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音樂家俞伯牙及《高山流水》

2021-03-01 廣東省樂器協會

古琴製作大師王鵬演繹《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獨奏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相傳伯牙是春秋時著名的七弦琴演奏家,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苟子·勸學篇》中有「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語,就是說匏巴彈瑟時,連水裡的魚都躍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時,正吃的草料馬也仰首而聽。伯牙的琴聲能夠模仿很多種自然界中的聲音,並且能表達各種情感。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所以,他常常因此而感嘆無知音……

俞伯牙師法自然


       年輕時俞伯牙跟一位名叫成連的師父學琴。相傳成連曾教伯牙移情之術,可見他善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伯牙懂得實際創作與表演的重要作用,可說是一位優秀的音樂教育家。

       俞伯牙刻苦學了三年後,已十分熟練地掌握了彈琴的各種技法,但俞伯牙覺得與師父同彈一首樂曲,儘管指法技巧純熟,也彈得沒有師父那樣動聽。有一次,他練習作一首海上風光的曲樂,寫了好幾遍,花了不少時間,可是彈奏起來,連自己也覺得味同嚼蠟。他十分苦惱,問師父道:「您告訴我,怎樣才能曲為心聲呢?」

       成連搖搖頭,抱歉道:「伯牙,我能教會你彈琴,卻沒有辦法教會你用樂曲表達心聲啊!」成連想了想道:「我有個師父叫方子春,琴藝高超,現在居住在東海蓬萊島,他能轉移一個人的性情,我們還是一道去向他請教吧。」於是,師徒二人就帶著乾糧,駕舟前往東海蓬萊島。到達島上,成連帶著俞伯牙找到一間沒人住的草房,忽然說:「哦,我的師父不住在這裡了。好吧,你暫且留宿在這裡,練練琴,我要乘船去把師父迎回來。」他說罷,揚帆獨自而去。

       俞伯牙獨自一人寄住在海濱,眼前杳無人跡,一邊是綠波滾滾的海洋,一邊是高插雲霄的山峰,他等師父歸來,佇立海邊,常被海上奇妙風光感動不已。俞伯牙望著望著,心情無法平靜,他取出琴,對著自然美景全神貫注地彈起來。

       一天下午,天空陰雲密布,一道閃電照亮海面,雷聲大作,暴雨譁譁地往海面上直潑,狂風卷著巨浪撲向岸邊的巖石。俞伯牙目睹這驚險場面,心中一亮,迅疾跑回草屋,解開琴袋,拿出七弦琴,調好琴弦,和著大自然的交響樂,寫出激越的旋律。等到風平浪靜,一首表現海上風光的樂曲便醞釀成熟了。

       俞伯牙等候了多日,仍不見成連師父和子春太師的到來,耳畔有的只是洶湧澎湃的海濤聲和幽暗山林中群鳥的合鳴聲。於是,他潛下心來,將耳裡聽見的聲音,眼睛看見的景物,融入自己的情懷之中,果然韻律與心神合一了。

       又一個紅日躍海的美妙時刻,俞伯牙醉心地彈著在島上所作的《水仙操》。一曲彈罷,忽然間,背後傳來爽朗的笑聲,他回頭望去,成連師父回來了!仍然是他一個人,根本沒有子春太師的身影。

       俞伯牙知道了師父為提高自己的琴藝,用心良苦,連忙躬身拜道:「弟子現在懂得了寫山要先觀察山,寫海就要先觀察海的道理,謝謝師父給我的啟發!」從此後,俞伯牙不僅更加刻苦練習琴藝,而且更加對人世和自然深入體察。他繼《水仙操》之後,又寫出《高山》、《流水》等著名七弦琴曲,流傳千古。

