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安家》,會心疼孫儷。
看《完美關係》,又會被佟麗婭的角色人設給氣死。
而只想輕輕鬆鬆追劇的人表示:
你們都忽略了一部小甜劇——
《誰都渴望遇見你》
可能因為演員們不算大咖,再加上又是網劇的原因。
在沒有過多討論度的情況下它已經悄悄的播到了尾聲。
不過,感覺還是有很多人私底下在默默關注,默默磕糖。
其實網劇也有大手筆,畢竟這部劇是趙薇出品監製。
據說她還特意把自己在法國的別墅和葡萄莊園讓給劇組拍攝,不止有你想看的小清新,也有浪漫的法式風情。
而導演則是前端時間上《幸福三重奏》撒狗糧的陳意涵丈夫,許富翔。
別看人家在國內沒什麼名氣,在臺灣可早就聲名大噪,十分擅長臺式偶像愛情那一套。
說來巧合,許富翔此前和林心如合作多次。
16年,靠著導演林心如和賈乃亮主演的《奇妙的時光之旅》,許富翔正式進入內地市場。
不知道這次和趙薇合作,是否有林心如從中牽線的關係,也可以看作是這對「還珠姐妹」對導演能力的認可。
不出意外,這部劇還是許富翔最擅長的風格:霸道總裁和氧氣女孩的戀愛故事。
羅溪(章若楠 飾)在法國留學期間,和一位老爺爺處成好朋友,並幫助他照顧一株瀕死的葡萄藤。
老爺爺去世之後,特意將這座葡萄莊園留給了羅溪。
可老爺爺遺產繼承人不樂意了,張泯(張哲瀚 飾)希望將別墅莊園一起賣掉,緩解公司項目的資金壓力。
為了保護莊園,兩人在繼承權這件事上,不小心處成了歡喜冤家,從第一次見面開始就發糖不斷。
一個簡單握住手指頭的戲份,必須來個遠景、近景、360度旋轉任何角度都不放過。
你說老套吧確實老套,整部劇撲面而來的古早感,讓人仿佛穿越回到20年前。
但也並不代表它就是爛劇,畢竟導演、演員、拍攝水平都在線。
舉個例子,我們都很欣賞臺劇走現代創新的風格,比如這段時間大火的《想見你》,融合了穿越懸疑等元素,把偶像劇拍出了美劇質感。
可讓你去重溫《王子變青蛙》《惡作劇之吻》等古早偶像劇,你還是會看得津津有味。
因為它們都是用細膩愛情來鋪墊的,只是展現的形式不同,本質上都是為了給人編織一個美夢。
這種臺灣偶像風格的劇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命中注定」。
《想見你》不管誰穿誰,最後都是黃雨萱和李子維在談戀愛,看似有很多種可能性,最後都會指向唯一的結果。
在這部劇裡,也有類似的一種聯繫,那就是治癒與被治癒的關係。
一直以來,張泯都有頭痛的症狀,要常年吃藥。
而當他遇見羅溪的時候,仿佛是上帝派來解救他的女神一樣,頭痛的症狀便會緩解許多。
有了這一層關係,張泯會忍不住主動接近羅溪,產生更多浪漫的化學反應。
他給羅溪的備註,就是「頭痛藥」。
這個時候什麼科學解釋都已經不重要了,別問,問就是量子力學。
當然了,編劇不會只用這層表面關係來敷衍你,繼續看下去就會更加印證這一點。
原來,張泯並非是傳統繼承家產的富二代人設,他只不過是一個替代品。
這家人因為丟失了寶貝兒子,又不想讓家族企業落入他人之手。
只好領養了一個孩子來做傀儡,在真正的兒子回來之前守住這份家族企業。
什麼財產、身份、甚至連這個名字,都不是他的。
這對養父母又對他特別苛刻,他拼死拼活,卻從來沒有得到家人的認可和關愛。
可以說,張泯真正的病症並非是頭痛,而是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傷害。
而羅溪的人生正好和他相反。
雖然從小父母雙亡,但她所生活的福利院就像一個有愛的大家庭一樣,自然也成長為一個樂天派的女孩。
羅溪在法國留學的時候,最擅長的就是治癒植物。
她因為幫老爺爺修復一株瀕死的葡萄藤而認識了張泯,也暗示了她將會慢慢修復張泯的心。
這樣看來,羅溪並不是什麼反科學的行走的解藥,人家壓根就不是為了治頭痛的,而是去治癒張泯不幸的一生。
關注趙薇近幾年的動向,可以看出她一直有在培養年輕有潛力的演員。
女主從楊子姍到章若楠,都是偏甜甜軟軟那一掛的,長著一張初戀臉。
而男主從王森到張哲瀚,長相看起來都不符合當紅流量的審美,而是留著一頂寸頭,偏陽光和硬朗。
其實趙薇選人更注重的內涵,有演技才能走得長遠。
在《演員請就位》裡面,張哲瀚就表現出了自己的實力,多次排名前列,還獲得了年度最受觀眾認可演員。
趙薇對他的喜愛溢於言表,走上哪都會帶他出鏡。
這部網劇雖然是最普通的戀愛偶像劇,算不上頂好的資源,但好在角色也不算太標籤化,有一定的複雜性。
削弱了人前裝逼的部分,把重心放在了人後的脆弱。
也多虧了張哲瀚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霸總不止有大吼大叫的一面。
比如,男主飛到法國去處理爺爺留下來的遺產,聽起來就很飄。
可是下一秒他卻因為爸爸沒有關心自己是不是平安到達而難過,反而接地氣了起來,就像一個討糖吃的孩子一樣。
又或者嘴硬讓女主把他買的高跟鞋還回來,很霸氣對不對。
然後下一秒看到女主光著腳走路,又開始心疼了,屁顛屁顛的送上去,還親自為對方穿鞋。
你說狗血也好套路也罷,不得不說張哲瀚把這種人物內心的小九九,細膩的演繹了出來,並不會讓人很反感。
而這戲劇化的劇情也絕不是為了注水。
36集的體量就可以說明,編劇還是有在認真將故事的,節奏夠快,糖也夠多。
不喜歡這種類型的可以迅速划過,你要是劇荒了來看一看,其實也不會佔用太多時間。
在國產劇這樣的市場裡,離每一部都拍成《想見你》這種神作還很遠。
更多的是像《誰都渴望遇見你》這種無功無過的作品,把傳統故事拍出不一樣的新意,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剛需。
我們依然可以期待驚喜,但擺在面前更重要的是。
守住那條最後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