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020-12-23 江船夜白

宋代詩人陸遊曾寫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名句。在古代,蜀相諸葛亮一直是「忠」的代名詞,多少文人以他為榜樣,渴望輔佐君王,報效國家。評價諸葛亮,最貼切的一句話,莫過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一篇《出師表》,道盡了諸葛亮的治世賢能和耿耿忠心。

三國鼎立的形勢形成後,中原的曹魏實力最強,蜀漢的實力最弱。諸葛亮雖輔佐劉備,建立了鞏固的蜀漢政權,但是偏安一隅始終不是長久之策。為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諸葛亮一方面率兵親徵北伐;另一方面對內政提出積極建議,主張開張聖聽、賞罰嚴明、善用人才。《出師表》中的主張,針對時弊而發,具體詳細,有理有據。做為一名政治家、軍事家,能夠清楚地認識社會現實,並有針對性地提出醫治方法,表現了他的治國才能。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政。劉備有了諸葛亮支持,可以說如魚得水。他的禮賢下士,也得到了諸葛亮的忠心。「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可見,劉備的真誠,打動了諸葛亮。除了回報知遇之恩,劉備死後,諸葛亮也繼承了劉備興復漢室的遺志。他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終其一生都在完成興復漢室的政治抱負,直到死在北伐的路上。

《出師表》的第一部分,他首先分析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形勢,並據此提出了改革時弊,勵精圖治的建議。對形勢的分析,是他提出建議的基礎。這裡雖然著墨不多,卻不可或缺。接著,他提出了對內政的建議:第一項建議是「開張聖聽」,作者指出,蜀漢的形勢雖然「危急存亡」,但先帝所遺老臣中,「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只要能『'開張聖聽」,就可以發揮這些人的積極作用,鞏固、發展、壯大蜀漢政權。第二項建議是賞罰分明。「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君主應公平公正地進行賞罰,不能因為是親近之人,就偏私袒護,這會寒了忠臣的心。第三項建議是「親賢臣,遠小人」。親近賢能之臣,遠離奸佞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而「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條建議,是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具有歷史性的眼光。

第二和第三部分,諸葛亮敘述了他這二十多年來以身許國的經過,表露出心憂國事,忠於蜀漢的一片赤誠,以使後主劉禪體念創業的艱難,從而發憤圖強,振興漢室。在敘述了二十幾年來的經歷之後,作者又講到先帝對他的囑託和他自己受託的心情,表示了自己出師北伐的決心,最後再次囑咐後主要「自謀」,要「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表現了作者臨出徵時,對後主的無限關懷和期待。寫下「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諸葛亮,想必早已淚流滿面。

當劉備病逝於白帝城時,他留給諸葛亮的是內外交困的局面和一個年幼無知,扶不起來的接班人。在這種危難關頭,諸葛亮以丞相的名義,基本上承擔了蜀漢的全部實際責任。他對內嚴明法紀,獎勵耕戰;對外安撫夷狄,東聯孫吳,積極準備北伐曹魏。經過幾年的努力,蜀國的力量雖然有所加強,但就當時的形勢分析,且不說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可諸葛亮退無可退,不北伐,蜀漢遲早堅持不住。他鋌而走險,以百折不回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出徵。後主劉禪儘管平庸無志,但諸葛亮還是竭忠盡智地輔佐他。劉備雖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可諸葛亮不存半點僭越之心。興復漢室,是劉備的遺願,也是諸葛亮的抱負,忠於漢室,報答知遇之恩,是諸葛亮的一生之志。「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出師表》正是淋漓盡致地解剖了這種精神的實質,表現了這位社稷之臣的忠智品格,顯示出它獨特而巨大的感染力。

