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種償還

2021-02-19 情感日記錄

01

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安排

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一戶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的農民家庭。

倉央嘉措六歲時,父親去世。

他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

以為別人放牛為生。 

父親去世後,他被母親散養於天地之間,從小性格就開朗活潑。 

倉央嘉措自幼聰明伶俐,深受鄉親們喜愛。 

有一天,家裡來了幾個神秘的僧人。

他們選定倉央嘉措,把他當成前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還把他帶進寺廟學習佛法。 

這看似是無上的榮光,天降的幸運。

但其實,背地裡是一場政治陰謀。 

早在倉央嘉措出生之前,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就已經圓寂去世了。 

然而,羅桑嘉措的親信弟子桑傑嘉措隱瞞了師傅圓寂的事實,秘不發喪。

桑傑嘉措甚至對外宣稱師傅是入定了,要開始無限期修行,謝絕訪客。 

桑傑嘉措欺上瞞下,不僅瞞著民眾,還對康熙皇帝撒謊。

同時他又派人去民間尋找轉世靈童。

以防東窗事發,可以快速迎接六世達賴入宮。 

他們把轉世靈童的地點選在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

這裡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並且這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寧瑪派。

此外,這裡曾誕生過一個黃教教主。

這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擴大。

就這樣,倉央嘉措被選中了。

彼時,倉央嘉措十四歲。

當年九月,他被從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拜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師,剃髮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倉央嘉措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正式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這是至高無上的榮光,倉央嘉措從此接受萬民敬仰,頂禮膜拜。

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安排。

02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學經修道。 

學習之餘,他常走出庭院散心。 

而那些年老的經師則亦步亦趨地跟在倉央嘉措後面,懇求他繼續學習,生怕被責罵。 

一切都在桑傑嘉措的掌控之下。 

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

而黃教則嚴禁僧侶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 

對於種種的繁文縟節,清規戒律,倉央嘉措很難適應。 

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無實權。

他的存在,相當於傀儡的作用。 

他只是桑傑嘉措選來的一顆棋子,僅僅是迎接萬民膜拜的人設而已。 

不僅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也受人擺布。

倉央嘉措因此內心抑鬱,索性就放任自己用情聲色。 

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駁。 

就像他寫的那首詩:「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據傳說記載,一到晚上,倉央嘉措就化名達桑旺波,以貴公子的身份,流連於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 

短暫擺脫束縛,倉央嘉措在宮外放飛了自我。他很快認識了一群年輕人,跟著他們整日嬉戲玩鬧。 

再後來,甚至變裝夜宿於宮外女子之家。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生而為人,哪裡有所謂真正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約束自我為代價換取來的。

03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少年時期的倉央嘉措,他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意中人叫仁增旺姆。

小時候,他們經常一起玩耍,田間耕作,草地牧羊。兩小無猜,海誓山盟。 

但是住進布達拉宮之後,倉央嘉措便再沒見過仁增旺姆。 

未曾青梅,青梅枯萎,芬芳滿地。未見竹馬,竹馬老去,從此相思萬裡。 

闊別所愛,這將成為倉央嘉措心中永遠的傷痛。 

但流浪在外的那段日子,倉央嘉措遇見了一位酷似仁增旺姆的姑娘。這個姑娘叫達娃卓瑪。

倉央嘉措很快便愛上了達娃卓瑪,愛情的甜蜜讓他暫時忘卻了心中的憂愁。 

在民間,倉央嘉措扮演的貴族公子達桑旺波,他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才華橫溢,而且出手闊綽。 

同時他也醉生夢死,夜夜笙歌。 

像倉央嘉措這樣的公子哥,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萬千少女的理想型男友人選。 

他為人簡單,且深情專一,沒有名利場上的世俗之氣。 

每天晚上,倉央嘉措都會偷偷溜出布達拉宮,去民間和他的情人約會。

但是天亮之前,他就必須得趕回宮去。 

有情人無法長相廝守,這讓倉央嘉措長期陷在一種患得患失,愛而不得的陰鬱情緒中。 

於是,他筆下便有了這首詩的呈現:「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有一天,天降大雪,倉央嘉措外出回宮時,在雪地裡留下一串腳印。 

第二天清早,鐵棒喇嘛發現雪地裡有人外出的印跡。

順著腳印尋找,他們找到了倉央嘉措的寢宮。 

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死了倉央嘉措的貼身隨從。

還派人殺死了倉央嘉措的情人達娃卓瑪。 

然後,他們還升級了安保系統,嚴禁倉央嘉措出宮。 

在巨大的悲傷之下,倉央嘉措寫下了那句聞者傷心聽者流淚的詩句:「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到底啊,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

