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柏邦妮
善良,是一個人的本性。
善解人意,是一種與人相處的方式。
雖然性質不同,但我們往往會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現這兩點。
那就是,善良的人。
因為一般只有善良的人,才可能會不求回報的去善解人意。
只是一味的善良,別人會覺得你軟弱可欺。
久而久之,你的意見和看法在他們眼裡變得不那麼重要,到那時你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他怎麼說,你怎麼做。
就ok 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有些事情,或許你作為一個旁觀者,都會站出來為他打抱不平,指責那個讓他做這些的人「真過分」。
可事實上,受你庇護的那人可能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沒準兒還會認為是你在小題大做。
夏夏是一個很好的女孩,跟她相處過的人都會覺得她很好相處,而且特別善解人意。
因此,朋友們都很願意跟她聊天。
可是有一天,夏夏跑到我這裡來,坐那兒半天也不說一句話,看她當時的狀態,不難看出是受了委屈。
後來,她跟我談起事情的經過。
打頭兒的第一句就是:「他心裡從來都沒有我。」
怎麼回事?
這猝不及防的一句話,讓我不免想起了以前跟她相處時的種種,並沒有發現任何細節說明—她感情出了問題。
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前兩天,他媽媽從老家到了這兒,許久未見大家都很高興,做了很多菜,飯桌兒上也說了很多,然後就提到了他弟弟結婚的事情。」
「他弟弟比他小好幾歲,是家裡的老么兒,全家人當個寶似的護著。如今算算確實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為此我們都很高興。」
「男孩兒嘛!結婚總要比女孩兒那邊付出要多一點,想到他父母年紀那麼大了不容易,就說可以幫襯點兒。」
「可是,我怎麼也沒想到是現在這種幫襯法兒…」
「那兩天趕上上班累,家裡來了好幾波外人我也沒注意,直到房管局的朋友給我打電話,我才知道他要賣房,那幾波人根本不是什麼他所謂的朋友,是來家裡看房的。」
「想明白的那一刻,我感覺我的存在像是失去了意義。我和他從畢業結婚開始一直到現在,通過我們的努力終於買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而現在他說賣就賣了,絲毫不顧及我的看法和意見,一個人自作主張…這是我們的共同財產啊!他究竟知不知道,這套房子所代表的意義…」
「臨出門之前,我向他求證這件事,他明顯無話可說的態度激怒了我,我對他叫、衝他喊,換來的只是一句『你最善解人意了』。」
「你知道當時我有多厭惡這樣的自己嗎?本來是個褒義詞用在此情此景上,卻顯得格外諷刺,原來…我的善解人意就是讓他用來踐踏的。」
話說到這裡,她已經哽咽了。
我看著她,心裡由衷地為她感到難過。
其實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可以追溯的。
「愛他就要學會為他分擔」這句話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你的過度縱容讓它變了味兒。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這兩點,夏夏做的很好。
正是因為如此,如果直接告訴她「這樣做可能會對你不好」,我想她一定會站出來反駁。
因為,她覺得她這樣做,是出於對父母的孝敬和對丈夫的尊重,這是「愛」的體現。
曾經,我們這些姊妹出於善意,旁敲側擊的點過她,可不待我們深說就被她一記笑語給制停了:
「怎麼會呢?」
一個身處無澗深淵的人,如果她自己並沒意識到這裡是地獄,你執意去提醒她,反而會對你造成影響。
所以,我們只能閉口,讓她自己慢慢去體會,然後及時把她拉回來,幫她止損。
世人都說「二十四孝老公」,殊不知還有「二十四孝老婆」。
由於丈夫是程式設計師,工作比較累,而她從事的是財務工作,每天朝九晚六按時按點上下班。
所以夏夏不由分說,便一力承擔了洗衣做飯的活兒。
因為她,體量他。
從十指不沾陽春水到現在給人洗手作羹湯,女孩兒完成了成長的蛻變。
之後,他們有了孩子,日常家庭支出再加上養育一個嬰兒的所需開銷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加上她那會兒還並未復工,便同意了丈夫不請保姆的提議。
三個月後,夏夏恢復工作了,每天要做的卻還是那些事兒,沒有任何變化。
她老公美名其曰「既然做得過來,就沒有必要多花那份兒錢」。
那是多久了,我們再看到她時,簡直不敢相信!
以前那個妝容精緻,溫婉動人,與人說話時總會帶點兒笑意的人,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
那一刻,我想到了「多年媳婦熬成婆」,簡直毫無違和感。
不再講究的妝容,沒有出挑的穿衣,經常掛著的笑容也少了很多。
短短三年的時間,完全變了一個人。
也就是在那時候,我們試著提醒她。
她沒當回事兒,可能覺得,婚後的女人無出其類吧?
如果我知道,一定會大聲的反駁她。
我所看到的很多結了婚的女人,她們並不這樣!
可以說,之所以會演變成現在這樣,他們倆都存在相應的問題。
當人在一件事上討到甜頭兒的時候,會不自覺向前再進一步,看看會不會撈到更多的甜頭兒。
這就是得寸進尺,如果這時候你不加緊去制止,後面再去糾正就很難了。
然後,類似的事情就會不斷發生,事情也會由小變大。
這就是後面,夏夏的老公居然連賣房這麼大的事情都不通知她的原因。
因為在她老公眼裡,她是依附於自己而活的,我說什麼就是什麼,能有什麼意見。
反正最後都會同意,說不說都一回事兒。
當她不同意時,他就會說:
「你善解人意啊,應該體諒我……balabala 」
好好的一個善解人意,到最後卻變成了利用別人的託辭。
對他好並沒有錯,錯的是他把你對他的好當成了理所當然。
跟「鬥米恩、升米仇」是一樣的道理。
一個女人心甘情願地去為男人付出,那是因為這個男人值得,而不是她本該如此。
錢借你了是情分,不借是本分。
這件事兒我同意了,就是善解人意、足夠愛你。
但若是不同意,就代表我不夠善解人意、不愛你了嗎?
那這樣的話,你怎麼不展現一次你的善解人意給我看呢?
好以此「證明」你能像我愛你一樣愛我。
生而為人,誰也是第一次。
當今社會,能善解人意的人越來越少了。
有太多的人,都曾像夏夏一樣,一片真心付之一炬。
因此,選擇自愛的人越來越多,會純粹關心別人的寥寥無幾。
而相對於善解人意而言,更多的是那些善解人衣的人。
因為,後者動動手就能夠達成,前者卻要付出真心為代價。
稍有不慎,還會挨罵。
要做到恰如其分地關懷,實在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