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民族,高貴的苦難: 俄羅斯巡迴畫派風俗油畫賞析

2021-02-25 國際藝術大觀

溺亡的婦女

瓦西裡•格列高裡耶維奇•彼羅夫

(1834-1882)
1867年作,布面油畫,68×106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В. Перовъ 1867 г.
1885年特列恰科夫在莫斯科從普什凱維奇處收藏

在《溺亡的婦女》中,彼羅夫表現了一位青年婦女悲劇的命運。畫作雖然通過情節渲染了強烈的情緒,但構圖中兩個對置的人像賦予畫面寶貴的克制。兩個人物精緻的輪廓被一樣的孤獨感籠罩著,在荒寒的、漠視一切生命的城市襯託之下顯得無比慘澹。警察抽著菸斗,他的姿勢表明對自殺事件漠不關心。在《溺亡的婦女》中,風景是清晨薄霧中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優美的天際線。這一絲不苟的線條對人的痛苦毫無同情,顯得冷酷無比。克裡姆林宮高塔和鐘樓的輪廓令人產生一種虛無縹緲的印象,如同傳說中透明的「天國花園」(研究者貼切之語)。而作者也沒有忘記在婦女(這是一位已婚婦女,因為她的手上還帶著結婚戒指)的身邊放上一枝白百合,用每個基督徒都熟悉的符號象徵純潔和無罪。(塔季揚娜•尤堅科娃、加林娜•多連丘克)

贊省的割麥女人從田野歸來

瓦西裡•格列高裡耶維奇•彼羅夫

(1834-1882)
1874年,布面油畫,25.8×65釐米
左下方籤名:1874 В. Перовъ
1939年從莫斯科黑爾策爾處收藏

《梁贊省的割麥女人從田野歸來》尺寸並不大,卻體現了畫家在若干造型問題上進行嘗試的努力。農婦經過勞累的一天從金色的田野回家,這個主題和真實的農村生活直接相關。同時,「道路」母題在俄羅斯藝術中非常流行,它直接關係到人類存在的普遍話題,關係到流浪、徘徊、生活道路等問題。畫面描繪了不同年齡的農婦,有些人靜靜地走著,有人則停下來沉思,聆聽大地母親的聲音。彼羅夫採用橫向構圖,人像產生有規律的節奏,割麥女人在收割的穀物中行走,給人留下動作緩慢、平穩的印象,讓畫面充滿音樂旋律,令人想起俄羅斯的民歌。(塔季揚娜•尤堅科娃)

養鴿人

瓦西裡•格列高裡耶維奇•彼羅夫

(1834-1882)
1874年,布面油畫,107×80.7釐米
正下方有籤名:В. Перовъ 1874 г.
1910年由莫斯科莫羅佐夫捐贈

《養鴿人》中,畫面完全呈現另外一種「特點」。藝術家抓住一個單純小夥子的瞬間形象,他舉著拖把,身穿白色襯衣,脖子上戴著東正教的十字架。在19世紀莫斯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放鴿子非常流行,甚至成為一項大受歡迎的活動。狂熱的養鴿人通常畜養數十隻鴿子,特別是那些美麗而稀有的品種。這個傳統在莫斯科保持了很多年,直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快速城市化的進程才慢慢消失。

地方自治局的午餐

格裡高利•格列高裡耶維奇•米亞索耶多夫

(1834-1911)
1872年,布面油畫,74×125釐米
1873年由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地方自治局是19世紀60年代俄羅斯在各省、縣通過選舉建立的地方自治機構。地方自治局的構成帶有民主特點,成員中吸收了土地所有者、手工業者、商人、農民,但主要成分依然是地主和貴族。

