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 | 必知常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

2021-03-02 天津華圖

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

今天圖圖老溼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相關考點。

公考常識備考,多積累肯定沒錯!

1.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2.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3.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4.胡服騎射

出自《戰國策·趙策二》。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徵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5.竊符救趙

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6.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覆無常的成語。

7.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8.白虹貫日

出自《戰國策·魏策四》:聶政是戰國時韓國軹人,因為殺人避仇,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韓卿嚴遂與韓相韓傀有隙,想要報仇,聽說聶政俠義勇為,便送黃金百鎰做為聶政母親的壽禮,並說明欲請聶政刺殺仇人之意。聶政以母親尚在需要人奉養為由沒有答應。後來聶政的母親死後,聶政獨行仗劍刺殺韓傀,碰上了白虹貫日的現象,刺中了韓哀侯,他自己也自殺身死。白虹貫日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就是現在所說的日暈。古人迷信,常把此做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異兆,也附會為精誠上感天道。

9.懸梁刺股

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遊說秦王,上書數次,秦王沒有採納他的主張,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傷感之餘,刻苦自勵,夜以繼日的努力攻讀。夜裡讀書至困欲睡時,就用錐子刺扎大腿,以便清醒起來,繼續學習。這種勤苦自強的精神,歷來被人稱頌,成為舊時勸學的典型事例。後世常以「刺股」用為勤苦讀書、奮發自強的典故。

10.得魚忘筌

出自《莊子·外物》。莊子說:「筌所以能捕到魚,是因為得魚而忘筌。」後世用「得魚忘筌」比喻辦事情一旦達到了目的,便把賴以達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拋棄。

11.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1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華,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井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13.問鼎中原

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14.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再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裡)。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珥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1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 諮詢微信:13072295650

相關焦點

  • 常識積累 |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相關考點。公考常識備考,多積累肯定沒錯!
  • 春秋時期的18個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時期,社會政治動蕩,戰爭兵戎不斷,但是由此也產生了很多風雲人物,軍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謀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語典故就是那一時期的歷史文化結晶。今天為大家摘選了18個,一起來欣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這18個成語典故就能體會到。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0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幹,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0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幹,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春秋戰國時期的41個典故
    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白虹貫日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就是現在所說的日暈。古人迷信,常把此做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異兆,也附會為精誠上感天道。18、畢萬昌大    出自《左傳 閔公元年》:春秋時,晉獻公滅掉魏,把魏地賜給大臣畢萬。管佔卜的大夫卜偃說:「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現在把魏地賞給畢萬,是天意要啟發他的後代,使其昌大。」
  • 春秋戰國時期的41個典故(值得收藏)
    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春秋戰國的歷史舞臺:不管是出身尊貴還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門還是販夫走卒,不管是白髮蒼蒼還是稚齡童子,只要有才幹,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華。蘇秦、張儀、管仲、範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我們的百裡奚,少有天才甘羅十二歲拜相。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春秋戰國的30個典故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2020高考考了齊桓公,快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春秋時期,齊國自齊桓公稱霸之後,因為後繼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個中華大地,一個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晉都是有力的爭奪者。
  • 春秋戰國的30個典故,漲知識了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 2020-12-18 17:42:35|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1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即將發布,筆試預計
  • 春秋戰國時期君王霸主相關的成語故事
    尊王攘夷,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以及南方荊蠻的大舉入侵。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引用自《大爭之世》簡介> 主角穿越的人物為公子慶忌 推薦一看3.春秋小領主 作者:赤虎春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根源,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一半以上的成語形成於春秋時代,我們文化的始源也在春秋……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連環畫創作對藝術家有著極高的要求,需要畫家具備全面的修養和高超的技巧,才能做到駕控全局。創作過程如同構思一部戲,從導演、演員,到服裝、道具、場景,都由畫家一人來完成。「要畫好這部連環畫,必須對春秋戰國時期古齊國的知識有全方位的了解,比如建築、家具、服飾等,服飾中又要區別男女、官民、文武等。
  • 安徽的「成語典故之城」——自駕探尋淮南美景美食
    在安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享譽海外,但是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藏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安徽就有這樣的一個城市,與這個城市相關聯的成語典故多達上千餘條,被授予「成語典故之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枳」的——淮南市。
  • 春秋戰國以來的25個經典典故,你不知道是正常的.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 2021北京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_北京中公教育
    勤奮的你如果平時有關注我們的事業單位考試或者其他公考,你就會發現在常識考察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尤其是歷史文化中沉澱下來的成語典故就是個常考點。常見的考法,有成語典故的出處、相關的人物或者戰役,甚至難度高一點,會考察所處時代的排序題。為了讓大家了解考察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本篇給大家分享考試中常見的成語典故相關的考題。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2、葉公好龍成語典故:春秋楚國時期,有一位名叫葉公的人,他自稱非常喜歡龍。在它看來,龍是一種非常英勇、神武的動物。於是他在自己家裡,畫滿了各種各樣的龍。連自己的衣服上面,都是繡龍的圖案。
  • 雞鳴狗盜、毛遂自薦,這些成語都與戰國時期一個風氣有關
    雞鳴狗盜、狡兔三窟、毛遂自薦、脫穎而出、急人之困、圖窮匕見……這些成語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玩成語接龍遊戲,難免蹦出來幾個,你知道他們都與戰國時期一個特定的風氣有關嗎?這個風氣,就是「養士」制度。一. 「養士」的起源
  • 成語典故:陽春白雪
    近義詞:曲高和寡 、鯤鵬圖南反義詞:雅俗共賞、下裡巴人// 成語故事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yǐng zhōng)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