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導《文藝中國》
原創作品(第72期)歡迎來稿
閱讀原創作品
生活更有品位
傳遞正能量
有你更精彩
我關注 我分享 我轉發
投稿公共郵箱
zgbdcqxw62791384@163.com
【作者簡介】周志明,男,中共黨員,現在重慶渝南科技集團任職。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巴南區作家協會理事。西南大學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先後在《重慶日報》《重慶散文》《重慶晚報》《巴渝人文》《巴南文藝》《巴南日報》《山城文學》等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小說、散文六十餘篇。短篇小說《夜深人不寐》《老汴》《山娃》分別獲巴南區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小荷杯小說徵文大賽」一等獎。散文《故鄉的河》收入《重慶晚報》副刊2016—2017優秀作品選《從古老的河道醒來》。
彩色森林創始人巫艾玲唱響拓荒者之歌發布時間:2020-08-05 07:02 來源:中國報導
中國報導訊(周志明)
一
這地方叫黃葛灣,一片被遺忘了的僻陋之地。肆無忌憚的貓爪刺、金剛豆和蕨草在這裡駐防。沒有考證過它荒昧的原始狀態是哪個年代的留存。距它不遠的地方是豐盛鎮,從點點滴滴的歷史資料中獲悉,豐盛鎮明末清初建立,它歷史悠久,曾是重慶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驛站,商賈雲集。
可是,現代文明的熱量並沒有分享到巴南豐盛鎮油房村所屬的黃葛灣。亂石和風沙,迷迷糊糊的雲層和細碎凌亂的喀斯特地貌,在堅兵重甲的時光裡,簇擁成一道道僵硬的柵欄,阻斷了山泉,隔絕了明媚,溟滅了春泥的潤澤。
公元二零零九年十月,陰風在山崗匍匐。一個從中梁山過來的妹子,留一蓬柔順優雅的短髮,帶一雙夢幻似的眼睛,撥開齊人高的蒿草和巴茅,踩著七歪八翹的亂石,晃晃悠悠地爬上了光禿禿的山坡。她舉目四望,神光穿過時空,起落在遠處的山麓,升騰在滾滾長江的浪尖。一瞬間,豪情逆轉情感,一扇聖潔的窗戶就這樣被打開了,她少女懷春似地想:我就愛上你了,你這百年不變的醜八怪!我就不信,改變不了你!我就不信,你變不成童話王國的白馬王子!
爬上山坡的這個女人就是巫艾玲。
她有句格言:神仙皇帝都是人做的。
她有個夢想:假如有片山,我就要把它變成美麗的森林,讓林間山花爛漫,五彩斑斕;假如有片土地,我就要把它變成芬芳的田園,讓累累碩果掛滿枝頭
這年,她三十五歲。
二
沒到過黃葛灣的人,不會知道孤懸於人間拐角的這塊蠻地,荊棘和藤蔓之兇悍,頑石和蟲蛇之肆虐。你看,從高空俯衝的雀鳥,匝地一周,瞄到這般荒蠻的邪象,也會扭頭沖天,倏然遠去,不再回目。
然而,巫艾玲來了,帶著幾個逐夢他鄉的城市人。