《高山》、《流水》覓知音

      俞伯牙是楚國人氏,但在晉國做大官。有一次,晉君派他出使楚國,他也樂得回鄉走走。船行到漢陽江口,正遇中秋之夜,偶然來了一場風雨,船隻好泊在山崖之下。不久風雨過了,雲散了,一輪明月當空,俞伯牙對著這景色,忽然想彈一彈琴。他彈琴很鄭重,先叫童子擺好琴囊,焚香爐內,他情緒飽滿之際,才開囊取琴,彈出一曲,曲猶未終,忽然琴弦斷了一根。他認為必是有人偷聽,或者來了刺客。叫人上岸去搜查。這時候,岸上果然有人說:舟中大人,不必見疑,小子並非奸盜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歸晚,值驟雨狂風,雨具不能遮蔽,潛身巖畔,聞君雅操,少住聽琴。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於是就進入了《呂氏春秋》中所述的「高山流水」那一段。俞伯牙沉思半晌,其意在於高山,撫琴一弄(弄,是小曲之意),鍾子期聽出來了:「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俞伯牙又凝神一回,再彈了一段,鍾子期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無論俞伯牙彈什麼曲子,鍾子期都心領神會,能完全說出俞伯牙的心思。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鍾子期聽到這前所未聞的琴音,知道這老大人來歷不俗,拜問後,知是大名鼎鼎的當今司樂太師,頓生敬意,便相邀到自己茅舍敘談。俞伯牙欣然隨鍾子期登上岸上山,來到山間茅舍。他在這裡看到鍾子期所整理的樂譜竹簡,那漁歌、牧歌、獵歌、樵歌、祭歌、宴歌、情歌……均分類在冊。他大開了眼界,想不到多年忙碌,天下樂譜只記下皮毛,而眼前這小夥子卻記下世上難覓的樂譜。他拜謝再三,要鍾子期出山輔佐他修樂譜。鍾子期道:「我收集的樂譜全在簡冊之中,老太師可悉數拿去。這些樂譜,能留後世,我這位山野中人就心滿意足了。」鍾子期邊說邊束起竹簡,作為送給俞伯牙的禮物。

       俞伯牙見鍾子期雖是個樵夫,可是學識淵博,深諳樂理,具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操,便拉他面對青山作拜,結成刎頸之交。次日,豔陽高照,長江口兩人灑淚而別。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

       誰知鍾子期在這一年中,因得他的贈金,買了好些書,日間採樵,夜間苦讀,「心力耗廢,染成怯疾,數月之間,已亡故了。」按鍾子期的意願,父母把他埋在江邊。「我無法活著去接迎他了,死了也要到江邊接他,我要信守諾言。」

       轉眼到了約定日期,俞伯牙又駕舟前來。誰知在路口,便見一塊墓碑。他上前一看,墓碑上寫著:「鍾子期之墓」。他頓時熱淚長流,捶胸頓足道:「天不該滅我知音!地不能埋我知音!天下可以無伯牙,不可以無子期啊!可憐我一輩子才遇到這一個知音,竟先我而亡啊!天地不公呀!」俞伯牙悲慟欲絕。他在鍾子期前行了三叩九拜大禮後,涕淚長流。

      爾後,他把珍貴的瑤琴取出,重彈「高山流水曲」以寄託哀思。琴聲驚天動地,哭聲悲切,招來山中黎民百姓圍觀,聞琴韻鏗鏘,鼓掌大聲而散。伯牙見此情景更為傷心,對天長吟:「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吟罷,伯牙從衣間取出小刀,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臺上用力一摔,從此碎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琴。由此,「高山流水遇知音」傳為佳話,千古不衰。「知音」典故由此而來。 

      後人稱頌其事,在此築館紀念,稱為琴臺,又有「伯牙臺」之稱。現琴臺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蹟勝地。

《高山流水》樂譜

       《高山流水》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他增加了第六段,以「滾、拂、綽、注、上、下」手法,表現了幽泉出土、潺潺而發的百般情態,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情景,抒發了志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家多據此譜演奏。 

       流水: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寬廣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見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息心靜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複,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韻揚揚悠悠,儼若行雲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巖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著連續的「猛滾、慢拂」作流水聲,並在其上方又奏出一個遞升遞降的音調,兩者巧妙的結合,真似「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見清刊本《琴學叢書·流水》之後記,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區連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後升,音勢大減,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琴學叢交·流水》後記)

       第八段:變化再現了前面如歌的旋律,並加入了新音樂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聲,音樂充滿著熱情。段末流水之聲復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頌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發,富於激情。段末再次出現第四段中的種子材料,最後結束在宮音上。八、九兩段屬古琴曲結構中的「復起」部分。

