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河南少年葬北京鬧市中,經過的火車從此鳴笛改道,此人是誰?

2021-01-12 網易

2020-12-28 11:48:51 來源: 尋歷史真相吧

舉報

  《論語·衛靈公》有言:「當仁,不讓於師。」意思是說遇到應該做的事要積極主動去做,就算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尤其是在公眾利益和個人利益得失發生衝突的時候,一個人在這時候所作出的選擇,便能夠看出這個人的人格是否偉大,心胸是否寬廣,信仰是否堅定。

  

  古往今來為了集體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人又很多,他們每一個都值得後人們去銘記和學習。比如說我們熟悉的「鐵人」王進喜,在1960年3月的時候大慶油田剛剛開採沒多久,油井發生了井噴。

  因為沒有重晶石粉,所以王進喜便用水泥來代替,又發現旁邊沒有攪拌機,情況緊急之下,王進喜不顧危險竟然跳進了水泥漿池用身體來攪拌。從此王進喜便被冠以了「鐵人」的名號,而「鐵人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每一位莘莘學子和勞動人民。

  

  毛主席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最艱難的歲月裡,無數志在報國的英雄們憑著氣壯山河的犧牲精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為新中國的偉大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便有一位名叫「孟凡章」的少年英雄,是我們不應該遺忘的。

  

  孟凡章1951年出生於河南省沈丘縣紙店鎮紙西行政村,1968年入伍,當時的孟凡章年僅17歲。他沒能趕上戰爭年代上陣殺敵,卻是聽著八路軍的故事長大的。

  每次聽完爺爺講完一段八路軍戰士不畏犧牲英勇殺敵的事跡,他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和他們一同奔赴戰場,保衛祖國和人民。

  

  1969年1月15日,孟凡章迎來了一次「上戰場」的機會,他的戰場是一條軌道。當時的孟凡章正在一條專線路基上駐守,他猛然發現在十米外橋頭上的鐵軌內側有一塊大石頭,如果火車開過去恐怕會有翻車的危險。

  眼看著一場重大的事故要發生,孟凡章毫無猶豫的衝了過去。可是正在這時一聲震耳的汽笛聲音傳來,一輛火車疾馳而過,划過了沉寂的夜空。

  

  來不及了!可是孟凡章並沒有退縮,反而進入軌道中奔跑,爭取第一時間將石頭推下去。這時候飛奔的列車發現了孟凡章,急踩了剎車,車輪冒出了滾滾的濃煙卻並沒有停止下來,慣性使火車再次行駛了一百多米。

  而孟凡章此刻已經觸碰到了大石頭,奮力將其推了下去,他鬆了一口氣,眼看著列車從身上壓過。火車終於停了下來,而重傷陷入昏迷的孟凡章則被送入了醫院。最終搶救失敗壯烈犧牲了,這一年的孟凡章年僅18歲。

  

