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2021-03-01 本無不二

俞瑞,字伯牙,戰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後人有詩讚美曰: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琴禪茶

延續千年國樂文化、精緻東方雅士生活。以上古之五音,以茶香之禪美,感上天之靈動,覺大地之寧靜,進入平安、簡單、祥和的世界,共修無畏、富有、圓滿的人生。免費古琴禪修交流學習;

感恩分享,QQ群:241530903;小編微信:CN5201111

古琴禪修免費學習,結緣報名體驗!

【敬請關注】

無錫東林禪琴堂:東林書院

微信號:CN5201111

聯繫電話:0510-8554090915335201111

QQ琴禪茶韻241530903

聯繫地址:江蘇無錫市解放東路867-3

相關焦點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遇,高山流水成就一段「基友情」
    #紅辰講故事本文介紹的是武漢歷史上有名的「知音之交」的主人公——鍾子期。武漢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赫,有「九省通衢」之稱,武漢的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東南西北四方連接四川、陝西、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湖南和廣西九個省,是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武漢不僅是我國地理上的交通樞紐中心,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俞伯牙為鍾子期摔碎名貴的瑤琴,到底值不值?「知己」二字抵萬金
    山後出來的人是鍾子期,想要抓捕他的士大夫是俞伯牙。鍾子期是一個砍柴人,他在山後避雨,偶然聽到俞伯牙的琴聲美妙,於是他就停下來聽琴。俞伯牙卻笑話他:「山中打柴人,也敢說'聽琴'二字」。鍾子期也是有脾氣的人,他沒走,反而說道:「大人如果欺負山中沒有聽琴人,那荒山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
  • 小衰與臉妹便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畢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難尋!
    小衰與臉妹便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畢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難尋! 小衰與臉妹便是「俞伯牙
  • 俞伯牙鍾子期傳
    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
  • 古琴故事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船夫急忙拉索,降下帆來。  不多時,暴雨傾盆,江面上金蛇狂舞。船夫速將船搖到山崖下江灣處拋錨系纜,單等那風雨過後,再行開船。  狂風暴雨直到天黑才停。  俞伯牙待風住雨停,站在船頭一看,只見月兒初升,掛在崖頂,月影沉碧,波瀾不驚,杜鵑啼鳴,更添幽靜,不禁觸動樂思,犯了琴癮。他便回艙開囊取琴,對著明月和浩蕩的江水彈撥起來。
  • 鍾子期和伯牙是怎麼相識的,他們兩人有什麼故事?
    而這支名曲、這個概念,都與俞伯牙和鍾子期密切相關。俞伯牙是春聯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楚國人,在晉國為高官,稱「上大夫」。一次,他奉晉君之命出使楚國,在返回晉國的途中,正值中秋佳節的夜晚,俞伯牙的乘船,停泊在漢口。他一面觀賞讓人醉心的無邊月色,一面拿來瑤琴,輕輕彈奏。
  • 春秋戰國時期音樂家俞伯牙及《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獨奏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的琴藝為何如此高超?
    伯牙鼓琴,心懷泰山時,樵夫鍾子期說「巍巍乎若秦山」,你這琴曲裡面有高山,伯牙心思流水時,鍾子期又說「湯湯乎若流水」,你彈的曲子意在流水啊。操琴人那份無言的寄託既不被誤讀,也不會被遺漏浪費。伯牙鼓琴得遇鍾子期這個知音,覺得心中所想無不畢現,於是結為生死至交,約好來年此時再見。
  • 五年級 | 課外拓展閱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導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是一部話本作品,作品講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收錄在明末小說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
  • 電影《莫扎特傳》觀感:假如莫扎特遇見鍾子期
    薩裡埃利和莫扎特同為奧地利宮廷樂師,他們才華橫溢,對音樂有著無限的熱愛,他們都渴望得到皇室的賞識,為生存,更為對他們音樂天賦的肯定。薩裡埃利是從偏僻小鎮來到維也納的,多年來,他在皇室宮廷的音樂地位無人能夠撼動。誰知,莫扎特的出現顛覆了一切。他的音樂作品,令約瑟夫二世神魂顛倒。
  • 「鍾子期」為什麼改成「鍾子期」:細說鍾、鍾、鍾、鐘
    在漢語中,對於非常要好、相互了解、無話不談的朋友,有一個特別的叫法——「知音」,這來源於動人的故事《高山流水》,故事有兩個主人公,分別是俞伯牙與鍾子期。這個故事被選入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安排在第21課《文言文二則》中,題目改為《伯牙鼓琴》。
  • 俞伯牙
    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正是: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話說春秋戰國時,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氏,即今湖廣荊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雖楚人,官星卻落於晉國,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晉主之命,來楚國修聘。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裡,一舉兩得。
  • 你說什麼王權和富貴,卻又怕什麼清規戒律!
    所以,人們喜歡聽看故事、看故事、喜歡或者厭惡故事裡的人物。畢竟故事永遠都講不完、聽不完、也看不完。記得當年的琴師俞伯牙,一日乘船沿漢江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索性將船停在山邊避雨。餘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餘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
  •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正是,「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話說春秋戰國時,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氏,即今猢廣荊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雖楚人,官星卻落於晉國,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晉主之命,來楚國修聘。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下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裡,一舉兩得。
  •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往事知多少(一)
    管仲先生和鮑叔牙先生之間的那段交情往事,不摻雜任何市儈和功利色彩,友誼發乎純潔的心靈,遂成為千古以來交友之道的典範。尤其隨著後世完美主義者的詮釋和添枝加葉,管先生和鮑先生在對待朋友這方面成了毫無瑕疵的聖人,接受渴望得到真切友情的人的頂禮膜拜。
  • 好的音樂,具有覺醒的力量,讓人見到自己|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傳統中國被人尊稱為禮樂之邦,禮樂包含了禮和樂兩部分的內容。禮制建立在周朝的宗法制之上,本質是配合等級制度形成的一些規則和禮節規範。樂制,包含了舞蹈儀軌和音樂,是配合禮來進行的。禮是規範,音樂讓人和諧,禮樂文明就是從這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