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麥,又稱燒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美食,也是上班族日常的早餐,但是好像沒有幾個人可以說清燒麥,為啥叫燒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解密燒麥!
燒麥的歷史由來:
燒麥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已有燒麥的出現,史料記載十四世紀高麗出版《樸事通》中,就有關於元大都即現在的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的記載,一直流傳到現在。
相關典故燒麥一詞的來歷,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早年的燒麥都在茶館出售,食客一邊喝著濃釅釅的磚茶或各種小葉茶,吃著糕點,一邊就著吃熱騰騰的燒麥,故燒麥又稱「捎賣」,意即「捎帶著賣」之意;也有人說因為燒麥的邊稍皺摺如花,故又稱之為「稍美」,意即「邊燒美麗」;還有一種說法是,燒麥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邊象快熟的麥穗,隨改名為燒麥。現今燒麥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約定俗成叫「燒麥」。
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裡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並製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從通州私訪歸來,到浮山燒麥館吃燒麥。這裡的燒麥餡軟而噴香、油而不膩,潔白晶瑩,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後讚不絕口,回宮後親筆寫了「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製成牌匾送往浮山燒麥館。從此燒麥館名聲遠揚,身價倍增。
但講起練塘燒賣的歷史真可謂堪稱享譽古今中外……
下面就請聽小編娓娓道來:
練塘古鎮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河道縱橫,千年石橋,白牆粉黛、鬥拱簷枋,古樸精緻……
但今天我們的主角是燒賣……
說起燒賣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會想起糯米燒賣,糯米燒賣在市場上也多見,早在60年代就有記載外國友人評價練塘燒賣為食之精品,肉嫩皮薄,鮮美多汁!
其實練塘燒賣起先也是以素餡為主後來是一家姓陸的人家改變了練塘燒賣的歷史!
傳說那天恰遇大年三十,而練塘以前也有過年裹燒賣的習俗,家人準備好了裹燒賣的餡料,一家人便開始裹燒賣,檊皮子和餡,但誰知他們家最小的兒子把做肉丸子剩下的肉糜一起放進了素餡裡,起先大家都沒發覺,便裹起燒賣來但是到燒賣蒸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今天的燒賣特別香,也就忍不住先嘗起味道來了,當大家都開始嘗味道的時候,小兒子卻不見了……
今天的燒賣出奇的鮮美,大家都在稱讚今天的燒賣怎麼特別好吃,但是誰也沒吃出來餡裡面加了肉……細心的母親馮氏卻在嘴裡嘟囔著這燒賣裡好像有肉的味道。
這才發現,最小的兒子不見了,大家都開始有意識無意識的找起來。
其實小兒子並沒走遠只是在隔壁間房裡坐著,大家問他為什麼不去廚房吃燒賣,他卻吞吞吐吐的說不上話來。
當母親說到今天的燒賣特別好吃的時候,他卻偷偷的走到母親耳旁說到,是他在餡裡放了多餘的肉糜,原本以為母親會打他,誰料母親非但沒有打他反在他的小臉蛋上深深的親了一口,就這樣一個無意間的舉動讓燒賣的味道變得更加鮮美,成就了練塘燒賣……
鮮肉燒賣也就慢慢流傳到民間,小吃店,已至當時練塘工農飯店的招牌小吃,鮮肉冬筍燒賣……
直至去年練塘又創造出了顛覆傳統蒸燒賣的歷史。油煎燒賣;在去年更是刷爆青浦人的朋友圈,灣塘夕陽紅燒賣店在一夜之間創造出了青浦燒賣銷量的奇蹟,最多一天估計賣出150斤燒賣皮子!
吃燒賣的隊伍從店門口繞到練新路,而現在在青浦的小吃店隨處可見練塘網紅燒賣的牌子。
練塘的燒賣從此走向了整個青浦,也創造出了練塘燒賣的牌子!
不管是流行哪個年代的美食,而至今還流傳著甚至經久不衰的味道,那可能已經變成一種非物質文化的遺產了。
當時「一籠蒸一籠煎」紅遍了整個青浦……締造了練塘燒帝國的穩固江山!
練塘燒賣的風雲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大家對練塘燒賣有啥看法或者有更多歷史文化的傳說可在文末留言告訴小編謝謝!
歡迎批評與吐槽
投稿信箱 jin1yi2ming3@163.com
合作熱線:@農夫 13601773259
生活 美食 資訊 人文 公益
新生活 新氣象
【每日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