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與結腸癌鬥爭4年後,在家中去世,終年43歲。
《黑豹》於2018年上映,全球票房達13.46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超過7億美元,是漫威宇宙目前為止唯一入圍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影片。
博斯曼在2016年被診斷為III期結腸癌。過去四年一直與疾病鬥爭,後來發展到IV 期結腸癌。
▲治療期照片曝光
在這期間,他拍攝了《黑豹》《馬歇爾》《誓血五人組》《復仇者聯盟3、4》等電影,遺作為《Ma Rainey's Black Bottom》。
電影的拍攝在無數的手術和化療期間進行,人們在惋惜他英年早逝之餘,更痛心的是:結直腸癌本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之一,早期結直腸癌的治療也相對簡單。
如果能早一點發現
或許博斯曼的生命並不會戛然而止...
英年早逝的悲劇本可以避免!
結直腸癌,已然成為全球第三大死亡癌症
結直腸癌最容易預防的根本原因是:發病機理明確。
和其他很多腫瘤撲朔迷離的形成演化進程相比,結直腸癌的發展套路簡單:
90%以上的結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
這就意味著,只要及時發現並切除掉息肉,就可以阻斷其日後惡變的可能性,進而做到與腸癌絕緣。
但是,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發展成了中晚期,手術機會也稍縱即逝。
據統計,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之後,成為第三大致死癌症!
△ 全球結直腸癌呈上升趨勢
並且,結腸癌在我國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中國平均發病年齡比國外早10年,55歲是中國人大腸癌的發病高峰年齡,而國外是65歲。臨床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中招。
長時間的夜生活,三餐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無度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的發生,而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這就導致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結直腸癌患者年齡越小,高度惡變的可能性就越大。50歲以下人群原髮結直腸癌患者診斷時大多已有症狀,一旦確診,甚至半年不到就有病逝的案例。
因此,做好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尤為重要。
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可「救命」
結直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惡性病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是少數能通過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
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1368例結直腸癌患者數據分析,Ⅰ、Ⅱ、Ⅲ、Ⅳ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90.1%、72.6%、53.8%、10.4%。由此可見,腸道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
▲越早發現,生存率越高
2016年《柳葉刀》報導,中國每個結直腸癌患者的直接醫療費用為61,813元,給民眾帶來沉重經濟負擔。早期發現結直腸癌不僅有助於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命質量,也可減少國家和個人的醫療支出負擔。
對於無症狀的人群,通過篩查得以更早接受治療,顯著降低結直腸癌的死亡率;
有症狀人群通過篩查可以發現癌前息肉並進行內鏡下切除,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
息肉會出現什麼症狀?
結直腸息肉泛指結直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是消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
絕大多數腸息肉沒有症狀,在腸鏡檢查時偶然發現,若息肉持續長大或者惡變,可出現便血、腹瀉、便秘、腹脹、腹痛等症狀。
1、便血
直腸、乙狀結腸息肉可能會出現便血,通常是出現間斷性的小量出血,血附於大便表面;嚴重時,出血量也可多達100~200ml。
2、排便習慣改變
如果腸息肉位於結腸遠端,並且體積較大的話,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會出現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狀況。
3、腹痛
部分病人會出現瀰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時或大便後加重。
4、帶蒂息肉脫出肛門
帶蒂的低位直腸息肉因位置較低,有時會脫出肛門外,此時可能會被誤診為痔瘡脫出。
5、腸道外症狀
如果出現一些典型的腸道外症狀,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現皮膚黏膜色素斑應考慮是否患了P-J症候群(家族性黏膜皮膚色素沉著胃腸道息肉病,簡稱黑斑息肉症候群,為家族性遺傳病)。
如何選擇結直腸癌篩查方式?
1. 肛門指檢
醫生用一個手指頭伸進患者肛門。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80%的直腸癌會在肛門指檢時被發現。
2. 腸鏡
所謂腸鏡,是指一支細長可彎曲的醫學儀器,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這樣就可以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
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非常容易被忽視,早期篩查極為重要。
Tips
雖然腸鏡檢查是大腸癌診斷的「金標準」,但由於腸鏡過程確實尷尬,也相對比較痛苦。
因此,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選擇腸鏡檢查,導致大腸癌的早期檢出率僅為11.8%左右。
那麼,是否有無痛苦、不尷尬、隨時都能檢的腸癌篩查方式呢?
有!那就是結直腸癌無創早期篩查。
3. 結直腸癌無創早期篩查
新型篩查方法—多靶點糞便檢測--諾菌康,以其精準、便捷、無創的篩查特點將大腸癌早期篩查帶進新時代。
通過檢測腸道內7種腸癌和癌前病變指示菌+便潛血,來判斷腸道是否發生病變。
它相比於常規檢查方法,
多靶點糞便檢測具有明顯優勢,
更適合40歲以上人群!
這種檢測方法無創無痛,僅需少量糞便輕鬆篩查結直腸癌,取樣過程便捷隱私,對於肛門指檢和腸鏡依從性較差的人群,是一種更容易被接受的腸癌篩查方法。該方法;因檢測樣本為糞便,私密性得到保證。
多靶點糞便檢測結直腸癌篩查特異性達到92.6%、敏感性高達92.9%。
科學研究表明,腸道微生態和腸道免疫決定著腸道的穩態,不同時期病變的結直腸癌,腸道內會存在特定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具核梭桿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產毒性脆弱擬桿菌等。
結直腸癌無創早期篩查腸道內是否存在相關病原菌,判斷受檢者當前是否可能患結直腸癌,讓受檢者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再進行腸鏡檢查。
哪些人群適合接受該檢測?
1. 40 歲以上體檢人群;
2. 糞便隱血陽性的人群;
3. 有消化道報警症狀的人群(腹瀉、腹脹、腹痛、便秘、便血);
4. 有腸癌家族史及飲食生活習慣不良的人群;
5. 不願意或者因各種原因不能接受腸鏡檢查的高風險人群;
6. 結直腸腫瘤術後複查人群。
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呈現低齡化趨勢, 「黑豹」亦是在39歲確診。這也提醒我們,不要「仗著年輕」就覺得疾病不會找上自己,忽視身體健康。
其實,大腸癌的防治比其他癌症要簡單的多,就是一個字——「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避免悲劇發生!
我們一定要吸取這份代價沉重的教訓:
過了30歲
就要開始關注自身腸道健康。
定期篩查,早診早治,
不要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