他們棲身在山腳下一家打工仔留下的老房子。牆角的青苔又厚又綠,地下既潮溼又髒亂。發現一個豬圈,大家認為可以改成衛生間;院壩的角落斜著一間草棚,雖說凌亂不堪,拾掇拾掇,就讓它充當廚房吧。動手改建這些建築的時候,巫艾玲領頭唱了一首歌,不是拓荒者之歌,而是被她改了歌詞的北京奧運主題歌:我和你/手拉手/ 來到油房村 /為夢想/離家行 /相聚荒山坡 /來吧/朋友 /搭起石灶臺/下麵條/燒開水/艱苦一首歌……
黃葛灣的荒地,破天荒響起如溪谷流水般的歌聲,那樣的自信和豪邁;破天荒升起富有生氣的嫋嫋炊煙,那是麵條和烙餅、蔥花和鹹菜散發的綿長的芳香。
然而,唱著唱著,吃著吃著,天就黑了。溼氣、寒氣、飛蟲,四面合圍,山野溝谷迴響起一道道鬼異的嘯聲,弄得他們心跳手抖。後來實在倦了,掀開潮溼的被子,突然,數十條蠕動的蛆蟲撲入眼眶,巫艾玲發出一聲尖叫,一個女士雙手抱頭,嚇得癱在地上……昏昏弱弱的燭光下,巫艾玲和這群懷揣夢想的城裡人,形如泥塑木雕,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半天沒有出聲。這間老房子的窗口很小,看上去就像一個黑洞,城裡人一直盯著它,直到曦光把洞口變成魚肚白。
這個秋夜,像木棉樹幹的瘤刺……
幾天後,巫艾玲領頭,攜油房村的村民,拿起鐮刀,抗著鋤頭,吆喝著向黃葛灣進發。一個女人的纖纖細手,揮起鐮刀和鋤頭的勁頭,不壓於油房村粗手大腳的鄉親。可是,半個月下來,她變了副模樣。腳下是亂石,身子不斷地趔趄,指縫裡塞滿泥土,黑不溜秋的垢物糊在身上,強烈的紫外線把白皙的臉蛋刻畫得又黑又粗糙。巫艾玲咬著牙,一聲不吭。迎面撲來的妖風,把她美麗的短髮吹成亂麻,形同瘋婆;深埋在石頭和板土下的草根,碩大而頑固,每開墾一寸,手上就生出一個燎泡,燎泡流出黃水,針扎般痛;草叢裡叫不上名字的毛蟲,無孔不入,一咬一個大包;突然間,草叢裡鑽出一條黑色的長鞭,纏在鐮刀上,吐著嚇人的長鬚。啊,蛇!蛇!巫艾玲被驚得一連幾個踉蹌……
巫艾玲一生最怕蛇,連睨視都怕,可這可惡的東西偏偏直逼她的心膽。她安撫好蹦跳的心,從同伴手裡拿過一根荊條,對著草叢大喝一聲:你給我滾出來!
三
巫艾玲是地質學家的女兒,父親的血脈,在她身上烙下不滅的印記。跋涉於荒山野嶺,用一雙伯樂似的慧眼,探尋土地的價值,抑或人生的礦藏,就是最好的明證。
小時候,巫艾玲是小婉君似的公主,在父母柔柔的布帛裡養尊處優,出落得膚肌細膩,婉約嬌羞。何曾想到成年之後,她竟甘願跳進一個窮鄉僻壤的山溝。黃葛灣無疑是一幅荒蠻的原始畫面,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闃無人跡。無水、無電、無氣、無通訊,一切能夠點燃生命活力的精神和物資都一聲不吭地遠離。水是從亂石雜草的最底層挖出來的,還好,不太渾濁,但不曉得PH值,反正,一連幾天,都鬧肚子。灶是石頭壘的,燈是蠟燭做的,洗澡間是曾經的豬圈,城市人面對歷史和創業所表現的熱情,在螢火一樣的燭光裡,有時也會變得蒼白無力。
但是,就是在這裡,巫艾玲學會了大聲說話;學會了像男人一樣端著大碗喝酒;學會了蹲在工地上像狼一樣吞食;學會了在臭水溝裡洗手,然後將溼淋淋的手在後背上揩乾……一個細聲妹氣的小婉君,錯位地破繭成蝶,演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女漢子,不知中國的歷史學家,能不能夠投她一個深情讚許的秋波!