在文體上,《出師表》是奏疏,屬於集議論、敘述、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文中對後主所作的建議佔了很大比重,但其中又兼敘了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在議論和敘述當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摯感情。文章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全篇文字像是從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闢,真情充溢,感人至深。它的語言率直質樸,懇切忠貞,雖然不藉助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卻字字精雕,句句經典,出師前的叮嚀痛切之言,百轉千回,仿佛還一直迴蕩在你我耳邊。此外,文中出現了大量排列整齊的對偶句式,比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為難之間」、「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開始興起的時代風尚。大量的首創合成詞,比如「妄自菲薄」、「作奸犯科」、「斟酌損益」,都為後世所稱讚,還被用為了成語。真摯的肺腑之言和忠君愛國之心一脈相通,率直質樸的語言和高尚的思想內容高度統一,《出師表》這樣一封奏疏得以千百年來流傳不朽,不是沒有道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一個智慧和忠誠的代表,一位名留青史的蜀相。《出師表》,一篇發自肺腑的感人文章,它的藝術魅力經久不散。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願望,諸葛亮是實現不了了,但是他的功績無人忘記,千百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成都的武侯祠依然被人關顧,諸葛亮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2020122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你好,我是心想,歡迎來到「心想背句詩」,今天的一句詩為: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蜀相》杜甫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英雄有人尊曹,有人尊劉,有人愛周郎,有人敬關公,但是杜甫是獨尊諸葛亮的,為諸葛亮寫過將近二十首詩,特別是「安史之亂」中,杜甫流寓成都,踏入蜀漢故地,親瞻諸葛武侯的遺幘,親睹諸葛武侯的廟貌,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更如滔滔江水,一發不收,這首《蜀相》正是杜甫初入成都時期的作品。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蜀相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託,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漢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裡主持國政二十餘年,立下了勳業。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後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賞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譯文:    去哪裡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三顧茅廬頻繁的商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溼衣襟!
  • 杜甫一首描寫諸葛亮的詩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可以說是全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也可以說是讀書人的驕傲,令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才請得他出山,最後幫助劉備,成就了霸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所以人們只要一提起諸葛亮,那是必然會挑起大拇指來,認為他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諸葛亮無論是他的功與名,以及他的人生經歷,那就是傳奇,令無數的後人,為之敬仰。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時期是一位人才輩出的時代,而且那段歷史,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其中諸葛亮更是成為了忠貞的代名詞,現在人們一提起諸葛亮,那都是會豎起大拇指,認為他是三國時期為人的典範,作為一代文臣能夠受到如此的推崇,諸葛亮可謂是千古以來第一人。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譯文】去哪裡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代英雄感慨淚溼衣襟!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妙在這一個字
    前言老街碰到了這個問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何理解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 又有兩名年輕警察離去: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9月30日這個國家烈士紀念日當天,又傳來兩名年輕的人民警察因病離世的消息,讓人萬分惋惜!兩個85後、正值英年的年輕的人民警察,永遠的離我們遠去。
  • 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演義中,處處都是謀略,尤其是諸葛亮,料事如神,智謀過人,成了智慧的化身。然而,令讀者遺憾的是,諸葛亮心願未遂,就早早地病故了。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曾感慨道: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啊,一個智慧人物,竟抱憾而死,實在令人遺憾。自出山歸劉備以後,諸葛亮處處展示的,都是謀略,他一生多是靠謀略勝敵。用智用謀克敵制勝,是諸葛亮的特長,在眾多的三國英雄中,他能夠拼出一片天地,靠的也是智謀,他甚至欲用一身的智慧謀略,謀取天下。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是曾經「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慷慨悲壯,最終變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愧怍悲涼!他們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當赳赳國卒,共赴國難,那個壯懷慘烈的時代,一些無名的英雄,雖未在各自的戰場上轟轟烈烈地死去,但絕對比廟堂之上的機關算盡,更加寫意風流!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不朽。
  • 山中一曲《臥龍吟》,長使英雄淚滿襟!
    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臥龍吟》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一曲臥龍吟 將先生的一生,吟的如此透徹。。。再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詞語可以代替其中的句子~「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為一句「半生遇知己」 先生付出的是整個餘下的半生,,, 年華如水,隨江東去不復還 耗盡大半生 最終夙願——歸去,餘年還做壠畝民,伴清風明月,重奏當年音 偏偏事與願違——出師未捷身先死, 如何不使得——英雄淚滿襟 詞曲都堪稱經典,詞很好的寫出了英雄的一生,惆悵地令人心痛.曲子婉轉令人聞之動容.
  • 出師未捷心先死
    杜甫《蜀相》詩中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今讀來心情與之產生共鳴。
  • 八首詩詞詠「三國」,長使英雄淚滿襟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臺媒:「獨派」鬧分手 民進黨出師未捷淚滿襟
    臺媒:「獨派」鬧分手 民進黨出師未捷淚滿襟   中新網2月23日電 臺灣《中央日報
  • 諸葛亮|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表/前出師表[ 魏晉 ] 諸葛亮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書評《WHEN BREATH BECOMES AIR》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歡迎給我們投稿,一經採發必有稿酬。欲了解更多海外華人精彩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或者長按下方的二維碼即可。
  •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諸葛亮的這篇代表作,到底有多煽情?
    《出師表》是劉備死後所作,當時季漢正準備攻打中原收復失地還於舊都,故表中諸葛亮說:臣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居相之高位,諸葛亮並無為自己謀利益的私心,反而處處為大局著想,為主家江山社稷考慮,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大概說的就是這樣一份真摯無私的奉獻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