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青,水長長,高山流水覓知音

2020-12-23 作家谷潘教寫作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這段小古文,是出自《呂氏春秋》的《伯牙絕弦》。《呂氏春秋》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組織門下賓客們合編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傳世巨著。全書的內容比較雜,包含了儒家、道家等各家學說。裡面還有我們熟悉的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等故事。

《伯牙絕弦》課文總共98個字,說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琴。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要表現高山,鍾子期聽了,讚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要表達流水,鍾子期聽了就說:「太好了,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要表達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難找到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剛才,我已經把原文和譯文都說了一遍。為幫助同學們真正理解這篇課文,我們再把幾個重點問題梳理一遍。

首先,俞伯牙是什麼人。鍾子期又是什麼人。

根據資料記載,俞伯牙精通琴藝,,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ying都人(郢都,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俞伯牙是個楚國人,卻在晉國任職,在晉國任上大夫。可見俞伯牙這個人是有不低的知識、學養和品行。

他上班的晉國在現在的山西,老家在湖北。他要回家探親,旅途漫長,擅長彈琴的伯牙當然會經常性地彈彈琴,來排遣勞累和寂寞。

有一天,俞伯牙到了漢水邊,他正在彈琴,彈奏的是表現高山的曲子,忽然聽到了一個讚嘆的聲音:「太好了,我仿佛看見了巍峨的泰山!」俞伯牙抬起頭,只見眼前站著一個戴鬥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樵夫就是砍柴的人。

這裡解釋一下,有的同學可能連砍柴也不懂。以前的社會生產力低下,在大山裡,很多人都要砍柴,把山上的樹木砍下來燒火做飯,或者燒成木炭取暖用。也有把柴或炭挑到市場上去賣的。所以,樵夫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

一個樵夫,能聽懂我的樂曲?俞伯牙繼續彈奏,試著彈了表達流水的曲子,又聽到這個樵夫感嘆說:「太好了,這就是廣大遼闊、奔流不息的漢江水啊!」

這個樵夫居然能聽懂自己的琴聲,俞伯牙當然很高興。他停止彈奏,站起身來作揖問候,知道了這個樵夫名叫鍾子期。

一個樵夫怎麼能聽懂樂曲呢,我想,可能是他一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對天籟之音有很深的感悟吧。因為真正好的音樂,也是來源於大自然。最好的音樂,就稱為是天籟之音嘛。

因為興趣相投,兩個人在漢水邊相談甚歡,都把對方當成了知音,成了很好的朋友。

接著呢,俞伯牙要繼續他的旅程,鍾子期也要上山砍柴,他們要分手了,相約下次某年某月某日再在這裡相見。

結果,相約的日期到了,俞伯牙再次來到老地方的時候,卻看見了鍾子期的墳墓。

原來啊,鍾子期生病死了,為不負與俞伯牙之約,臨死的時候,就讓人把自己埋在漢水邊。

俞伯牙看到鍾子期已死,自然是悲痛萬分。都說知音難覓,他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一個人,能像鍾子期一樣,理解自己。知音沒有了,我以後彈琴給誰聽呢?於是,他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後,就悲憤地摔破了琴,挑斷了弦,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彈琴了,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上面是我根據自己的想像,對這個故事添加了一些細節進行演繹,屬於擴寫吧。細節部分是沒有歷史根據的。

其實,我們只有這篇課文給我們提供的三點信息:

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善 :是擅長,善於的意思。鼓:是彈奏。聽:是傾聽。

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志在高山 :就是心中想到高山。志在流水:就是心裡想到河流。善哉 :是一個讚美之詞,有誇獎的意思。就是"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的意思。我們經常聽到僧人說善哉善哉。善,是好的意思;哉,是個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 :是高的意思

兮 :是一個語氣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啊」。

若 :像……一樣。

洋洋:是廣大的意思。洋洋兮若江河,像江河一樣廣大。

念 :是心裡所想的。

必 :是一定,必定。

之:在這裡是代詞,指他,指伯牙。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句難翻譯一點,所念,是所想,必是必定,得是得到,之指俞伯牙。連起來說就是,俞伯牙心裡想要表達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聽懂並說出來。

我們上次課說過古文翻譯分直譯和意譯,這裡如果光憑直譯,很可能會有錯誤,所以得採取意譯的方法,把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我們也可以理解,鍾子期對俞伯牙的琴聲,也是採取意譯的方法啊。

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謂、世,這個地方有點拗口。謂 :是認為,以為。世,指世上。

知音 :是指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是就、於是的意思。薛譚學謳 裡面有一句 薛譚乃謝,薛譚於是向秦青謝罪,這個乃也是一樣的意思。

復:再,又的意思。

絕 :是斷絕。

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難找到聽得懂他琴聲的人了,於是他摔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

還有一個問題同學們要注意一下,每次課,我都會在講課過程中把原文翻譯兩三遍,前後的譯文中,有些句子意思一樣,但說法是不同的,比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可以翻譯成: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這裡就會有死蚌了。也可以翻譯成: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曬死。

古文翻譯要求我們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常用語,所以,只要意思不變,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白話句子,因為我們的漢語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原本就沒有千篇一律的說法。那像這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可以翻譯成「像江河一樣廣大」,也可以翻譯成「我好像看到了遼闊的江河滔滔奔流」,或者「像滔滔翻滾的漢江水」。