從遠年的信息堆裡發現,巫艾玲對農業的認識起源於800 租賃地。付了租金,採購了苗木及強身果,黑花生、補腎菜等特色蔬菜種子,臨到下種時才發現,這些租賃地包括了村民的自留地、宅基地和飼料用地。結果,大量平整肥沃的地塊都被村民種上了莊稼,留給他們的都是無法耕種的「插花地」。
一年啊,難熬的夜晚,折騰的白晝,在歷經許多次躬行禮法的虔誠交流,他們才將「插花地」退掉,之後把苗木全都移栽荒山,這幾乎是一次如蛇蛻變的起死回生。
四
如天樂開奏,百鳳齊鳴。2010年3月,巫艾玲的邦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她的藍圖是:打造中國人文創意森林第一品牌,培育以生態為前提,以農業為基礎,以田園為載體,以觀光、休閒、種植、養殖、娛樂、文化、藝術為一體的、一個能夠棲息肉體和升華靈魂的童話王國。
她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五百噸水循環系統、400KV專變安裝、十裡觀光彩色長廊、森林奇幻樂園、花果山自然牧場、森林藝術酒店、野生動物園,還有葉雕、木畫等等。要把這些閃光的碎片連結成一個完整畫卷,不是新娘上花轎那麼簡單。許多個晨起夕落,許多個看不見的霧霾和封鎖線似的環節,橫在巫艾玲和邦天人的面前。土地貧瘠,種植成本上升;養殖野生動物,達不到50%的陽光和50%的蔭涼硬條件;大量基礎設施像嗷嗷待哺的嬰兒,可建設所需的資金遲遲不到;企業人才缺乏;生活物資極度匱乏……
招聘一名副總,巫艾玲奔襲幾十裡,親自去接。副總看見邦天接他的是皮卡車,蹙起眉頭一言不發。顛簸幾小時,一下車,看到簡易的工棚和亂七八糟的現場,他丟下一句話:「我幫不了你」馬上就逃離了。
邦天需要高人指點迷津。但從專家口裡彈出的良言是,「你的企業一年之內必亡。開荒拓壤是政府和社會的事,你有山林和土地開發的產權嗎?」沒有,一語中的。既然這樣,那就接受一位好心企業家的邀請吧,由他出資,由他把產權的事擺平,當然,亦由他規劃營運方案。理想和追求,有時也脆弱,哪怕一個挑逗,一個嘲弄,都可能改弦易轍。按照這個企業家的章法,巫艾玲夢中的彩色森林和心儀已久的商業模式,就會在一張白紙黑字的僱傭中灰飛煙滅。
火上澆油和落井下石都是生活中的常態。這時,不知受誰的鼓動,一群摯愛親朋不請自來。他們指責巫艾玲的神經出了問題,向巫艾玲提出了一個個火燙的問題,並且列舉出不少小女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種種下場。最後親們語重心長地說:「艾玲,聽話,啊,我們不會害你!」
巫艾玲傻了,她迷茫地遊走在專家和親們給她的羅盤裡,分不清方向。打擊,莫過於傷其心靈。她在一個古老的磨盤上暈暈乎乎地坐了兩天,讓思緒在溫熱的憧憬裡掙扎了兩天,反思了兩天。第三天,她詠出一首詩,詠完後,她給這首詩取了個名字:《一個夢想者的自白》
夢想遠去/生命就無意義/倘若有一天/一塊由人棲息的樂土/以一種反饋的形式/撫慰蒼白的容顏/那將是我靈魂的告白/和生命的態度。
跳下磨盤,屏蔽令人心煩的畫面,像某種重啟程序,巫艾玲果斷地選擇了繼續上路:一條有追逐,有色彩,但肯定是凹凸不平的路。
她覺得自己真的有點傻。
五
人這一輩子,註定要經歷幾場意想不到的風雨,否則,何謂一輩子。12月初,他們開始種樹——在山坳,在山崗,在長長的斜坡和溝溝坎坎。沒有機器,邦天人硬是肩挑背抗,把幾十萬株樹苗搬運到山上。水是生命之源,可荒山沒有呀!巫艾玲豪氣沖天地說:挑!