第一眼看到這幅畫時,會發現畫面中幾乎沒有任何實際事件,沒有明顯的衝突和公開的對立,主要人物是一些農民,他們坐在屋簷下的陰涼處,慢條斯理地吃著麵包、洋蔥等簡單的家常食物,喝著格瓦斯。他們安分守己地等待地方自治局屋子裡面那些掌權者—地主和貴族們—吃完飯,這個不起眼的細節為細心的觀眾提供了理解畫面主旨的機會。透過畫面正中的窗戶,剛好能夠看到一位僕人正忙著洗碗,還可以看到酒杯和葡萄酒醒酒器等器物,暗示著一場豐盛的宴會正在進行。畫作表現了地方自治局成員之間心照不宣的「他-我」階層劃分。(塔季揚娜•尤堅科娃、加林娜•多連丘克)

耕地

米哈伊爾•康斯坦丁諾維奇•克洛特

(1832-1902)
1872年,布面油畫,71×131.2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М.К. Клодтъ. 1872. г.
1873年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克洛特是俄羅斯畫家中第一個將風景因素融入風俗畫的人,《耕地》在他的創作中非常重要,是19世紀70年代初這類作品的代表。

克洛特作品的典型風格是一絲不苟的寫實,他的素描功底完美無瑕,細節處理非常小心,透視效果極為精彩,構圖嚴謹而巧妙,讓人可以感覺到自然的「氣息」。斯塔索夫說,克洛特在藝術中是「詩意的農村生活畫家」。他完全有資格被視為視野寬闊的抒情風景畫大師。(埃列奧諾拉•帕斯通、加林娜•多連丘克)

空雪橇

伊拉裡翁•米哈伊洛維奇•普裡亞尼什尼科夫

(1840-1894)
1872年。根據1871-1872年

第一次巡迴畫派展覽會上的

同名作品(1871年)臨摹
布面油畫,48×71釐米
右下角有籤名:1872 И Прянишниковъ
特列恰科夫定製作品,1872年從作者處收藏

地平線上,黎明前霞光閃耀。駕轅的馬緩慢地拖著木頭雪橇,雪橇上坐著一位身穿薄薄秋裝的年輕人。他的帽簷壓得很低,遮住眼睛;舊大衣和脖子上的圍巾不夠溫暖冰冷的身體;他身邊放著一捆不起眼的書。這是一位回家看望父母的貧困大學生,像這樣的年輕人多來自俄羅斯外省,曾經湧向聖彼得堡和莫斯科求學。他們是平民知識分子,常常產生最為進步,有時甚至非常激進的生活和藝術觀點。雪橇旁邊,一隻小狗在深深的雪地裡跟跑。(娜傑日達•穆相科娃、加林娜•多連丘克)

北方的救世主日

伊拉裡翁•米哈伊洛維奇•普裡亞尼什尼科夫

(1840-1894)
1887年,布面油畫,130×215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И. Прянишниковъ
1887年由特列恰科夫收藏

這幅畫取材於8月14日的「蜂蜜救世主日」或者「水中救世主日」,描繪了一大群身著節日服裝的人,他們聚集在一起祈禱;農民騎著馬站在河水中,等待祝聖;人們從四面八方步行或者騎馬趕來,一切都表明了古代東正教儀式以及數百年來民族傳統生活的穩定性。(埃列奧諾拉•帕斯通)

 

外省的集市

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特魯託夫斯基

(1826-1893)
19世紀70年代末,布面油畫,71×105.5釐米
1929年從人民外交專員處收藏

《外省的集市》是畫家表現19世紀中葉城市市場面貌的一件全景式作品,描繪了包括農民、地主、僧侶在內的各階層代表。在俄羅斯傳統中,「巴扎」(集市)一般都在城市或大型村鎮的中心廣場上舉行。畫面遠景描繪了一處二層木房子,樹木後面還有一座17世紀樣式的教堂,勾勒出這座小城的面貌。作品表現了生動的畫面——從近郊鄉村來趕集的農民和熟人相逢,大聲聊天;有人則趕車離開,塵土飛揚。(瑪加麗塔•奇日馬克、加林娜•多連丘克)

