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在經歷中成長

2021-01-13 小饅頭的大豆包

我們總為生活中的各種不滿而吐槽和抱怨,吐槽本應該是別人做的而讓自己做,吐槽本應該是別人的錯而怪罪在自己頭上。看起來好像確實如此,為什麼如此不公平。其實返回來想一想這就應了那句話,失敗者找理由,成功者說運氣。

其實每個人的現狀,很大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想幫別人分擔的時候,你就需要承受住可能做的很多,但是還沒做好的抱怨。勿忘初心,一定會始終如一。

當你做好很多本來不是你應該做的工作的時候,那你的能力就超越了你現在的工作範圍。比如說你做了領導該做的事情,那麼你就會慢慢具備領導的能力。當時機成熟的時候,自然會實至名歸。反過來有一個人如果天天想當領導,即使運氣好有一天當上了領導,但是沒有經過相應的積累,又不能夠快速適應這個位置,我覺得這個位置帶給這個人應該是煩惱多於快樂。其實世事本來很簡單,只是我太笨。又笨又懶,天資平平,起點平平,自己還不努力,還想要那麼多,自己想想也確實是可笑。

自然界其實一直在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只是我沒法領悟。相生與相剋的道理,就是其中之一。不知道有沒有看過狼圖騰,這個電影。相生與相剋,在這個電影裡就是狼與羊的故事。狼吃羊,貌似是壞事。但是不知道,有人想過沒有,如果沒有狼,羊必定過度繁殖,草原上的草就會被羊吃光,羊吃光一片草,大概兩三年才可以恢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麼這兩三年中,羊只有被餓死的命運。解放軍進駐草原做的事情,第一件就是殺光了狼,所以現在面臨的就是草原被過度放牧的問題。有人或許會說狼是吃人的,所以必須殺。電影中告訴我們,狼如果食物夠的話,是不會吃人的。在電影中,是這樣說的,當草長的不好的時候,就需要少養一些羊,或者殺一些狼崽;反過來當草長的好的時候,就需要多養一些羊,或者少殺一些狼崽,多少年來就這樣一直保持著平衡。羊與狼本來是相生相剋的,現在打破了這個自然平衡,所以後果只能是人自己承當了。

生活中的煩惱與快樂,也同樣是相生與相剋的道理,所以我們不需要抱怨,只需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有人比喻中國的義務教育像個工廠在加工產品,把一個個學生(產品)通過流水線(幼小初高),加工出來。我猜測這樣比喻是因為,中國學生很多,就像工廠中大量的原材料一樣。很難一個個去根據原材料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加工方式。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高考分數)的同時還能增加產量(本科錄取率),只能通過統一流水線加工的方式。和產品一樣,那時候的我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都很被動。

我受到高考分數制約,在填報志願上, 有一部分是父母志願另一部分是自己志願,而最後我被父母志願的大學錄取了。填報志願的時候,同時有主動選擇和被動選擇,但最後的結果是被動選擇。如果我高考分數更高一些,不僅我選擇機會多了,同時我在選擇上將會有更多發言權,那樣沒準就能去自己選擇的專業學習。

我認為主動和被動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心裡動力上,自己主動選擇的事,總是會有很多動力讓你去完成,而且同時還能樂在其中。而被動選擇的事,不用我說,大家應該都有經歷過。比如被動學習英語四六級、被動去鍛鍊身體、被動學習高等數學……你們在這中間體會到快樂嗎?學習使我快樂?這其中應該枯燥的感覺多過樂趣吧。舉個自己的例子,原來練習街舞,不僅會摔著自己,而且還會很累。可是我樂在其中,當新動作在努力後練出來的時,當已掌握的動作更加熟練時,當舊動作能想出新的變化時。

這個專業不是我的選擇,必修課也不是我能選擇的。那我能選擇的是,我上什麼選修課、加入什麼社團、選擇什麼興趣班和從事什麼社會實踐等。在大學期間,這些確實都是我自己主動選擇的。所以回望大學四年,我覺得收穫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畢業證那麼簡單了,我收穫到最為一個成人,我能獨立作出判斷,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利,同時也擔負選擇後的結果。

你眼看著時間匆匆流走,卻不知你終究會流向何方,就這麼眼睜睜看著……你看著今晚的月亮,看著明天的太陽,再等著明晚的月亮,之後就奔波在麻木的路上……day and day……人還是應該有所追求!