邦天的男女不慫,他們跟著巫艾玲的腳跟,挑著水桶,在陡峭無路的山上,一步三搖晃,猶如走鋼絲。後來有人問她:巫總,你是城市人,沒幹過農活,難道你就不怕撲通一聲,連桶帶人滾下山坡?巫艾玲回答:怎麼不怕呢,但人是靠希望活著的,有希望的生命,就能做到苦以堅韌,險而無畏。
好一個苦以堅韌。保護小樹苗,圍剿劣草頑根,對於巫艾玲來說,就是一場苦以堅韌的殲滅戰。小樹苗剛落地,就被野蠻瘋狂的貓抓刺,蕨臺、茅草淹沒。淹沒——清除——再淹沒——再清除,這種圍剿和反圍剿的鬥爭彼此起伏……結束這場拉鋸式的對抗,巫艾玲所犧牲的人力財力,所付出的艱辛和心血不壓於一次戰役。末了,她看著降滅的貓抓刺們,看著幾十萬株劫後餘生的幼苗,她膝蓋一軟,躺在山上,疲憊地閉上了溼潤的雙眼。
然而,溼淚還沒擦乾,夏天不期而至。一場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把漫山遍野的幼苗曝曬得奄奄一息。他們的儲水池幹了,生活用水枯了,邦天人再次挑起水桶,不分白晝,四處找水灌苗,但杯水車薪。關鍵時刻,豐盛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擠出飲用水,堅持每天派消防車,將一車車生命的甘露送到山上,救活了彩色森林,救活了邦天,延續了巫艾玲彩色的夢。
巫艾玲的淚水再也抑制不住了,不斷線地流——為豐盛政府而流!為偉大的祖國而流!
六
邦天人以森林為依託,以綠色的生態種植為借力,全方位展示了中國農耕文化的敞亮畫卷。抬起頭,踮踮腳,巫艾玲離陽光又近了一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互享五大發展理念,給她注入了強大活力。
那年秋天,彩色森林第一次「出彩」,雖然只是星星點點的赤橙黃綠白紫豔,但還是讓邦天人感到了全身心的撫慰。不少人躲在一邊,悄悄抹淚。雲淡風清的午後,巫艾玲徜徉在林間小道,翻開《一個夢想者的自白》,任它由遠而近地在喬木和灌木、針葉林和闊葉林的色光中吟唱,直到夕落。夢中的情景終於初見崢嶸,巫艾玲嫣然一笑,又倏然落淚,她的眼前閃出一個個非凡的歷史造像。
那年,邦天人在瘋長的蕨草中撒滿春天的花籽;那年,邦天人用棄土和建築垃圾壘起粗獷典雅的雲山房;那年,邦天人把手工打造的竹簍,香樟木果盤、漂流木鏡子以及陶藝品,擺上了邦天的藝術長廊;那年,首批消費者——重慶交通大學財經學院的學子,在響水湖的老院子拍下了第一張合影;那年,遊客們在楓樹灣的魚塘第一次開塘捕魚。那年的那年,經過接力和延伸,昔日荒涼的黃葛灣變成了世人矚目的彩色園林,每天來此享受美景的遊客達到上千人次,經濟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清風告訴明月,曲徑通幽的鄉村,飄蕩著甜蜜的芬芳。這片邦天人打造的樂土,闊葉林散發的色澤,把時光忘卻在天外。藍天白雲間,黑天鵝在翱翔;數百隻孔雀從山頂俯衝,那氣貫情愫的長絲帶,向你一次次講述孔雀東南飛的動人故事。
在這裡,你可與來自安第斯山脈的羊駝零距離互動;你可和澳大利亞的國鳥鴯鶓愛撫親暱;你可以在野營的篝火中撥動相思的琴弦;你甚至可以展開雙臂,憑藉好風上青雲,去追逐你夢中的每一個神奇的景致。
七
十年博弈,不簡單的巫艾玲,讓這個曾經的荒野廢地,披上了萬道霞光。你看,金葉水杉、金葉槐樹、美國紅楓、藍水柏、紫葉紫荊等五十餘個彩色樹種在這裡交替生長,競相輝映的色彩把連綿的山頭染成彩色,把天空染成彩色,把大地染成彩色,把生命染成彩色!西南大學王應旭教授曾萬分感慨地說,彩色森林滿山種的都是黃金。
