,一生換三次名,未婚男女,男稱「郎」、「貴」,女稱「妹」,並帶排行或「法」名;已婚已育男稱「bia」(上面父、下面止);做爺爺的稱「公」。如原連南縣政協主席房衛民,全名為「房連利買毛一公」,意為爺爺名「連利」、父親「買毛」、自己排行「一」,已做「公公」)。
排瑤獨特的「龍」的組織形式,房姓也是一條龍!他們按不同的「龍」,從山頂依次往下築房定居。南崗排鼎盛時期山頂住過7000人!
據《宋史》及現存世界唯一的口述式家譜瑤族八排瑤《房氏年命書》(房先清收於《八排瑤古籍彙編 》,內容類似族譜,但體例和意義與士大夫模式的族譜完全不同。它們雖然也是文字的記錄,但一般是在祭祀時由主祭人念誦,基本上還是保留了口述的傳統。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記載:
瑤族房姓出自丹朱公後裔、「清河郡內、淮南門下、嶺南祖師」,其開派始祖為東晉「房十五大王」,本居安徽淮南。後南北朝時期(468年)因逃避戰亂,該支由「房法成九郎」帶領逃往嶺南,先後經湖南道縣、廣東東莞等地,經過艱難的「戰天鬥地」,後於宋初定居於瑤山,在瑤山已傳50多代。該支房姓在北宋時曾有房承映、房承泰、房文運三位獲得朝廷詔贈「峒主」封號的瑤王,代表瑤民與州府爭取權益。
風景優美的瑤山風情,豐富多彩的瑤族民俗!
、
房姓入瑤甚或整個瑤族及其他非人種學意義上的「少民」歷史很象《桃花源記》所載,由於戰亂、饑荒、政治迫害、大屠殺等帶來的人際隔絕與文化斷層,不同區域、族群的人們主動遷徙、逃離、隔絕與疏離,再出山時「不知有漢、遑論魏晉」,文化與文明幾經絕滅、死而復生,但國家、民族、家族的歷史大多只能靠口傳和模糊的記憶。人類發展難免的遺憾。
【延伸閱讀】
【大尋人】攜手大愛族賢,共襄贈書盛舉--尋「千冊家學讀本贈千名房氏學子」活動同路人
【尋根趣事】始以其人吾慶善,今查吳慶字善有。千尋萬覓總不見, 原是霧裡懵了頭!
這份家訓的偉大,在於穿越幾千年迷霧,至今仍具時代價值!
他從唐朝走來,代表官府表態:手刃辱母者,芳名千古
【公告】全球房氏家學集成《清河房氏源流》:講述房的由來與精彩(發行繼續,欲收藏聯繫)
【漫談】房氏族歌《天地一房》創作由來詳解
【分享】承天閣® 定製家文化系列精品展示
【穿越】房峰輝、成龍與戰國房喜、秦末房君、隋房兆、唐房玄齡、宋房法王、房瑤王、高麗房季弘及客家房人的奇特相認共語
【鉤沉】世間恁多東平王,幾立功業幾無良?
管理文件的起草與流轉,此等事關領導力和執行力的大事,管理者豈可旁觀?
房玉芳、費松巖兩位書畫名家為山東、遼寧、馬來西亞房族題寫書法作品
【警醒】平生毀譽在所交,三個小夥伴是他身後千年榮辱的印記
【觀點】房玄齡寫書:雅和風流!房玄齡論書:切中肯綮!
【掌故】千古風流醋一壇, 房族從此無「忌諱」!
承天閣 -- 萃家學精髓,寓道於器。
承天閣 -- 聚文藝雅人,取利於智。
承天閣 -- 傳時代精神,留惠於世。
承天閣--國家商標局註冊商標
禮品定製熱線:4008 328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