打拐子遊戲

弗拉基米爾•葉戈羅維奇•馬科夫斯基

(1846-1920)
1870年,布面油畫. 53.5×71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В. Маковскiй 1870
上方偏左有刮擦痕跡:В
1873年前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在這件作品中,畫家描繪了孩子們進行俄羅斯民間遊戲—「拐子」時的場面。「拐子」通常用煮高湯剩下的家畜骨頭製成,這些骨頭被充滿鉛,然後用來擊打排成一排的其他骨頭。遊戲者分成兩隊,能用較少次數把骨頭打出去的一方獲得勝利。

畫面中,一群衣著破爛的男孩在農村的院子裡專注地遊戲。藝術家描繪了一座茅草苫蓋的窩棚,一段原木建成的房子牆壁,都是典型的農民家庭場景。這類窩棚用來畜養家畜,直到20世紀初,還普遍流行於農村城鎮。(娜傑日達•穆相科娃、加林娜•多連丘克)

看望窮人

弗拉基米爾•葉戈羅維奇•馬科夫斯基

(1846-1920)
1874年,布面油畫,69×96釐米
左下方有籤名:Владимiръ Маковскiй Москва 1874
不晚於1878年由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畫中描繪的場面在當時非常典型,一位衣冠楚楚的傲慢夫人做出恩主的樣子,躬身來到一個極為窮困的家庭,她的跟班輕蔑地看著房間內寒酸的布置。一家人對「慈善的」不速之客反應各異:穿著破爛的憔悴老婦人自卑而滿懷期待地看著來客,她的丈夫在帘子後匆忙緊張地套上一件破舊外套,他們的女兒帶著絕望的表情站在門口,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姑娘驚訝地瞪著客人。畫家真誠地揭示了窮人的生活畫面,對「小人物」沉重的生活狀態飽含溫情。(娜傑日達•穆相科娃)

等待

弗拉基米爾•葉戈羅維奇•馬科夫斯基

(1846-1920)
1875 年,布面油畫,83×122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В. Маковскiй Москва 1875 г Москва
1893年之前由特列恰科夫收藏

畫作描繪了等候在莫斯科監獄門外的一小群人,他們希望打聽到自己親屬的消息,並轉交給他們食物和禦寒衣物。冬日清晨,在發黃的牆壁與柵欄襯託下,深色的人像明顯地凸現出來。人群分成一個個小組,沉悶絕望的感覺油然而生:有大車旁苦等的老農,有帶著女兒的貧窮小貴族家庭的中年婦女,還有帶著兩個孩子的農民一家。畫面正中,身穿深色皮衣的男人一動不動,若有所思。他臉上的表情掩蓋著內心對往昔幸福時光、一去不返的美好家庭生活的回憶,似乎不願相信痛苦的事情已經發生。也許他還能走運些,很快就能夠重新擁抱自己那犯錯的兒子或女兒。(娜傑日達•穆相科娃)

賣格瓦斯的人

弗拉基米爾•葉戈羅維奇•馬科夫斯基

(1846-1920)
1879年,布面油畫,75.7×52.2釐米
右下方籤名:В. Маковскiй Москва 1879
特列恰科夫本人不晚於1893年收藏

這幅畫是馬科夫斯基為《莫斯科市場》(1880年,私人收藏)這幅大畫創作的大量草圖中的一件。這件草圖主要關注購買格瓦斯者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他們形態各異,構成不同的情緒風俗小組。格瓦斯商販背朝觀眾,背部姿態和自信的手勢,清楚地顯示出職業素養和多年經驗,腳旁放著一個盛著冰涼格瓦斯的大木桶。(娜傑日達•穆相科娃)

 

生病的丈夫

瓦西裡•馬克西莫維奇•馬克西莫夫

(1844-1911)
1881年,布面油畫,70.8×88.6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В. Максимовъ 1881 Тверск.губ.
1882年由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生病的丈夫》是馬克西莫夫最令人難忘的作品,其中充滿了人類的苦難。在光線昏暗的茅屋中,窗臺的布帘子隔著陽光;家裡的頂梁柱—丈夫奄奄一息;妻子跪在床前,對著聖像虔誠地、默默地祈禱,祈求上帝拯救自己最親愛的人;嬰兒搖籃懸在天花板下面,使整件作品充滿強烈鮮活的戲劇性。(瑪加麗塔•奇日馬克、加林娜•多連丘克)