一個人可以輕易地學會不在乎,但學會在乎卻需要付出百倍的艱辛。今天的邦天人,大都是豐盛鎮的農民,經過邦天這座熔爐的冶煉,已經成為了邦天的擎天柱。這當中,有用純糧釀製土酒的能手,有用愛心養護彩色林木的行家,有用祖法培育既抑制白髮又可食用的桑葉專家,有用它山之石泡製無色素無防腐劑的泡菜超人,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從下裡巴人的小在乎做起,與巫艾玲陽春白雪的大在乎水乳相融,最終築起了邦天生態、情趣、農耕、旅遊、休閒、藝術為一體的參天大夏。
「活著,就要做一道亮麗的風景。」這是巫艾玲的座右銘。巫艾玲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傳說,把邦天變成了一個傳說。這幾年,數不清的榮譽紛至沓來,面對這些五光十色的獎牌,巫艾玲選擇了沉默。因為她知道,奇蹟的創造是各級領導和各類專家大筆揮灑的結晶,是邦天人牢記使命的結晶。她唯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淬了火的筋骨,帶領邦天的每一位家人,迎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義無反顧地走,不忘初心地走。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巫艾玲創建的邦天和七彩斑斕的森林,一定會在美麗中國的春風裡,一路高歌,催生出更加悅耳的音符!
延伸閱讀
原創作品 第71期 | 重回舊時光|系列之長壽茶館
原創作品 第71期 | 發現之旅|美麗的玉帶河
原創作品 第71期 |好歌天天唱|《我在三峽遇見你》唱響新三峽
原創作品 第70期 |發現之旅|走進古文明文化源頭崛山
原創作品 第70期 | 作家點評|
原創作品 第70期 | 作家新聞|巴南區詩詞學會新詩學會報告文學組成立
原創作品 第69期 | 作家資訊|重慶市巴南作協百花齊放文壇生輝
原創作品 第68期 | 雜談|兩個大局視野下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原創作品 第68期 | 組詩|戰洪魔
原創作品 第68期 | 發現之旅|南山有個後花園
原創作品 第67期 | 發現之旅|講好黔江故事 展示家鄉魅力
原創作品 第67期 | 發現之旅|夜市
原創作品 第67期 | 新詩平臺|巴南作協新詩學會朝著詩意遠方邁進
原創作品 第66期 | 作家風彩|巴南11位作家作品收入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
原創作品 第66期 | 雜談|禪悟人生
原創作品 第65期 | 詩|靜靜地思輕輕地念
原創作品 第65期 | 詩|黑夜遮住青山的眼睛(外一首)
原創作品 第65期 | 詩|家書
原創作品 第65期 | 發現之旅|帶你走進失落的黃金國縱情領略安第斯文明
原創作品 第65期 | 文藝中國|遠方的客人看過來光影中的新花溪流光溢彩
原創作品 第64期 | 重回舊時光|之夏日洪水
原創作品 第64期 | 食在巴渝|長壽米粉
原創作品 第64期 | 藝苑尋覓|作家帶你走進徐悲鴻紀念館
原創作品 第63期 | 人物故事|瘋狂的牛蜂子
原創作品 第63期 | 脫貧攻堅|在二聖,天坪山覓花仙蹤
原創作品 第63期 | 脫貧攻堅|幸福鄉村在巴南
原創作品 第62期 | 情詩|無盡夏
原創作品 第62期 | 散文|幸福的玫瑰花
原創作品 第62期 | 宣講攫趣|我們在一起
原創作品 第62期 | 回鄉創業|造福桑梓路自寬
原創作品 第62期 | 脫貧攻堅|塘灣村,讀一朵梨花的花語(組詩)
事原創作品 第61期 | 發現之旅|石頭城
事原創作品 第61期 | 新人新詩|父親
事原創作品 第61期 | 發現之旅|走近美麗齊梁枇杷園分享野趣幽雅的意境
