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向遊客售賣當地特產紅棗。 範麗芳 攝
中新網呂梁9月22日電 題:探訪黃河要塞第一鎮:明清小鎮的現代重生
作者範麗芳
黃河流白雲,青龍臥古鎮。在山西境內的黃河岸邊,有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充滿朝氣的古鎮——磧口。21日到22日,來自全國各地59家重點網站記者、編輯深入磧口古街和西灣村,零距離感受了這座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鎮」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磧,在當地人的說法裡是指黃河上因地形起伏而形成的激流淺灘。磧口位於山西呂梁地區臨縣,背靠臥虎山,隔黃河與陝西吳堡縣相望。曾經,由於從磧口再往下遊走,黃河河道中有暗礁和激流,落差巨大,船隻不適合通行,上遊來的商船只能在磧口停泊,貨物改走陸運。
黃河岸邊的磧口古鎮。 範麗芳 攝
因此,從清朝乾隆年間之後的200多年間,這裡一度是寧夏、甘陝、綏遠等地物資轉運的水陸交通樞紐,最繁忙時一天有上百艘貨船,一天就交易上百萬噸,能夠達到當時全國貨物交易量的四分之一。
走在磧口古街上,隨處可見的古舊民宅、明清石刻,展示著這裡曾經的輝煌。據記載,磧口店鋪從清乾隆年間開始大規模修建,道光年間,全鎮已有店鋪60餘個,到民國五年,店鋪林立,除本縣外還有包頭、河曲、綏德、府谷、孟門、汾陽、孝義、介休、平遙等地人開的店鋪,多達204家。
59家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感受磧口古鎮文化。 範麗芳 攝
67歲的閆成女在磧口鎮西灣村生活了49年,她所居住的財主院是陳氏先祖陳師範居住過的地方,是明清民居建築群中保存完整的一處。三間窯洞加左右偏房共14間,「以前,這裡就我們全家住,2007年開始成了一個旅遊景點,每天有許多遊客來來往往。」如閆成女一樣,在磧口古鎮裡,許多年輕人外出謀生,年老者依靠當地獨有的文化資源,經營著這座小鎮。
近年來,磧口所屬的呂梁市正在經歷從「一煤獨大」到多元化產業結構調整的轉型陣痛,磧口被作為當地旅遊名片之一得到官方重視。「磧口的建築風格、黃河文化、地理優勢以及它所背負的歷史,都讓這裡不同於別處。」王清憲向全國網絡媒體介紹,磧口上遊有100多公裡河段開闊平坦,水流舒緩,蜿蜒曲折,非常適合漂流,「從上遊而下漂流6、7個小時,讓你真正感受到母親河雄渾起伏的胸膛。你可以欣賞自然形成,被眾多國內外專家稱之為集古今中外繪畫、建築、雕刻、書法藝術為一體的百裡水蝕浮雕,你可以找一個岸邊的窯洞住下來,一邊聽著雄渾的黃河濤聲,一邊吃著黃河風味的農家飯,也可以到採摘園採摘品嘗又甜又香的大紅棗。
閆成女和她的老宅。中國現代最著名的大畫家吳冠中先生說他一生有兩大發現,其中之一就是磧口古村落,他曾這樣評價:「我在山西有一個重要發現,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很難再找到!」從這些店鋪,仍能感受到百年碼頭的繁榮。 範麗芳 攝
「來山西之前,一直覺得這裡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煤炭。但遊覽了磧口古鎮之後,發覺這裡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影響深遠,山西不愧是華夏文明的『主題公園』。」四川新聞網記者李春雨如是說。
黑龍廟裡自彈自唱的老藝人。 範麗芳 攝
如今的磧口,正在逐漸恢復往日的繁華,但吸引人們的不僅僅是「交通樞紐」,還有受許多高校及攝影愛好者青睞的攝影、寫生基地,以及地民眾所保留的質樸的生活形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