04

半俗半禪半隨緣,半醉半醒半浮生


桑傑嘉措派人殺死達娃卓瑪之後,倉央嘉措也被徹底關了禁閉。 

給你表面虛化的一切,然後徹底沒收你的自由。

你對人間一切美好的情懷與嚮往,都無處安放。 

大概再也沒有比這更殘忍的事情了。 

1702年6月,倉央嘉措跟隨僧團離開布達拉宮,前往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

他將在那裡為全寺的僧人們講經,然後再由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他授比丘戒。 

在萬眾矚目的期待中,倉央嘉措先是拒絕講經,隨後連受戒都不肯遵從。 

他的反抗是無效的,桑傑嘉措費盡心思才布下的棋局,怎麼會讓倉央嘉措這麼一個風流不懂事的窮小子破壞呢。 

他們一邊勸服倉央嘉措,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以大局為重。一邊將所有牽扯到倉央嘉措還俗的女子全部遣散。 

1701年,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他與桑傑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最後演變成一場戰爭。 

1705年,桑傑嘉措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秘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

拉藏汗大怒,隨即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了桑傑嘉措。 

拉藏汗致書清政府,奏報桑傑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傑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務正業,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 

康熙皇帝於是下旨,將倉央嘉措詔送京師。 

被押解進京途中,行至青海湖,倉央嘉措圓寂。 

關於倉央嘉措傳奇的一生,就此落幕。

這一年,他才23歲。 關於倉央嘉措的死亡,有很多傳說。

無論哪一種,我們就當他是遊走在青海湖一帶,詩酒年華,逍遙快活度過了餘生。

05

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在倉央嘉措看來,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比不過愛情的溫暖,與家人的相伴。 

