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子期」為什麼改成「鍾子期」:細說鍾、鍾、鍾、鐘

2021-01-08 悅讀老師

在漢語中,對於非常要好、相互了解、無話不談的朋友,有一個特別的叫法——「知音」,這來源於動人的故事《高山流水》,故事有兩個主人公,分別是俞伯牙與鍾子期。

這個故事被選入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安排在第21課《文言文二則》中,題目改為《伯牙鼓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看到的書中都寫成「鍾子期」,現在卻改為「鍾子期」。

現在為什麼改用「鍾」而不用「鍾」?「鍾」「鍾」「鍾」「鐘」這四個字又有什麼關係?作為語文老師,應該搞清楚這一點。下面我們就來細說一下。

先說為什麼要改:

2013年,國務院公布了《通用規範漢字表》,共計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一級字表為3500個常用字,二級字表為3000個次常用字,三級字表為1605 個專門領域通用字。

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根據要求,《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後,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以《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準,原有相關字錶停止使用。

「鍾子期」改為「鍾子期」,根據就在這《通用規範漢字表》。作為姓氏人名,而且是教材文言文中的,就應當將「鍾」改為「鍾」。「鍾」字在表中排在第7679個。

「鍾」與「鍾」的關係:

「鍾」與「鍾」都是「鍾」的簡化字,只是後來「鍾」停用了,只用「鍾」字,而再後來「鍾」字又被恢復使用,並且作為姓氏人名以及文言文中的規範用字。

比如,著名作家錢鍾書的名字現在就寫作「錢鍾書」。而更多要改過來的,當然是古代人的姓名,因為「鍾」是姓,另外還有複姓「鍾離」,所以涉及到的人名很多,你像戰國時期的鍾離春、三國時的鍾會、南北朝時的鍾嶸。此外還有地名,「鍾離」原來就是地名。

那麼,由於簡化字「鍾」已經用了這麼久,很多這個姓的人還要改嗎?我認為,由於個人信息已經錄入戶籍以及個人檔案,今人的姓名是不能改了,而且也不需要改。但如果是新出生的,想改或許可以改。

「鍾」與「鐘」的關係:

這兩個字在古代有通用的情況,今天又合併簡化為同一個字——「鍾」,但其實它們有不同的意義。

在《康熙字典》中,「鐘」的解釋有:1.樂器。2.地名、山名。3.通「鍾」;「鍾」的解釋有:1.酒器、容器。2.聚。3.重。4.量詞。5.國名、地名、縣名。6.姓。7.「鍾離」(鍾離),複姓,與「鍾」同宗。8.琴名。9.「龍鍾」,竹名。

從造字的角度看兩個字的本意,「鐘」是樂器(一說報時器),而「鍾」則為容器、酒器,所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所以在有些地方不能互換。比如「晨鐘暮鼓」的「鐘」不應寫成「鍾」,而在「汝南王亮以琉璃鍾行酒」這句話裡,「鍾」不能寫成「鐘」。

關於鍾姓起源的問題:

由於「鍾」字同時對應繁體字「鐘」與「鍾」,那麼作為姓的時候,究其本源到底是哪一個呢?還是兩個都是姓?「鍾子期」的「鍾」對應的確定是「鍾」嗎?

據考證,鍾姓的起源有好多個,而普遍認可的是源於殷微子啟。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纂》說:「鍾,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化楚,食採鍾離,因氏焉,子孫或姓鍾氏。」意思是以封地「鍾離」為姓,後又有單以「鍾」為姓的。這裡的地名「鍾離」繁體為「鍾離」,所以源於這一支的鐘姓本當姓鍾。

而古代也有以官職為姓的。周代有專門負責鍾呂打擊樂器的屬官,稱鍾師。所以有一種說法,鄖公鍾儀的先祖即為鍾師,以鍾為姓。那麼,源於這一支的鐘姓則本當姓鐘。而據說鍾子期即為其後人,若果真如此,那麼鍾子期當為「鐘子期」。

