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的時候,你遇到過這樣的字眼嗎?有沒有一些字看著眼熟,就是拿不準讀音,或者壓根沒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讀錯了?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詩詞裡那些常用的、容易讀錯的高顏值字詞。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李白《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李清照《點絳唇》
剗【chǎn】,通「鏟」,意為削、平。
李白在詩中表示,他希望把君山鏟去、削平,讓洞庭湖水平鋪流去,一望無際。果然是浪漫派,服了李白了。
傅聰 攝
而李清照的這首詩,寫她初見趙明誠時,慌忙避走,把鞋子都跑掉了,以襪著地,少女的俏皮可見一斑。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氤氳【yīn yūn】,煙氣、煙雲瀰漫的樣子,氣或光混合動蕩的樣子。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李白《清平調》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閣詩》
檻有兩種讀音:【jiàn】,【kǎn】。檻【jiàn】是指欄杆的意思,檻【kǎn】是指門檻。
兩首詩裡的檻都是指欄杆,所以這裡的「檻」讀【jiàn】。
謝光輝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白居易《問劉十九》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 杜甫《客至》
醅讀【pēi】,意為沒濾過的酒。不讀第二聲喲!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瀲灩,讀音【liàn yàn】,形容水波相連,蕩漾閃光,波光閃動的樣子。
傅建斌 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桃花流水什麼肥呢?正解:【guì】,鱖魚肥,鱖魚是一種魚,俗名花鯽魚,亦稱「桂魚」。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白居易《憶江南》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王建《新嫁娘詞》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晏殊《蝶戀花》
諳【ān】,是熟悉的意思。
有多少人把「諳」讀成了「音」的,有的話自己也默默地舉起個手。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杜牧《贈別》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蘇軾《海棠》
「嫋」【niǎo】,形容女子姿態美好。這樣一說,是不是感覺特別好讀?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李清照《一剪梅》
簟【diàn】,是竹蓆。玉簟:光滑如玉的竹蓆。
邵大浪 圖片來源:CTPphoto
——宋祁《玉樓春·春景》
縠【hú】,意思是有皺紋的紗。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
脈有兩個讀音:【mài】 【mò】。此處讀【mò】,意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一直將「舴艋」讀成「蚱蜢」的掩面逃。
舴艋讀【zé měng】,指形似蚱蜢的小船。在古詩詞中經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張九齡《感遇》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
——《孔雀東南飛》
一看這兩個字,是不是有點懵?
葳蕤讀【wēi ruí】,指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
王慶凱 攝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
——晏幾道《鷓鴣天》
「拚」這個字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個拼字。
其實,「拚」有三種讀音:【pīn】【pàn】【fān】。讀【pīn】時,通「拼」。讀【fān】時,通「翻」。
在這首詩裡,讀【pàn】,意為捨棄、不顧惜的意思。
鏡湖三百裡,菡萏發荷花。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李商隱《贈荷花》
菡萏【hàn dàn】,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杜甫《戲為六絕句》
哂,讀【shěn】,有微笑和譏笑的意思,在這裡的意思是譏笑。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潺湲【chán yuán】,意思是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
窅【yǎo】。窅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
泱波 攝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杜甫《月夜憶舍弟》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戍【shù】,指軍隊防守。戍邊在唐代的邊塞詩中經常出現。
原標題:《詩詞中顏值高卻很難讀的25個字,語文老師:我還是教體育去吧!》
編輯/責編:趙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