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的自然村就在練塘,在泖河之濱唱起田山之歌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上海最大的自然村就在練塘,在泖河之濱唱起田山之歌

2020-11-26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魚罾蟹籪倚晴波,

沽客桅檣轉瞬過。

我亦乘風期破浪,

樽前落影暮煙多。

練塘古八景的第一景三泖行帆,說的就是古代泖甸周邊煙波浩渺的水域,寬闊的泖河中帆船航行的景象。這裡是「上海之源」的重要時空節點,風光秀美,人文薈萃,曾有諸多文人墨客在此流連忘返,留下了大量詩文和傳說。而今,這個擁有上海最大的自然村、田山歌——國家級非遺傳承地、練塘茭白髮源地之一「三大名片」的原生態村落,正在奮力創建市級美麗鄉村,努力打造「泖河之濱,東方伊甸」。

上海最大的自然村

泖甸村位於練塘東北角,泖河西岸。村莊原是泖河邊的低洼地,故稱泖甸。整個村莊呈東西向稍短,南北向稍長的矩形狀,全村僅有一個自然村,村域面積4.66平方公裡,農用地面積3510畝(其中耕地2410畝、涵養林1100畝),主要種植茭白、水稻、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下轄13個村民小組,共有972戶,戶籍人口2362人,常駐人口1446人,據查證是迄今為止上海地區最大的自然村。

走進村莊,粉牆黛瓦的屋舍依水而建,村民們枕河而居,一座座橋梁飛架於河面……在泖甸村13組,還植有2株250多歲的「夫妻」銀杏,樹冠高大,像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佇立著,見證了泖甸變遷的歷史,默默地訴說著那久遠的故事。隨著天氣轉冷,片片銀杏葉由綠轉黃,變成了燦燦的金黃,寒風吹來,樹枝搖曳著,發出沙沙的響聲,成為當下最絢麗的音符,小橋、流水、人家、古樹等元素,構成了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

俯瞰泖甸「綠色生態長廊」,只見千畝涵養林「天然氧吧」與奔騰不息泖河相互交織,相互應和,綿延千裡。時不時,可以看到大船在河中忙碌地穿行,村民在這邊恬靜地休憩,各路騎手隊在這邊歡快地「打卡」,也是11月22日練塘賽段——2020環意RIDE LIKE A PRO長三角公開賽的途經賽道之一,可見這邊引人入勝,風景甚贊。置身其中,鳥語花香,心曠神怡,仿若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遊。

田山歌——國家級非遺傳承地

徜徉在泖河之濱的阡陌綠色茭田、金色稻田,一首婉約動聽的古樸曲調隨風入耳,循聲走去,那是田山歌手張大爺又在和夥伴們唱著田山歌。

田山歌是由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一種勞動歌曲。它既能抒發勞動人民的感情,訴說自己的歡樂與痛苦,又能陶冶性情、解除疲勞。因此,田山歌在此地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張大爺說:「自己學唱田歌時,是練塘田歌最興盛時期,四村八裡興起了唱田歌熱潮。農忙季節,從上午唱到中午,下午唱到收工,晩上還要唱乘涼歌。」2007年,更讓張大爺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他應邀和歌班去北京參加央視《民歌中國》欄目的演出錄製,唱的是青浦田山歌的代表作《十二月生肖》。觀眾隨著他們的歌聲,仿佛回到了小橋流水、田疇交錯的澤國水鄉……很快泖甸一村民,把田山歌唱到了國家舞臺上的喜訊被傳開,也讓泖甸有了田山歌——國家級非遺傳承地這張特色文化名片。

這麼些年,泖甸人沒有忘記當年的榮耀,也沒有忘記韻味悠長的田山歌,從進村格外醒目的宣傳牆,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濃濃的練塘田山歌家鄉味道。在張大爺的帶領下,村裡發展了「隊伍」,在黨員家庭服務點成立了田山歌志願服務隊……傳承著古老的民間藝術,和著時代的節拍,讓田山歌廣為傳唱,家喻戶曉,迎來又一個「春天」。

練塘茭白髮源地之一

「讓人垂涎欲滴,享有『水中人參』的練塘茭白生於斯長於斯,所烹製的菜餚味美鮮嫩」。背靠泖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從上世紀50、60年代起,泖甸村就已經開始了規模化種植茭白,並逐漸成為了村上的農業支柱產業,帶領著一代代茭農開闢著致富路,為練塘贏得了「華東茭白第一鎮」之美譽,也讓泖甸有了練塘茭白髮源地之一這張特色產業名片。