我今天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已經不再是那麼的喜歡聽歌,貌似什麼東西已經漸漸離我遠去,或者已經被我丟在了什麼地方,些東西可能終會在重複中走向麻木……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方式。我覺得我應該是在人生的一個階段停留的太久了。

我不喜歡被人左右,也不希望被生活左右。追求變化,哪怕會變糟的我也願意去嘗試,讓我有種活著的真實感,也許這種真實感被別人叫做不切實際。但,每一天的的記憶都是嶄新的,讓我去體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去回味。生活的路,一步一步,每一步都值得去牢記,回頭看自己留下的足印,是你生、活過的痕跡,真切、充實,那是我留給這個世界的痕跡。追求變化並不是喜歡去冒險,那會給我身邊的人造成困擾。我也會衡量風險,在自己的生活能夠承受的範圍。

我只是喜歡變化。這種變化會遇到新的人,新的事,發現新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每一步都不孤獨,可怕的是在原地孤單的等待,因為那就會得到終究的結果。在原地,你會錯過更多,失去更多,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如果有一天確定的告訴你終點的樣子,你就會知道怎麼去努力嘛?我想並不盡然。安全感,貌似是阻攔人主動改變自己的最大障礙,但是這個世界上誰又有安全感呢?大家都是在這迷霧中,亂闖亂撞。一個水手,沒有經歷海浪,怎麼應對暴風雨?只能在每一個晴朗的日子,感恩上天的憐憫。而勇敢的人會主動的追逐風浪,當然也知道自己的斤兩。經歷的,失去的,終究有一天會被你接受、釋懷,而那些錯過的,放棄的會是烙印印在心底,而留下你的將會是你一生的羈絆。