 

巡視領地

尼古拉•德米特裡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850-1929)
1879年,布面油畫,49×78釐米
特列恰科夫1879年從作者處收藏

在《巡視領地》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得到了生動、充分的表達,畫家充滿感情地描繪了烏克蘭土地上地主和犯錯農民猝不及防的遭遇。

庫茲涅佐夫的風俗畫表現了烏克蘭農村生活生動真實的場面,沒有義憤填膺的控訴。在這幅畫中,巡視領地的地主發現了正在其領地上打獵的農民。人贓並獲的場面,反映了地主和農民間的複雜關係。從畫面上看,地主把獵人教訓一番後,還是心平氣和地放他走了。(埃列奧諾拉•帕斯通、加林娜•多連丘克)

 

農村免費學校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莫羅佐夫

(1835-1904)
1865年,布面油畫,54.3×78.8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АМорозовъ
反面有作者題辭:

Любань. Село Владимiрово, бесплатная школа 1865 А.М.
不晚於1872年由特列恰科夫從作者手中購得

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曾經出現一場後來被命名為「60年代運動」的啟蒙運動,以教授農村兒童識字為主要內容。

畫中有一座低矮的農村茅舍,幾位出身知識階層的年輕女性帶領孩子們學習中小學課程,包括算數、文法、閱讀、地理等。左邊姑娘正在為努力記錄的學生們解釋問題;她前面的房間角落,孩子們正在考試;右邊女士面容如肖像一樣(作者認真刻畫了她的衣著),顯然是畫家的妻子,正在聆聽兩個孩子背誦詩歌。在這座小小的學校中,一切都井井有條,溫情脈脈。教師臉上洋溢著善良和由衷的愛意,房間中瀰漫著柔和的光線,透過敞開的窗戶,可以看到遼闊的田野。所有孩子都沒有顯出絲毫不耐煩,沒人盼著下課;他們都被學習的過程所吸引,尤其是畫面右側,一位正在努力背課文的金髮碧眼男孩被刻畫得非常傳神。教師和學生努力工作,孜孜不倦,畫面充滿溫暖的家庭氣氛。(娜傑日達•穆相科娃、加林娜•多連丘克)

 

拉欽斯基人民學校裡的口算課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波格丹諾夫-別利斯基

(1868-1945)
1895年,布面油畫,108.5×80釐米
1896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波格丹諾夫-別利斯基的創作常常涉及農村生活和對學校的回憶。在《拉欽斯基人民學校裡的口算課》中,他描繪了自己熱愛的老師坐在學生之中,每個形象都體現了藝術家對童年恩師的真摯情感和溫暖回憶。孩子們在上口算課時無拘無束,一個孩子試圖偷聽小夥伴和老師的耳語,身穿粉色襯衣的男孩在扳手指算數,黑板右邊的幾個少年正在熱烈討論。(柳德米拉•波洛佐娃、加林娜•多連丘克)

晚會

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1930)
1881年,布面油畫,114.5×185.5釐米
右下方有籤名:И. Рљпинъ 1881
1881年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畫作描繪了一群青年男女在烏克蘭式木屋中舉行的歌舞晚會。在烏克蘭鄉村,每當秋季田間勞作結束之後,農民們擁有閒暇時間,青年人常常聚集在大木屋中歌舞歡笑,這樣的聚會往往通宵達旦,因此被人們稱為「到天亮」。老人們有時也參加這類晚會,高興地看著愉快的青年人。在這幅畫中,列賓就描繪了歌舞的青年人和旁觀的老人。(斯維特蘭娜•索洛維約娃、加林娜•多連丘克)

集會

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1930)
1883年,布面油畫,104.3×175.2釐米
正下方有籤名:И. Репинъ 1883.
20世紀20年代從國立茨維特科夫畫廊調入