時下,信步於村裡田間地頭、農業合作社、村民宅前屋後,茭白青青,茭香陣陣。一茬茬青翠欲滴的茭白正在這片樂土上生長、成熟、採收、加工、包裝……被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不管是做成油燜茭白、響油茭白鱔絲,還是一碗樸素的茭白面,都是上海人惦念的那一口味道。

如何讓茭白產業綠色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達到平衡?如何讓茭白全身是「寶」?勤勞、智慧的泖甸人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很早就開始創造循環經濟,把小小茭白葉「變廢為寶」——做成工藝編織品出口日本,不僅有效解決了過去茭白葉大量堆積路邊、焚燒帶來的汙染問題,還鼓了錢袋子,並成為了近些年孩子們手工勞作的啟蒙之星,真可謂一舉多得!

宜居、宜業、宜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除了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更是關鍵。面對村民提出,如對「紅白喜事」場地有需求,村內中心路至泖河畔道路不夠平坦、寬闊,可供村民戶外文娛的地方少等,泖甸村又是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去解決好群眾的這些實際問題?

泖甸村黨總支書記周新華說:「近年來,泖甸村黨總支依託黨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按照『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的建設主線,積極編制特色田園鄉村規劃,通過悠遠文脈優勢和獨特地貌優勢,重塑水系活力,著力構築碧林健跑區、茭白創新區、村落精品社區這『三大功能區』,同時,聚焦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推行『一站兩中心』服務,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序推進農民建房、智慧安防系統等,讓泖甸更宜居、宜業、宜樂。」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加快,如今,原來村裡的「老房子、老廠房」升級改造為398平方米的泖甸村田山歌文化禮堂,這裡也是全鎮第一家獲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農村固定辦酒場所,它的出現方便了村民辦事;原來的泖甸中心路從百米瀝青路變為千米瀝青路,小轎車終於可以一路向東開至泖河邊,它的竣工方便了村民出行;原來凌亂的河邊宅旁,迎來了一個個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還有親水平臺、美麗長亭,它們的出現喜了民,美了村……一點一滴的新變化、新氣象,在展現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同時,不斷增強的是這方村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資料:融媒體練塘鎮分中心

