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隨行的三位徒弟,法號各為「悟空」、「悟能」、「悟淨」,皆有其深奧的含意。
大弟子「悟空」於三位弟子中境界最高。佛家講空、道家講無,若能悟得空的境界,即是放下執著,返本歸真;再者,人常說「心猿意馬」,意指猿心難以管束,瞧那悟空總是一個筋鬥翻了十萬八千裡,不正是暗喻?若能將猿心收住,悟得空境,實乃難得修行。
二弟子「悟能」,此「能」所指的是一些法術、特異功能等能力。豬悟能雖然無法達到最高境界的七十二變,也有個三十六變化,可見其道行不淺,只因為欲望太多,沒能提升上去。
三弟子「悟淨」,意指修行尚淺,只能求得清淨心,因此在表現上也不甚起眼,在讀者的印象中也只是個老實人。
除了悟空之外,悟能、悟淨的法號皆由觀音菩薩所取。法號的用意是希望能夠作為修行的目標,卻也指出了他們所能達到的境界。
但是,你發現沒?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稱呼其實很混亂。
孫悟空,這個名字是孫悟空第一任師父須菩提祖師起的。猴子又名「猢猻」,菩提祖師取其中一個「猻」字去掉反犬旁,就變成了姓氏。而悟空在須菩提座下排「悟」字輩,因此得了這個名字。後來悟空皈依佛門,唐僧又給他取了個混名「行者」。但《西遊記》中,唐僧一般還是叫孫悟空的法名——「悟空」,行文亦如是。
豬八戒,由天蓬元帥掉入凡間後自稱「豬剛鬣」,後來菩薩為他摩頂受戒起了法名「悟能」,做了唐僧徒弟後,唐僧又「起個別名,喚為八戒」,可見,「八戒」乃是別名。取經途上,唐僧對他的稱呼和行文一般稱之為「八戒」。
沙僧,又叫沙和尚。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後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淨」。見到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後,唐僧並未給他起個混名、別名什麼的,通篇唐僧都稱呼他為「悟淨」,而在《西遊記》行文中稱為沙僧。
為何唐僧稱孫悟空、沙僧法名,而唯獨稱豬八戒別名?
沙僧在唐僧和行文中為何稱呼不統一?
難道這是《西遊記》確確實實的bug?
還是作者吳承恩另有深意?
西遊記冷知識
有料的西遊,說給你聽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