1879年,伊裡亞•列賓開始描繪革命組織「民意黨」成員的命運,《集會》通常被歸屬於這一系列作品。整幅畫中,最明亮的是檯燈的燈罩部分,而房間的大部分都沉浸在陰影裡,空間邊界模糊不清。畫面沒有完全照明,讓觀者可以對正在發生的事件進行揣測和沉思。

整幅畫用深色調繪製而成,畫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不太被關注,大部分都模糊不清。藝術家不在乎不同物體和材料表面的質感,他關注的僅僅是在緊張而充滿表現力的濃重黑暗中桌邊人圖謀商議的氣氛。畫面正中(象徵性地)放著餐具,周圍都是菸頭和菸灰。(塔季揚娜•尤堅科娃)

 

宣傳者被捕

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1930)
1880-1889, 1892年
木板油畫,34.8×54.6釐米
左下方有籤名:И.Репинъ 1880-89
1891年特列恰科夫從作者處收藏

19世紀70年代,俄羅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民主主義青年運動,青年人以「到民間去」為口號,紛紛來到農村和農民之中。運動的參與者主要是民主主義知識分子,自稱為「民粹主義者」。他們試圖用自己的知識接近並服務民眾,並真誠地相信通過宣傳社會公正的思想達到教育農民的目的。

1878年,列賓產生創作念頭,並完成了畫作的草圖。後來畫家放棄了最初版本,轉而描繪一個宣傳者形象:他被綁在柱子上,意志堅定,情緒激烈,眼中充滿憤恨。列賓在構圖和色彩安排上特意突出了主要人物,將他安置在畫面正中,穿著紅色襯衣,從而為整件作品增添了象徵革命的色彩;警察忙著搜查,有條不紊地研究各種材料,羅織罪名;在隔壁房間,可以看到一個婦人憂心忡忡的面孔(在一封信中,她被列賓解釋為同謀);在房間的深處,還有幾個農民,被叫來見證搜查和逮捕的過程,從表情上看,他們對這件事漠不關心。(塔季揚娜•尤堅科娃)

 

勇士歌說唱者尼基塔•波格丹諾夫

瓦西裡•德米特裡耶維奇•波列諾夫

(1844-1927)
1876年。布面油畫,69.5×43.5釐米
左下方有籤名:ВПолљновъ

右側有作者籤署日期:1876
1925年由國立特斯維特科夫畫廊調入

《勇士歌說唱者尼基塔•波格丹諾夫》創作於1876年。波列諾夫在北方奧洛涅茨區的父母領地伊莫琴齊,繪製了一系列農民孩子肖像和當地勇士歌說唱者尼基塔•波格丹諾夫的肖像。

在伊莫琴齊,一切都深深浸染著民間生活的特點。19世紀下半葉,民歌和勇士歌在奧洛涅茨區非常流行,吸引不少學者前來採風,記錄。19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著名語言學家雷布尼科夫和希爾費爾丁先後發表了各自收集的民間歌謠(19世紀60年代末《雷布尼科夫民歌集》問世,而著名的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希爾費爾丁用自己的著作補充了雷布尼科夫的成果,在1871年的考察中,他一共訪問了70多位吟遊詩人,收集了318篇勇士歌,記錄手稿超過2000頁,並於1873年在聖彼得堡出版了《1871年夏希爾費爾丁收集的奧涅加勇士歌》)。(埃列奧諾拉•帕斯通、加林娜•多連丘克)

生病的女人

瓦西裡•德米特裡耶維奇•波列諾夫

(1844-1927)
19世紀80年代初
存於特列恰科夫畫廊的

同名畫作(1886年)的草圖
布面油畫,41.7×59.5釐米
1929年從奧斯特羅烏霍夫博物館調入

這是19世紀80年代初波列諾夫為同名作品《生病的女人》(1886年,特列恰科夫畫廊藏)創作的草圖。死亡迫近的悲劇感在瀰漫著藍灰色陰影的房間中觸手可及,年輕女孩的身影幾乎完全被陰影掩蓋,在她憔悴的臉上,一雙大眼睛充滿了痛苦;一個絕望的女人低著頭站在一旁,僅能看到側影;黎明的光線透過放下的窗簾微微照入室內,幾乎難以察覺。觀眾注意力被綠色燈罩下美麗的靜物所吸引,檯燈投射出溫暖的光線,粉紅色和金色的光線照亮了病人的床單,偏黃的橄欖色反光在玻璃杯和水瓶上跳躍,在光線照射下磨損褪色的書皮顯得顏色飽滿。(埃列奧諾拉•帕斯通)

