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三個徒弟的法號依此是悟空、悟能、悟淨,這三個名字分別代表了人的三種根器:上根、中根、下根,同時也暗示了佛教的三層修行次第。
(一)
三徒弟的法號「悟淨」。本體的特徵是清淨無染,要達到清淨境界,就要去除汙染,達到清淨,即「悟淨」。從體用關係上來說,從沒有見到本體到悟見清淨本體,還沒有發揮本體的作用,這就是「有體無用」,這個境界不高,不能利益眾生,只能做一個自了漢。
悟淨,從佛教的修行次第上來說,是修行的最初階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悟淨,適合於下根之人的修行。
(二)
二徒弟的法號是悟能。老二要強於老三,老二是中等根器,修行次第就高於老三,從「能」上修行。能,就是本體的作用,有人就把「性」解釋為「能」。本體的作用,就是能知、能覺,就是一個「能」。從體用關係上說,能就是體之「用」。
從「能」上修行,就意味著已經見到本體了,然後以用復體。悟能這個境界是「有體有用」,比老三那個「有體無用」的境界高多了。
(三)
老大是上根,直悟究竟本體,所以叫悟空,悟空是修行的最高階段。「空」為最高境界,空是究竟本體。所謂「真空起妙有」,空就是體,有就是用。此時,是「體用一如」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成佛境界。所以,悟空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
悟能被封為淨壇使者,見師父和師兄成佛了,有些不服。如來解釋,淨壇使者是專吃貢品的,悟能這才服帖了。其實,這是如來糊弄悟能的,從根本上說,悟能是確實沒有達到成佛的境界。
(四)
佛教有如上修行次第,心學則不同。在心學,悟淨與悟能這兩個層次是並行的。首先,直接從「有體有用」這個層次修行,所謂「事上磨鍊」就指此。同時,心學也強調「悟淨」的功夫,即去除私慾的功夫。在「悟能」和「悟淨」這兩個層次修行,最後自然能達到「悟空」境界,所以心學不多談論「悟空」境界。沒有前兩個階段的功夫,「悟空」境界就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