在他心裡,漸悟也好,頓悟也罷。世間除了生死,哪一件事都是閒事。 

人生如夢,似水流年。萬事皆可看淡,萬事皆可釋懷。

看淡了絕望才不濃,無奈才不痛。 

才敢不再奢求,才能迎向自由。

相關焦點

  • 佛說: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佛說: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佛說: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這世間所有的相遇, 都是有原因的。
  • 禪語: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禪語: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原因的,每一次遇見,都是為了還一個心願。也許是前世未了的緣,也許是前世相欠的情,所以,此生才能得以見面,所有的遇見,皆是因為相欠。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必過於糾結一個人的離開,也不必詫異一個人的到來,有人離開,就會有人來到你身邊填補那個空白,我們都是因為彼此互相虧欠,才來糾纏。01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種償還,所有的經歷都是生命的恩賜,所有的關係都是因果的輪迴。
  • 驚人的社會定律:世上所有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每一次遇見,都是有原因的,沒有哪次相遇是巧合。  正如一句話:「若無相欠,怎會遇見。」  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平衡系統,所有的遇見,都是緣分使然。    所有的離開,都是命中注定,所有的相遇,其實是久別重逢。  你在錯誤的人身上多花的一秒鐘,都會讓你推遲遇見生命中那些對的人。  所以,別再縱容自己沉浸在失去的陰霾天,將自己困住止步不前。  打開窗,換一種心情,你會發現外面正在清風吹拂,陽光燦爛,那些對的人,對的事正在來的路上。
  •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很奇妙。有的人,時常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卻毫無交集。但有的人,哪怕只是對上一眼,就覺得相見恨晚。人們常說:「前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而這句話的背後,有著一個很浪漫的故事。
  • 李斯:所有的結局,都是一種償還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除未經確認,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
  • 感謝生命中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種幸福
    總有一種美,會驚豔了時光,溫暖了遇見。若一朵花開,一枝綠柳,一本心怡的書本,和一個恰恰好的人。而歡喜,是隱秘在骨骼裡的清亮。若暮春清亮的弦音流瀉,優雅了一簾如歌的明媚。時光的眼眸,終會因相遇而停駐。生命若是一場途徑,遇見就是最美的盛放。時光之外,錦字之間,所有的相遇和美好都會在光陰深處落地開花,成全著千迴百轉的暖。
  • 所有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裡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後來唐僧在浮屠山得烏巢禪師傳授《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黃風嶺遇怪刮黃風迷人,孫悟空請須彌山靈吉菩薩降伏此怪。
  • 人生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
    緣分未盡,不愛你,他都跑不掉,緣分盡了再愛也走不到一起。不是你不夠好,也沒有誰對不起誰,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因果業債的循環往復。看似今生是第一次相遇,追溯前世,其實都是有故事的人再度聚首。人生所有的相遇都不過是久別的重逢。三千紅塵,古佛悠遠。人生匆匆,猶如一簾春夢。
  • 相遇和錯過,都是一種緣分
    其實,相遇和錯過,都是一種緣分。所有的相遇,都是猝不及防,所有的離開,才是早有準備。並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會有結果,錯過了,也是一種結果。並不是所有的錯過,都是遺憾,只要留下了一瞬間的美麗,今生足矣。今生遇見的人,都是前世苦苦修行的結果。佛說:「前生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不管你遇見了誰,其實都是註定的。相遇的那一刻,驚豔了時光,看起來是偶然的,是不經意的,其實是老天爺安排的結果。
  • 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所有的離別,都是早有安排
    世間所有相遇,都有它的原因。也許是緣分,也許是前世相欠。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所有的離別,都是早有安排。人生中所有的遇見,上至父母下至路人,都是一種緣分。有的緣分很淺,只是眼神交匯最後擦肩而過;有的緣分很深,還會有長久的相知相伴;有的緣分很美好,會帶給你快樂和幸福;有的緣分很痛苦,讓你經受挫折和心碎。
  • 【她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評電影《一代宗師》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評電影《一代宗師》
  • 相遇和錯過都是一種緣分
    兩人的相遇是上天的安排,錯過是命中注定。或許在這一生中,每個人都是不斷的相遇,不斷的錯過,每個人都難逃這一命運。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上天註定,或許那是兩人前世相欠的結果,然而每次錯過,都是兩人不懂得珍惜的結局。
  • 其實,相遇和錯過,是一種緣分
    其實見面和錯過都是緣分。所有的相遇,都是匆忙的,所有的出發都已經準備好了。不是所有的見面都有。會有結果的。錯過也是結果。不是所有的錯過,只要一瞬間的美麗還活著,就只有遺憾。最美麗的緣分無論是晚見面,還是相愛,都不行。讀者貝比問我。「你為什麼不忘記一個人呢?這是詛咒嗎?他說:「這不是詛咒。
  • 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與人的相遇,並不是初見,你愛的人,你恨的人,你怨的人,你念的人,其實都是你的曾經的故人。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遇見是一種美好,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 《康熙大帝》① |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先皇「駕崩」這一天,伍次友和明珠,正在興致勃勃地談古論今。康熙道:先帝大行之前曾說,你們都是滿洲豪傑,是忠臣。要朕聽你們的話,你們就好辦事了!四人一聽先帝有此遺命,都十分感動。八歲的小皇帝,仍是依戀長輩,康熙每次下朝後,都會第一時間奔向慈寧宮,去見他的祖母與母親。
  •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請給我一首歌的時間世 間 所 有 的 相 遇都 是 久 別 重 逢不 管 是 遇 見還
  • 世間所有相遇,都是命中注定;所有別離,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生命是一個傳奇,相遇與錯過,追求與生活,堅守與等待,都是一種幸福,一種註定。今生,所有的遇見,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機緣巧合,是前世的相欠留下的情緣,讓你能在守望萬年的相思輪迴中得以相見。最美的遇見,註定著遺憾的別離;別離是為了重逢,有的別離卻註定沒有重逢。
  • 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拉倒吧!
    「很少有一種相遇,能抵得上重逢的分量。記憶太沉重,我們都未必準備好重逢。」
  • 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緣分
    誰都不知道我們這一生中會遇到一些什麼人,會遇到一些什麼樣的事情。但我深信不疑的是,無論你遇到什麼人,或者是什麼事,那都是人生中註定要遇到的。該見到的人總會見到,該遇到的事情也會遇到。或許那是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裡,也或許是在一個靜謐悠然,無人問津的小店中。總之,該來到的總會來的,這就是緣分。關於緣分一事,我們有很多種說法。
  • 《你的名字》: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句因王家衛而被眾人熟知的金句如今重回人們的視野,不少人發現這句話是形容這部在全世界範圍都大受歡迎的新海誠最新力作《你的名字》最恰當的一句。據新海誠自己介紹說,電影的故事來源於一首著名的日本和歌,歌詞大意為:「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