 

地下王國的三位公主

維克託•米哈伊洛維奇•瓦斯涅佐夫

(1848-1926)
1879-1881年,布面油畫,152.7×165.2釐米
左下角籤名:Викторъ Васнецовъ
1910年由莫羅佐夫遺贈

這是瓦斯涅佐夫第一件以民間傳說為題材的作品,是大企業家、鐵路大亨、商人、「阿布拉姆採沃藝術圈」的建立者馬蒙託夫向畫家定製的。在這幅畫中,瓦斯涅佐夫繼續探索所謂「帶有些許幻想色彩的歷史」。畫面主題表達了當地民間傳說中提到的富饒地下寶藏,黃金、寶石和煤炭以公主的形象被畫在橙紅色晚霞映照的天空和黑色山巖背景上。

這幅畫有一些有趣的細節,預示了19世紀末藝術的典型特徵,例如構圖的扁平化、色彩的裝飾性、人像輪廓和幾乎沒有光線與空氣的背景環境之間的對比。(埃列奧諾拉•帕斯通) 

對19世紀60至80年代的藝術家來說,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是形象多樣的人生,它們存在於私人事件、公共場所中,也存在於普通百姓日常的煩惱、悲傷和快樂中。描繪俄羅斯社會各階層人物、人際關係、生活事件的作品,被稱為「風俗畫」,這些作品清晰地表現了藝術家對周圍現實的態度。在「巡迴藝術展覽協會」畫家的創作中,風俗畫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事風俗畫創作的藝術家從不會對自己筆下的人物漠不關心,他們表現的事件常常讓觀眾感同身受,對畫面表現的不公正產生反感,對畫中主人公的命運滿懷興趣和同情。

19 世紀下半葉,俄羅斯最偉大的畫家毫無疑問是伊·列賓。他是一位興趣廣泛、視野開闊、擁有偉大天賦的藝術家,他的天賦幾乎在所有繪畫體裁中得到充分發揮,包括肖像畫、歷史畫、風俗畫,並擴展了這些體裁的主題範圍。