原創作品 第60期 | 詩歌|醫院裡飄揚著鮮紅的黨旗
原創作品 第60期 |新詩意濃 |日初
原創作品 第60期 | 散文故事|杜鵑花茶香萬家
原創作品 第59期 | 新人新詩|最後的莫西幹人聽感
原創作品 第59期 | 人物故事|魯南運河支隊隊長孫伯龍抗日英雄故事
原創作品 第59期 | 作家書評|用「冷幽默」去炙熱成昆精神的最燃點
原創作品 第59期 | 作家戚萬凱|願每顆戰貧兒歌子彈都射向貧窮
原創作品 第58期 | 發現之旅|大隱於繁華鬧市中尋一方心靈靜土
原創作品 第58期 | 文化中國|周文化系列講座第一期在岐山開講
原創作品 第58期 | 作家新聞|巴南區作家協會召開第四屆六次理事會
原創作品 第58期 | 作家新聞|巴南區作家協會舉辦盧光順張倫新書研討會
原創作品 第57期 | 走遍中國|走進長壽河街輪船碼頭
原創作品 第57期 | 走遍中國|金沙江超級工程烏東德水電站
原創作品 第57期 | 名家訪談|傅天琳:從未想過井噴,也未想過停止
原創作品 第57期 | 走遍中國|走進昌慮故城遺址人文聖地陶山商聖歸隱地
原創作品 第56期 | 人物故事|抱犢崮腳下的鋼鐵勇士戰鬥英雄韋昌進
原創作品 第56期 | 走遍中國|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長壽三倒拐
原創作品 第55期 | 作家程協潤|談中華民族偉大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堂文化
原創作品 第55期 | 作家吳成隊|五次搬家見證幸福變遷
原創作品 第54期 |名家作品 |國家一級書法家吳顯海作品欣賞02
原創作品 第54期 | 作家吳成隊|長徵路上的千裡眼順風耳王錚將軍的故事
原創作品 第53期 | 作家李梅丨美好的事
原創作品 第54期 | 歌詞欣賞|雷波作詞李剛作曲閻維文演唱《邊關情思》
原創作品 第53期 | 作家程協潤丨淺談洪亮吉流放之地詩歌文學作品的創作
原創作品 第53期 | 作家楊清海| 端午,有一條江水作證
貴州作家||王鵬翔散文《煙花三月下揚州》
原創作品 第53期 | 作家吳成隊|魯南運河支隊政委朱道南的歷史豐碑
原創作品 第52期 | 作家何海霞|走進木洞河街
原創作品 第52期 | 作家吳謹程|吳山天風遠
原創作品 第51期 |何海霞|走進豐盛古鎮
原創作品 第51期 | 邱道信|最美科技工作者蔡俊傑的漂亮人生
原創作品 第51期 | 邱道信|鏖戰發隆 橫掃越寇
原創作品 第50期 |陽莉|最美科技工作者陳佩新
原創作品 第50期 |紀實文學|霧都黎明後的槍聲
原創作品 第50期 |張渝揚|雞絲涼麵釀鄉情
【關於原創作品投稿】
我們要求原創作品完全是自己創作的,包括原創文學小說、報告文學、影視劇本、散文、詩歌、民間故事等文學藝術類作品)、原創音樂作品如歌詞、曲譜、書畫作品如書法、美術類等等及文化類新聞資訊。
來稿附300字內【作者簡介】及生活一張和聯繫電話,以便作家、作者、評論家、讀者互動交流學習。《原創作品》公眾號所發作品版權歸中國報導《文藝中國》所有。
主辦單位
中國報導《文藝中國》
協辦單位(排名不分先後,隨時增補更新中 )
巴南區作家協會
潼南區作家協會
石柱縣作家協會
奉節縣作家協會
江津區作家協會
墊江縣作家協會
晉江市作家協會
水城縣作家協會
.
編委會成員(排名不分先後,隨時增補更新中)
劉雪梅 王鵬翔 吳謹程 傅天琳 戚萬凱劉凡君 張渝揚 楊輝隆 譚長軍 龐國翔 黎美劍 洪建 袁軍 吳蜀豐
執行主編 吳蜀豐 中國報導《魅力城鄉》主編
投稿公共郵箱
zgbdcqxw6279138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