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奇書之一的《紅樓夢》是清代歷史不可忽缺的濃墨重彩的一頁。百餘年來,當人們在研讀《紅樓夢》這部巨著時,都在關心賈府這個富甲江南顯赫一時世家的祖塋在南京的什麼地方?
賈氏三代任江寧織造之職,死後葬於何處?讀到《紅樓夢》中賈府祖塋也是讀者十分感興趣的問題。
據成書於乾隆末年,嘉慶初年丹陽人陳紅羽的《紅樓復夢》一書中所述,十分詳細的敘述了王夫人率賈府人眾,出中華門十八裡,一路浩浩蕩蕩,沿途油菜花開,不知不覺來到方山,只見祖塋前牌坊高大華貴……,來方山祭祖的場景。
《紅樓夢》後四十四回中寫到賈政扶賈母靈柩,賈蓉送秦氏、風姐、鴛鴦的棺木到金陵先安葬了的描寫,足可以反證賈府祖塋在南京地區。因《紅樓夢》這部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寫的個人家族史,故賈府祖塋在方山也就是說曹雪芹祖塋在方山。
賈府
南京作家趙慕明在其所著的《湯山記勝》是有對江寧家鄉自然景物的生動描寫、名勝古蹟的詳細介紹。其中寫道方山與紅樓夢中曹家祖塋的具體聯繫。
一馬平川而又向陽的方山之南,是被古人看好的「太師椅」式的風水寶地。據舊志載這裡有南朝梁代大都督王僧辯墓,有明末大將黃得功墓,南宋嶽飛抗金行轅的遺址……
清代丹徒人陳少海所著 《紅樓復夢》告訴我們一個重要信息:金陵賈府祖塋在方山。此書六十二回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夫人率賈府人眾,出來上轎,一齊離卻宗祠,出了旱西門,徑直往方山而去。此時正是楓葉流霞,蓼花飛雪。那些村莊男女,三五成群,收糧打稻,真是一幅豐年圖景。轎夫們挨班歇足,二三十裡,轉眼已到方山。寧榮二公墳墓十分壯麗,華表牌樓依然如故。白楊喬木半已凋零,惟賈母夫妻之墓,松柏成林,十分暢茂。」
這段文字中的 「徑直往方山而去」和「轉眼已是方山」,明確告訴讀者賈府祖塋在方山。也許有人要說這是「小說家言」。我們說正因為是小說,完全可以將「王夫人率賈府人眾」出城上墳的地點寫得虛擬一點,含糊不清。《復夢》卻不然,它十分明確地指出是「方山」,而且是離城「二三十裡」處的方山。眾所周知,金陵自古只有一處方山。這不是江寧的方山又是何處呢?
細讀《紅樓夢》不難發現,一百二十回中有與此相關的一段話:「且說賈政扶賈母靈柩,賈蓉送了秦氏、鳳姐、鴛鴦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葬在何處,沒說。而《紅樓復夢》仿佛對此作出了呼應,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方山。這是不是文學理論所謂「細節的真實性」在小說中的流露呢?
筆者以為,雖然我們不能以此為據,但也不能說毫無道理。因為《紅樓復夢》問世於嘉慶初年,上距《紅樓夢》流傳僅數十載光陰。200多年前,作者陳少海所見所聞的相關資訊是今人無法知曉的。至少,在曹雪芹先祖曹璽、曹寅等人(紅學界普遍認為曹家就是賈府的原型)的墓冢迄今沒有發現的情況下,《紅樓復夢》中的「小說家言」還是值得留意和玩味的。
方山,因為有這樣一個 「謎團」,更加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