巡迴畫派風俗畫為我們展現了來自另一時代的人,表現了人類的命運、個性和生活複雜多樣的特點,藝術家用忠實而真誠的圖像在畫布上重新演繹著人類的悲歡哀樂。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 巡迴展覽畫派現實主義油畫巨匠 蘇裡科夫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18、19世紀俄羅斯美術瓦西裡·伊萬諾維奇>·蘇裡科夫(Vasily Ivanovich Surikov,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Суриков1848—1916)是與列賓並列的另一位俄羅斯民族繪畫巨匠,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
  • 從《凱薩琳大帝》看俄羅斯的藝術文化
    在歷史上,凱薩琳大帝還贊助和支持俄國藝術的發展,並慷慨的資助哲學家和藝術家,為俄羅斯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歷史推進作用。而在俄羅斯的藝術文化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俄羅斯藝術文化的黃金時期——巡迴展覽畫派的誕生與發展。在iartschool愛藝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王鐵牛教授將帶領我們從專業的角度賞析俄羅斯藝術文化的這一黃金時期。
  • 俄羅斯民族文化的捍衛者,擁有崇高藝術靈魂的偉大畫家——列賓
    我也是在少年時,一幅《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讓我知道了列賓,這個19世紀下半葉寫實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記住了有生以來第一個繪畫藝術團體的名字——巡迴展覽畫派。列賓作品《巴黎咖啡館》一、巡迴展覽畫派的起源60年代受到俄羅斯唯物主義美學理論的影響,列賓的老師克拉姆斯柯依組織成立了巡迴展覽畫派,倡導傳播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團體,是個與學院派對抗,走藝術和生活結合之路的畫派
  • 當下中國的10大俄羅斯文化元素
    但事實上,19世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還被繼續閱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仍引起迴響;在影視作品推動下,《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等依然在我們身邊。現在年輕一輩的讀者們可能選擇有所不同,更願意去讀阿赫瑪託瓦、曼德施塔姆、茨維塔耶娃、巴別爾、帕斯捷爾納克或者布羅茨基,讀他們的詩歌、小說以及他們曾經遭受的苦難。
  • 欣賞藝術大師黃建南油畫,深度解析如何看懂世界名畫?
    像我國的傳統國畫裡邊的梅蘭竹菊,在這方面做得很突出,畫家常常採取擬人化手法,通過梅蘭竹菊的形象來表達一種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傲骨品質,並讚揚民族文化中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情懷.西方歷史進程,推動西方繪畫藝術發展西方宗教神話故事,影響了西方美術史上眾多畫派所以,讀懂西方世界名畫,應該熟讀西方歷史發展,西方文化的根基特別是欣賞俄羅斯巡迴畫派,有必要熟悉俄羅斯歷史三自印象派時期,鮮有以宗教神話,西方歷史為文化根基的創作19世紀印象派時期,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油畫流派比如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畫派
  • 比格畫院:海外油畫直銷電商平臺
    『比格畫院』為北京比格尚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海外油畫直銷電商平臺。我們以熱愛藝術的初衷,從油畫作品的應用價值出發,衡量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篩選引入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朝鮮等國的知名畫家及其優秀油畫作品。【風景、肖像油畫聞名世界】:俄羅斯的風景、肖像、風俗、歷史油畫聞名世界,比格畫院選擇引入國內更具有裝飾應用價值的俄羅斯風景和肖像油畫。【強大升值潛力】:俄羅斯油畫受到俄羅斯經濟發展緩慢的影響,價格優勢非常明顯,隨著中俄合作的不斷深入,以及俄羅斯油畫在國內和國際市場拍賣的價格不斷攀升,收藏價值愈發凸顯。
  • 俄羅斯油畫《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王》真是威猛驃悍
    這幅畫是俄羅斯巡迴畫派的著名畫家列賓的大作《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王》。列賓是我最崇拜的俄羅斯大畫家,他的歷史畫尤其出名。畫面中一大群人圍著一個寫信的人,全都在哈哈大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查波羅什人」是16—18世紀時期俄國哥薩克人在烏克蘭地區,大多從地主奴役下逃出來的農奴,有常備軍兩萬多人,勇敢善戰,頑強不屈。
  • 俄羅斯年輕功勳藝術家,一幅《生機》,展示列賓美術學院教學水平
    俄羅斯油畫藝術從12世紀的宗教聖像畫開始,到蘇聯時期的「現實社會主義」Socialist Realism,一直在世界藝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深厚的富於人文主義精神的現實主義繪畫一直是俄羅斯藝術家最為顯著的精神氣質。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藝術生態的多樣化,俄羅斯的新一代年輕藝術家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在擴展油畫技法以及創作題材上展開探索。特有的民族性和時代的多元元素都洋溢在嫻熟的寫實基礎和富有表現力的形象塑造中。