相關焦點

  • 人總是在經歷中成長,在經歷中懂得
    人總要活在當下,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沒必要過多的惋惜和傷悲,珍惜煩惱人生是一個過程,從青蔥歲月到白髮染鬢,人總是在經歷中成長,在經歷中懂得,修煉一顆波瀾不驚的心人生的路說長很長,說短很短,你要走便能走的很長你若不走便很短——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人總是在不斷的經歷中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彎路中尋找到正確的道路
    往事是我們所經歷的東西,走過的路不管是好還是不好,好的我們可以繼續走,不迷失該有的方向,不好的我們可以以此為教訓。另走捷徑,減少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錯誤,何樂而不為呢?2.回頭看走過的路,是一種不忘初心的表現。初心就是我們最早的出發點,我們要牢記自己的出發點,不忘本,不自傲。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不被不良因素誘惑。3.回頭看,那是激勵那是奮發。
  • 人總是在經歷中成長,我們要努力創造生命中的五彩斑斕
    從鮮衣怒馬,到銀碗裡盛雪,從青蔥歲月到白髮染鬢,人總是會在經歷中成長,在經歷中懂得,從而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修煉一顆波瀾不驚的心。01「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徵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
  • 在生活中成長很快的人,往往都經歷過這件事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離別,每個人的成長都跟離別有關係。離別是苦澀的,但又是不得不經歷的。然而,每一次的離別都會讓我們成長。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會有那麼一次離別讓你記憶猶新,想起來就會痛哭不已。大家有沒有看過《第一次離別》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王麗娜導演的。
  • 《阿曼達》:只有經歷了才會成長!
    無論你如何悲傷和痛苦,生活總是要繼續。悲傷並不是脫離苦難生活的解藥,卻可以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或許咬咬牙,轉個身,也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阿曼達》就是以小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一部影片,講述了一大一小兩個人走出悲傷生活的故事。
  • 每個人都會在經歷中成長起來,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別有一樣的風味
    每個人都會在經歷中成長起來,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別有一樣的風味。路,雖然坎坷,雖然坑坑窪窪,但是並沒有什麼不好,也能讓自己更加的確信,一定要靠自己堅強勇敢的走下去,每次手指遊走在鍵盤的時候,卻不知道該說什麼,漫無目的的一天過著一天,漫無目的一天開始之初就祈禱這明天的開始,或許,真的是因為失去了生活所帶來的原有的豐富多彩。
  • 電影性教育|《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中女孩的成長困境
    今天想要與大家分享的電影是——《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下文可能存在一定劇透,介意的夥伴可以先去觀看這部電影再來與我們一起討論。
  • 成長一定要經歷挫折嗎?
    成長一定要經歷挫折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經歷挫折,不分富貴貧賤,不分智慧高低。孟子有一句話非常出名: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扔小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亞坤夜讀丨疫情中走過,經歷中成長(有聲)
    在荒蕪與繁盛、平靜與喧囂之間,我,默默感悟生命的成長與倔強。古語有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常懷敬畏之心,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營造良好和諧關係的方式。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中國,許多人的生活節奏和方式都被這場災難徹底改變。「不聚集、不扎堆、少出門、戴口罩」,這些詞語刷屏,簡單的詞語背後凝結著全體醫護人員的苦心。
  • 自卑的人往往成長中有三種經歷,中一個都是重傷,長大後很難治癒
    其實,每個人的心理問題和性格缺陷都和成長經歷脫不開關係。成長中有三種經歷,易留下心理創傷,變得自卑1、總是被人打擊被老師貶低、被同學嘲笑、被父母打擊都會摧毀一個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家人,被父母認可和鼓勵是一個孩子獲得自信的最大來源,他們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如果在娃成長過程中,總是喜歡批評、責備、辱罵、打擊孩子
  • 經歷愛情,對待愛情,人總是在傷痛之中成長
    怎麼對待我們的愛情,可是愛情真的是經不起等待,人生中有多少的緣起緣滅,也有多少的擦肩回眸,有多少悲歡離合,又有多少的愛恨情仇,有多少前塵往事,有多少個暮然回首,人生的路口上,我們都是過客,但是真正能夠為我們駐足的又有多少?
  • 愛莉安娜·格蘭德的成長經歷
    愛莉安娜·格蘭德的成長經歷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 《你好生活》在成長中感悟生活
    撒貝寧和尼格買提這對「撒尼」(Sunny)組合配合默契,一動一靜之間,踏上了一場熱鬧又不失純粹的旅程,在這高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為我們帶來了一曲美好生活的頌歌。央視團建中,幾位央視名嘴一起重返廣院尋找初心;山谷音樂會,蔡明等人在青山綠水之間放聲高歌;新疆草原上,老友們互訴衷腸,親身體驗了一把從前的慢生活。
  • 成長總是辛酸的,可卻也是我們避無可避的
    大家好,我是輕描淡寫Hxh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過往的,經歷著的,或是未知的,每一次經歷都是寶貴的,我們都是在不停的成長,從稚嫩到成熟。問:你願意一生不被人知道,默默無聞地死去嗎?答:我希望我愛的人能記得我。——肖戰人的成長總是在猝不及防的某一個瞬間,忽然就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鏡子中的我們逐漸發生改變,曾經的稚嫩自己在消退,天真被滄桑取而代之。
  • 大學生活,從沒有無用的經歷
    村上春樹說過,「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只要我們一直向前走,天總會亮。」黑夜再長也抵擋不住黎明的到來,太陽升起的那刻月亮也躲起來了,是否感受到了光芒萬丈的力量。大學生活,每個人都不一樣。選擇不同,路便不同,遊戲定義了他的一整個青春,忙碌地奔跑為她的大學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各有追求,互不打擾。
  • 《千與千尋》,所有的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
    在經歷一系列磨難後,最終救出父母,幫助白龍,實現了自我成長!影片時長124分鐘,塑造了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鍋爐爺爺—慈祥的長者】湯屋鍋爐房負責人,有著人類爺爺的模樣,卻長有可隨意伸縮的六條手臂。他是最初給千尋幫助的人,用一隻烤蜥蜴請職員小玲帶千尋至湯婆婆處謀求工作,也是獲取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
  • 孩子演繹自己成長生活中的故事,《我的成長不煩惱》第一季殺青
    2020年金秋十月的最後一天,兒童系列電視劇《我的成長不煩惱》第一季最後三集《我不是學霸》、《閃亮的朋友》、《日記風波》殺青。製作團隊在十一月進行後期製作,爭取在年底前呈現給廣大觀眾。《我不是學霸》講述了在父母「開明」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學霸,為了幫好朋友故意考差而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日記風波》講述了即將參加比賽的女孩將自己內心的糾結寫在了日記上,因媽媽偷看日記而憤然離家自己去考場,在路上經歷了一系列麻煩最後與媽媽冰釋前嫌的故事。
  • 人生,不經歷痛苦的蛻變,是很難真正的成長
    人無法在歡樂中成長,只能在痛苦中蛻變——繆一梅初讀這句話,可能覺得有些片面,因為歡樂中人也可以成長,痛苦也會讓人逐漸消沉。但細細體會,才知道,這其中真正的道理。也許你在歡樂中也能夠成長,但所收穫的,絕對沒有在痛苦中領悟的多。孟子曾經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實經歷幾十年生活的我,再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又有了一番不一樣的體會。
  • 《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被全網「勸離婚」,現實生活中的經歷更慘
    劇中很灑脫的她,竟然在生活中,曾經歷過很多的大風大浪。在毛曉彤還是個嬰兒時,媽媽一邊懷著孕,一邊幹活,結果早產了。毛曉彤出生後,爸爸一看是個女孩,就把她扔進了垃圾桶,是媽媽心疼她,及時發現,才把她撿了回來。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人生所有經歷都是不期而遇的成長過程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我」遇到的那些不期而遇,始料未及的成長經歷。,不一樣的生活磨難,和獲得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喜歡的內容並不重要,她總是站在光明正義的一邊,就這樣。」「她從來都不是很講道理,要麼愛,要麼恨。」母親不允許「我」上學,她說學校是「孽生地」。結果在母親日夜生活習慣薰陶下,在母親的嚴格管束下,我即使到了學校,也因信仰基督教的「執念」,讓「我」在學校備受嘲笑與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