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 07:03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記者 於山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遇上生僻字,常常會不認識,尤其是在地名裡面。
尤其是小編這樣,幹媒體這一行,遇到不認識的地名,多丟人啊!
就算不是幹媒體的,也丟不起這個人哪。
但好在,很多字讀半邊就可以了,我麼不妨來看看:
輶輅
出處:常山縣輶輅村
一個村名裡,竟然有2個字看著眼生!
輶 讀音[yóu],音同「油」,意思是古代一種輕便的車,也可以就是輕的意思。
輅 讀音[lù],音同「路」,古代車轅上用來輓車的橫木,或者古時候用的一種大車。
兩個字都是一種車的意思。
輶輅村是一個古老的村,村中有習武的風氣,至今還流傳著輶輅拳。
猷
出處 常山縣猷閣口村
猷 讀音[yóu] 音同「油」。
是計謀,打算,謀劃的意思也可以指功業、功績。
「猷」和「輶」字很像,發音也一樣,並且都在同一個縣裡相鄰的兩個鄉鎮。
並且,這兩個字的讀音,都來自酋(qiú)聲。
篁
出處:開化篁岸村
篁 讀音[huáng],發音同下半邊的「皇」字。
竹字頭的篁,本義是人工建造的大型竹園或竹田。
「皇」意為「大批人群所跟隨的王者」。「竹」與「皇」聯合起來表示「大批人徒在王者率領下建造的大型竹園」。
尪
出處:開化縣馬尪溪
尪,讀作[wāng],尪字雖然生僻,但一般不會讀錯,因為發音和半邊一樣。
尪字基本字義是跛,脊背骨骼彎曲的意思。
馬尪溪就是一條蜿蜒的河流。
梘
出處:柯城區梘頭村
梘發音[jiǎn],音同「鹼」。讀音和半邊的「見」很像
有2個意思,一個是引水的竹、木管子,另一個指肥皂。
茆
出處:龍遊縣茆頭村
茆發音[[máo]]音同「茅」。
草字頭的茆是植物,但有2個意思。
第1個意思是蓴菜。《詩經·魯頌·泮水》曾提到「薄採其茆」,就指的是蓴菜。
還有個意思是同「茅」,茅草。
當然,還有一些字的發音讀半邊反而要鬧笑話了。比如:
柘
出處 衢州西區湖柘壠村 柯城區柘川村
木字旁的柘的意思是一種植物,這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喬木,木材質堅而緻密,是貴重的木料。
還有柯城區的柘川村。
衢州地名辦提供的是湖柘壠,而百度地圖上使用的是「壟」字。規範的地名,當以地名辦為準。
柘 [zhè] 音同「浙」。
過去,這兩個地方應該種植了大量的柘樹。
芰
出處:龍遊芰塘金村
芰發音同[jì],就是菱的意思,俗稱菱角。
芰塘金村目前還有600年的大水碓
龍遊縣的茆頭村和芰塘金村有濃厚的江南水鄉氣息,不管是蓴菜,茅草,還是稜角,都是依水而生的植物。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衢州頻道
14454686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