原標題:《上海最大的自然村就在練塘,在泖河之濱唱起田山之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有聲有味 | 練塘茭白(練塘古鎮)
    練塘茭白是上海青浦區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講轉到搿首歌, 分享兩隻亮點:1 搿首歌的譜曲過程是,先完全納入上海說唱經典段的完整旋律,再根據歌詞來進行演化(音高與節奏) …… 搿能做,既是納入本土音樂元素的一趟實踐, 又表達了「願意跟上海說唱愛好者共鳴」的良好願望!2 搿首歌演唱的歌詞咬字,特為分了尖團 …… 確實, 從我自家搿代人開始, 能夠在平常講言話的辰光分尖團,實實叫是嘸啥人了。
  • 長三角|「田歌之鄉」唱出綠色生態新樂章
    丁柵距離上海青浦區金澤鎮不到15分鐘車程。有著千年歷史的丁柵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善田歌的主要發源地。如今,丁柵人正在這片土地上唱出一曲綠色發展新樂章。傳承:一個「好聽」的村子「四個姑娘去踏哎歐哎嗨嗨車啊,四頂呀啊箬帽手裡拿……」嘉善田歌省級非遺傳承人高建中高昂悠揚的歌聲仿佛將人一下拉進了廣袤的田野間。「田歌本來是農民幹活的時候唱的,給自己增加點樂趣,還能消除疲勞。」
  • 阿奴,練塘人!
    (部分作品)在簡短而不失隆重的開幕式上,我的表哥沈國全,世曉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在發言中說到,阿奴自己就是練塘人,能為家鄉的文化事業盡點綿薄之力,是十分應該而高興的事。阿奴,練塘人!其實,練塘人不是沒有驕傲的理由。一千多年的歷史放在全國都算得上最悠久的,想當年東吳的周瑜在練塘廣袤的水域操練水軍,其壯偉的氣勢完全可以用千帆競逐,喊聲雲天來形容。或許就在那個時候,就為練塘人注入了勇敢豪邁不怕艱難的氣質。一千多年來,練塘人無論在朝幫安定還是在戰事紛亂的年代,阿奴練塘人憑著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性格,一步步建立起了遠近聞名的富饒集市。
  • 濱田嶽、菜菜緒將與山P合作!濱田表示:「初吻」對象是山P很安心
    ▲2月6日,TBS新劇《In Hand》(4月起每周五晚10點播出)公布了最新卡司,演員濱田嶽(30歲)與模特兼演員菜菜緒
  • 520告白日,帶上一束青浦練塘茭白花告白全城吧!
    初夏來臨,五月正是練塘茭白大量上市的好時節。上午11點50分左右,青浦區副區長金俊峰來到周到直播現場,親自上陣帶貨練塘八款好物,從練塘茭白5斤52元、活體菌菇禮盒168元、優禾穀青浦薄稻米10斤200元、時令蔬菜「十全十美」箱裡裝一路帶貨到寓意「一輩子」到仿生羽絨等眾多特色產品,金副區長不但親自煎牛排還口播分享了自己的口感喜好,並不忘實時報上優惠價格和大力折扣。
  • 正信光電向日本濱田最大光伏電站供應23MW組件
    近日,新三板掛牌上市的最大光伏發電企業正信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信光電」)宣布,全部採用正信組件的23MW日本濱田最大光伏電站項目正式竣工,該項目也是日本已併網的特高壓太陽能電站中採用中國設備佔比最高的新能源電站。
  • 上海的鄉愁在哪裡?從一曲《上海謠》唱起
    原標題:上海的鄉愁在哪裡?從一曲《上海謠》唱起   摘要:短短的民謠唱出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我家在上海,一代又一代……」琵琶聲起,吳儂軟語。滑稽戲演員顧竹君、評彈演員陸金花、民歌手袁金鳳和翟葉華登臺,四人用不同風格演繹起同一首《上海謠》。
  • 「高山之巔,長江之濱,願友誼比山高、比水長」
    疫情期間,我市先後收到來自日本、韓國等47個國家的政府部門、駐華機構、友好城市、民間組織、企業負責人、友好人士以及上海合作組織負責人發來的慰問信、慰問視頻,給予我市寶貴支持。全球疫情暴發後,我市先後向日本、韓國、義大利、美國、俄羅斯等17個國家及友好城市及各級組織致信慰問,傳遞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真誠意願。
  • 練塘燒賣的歷史與風雲曾享譽古今中外!
    一種說法是:早年的燒麥都在茶館出售,食客一邊喝著濃釅釅的磚茶或各種小葉茶,吃著糕點,一邊就著吃熱騰騰的燒麥,故燒麥又稱「捎賣」,意即「捎帶著賣」之意;也有人說因為燒麥的邊稍皺摺如花,故又稱之為「稍美」,意即「邊燒美麗」;還有一種說法是,燒麥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邊象快熟的麥穗,隨改名為燒麥。現今燒麥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約定俗成叫「燒麥」。
  • 高要、鼎湖人請看,史上最全的自然村名錄
    肇慶之星歷史上有多次的人口大遷徙,最大規模的是宋末元初的之後的遷徙。高要、鼎湖現時的大多數村落,都是開始形成於那個時候,明清兩代是建設高潮,也就是說,大多數村落的歷史是700到500年的歷史。、銅追口、苟牙徑、黃龍坑、田心(田心大隊)、高橋、山廠、山廠坳、三王山、大應塘、大應塘口、桃子坑、長坑、南峰窩、羅七排、桐油壩、下壩(田心大隊)、上水田、官田、湖須田、大龍、九弓坑、甕菜塘、佛坳、下環、牛湖坳、上勾鬥、下勾鬥、官田尾、三匹馬、小龍、英仔嶺、白石坑、大豬石、挑金坑、羅坳、鵝公鬥、黃金竹、坑尾、竹子村、浦江、雙坑、過刀坪、水泡灣、大窩、下完、老屋、半更、黃狗鬥、鹿暗、坳下、大窩、金雞、大欄牛
