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悟能、悟淨

2021-02-18 心學自得

唐僧三個徒弟的法號依此是悟空、悟能、悟淨,這三個名字分別代表了人的三種根器:上根、中根、下根,同時也暗示了佛教的三層修行次第。

 

(一)

三徒弟的法號「悟淨」。本體的特徵是清淨無染,要達到清淨境界,就要去除汙染,達到清淨,即「悟淨」。從體用關係上來說,從沒有見到本體到悟見清淨本體,還沒有發揮本體的作用,這就是「有體無用」,這個境界不高,不能利益眾生,只能做一個自了漢。

 

悟淨,從佛教的修行次第上來說,是修行的最初階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悟淨,適合於下根之人的修行。

 

(二)

二徒弟的法號是悟能。老二要強於老三,老二是中等根器,修行次第就高於老三,從「能」上修行。能,就是本體的作用,有人就把「性」解釋為「能」。本體的作用,就是能知、能覺,就是一個「能」。從體用關係上說,能就是體之「用」。

 

從「能」上修行,就意味著已經見到本體了,然後以用復體。悟能這個境界是「有體有用」,比老三那個「有體無用」的境界高多了。

 

(三)

老大是上根,直悟究竟本體,所以叫悟空,悟空是修行的最高階段。「空」為最高境界,空是究竟本體。所謂「真空起妙有」,空就是體,有就是用。此時,是「體用一如」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成佛境界。所以,悟空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

 

悟能被封為淨壇使者,見師父和師兄成佛了,有些不服。如來解釋,淨壇使者是專吃貢品的,悟能這才服帖了。其實,這是如來糊弄悟能的,從根本上說,悟能是確實沒有達到成佛的境界。

 

(四)

佛教有如上修行次第,心學則不同。在心學,悟淨與悟能這兩個層次是並行的。首先,直接從「有體有用」這個層次修行,所謂「事上磨鍊」就指此。同時,心學也強調「悟淨」的功夫,即去除私慾的功夫。在「悟能」和「悟淨」這兩個層次修行,最後自然能達到「悟空」境界,所以心學不多談論「悟空」境界。沒有前兩個階段的功夫,「悟空」境界就是空談。

相關焦點

  • 悟空,悟淨,悟能的含義原來是……
    唐僧西天取經,隨行的三位徒弟法號名為」悟空「」悟淨「」悟能「,師徒四人一臺戲,其實講的是一個人。每個人本身都具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體內都具有和唐僧一樣的認知,一樣的可以成佛的根本。悟空,是對皈依佛的暗示。
  • 悟空、悟能、悟淨,原來法號有玄機!
    唐僧取經,隨行的三位徒弟,法號各為「悟空」、「悟能」、「悟淨」,皆有其深奧的含意。大弟子「悟空」於三位弟子中境界最高。
  • 悟能悟淨悟空:修行的三重境界
    其次我們看看悟能、悟淨、悟空這三個名字,先講悟字,左邊豎心旁,右邊一個吾字,連起來就是「我的心」,師兄弟三人就是:我心能,我心淨,我心空。「悟能」也就是我心能,是最低的境界,人的心還在俗世中打轉轉,還在爭我能我行我強我更厲害,是能所心的表現。《壇經·機緣品》:「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 怪不得唐僧三個徒弟分別叫悟空、悟能、悟淨,你連起來讀看是啥?
    唐僧的身旁,站著3個徒弟,他們分別是悟空、悟能和悟淨,僅僅是這3個名字,便蘊藏著吳承恩對佛法的理解。悟空在佛教中,「空」這個字運用相當廣泛,佛教認為,「空」乃是天地萬物的本體,而宇宙就是一個「大大的空者」,正是因為「空」,所以才能容納無限的事物,才能讓所有東西都運轉起來,而人類只有做到「空」,才算是真正皈依佛教。然而想要真正參悟「空」,又談何容易?
  • 悟空、悟能、悟淨,三人名字為啥這樣取?將名字合起來念就懂了
    但吳老為啥給猴子取名為悟空?給八戒又取名為悟能,沙僧則是悟淨?這裡面有啥深意嗎?其實,將他們各自名字合起來念,就懂了。
  • 雜談:西遊記與內功——悟淨
    馬老師常說,《西遊記》裡隱藏著道家的很多奧秘,比如唐僧的三個徒弟,就是我們練功的三個階段:悟淨、悟能、悟空。具體怎樣理解呢?
  • 雜談:西遊記與內功——悟能
    上一期我們講了煉精化氣與悟淨的關係,這期輪到二師兄登場了。
  • 悟空,悟能,悟淨
  • 沙悟淨的師父是誰? | 西遊記釋疑35
    要知道沙悟淨的師父是誰,先要弄清楚沙悟淨屬於道教哪一派。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沙悟淨和豬八戒絕對不是同一派。為什麼?這得從流沙河那裡豬八戒十分反常的表現說起。流沙河那裡,豬八戒和沙悟淨一共交鋒了兩次。第一次交鋒,沙悟淨自報了履歷: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第二十二回)豬八戒聽了沒有作聲。
  • 悟空的最美!沙悟淨的最可憐
    《西行紀》這部國漫如今雖然完結了,但劇中的不少人物都給漫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又帥又能打的唐三藏,比如戰鬥法師沙悟淨等。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還經小隊眾人的CP,你們以為這是部熱血番嗎?不!其實它是部戀愛番!
  • 《悟淨出世》:人生的意義在於追逐本身
    悟淨,也就是沙僧,我們大多數人一想到他,腦海中自然閃現四個字:憨厚木訥。但在這篇小說裡,作者出其不意,讓悟淨從一個木訥寡言的人變成一個探索人生意義的思想者,立刻就顯得這篇小說不論從布局還是趣味性,都與眾不同。
  • 啥是悟能?
    人家小豬佩奇就可以,你老豬悟能就不行?人家夷人就可以,你中國人就不行?被夷人欺負慣了吧?還有啊,你看天時地利!今年什麼年?豬年吶!再說了,人家吳京愛國就可以,你悟能就不行?對了,你愛國嗎?」 「愛啊,誰不愛啊?」馬德華著急的附和道。 「這不就得了,你愛國誰還敢說你啊,再說了,要有人說你愛國也有錯的話,這是否有點...」
  • 做人要做到三悟:悟空,悟能,悟淨
  • 孫悟空頭上戴的是緊箍咒,沙僧頭上是什麼?答案很難令人信服
    孫悟空頭上戴的是緊箍咒,沙僧頭上是什麼?答案很難令人信服《西遊記》這本書可能拜讀的人不多,可是沒有看過電視劇的估計沒有吧。《西遊記》簡直就是好幾代人的童年記憶,而小編就不止是看過一版的《西遊記》,而且總是百看不厭,對於這師徒四人的形象更是瞭然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