可是即便上述說法屬實,由於「鐘」對應的簡化字只有「鍾」,而《通用規範漢字表》裡又只規定用「鍾」字,所以教材也只能改為「鍾子期」。

相關焦點

  • 《伯牙鼓琴》,伯牙破琴絕弦,是在為自己害死鍾子期贖罪
    02《列子》版《列子*湯問》中的原文是:【譯文】: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音。伯牙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大莊嚴地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浩浩蕩蕩地像江河!」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一定能領會到。
  • 俞伯牙鍾子期傳
    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
  • 話說鍾氏起源,以及鍾馗,還有鍾會
    起源一,出自姬姓,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州犁,出逃楚國,封於鍾離邑,他的一支後裔以鍾為氏,戰國時期的鐘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鍾子期,即其後裔。伯州犁的另一支後裔就是逃到吳國的奸臣伯嚭,陷害伍子胥的那個,這一支,以伯為氏。
  • 俞伯牙為鍾子期摔碎名貴的瑤琴,到底值不值?「知己」二字抵萬金
    山後出來的人是鍾子期,想要抓捕他的士大夫是俞伯牙。鍾子期是一個砍柴人,他在山後避雨,偶然聽到俞伯牙的琴聲美妙,於是他就停下來聽琴。俞伯牙卻笑話他:「山中打柴人,也敢說'聽琴'二字」。鍾子期也是有脾氣的人,他沒走,反而說道:「大人如果欺負山中沒有聽琴人,那荒山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
  • 鍾子期和伯牙是怎麼相識的,他們兩人有什麼故事?
    而這支名曲、這個概念,都與俞伯牙和鍾子期密切相關。俞伯牙是春聯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楚國人,在晉國為高官,稱「上大夫」。一次,他奉晉君之命出使楚國,在返回晉國的途中,正值中秋佳節的夜晚,俞伯牙的乘船,停泊在漢口。他一面觀賞讓人醉心的無邊月色,一面拿來瑤琴,輕輕彈奏。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遇,高山流水成就一段「基友情」
    本文介紹的是武漢歷史上有名的「知音之交」的主人公——鍾子期。武漢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赫,有「九省通衢」之稱,武漢的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東南西北四方連接四川、陝西、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湖南和廣西九個省,是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武漢不僅是我國地理上的交通樞紐中心,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曾沛慈鍾承翰首合作新劇第一眼就被電到
    鍾承翰在《在一起,就好》中飾演不苟言笑的電視臺製作人,女主角則是他底下的購物臺菜鳥執行,曾沛慈笑說自己很入戲,對鍾承翰的印象就是上一齣時代劇中的角色,「我超討厭他那個角色,忍不住要喊他『白目』!」但相處過後發現鍾承翰竟然不時給人「爸爸」的感覺,他得知曾沛慈因接連拍戲的關係導致臉上大爆痘,鍾承翰主動推薦中醫師給她,還會常叮嚀曾沛慈要記得吃藥,讓曾沛慈感到很窩心,她笑說:「戲中我演鍾承翰的表姑,對他指使來指使去,但戲外都是他在照顧我,像爸爸的感覺。」
  • 古琴傳習 琴師鍾儀
    在八音之中,楚國人最愛的是鍾,所以司樂的官以「鍾」為姓。在文獻記載中以「鍾」為姓的楚人,有兩位較知名,都在音樂領域享有盛名,這兩位就是:鍾儀、鍾子期。關於鍾儀有兩個成語典故,一為「鍾儀楚奏」,二為「南冠楚囚」。
  • 電影《莫扎特傳》觀感:假如莫扎特遇見鍾子期
    有人說,莫扎特是上帝寵愛的天才,可為什麼又讓他35歲時英年早逝呢?這豈不是天妒英才嗎!關於莫扎特的死,有許多版本。為什麼我這麼愚蠢,我以為你不喜歡我的作品,原諒我。」曲終人散,一張草蓆包裹著莫扎特的屍體,被人扔到公共墓穴中,隨後撒上一抔石灰。身邊沒有妻子兒女,沒有親朋好友,沒有熱愛他的觀眾。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 【上海人在海外】黑森林的咕咕鐘
    曉田我家飯廳牆上的咕咕鐘掛在那裡已經快十五年了,這是一隻完全手工製作、靠純機械傳動的時鐘。只要拉下三根鐵鏈將三個鍾錘送到小木屋的底端,然後晃動鐘擺,咕咕鐘就開始工作了。也可以上下調節鐘擺上的裝飾小木塊以矯正時鐘指針走得快慢。黑森林的咕咕鐘將近十五年前在德國,乘江輪沿萊茵河順流而下,來到黑森林南部偏遠的小鎮特裡堡Triberg。這裡就是舉世聞名的黑森林咕咕鐘的發源地,距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了,卻依然盛名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