       尾聲情越的泛音,使人們沉浸於「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乎」之思緒中。

       《流水》一曲是傳統琴曲中的精品,1977年美國發射的「航行者」太空船上攜帶有一張鍍金唱片,唱片中錄有二十七段各國的音樂,其中選中的惟一首中國樂曲就是《流水》,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道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另有箏曲《高山流水》,音樂與琴曲迥異。《高山流水》現有多種流派譜本。有浙江武林派的傳譜,山東派的《高山流水》以及河南派的《高山流水》。這三者與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風格也完全不同。

相關焦點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遇,高山流水成就一段「基友情」
    知音之交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音樂家俞伯牙,平生喜愛高山流水,一天,伯牙乘船在漢陽的漢江上撫琴,一邊弄琴一邊哀嘆:「知音何其難求乎!」遠處山坡上有一戴著鬥笠、披著蓑衣,肩挑扁擔,手提板斧的樵夫路過,聽到伯牙的琴聲後沉醉其中,腿不自覺地抖了起來,搖頭晃腦,手中的板斧也舞了起來。
  • 春秋戰國時期的41個典故
    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1、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的琴藝為何如此高超?
    伯牙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彈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後扯斷琴弦,砸碎琴身,發誓終生不復鼓琴,只因知音已去。琴這個東西,我們說它寬容,連牛馬都能有所觸動;我們說它苛刻,一旦知音已去,可以終生不再撫琴。琴聲中到底有多少寓意?要靠每個人用心去體會。俞伯牙為什麼會有如此高超的琴藝呢?
  • 春秋戰國時期的41個典故(值得收藏)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0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幹,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一個偶然的原因,某男穿越來到春秋,成為一個春秋時代的封建小領主。
  • 山青青,水長長,高山流水覓知音
    這段小古文,是出自《呂氏春秋》的《伯牙絕弦》。《呂氏春秋》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組織門下賓客們合編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傳世巨著。全書的內容比較雜,包含了儒家、道家等各家學說。裡面還有我們熟悉的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等故事。《伯牙絕弦》課文總共98個字,說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0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幹,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大家人物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他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聰穎機智,能言善辯。
  • 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
    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 (一)伯牙(春秋) 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可見他的琴藝之高超。相傳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琴。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簡單盤點一下(排名不分先後):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名將其實更多體現於謀略方面,雖然如今來看這些人的謀略其實也很簡單,但由於早期戰爭受「禮制」影響較大的原因,這些人的戰法在當時已經是極大的創新。1、曹劌,長勺之戰。
  • 常識積累 |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相關考點。公考常識備考,多積累肯定沒錯!
  • 技巧 | 必知常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
  • 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併戰,淺談作戰方式發生了哪些改變及原因
    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國爭霸,小國爭勝,狼煙四起,戰亂不休 。根據數據統計,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的戰爭多達635次之多。國與國之間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頻發,再加當時生產力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因此導致戰爭方式不斷變化、更新及發展。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刺客你知道幾個呢?
    —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古時「荊」、「慶」音近),字次非,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在一些古籍中也能知道。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為什麼說秦楚兩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秦、楚兩國在齊國東部交戰的戰役,是中國戰爭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場戰役。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兩國爭霸,在季孫氏、芮氏的推動下,積極地瓜分晉國,成為最強盛的國家。公元前489年,晉國大將季孫尊與楚國大將伍尚決戰,晉國一舉獲得重大勝利,二晉聯盟徹底瓦解,晉、楚兩國開始分道揚鑣。
  • 天下收藏-春秋戰國玉器
    中國古代玉器中,春秋戰國玉器一直深受廣大藏家們的喜愛。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之精、造型之靈動也是歷代玉器之中的精品。紫色百合香與您暢談天下收藏故事,使您對春秋戰國玉器的特點更加有較為深刻的印象。一、春秋戰國-玉器概述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由於大量和田美玉進入了中原,所以雕琢出的玉器玉質尤為上乘,而且當時玉器數量之多,並且又創新了許多精美的器型,線條運用更加嫻熟流暢,刀工俊秀有力,風格瀟灑自如。雖然春秋戰國時期歷史較為短暫,大約只有五百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它給後人卻留下了無數值得深入研究的精品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