  孟凡章犧牲後,被追為了烈士,追記一等功。為了紀念他的英勇壯舉,國家在他在他犧牲的鐵軌上修建了一座墳墓,從此以後這一段的火車全部繞道,以示對英雄的尊敬。孟凡章雖然英勇地犧牲了,可是他不怕犧牲,以人民利益當先的革命精神,卻永遠的流傳了下來,鼓舞著人們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18歲河南少年安葬在北京鬧市區,火車經過都為他鳴笛,他是誰?
    21世紀的今天,我國的發展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比如地鐵、飛機、火車等交通設施已相當完善。特別在一些大城市,交通擴展,城鎮建設的相關工程十分頻繁。為了改善城市面貌,好多地方都要配合交通擴展工程,畢竟這是為了全體人民的公眾事業。
  • 葬在北京鬧市的18歲河南少年,經過的火車也要改道,他究竟是誰?
    國家在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爭創傷之後,國內可以說是一片狼藉,基礎設施幾乎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被破壞殆盡。一切都需要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和勤勞去重新創造。孟凡章成長在這樣一個人人都努力奮發向上,渴望用自己的一份力為祖國的繁榮建設來添磚加瓦的大環境中,他的性格、意志也受到極大的薰陶。他也在無時無刻都想著怎樣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 18歲少年葬在北京鬧市區,火車為他改道,故事被編入課本,他是誰
    這粗糙的口號,看似是人們在這機械化的生活中堅強地活著,卻又總覺得缺乏了點什麼?想了很久才明白少的是像雷鋒那樣主動付出和奉獻的精神! 有一個小男孩,深深的被雷鋒身上的魅力所吸引,18歲的時候,為了救人於危難,在北京的鐵軌上犧牲了,之後葬在北京鬧市區,火車為他改道,故事被編入課本,他是誰?
  • 中國最特殊的鐵路,火車經過都會鳴笛,真相讓人淚目!
    火車是性價比最高的交通工具,很多遊客出門旅遊都會選擇乘坐火車,在中國全國各省市都布滿鐵路線網,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條「中國最特殊的鐵路」,其特殊之處在於每一列通過這段鐵路的火車都會鳴笛30秒,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為您解惑。
  • 18歲小夥被安葬在北京市區中,火車全部為他改道,他是誰?
    然而,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單單需要看到他現代嶄新的一面,有時那些耐人尋味的城市歷史和歷史中所蘊藏的回憶才更讓人倍感吸引,那些被保留在高樓間的陳舊建築,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回憶。而這次所提到的,則是一位年僅十八歲的烈士所留存下的回憶。
  • 我國最特殊的橋梁,火車經過鳴笛30秒,只為紀念他
    我國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僅離不開領導人員的探究投入,更少不了建築工人的「拼死拼活」,他們不畏風吹日曬,持續進行著這繁重的工作,其實從安全方面來講,這都屬於比較危險的,也有不少工作人員為了祖國的建設事業獻出了可貴的生命,從此與親人天各一方,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他們的敬佩!
  • 中國這座宏偉的大橋,火車經過此地都要鳴笛,只因為一個人
    中國這座宏偉的大橋,火車經過此地都要鳴笛,只因為一個人,中國在建國短短幾十年內就能實現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方面離不開黨和國家提倡的先進經濟體制,另一方面離不開各基礎設施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是發展經濟的主導因素, 但是,我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土很廣,地形很複雜,我覺得很難在這樣不平衡的地理條件下構築縱橫交錯的交通線路
  • 中國這一橋梁,每次火車經過將會鳴笛30秒,或許你需要知道原因
    在現代時代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正在最大化。對此,人們從以前的物質性消費轉向現在的快樂型消費,旅遊是快樂型消費的首選,讓自己放鬆是當今旅遊的首要目標。不僅如此,旅行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見識文化,提高自己的閱歷。
  • 有種"驚豔"叫14年後的嫦娥,當她換上禮服後,這誰不喜歡?
    北京作為我國首都,它是無數學子就業的歸宿,都希望在這個機會多多,繁華昌盛的城市居住。據統計,北京的房價單單只是6環外,就已經被炒到了6萬以上,然而,就在這麼寸金寸土的城市中心,有一個烈士陵墓,為了不打擾他的安靜,火車也要為他改道。
  • 中國最特殊大橋: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背後故事非常感人