  • 【美文欣賞】金子美鈴:橙花 詩畫賞析&牛哥讀詩
    1903年,金子美鈴出生在瀕臨日本海的山口縣,那海、那山、那積雪,還有鈴鐺和魚,簡直就生活在金子美鈴的童謠裡,她自小便這樣和自然對話。直到1984年,金子美玲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謠詩集共512首作品集結成《金子美鈴童謠全集》出版,一經出版即受矚目,震撼了日本文學界,也震撼了每一位讀者。迄今為止,金子美玲的多首代表作被收錄於日本小學國語課本,作品被翻譯成英、法、韓、中等多國文字。2007年在中國集結成《向著明亮那方》出版。
  • 「朝『畫』夕『詩』」主題展開展 150餘幅油畫搭建中俄交流平臺
    劉錫菊 攝中新網哈爾濱3月29日電 (楊曉蕾 記者 劉錫菊)29日,「朝『畫』夕『詩』」前蘇聯藝術家及俄羅斯青年藝術家作品聯展在哈爾濱美術館開幕。通過展出150餘幅俄羅斯油畫,搭建起中俄文化交流平臺。與黑龍江毗鄰的俄羅斯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十七世紀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等改革以來,俄羅斯煥發了新的發展活力。
  • 一個人就是一個畫派-森林的歌手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作品欣賞
    Shishkin)(1832—1898)是19世紀俄國巡迴展覽畫派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家,也是19世紀後期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1月13日,希施金出生於維亞特卡省葉拉布加市的一個商人家庭。葉拉布加市是一個小城鎮,周圍有山有水,有森林也有平原,風景如畫。所以他對森林懷有深厚的情感,也使他獲得有關森林的許多知識,從學畫起就立志畫大森林。
  • 蘇聯老風景油畫專輯
    俄羅斯與法國、義大利是世界上三大油畫國度,俄羅斯油畫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從文化根源性與民族認同感出發,俄羅斯的油畫凝聚映射著這個國家的歷史與審美方向。進入20世紀以來,俄羅斯藝術家在其民族藝術傳統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索,以真摯的感情描繪這塊土地和人民,表現他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 江蘇省美術館典藏精品賞析
    亞明為中國傳統山水畫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新發展作出了承前啟後的重要貢獻,是新金陵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主要推動者。1982年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曾任教於中央戲劇學院,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北京油畫學會副主席。 俄羅斯的蘇斯達裡小鎮坐落在波克隆那亞山丘上,始建於公元9至10世紀,曾是俄羅斯的政治和宗教中心,有著「童話小鎮」的美稱。城市面積不大,卻擁有著大量的中古教堂、修道院等歷史建築遺存。
  • 韃靼族為啥成為俄羅斯第二大民族?要謝成吉思汗,讓他們飽經苦難
    俄羅斯有194個民族,俄羅斯族人口要佔到77%以上。第二大民族就是韃靼族,人口500多萬,佔俄羅斯總人口的3.83%。那麼,韃靼族為啥會成為俄羅斯的第二大民族呢?要感謝成吉思汗,讓他們飽受苦難!俄羅斯韃靼族韃靼這個詞要早於蒙古,出現在史書中。根據資料記載,韃靼屬於柔然的一個餘部,生活在蒙古草原。不過,那個時候的韃靼部落在中國史書中寫成塔塔爾。
  • 一周觀展指南|看上海的「雅典珍寶」和北京的「巴比松畫派」
    寒流來襲,各類藝術場館在年末的熱鬧後依然陸續有新展推出,上海博物館迎來希臘雅典衛城的珍寶,中國油畫院」巴比松畫派與十九世紀油畫展」展現了這些巴比松畫家們「回歸自然」理念。而天津的「燕燕於飛:燕國歷史文化展」,遼寧省博物館藏明清書法精品展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William Wegman與加州觀念藝術」等展覽也都值得期待。
  • 論油畫對中國民族藝術的影響和價值,世界人體油畫中絕世美女欣賞
    油畫中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審美意識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於繪畫意境的追求、內在含蘊美的注重勝過對事物本身的描繪,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繪畫中的民族性也根據所受文化、風俗以及歷史發展的不同有所不同。 這些民族性是歷史積澱的成就,對中國藝術乃至世界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價值。
  • 徐明油畫,高貴而單純
    走進徐明,看他所展現的高貴單純
  • 夜讀 | 為何全世界都著迷這個俄羅斯女人?
    《安娜•卡列尼娜》插圖  阿•瓦涅齊昂油畫在託翁筆下安娜是進入19世紀俄羅斯的一個入口彼時,▲列夫•託爾斯泰(1828-1910)陀思妥耶夫斯基評價說:這部作品就其主題來說已經是某種我們自己的、最親切的東西,它恰恰構成了我們在歐洲世界面前的特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