  • 用歌聲描繪"田字綠廊" 霍尊新單曲《這裡,很上海》上線
    上海熱線訊,今天(7月3日),霍尊的全新單曲《這裡,很上海》正式上線,這首以展現南上海自然風情的作品,以清雅悠揚的曲調和聲線描繪了"十字水街,田字綠廊"的動人美景。  據了解,今天零點,全新單曲《這裡,很上海》各大平臺上線後,短短的幾分鐘內就湧入了數百條評論,有網友形容這首歌就像"猝不及防的溫柔撲面而來",更有一邊熬夜一邊為偶像打歌的粉絲稱,霍尊的聲音就像空谷傳音,空靈清澈,"完全被這首歌治癒了"。
  • 【新劇推薦】山下智久、濱田嶽4月新漫改日劇《IN HAND》
    創造漫畫連載3個月就真人化的神話,相信背後是電視臺計算的結果,怪人天才山P,被耍助手濱田,冷豔美人菜菜緒,全部角色有如度身訂造,加上非常公式化的設定和故事,是毫無新意但穩陣,搶奪收視無難度!主題歌:「CHANGE」山下智久演員:紐倉哲—山下智久主演高家春馬—濱田嶽牧野巴—菜菜緒御子柴隼人—藤森慎吾網野肇—光石研熊谷美緒—高橋春織城田幸雄—酒井貴浩山崎裕—田口智朗大谷透—松尾貴史
  • 太浦河老照片,告訴你29年前的練塘故事
    ▲來源:《上海人大月刊》1991年第11期太浦河橫貫江、浙、滬兩省一市,全長57公裡,西出太湖水,東至上海市青浦縣,與黃浦江接通,經吳淞口入海,由於地勢問題,太浦河水患成為上海人民頭頂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 有一種清新,叫濱田英明!
    作為清新風格的代表攝影師他的作品很受青睞很多人爭相模仿、學習他的拍攝風格和色調甚至造出「濱田英明風」「濱田英明色調」這樣的專有名詞來~濱田英明>只需看一眼就能讓人的心情愉悅起來~攝影|濱田英明藍色是拍照取景時會經常出現的顏色在濱田英明這裡他的相機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會將那些憂鬱、暗沉的藍過濾掉只留下 乾淨美好的部分濱田英明鏡頭下的海出奇的透藍吸一口 便瞬間沁人心脾
  • 【槍】二戰風雲 全球僅存27支的「濱田式手槍」
    濱田式手槍與.32 ACP彈(下)、二式手槍與8 mm南部手槍彈(上)。濱田式手槍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895年。當時,日本東京有一家濱田槍店,以質量上乘的獵槍聞名全國。店老闆的兒子濱田文治出生於1901年,少年時便在店裡表現積極,並用實力證明自己是一位天賦滿滿的槍匠。濱田槍店生產優質的運動用槍和狩獵用槍,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由於窮兵黷武的戰時資源管制政策,市面上原材料稀缺;為了維持生計,濱田槍店不得不轉型為日本軍方生產槍械。
  • 日本攝影師濱田英明:照片是送給孩子的未來禮物
    (圖片提供:濱田英明)晴空、廣場、和煦陽光,兩個小男孩一次次從花臺上躍起、降落,一會兒又在石板地上翻滾來回,享受冬季裡難得的汗水淋漓。「真的就是個小孩才有的樣貌,」濱田說,他喜歡保留一定距離從旁觀察孩子,因為小孩專屬的天真行為,常常令他感動莫名。(圖片提供:濱田英明)透過照片感受家人支持濱田重視家庭生活,深受母親影響。「母親總說,永遠要支持自己的家人!」因此濱田希望透過照片留存,讓孩子永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
  • 達爾文遊戲:濱田命喪熊貓君被出局,須藤誤入達爾文獲異能
    此人為一中學生,濱田是也,參加達爾文遊戲。濱田vs熊貓君,PK對局,不死不休,或逃過追殺時間。濱田欲求救於京田,但想其積分亦不夠,捲入勝負局,恐不妙。翻看中,有一人入眼帘,須藤要,萬般無奈下,發送邀請,然久未回應。濱田慌不擇路下,入死地。
  • 肇慶人嘅自然村大全,我排第20名,你呢?
    歷史上有多次的人口大遷徙,最大規模的是宋末元初的之後的遷徙。高要、鼎湖現時的大多數村落,都是開始形成於那個時候,明清兩代是建設高潮,也就是說,大多數村落的歷史是700到500年的歷史。1981年7月,高要縣人民政府主持編寫了《高要縣標準地名錄》,全縣(包括今日鼎湖區)共有1895條自然村。
  • 八旬傳承人進課堂領唱 嘉善的孩子田歌嘹亮
    她和妹妹是學校的常客,常常在學校裡教授孩子們唱田歌。顧友珍老人是從15歲開始唱田歌的,"剛開始跟著媽媽唱,唱那個落秧歌,也就是插秧。後來只要是幹活都要唱,開始學幹活也就開始學田歌了,老人們唱我們跟著學。"                                和她們倆一起出現的還有高建中。
  • 大美城歌|《上海之戀》
    魂牽夢繞,我的上海。典雅傳統,時尚氣派。春風裡沉醉,都市風景線,傾城之戀在子夜裡溢彩。從14歲開始創作原創歌曲,詞曲編唱全面發展。是在海外華人論壇中最早推廣原創歌曲的開路先鋒之一,作品被眾多海內外歌手們演唱。2015年創辦了Muse原創集團,匯聚世界各地的原創人,交流合作,創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