    我國是基建大國,甚至可以稱為是橋梁的國度,雖然在生活中覺得很難見到橋,這不是統計有錯誤之類,然而實際上這是。因為我國的地域實在太遼闊了,因此才會把本來數量很多的橋梁,平均一下變成不是到處能見到的東西。然而有一座中國最特殊的大橋,它的意義並不在於增加中國造橋的數量,在這座橋上行駛的火車,每次經過都要鳴笛30秒,了解到鳴笛背後的故事,真的感覺非常感人。鳴笛這一動作是在鐵道技術當中向工作人員宣告自己來了,或者將要減速停車這樣。尤其是那些老式的蒸汽火車,可以說在那種蒸汽車頭上拉幾下汽笛的動作,簡直已經成為了一代火車迷們心中的神聖動作。
  • 為什麼火車過橋要鳴笛?
    火車過橋時鳴笛原因是。一、因為火車自身重,震動大,帶來的風力也大。再加上鐵路橋橋面,不像高速路面那麼寬。所以提醒橋上萬一有維修人員及其他人員和動物,為了安全好躲藏,這是主要原因。二、提醒橋下如有船隻為了安全快點離開。三、向為修此橋而付出血汗和生命人們,以最高的致敬。
  • 中國最「特殊」大橋:火車經過鳴笛30秒,只因橋墩裡澆築了一個人
    我國的鐵路建設較為落後,及至十九世紀,國內才漸漸了解到火車這種通行工具。現在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也越來越多。其中,就有一個中國最特殊大橋: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只因橋墩裡澆築了一個人。基礎設施建設人們早就認識到了修路的重要性,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居民區還是深山,都有各種道路穿梭其中。
  • 中國最特殊的大橋,所有火車經過都要鳴笛致敬,為致敬英雄
    在悲劇之下,年僅21歲的熊漢俊變成了大橋的一部分,在此壯烈犧牲。為了給熊家人們一個念想,有人主張把橋柱炸掉,把他的遺體取出,但是一旦炸橋,那之前那些認真勤奮的老兵們的日夜勞作將付之一炬,而且也不能保證他的遺體能保持完整。後來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將遺體留在橋墩內,他也變成了橋的一部分。
  • 中國最特殊的大橋,橋下埋著一位英雄,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
    如今,在我們的八寶山革命公墓中,更存在著很多為民有利的人物,這裡的莊嚴肅穆讓我們肅然起敬。與此同時,在我國一座最特殊的大橋下,也在埋藏著一位英雄。火車每經過這座大橋時都要鳴笛三十秒,這背後其實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雲南地勢地勢偏僻,地形複雜,是情況較為特殊的一個省份。隨著當代社會逐漸發展,雲南的經濟也慢慢復甦,而在雲南發達的背後,也與日漸便利的交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成昆鐵路上的龍骨甸大橋,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這是為何?
    為了儘快地攻克這一個大難關,上級領導派遣了很多人馬前往那裡,總共有18萬人,其中為了修建鐵道壯烈犧牲的就高達2100人之多。所以行駛在這條鐵路線上的時候,周邊總是能發現很多烈士陵園。
  • 八寶山有一特別墓地,一半骨灰存在此,另一半在北京中心,他是誰
    參軍以後,孟凡章刻苦學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1969年1月,孟凡章和往常一樣在鐵路旁巡邏,突然發現有異樣,他看到鐵軌中間有一塊大石頭,正在此時,一輛滿載著我軍物資的火車駛來,孟凡章立刻意識到,這是有人故意設置的,目的就是要摧毀我軍運輸的物資,此時想讓火車停下來已經太晚了,孟凡章在最後一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 為了修鐵路,他21歲被活生生封在水泥橋墩,現在火車路過都會鳴笛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這條鐵路的某一座橋墩中封著一位21歲的少年,每當火車經過這裡都會鳴笛30秒致敬。成昆鐵路有一天熊漢俊在維修時,由於勞累過度,體力不支,一不小心失足踩空,直接一頭扎進了高几十米的水泥橋墩中。此時的橋墩剛注入水泥,還沒有凝固。熊漢俊在幾秒鐘之內就陷下去了。
  • 龍骨甸大橋:火車每次經過橋上都會鳴笛,其中的含義你知道嗎?
    雲南龍骨甸大橋,所有火車每次經過都需要鳴笛30秒,因為橋下埋著一位老兵—熊漢俊,而這一舉動是為了紀念這位英雄戰士。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龍骨甸大橋的故事,說起龍骨甸大橋,可能有不少人並不了解。
  • 我國雲南有一座橋,火車經過需鳴笛30秒,只因一位烈士長眠地下
    然而這條改變了數百萬人生活的鐵路中,卻埋葬著一位英雄的身軀。  一、火車開進大山裡 民國時期,孫中山曾為中國畫出了一張波瀾壯闊的藍圖,他在《建國方略》中提到,未來的中國,一定要有16萬公裡的鐵路裡程。然而,直到民國滅亡後,鐵路總裡程也只有短短的8000公裡。
  • 我國最特殊的大橋,橋下埋葬一位戰士,所有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
    自此,經過這裡的每一列火車都要鳴笛30秒,以此來紀念這位英雄。  1. 龍骨甸大橋下的英魂  龍骨甸鐵路大橋位於我國的雲南省祿豐縣黑井鎮龍骨甸,龍骨甸大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全長1382米。龍骨甸大橋是成昆鐵路線上跨度最大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