所以我們看同學們的譯文,會發現有的同學寫的譯文好看精彩,有的同學寫的譯文乾巴巴沒味道。這就在於同學們對現代漢語的掌握程度,你的詞彙是否豐富,句子是否多彩。

不僅僅是古文翻譯,就是外文翻譯,好的譯文和差的譯文,也顯而易見。像翻譯大師王道乾、許淵衝、錢鍾書等等,你讀他們的譯文,簡直是一種語言的享受。我們來聽聽王道乾先生的一段譯文: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

你看,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詩意的表述、順暢的音韻。這樣的文字,真是行雲流水,渾然天成,讓人想不讀下去都難。

同學們在寫譯文的時候,也要注意,在準確把握原文意思的基礎上,把你的譯文讀上幾遍,感覺一下,意思有沒有表達清楚,句子是否通順流暢。其實,寫作文也是一樣,不把自己的作文讀上一兩遍,是不能交出去的。

回到伯牙絕弦。最後,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流傳千古的故事的意義。

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了。高山流水這個成語的出處就在這裡。

《伯牙絕弦》講述了知音難求的故事,給我們傳遞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是相互理解。同時也表現了人們對友誼的看重。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而一旦知音斷絕,人們心裡的痛苦也可想而知。

我們還可以聯想到紅樓夢裡林黛玉的焚稿斷痴情的情節:她喜歡的人是賈寶玉,兩個人青梅竹馬,相知相愛,是真正的知音。但賈寶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了薛寶釵,木石緣斷,林黛玉傷心欲絕,在臨終前燒掉跟寶玉有關的手帕和詩稿,也是燒掉和賈寶玉的舊日念想,了卻前緣。

伯牙絕弦跟黛玉焚稿一樣,所喻示的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這篇短文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相信已經理解了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美好,更加珍惜同學之間、朋友之間的情誼。

相關焦點

  • 高山流水,一個關於知音的傳奇
    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悲傷世界上再也難覓知音。於是,摔琴祭友,終生不復再彈。高山流水遇知音,堪稱中華文明中閃亮的音符。這段曠世知音情也是國人重情厚義的最好註腳。北宋時,人們在兩人邂逅處——武漢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修建古琴臺以示紀念,如今已成為與黃鶴樓齊名的武漢三大勝跡之一。
  • 漢陽 | 琴臺 高山流水話知音
    伯牙彈琴並與鍾子期相會為何在今三眼橋一帶,這是因為黃金口、琴斷口至三眼橋一帶原為漢水古道,如今尚存有琴斷小河,其東岸是米糧山、仙女山等山脈,伯牙溯漢水而上,在此彈奏高山流水曲,實為情景交融,有感而發。這一帶有琴嶺、琴斷小河、琴斷口、碎斷山及古名「琴堂」、琴堂渡(平塘渡)、琴塘橋等,都是佐證。
  •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漫漫人生,與書為友
    「高山流水覓知音,知音不在誰堪聽?」知音一詞,來源於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罷便讚嘆道:「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便讚嘆道:「洋洋兮若江河。」二人心靈相通,故為至交,情誼深厚。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琴絕弦,終生不再彈,因為,世上再無知音人。
  • 周星馳《功夫》的悲傷與溫暖: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功夫》裡面殺手排行榜第二位的殺手——「天殘」和「地缺」,這一句頗具高手風範的臺詞,強烈地凸顯出了他們有些做作的低調中,透出的那份狂傲與自負。只不過,這句臺詞的妙處卻不僅僅於此,事實上周星馳讓這句臺詞在整部電影裡,幾乎承接了所有故事情節裡的悲傷、辛酸、無奈和溫暖。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 周星馳《功夫》的悲傷與溫暖: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江湖人的熱血「知音」「天殘」和「地缺」那句「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的臺詞一說完,鏡頭馬上切換到了豬籠城寨的三位隱世高手,十二路譚腿高手「苦力強」、洪家鐵線拳高手「裁縫師傅」、五郎八卦棍高手「油炸小販」,他們依依惜別時的場景。
  •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關於《流水》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你知道嗎
    這首曲子就是《高山流水》。伯牙不禁驚喜萬分,過去沒人能聽懂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而眼前的人竟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荒野山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覓不著的知音。二人相見恨晚,約定來年中秋再到這漢陽江邊相會。第二年如約而來的伯牙沒有等到鍾子期,他很奇怪,於是上岸去找。
  • 以琴會友,武漢一高校上演「高山流水遇知音」
    楚天都市報5月17日訊(記者 賀俊 通訊員李穩 尹林月)5月16日下午,在文華學院的武漢大學生古琴文化節上,來自武漢多個高校的古琴愛好者,與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一起,上演了一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雅聚。阮延俊與其弟子韓枍合奏了一曲《寒山僧蹤》,琴聲清脆,蕭聲悠遠,兩廂映照,傳神的詮釋了「僧蹤何覓」的千古禪機;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羅啟權演奏古琴曲目《普庵咒》清淨平和、自然安穩;武漢大學研究生範剛慧子帶來古琴演奏《陽關三疊》曲調悠揚、婉轉動聽;陶健演奏古琴曲目《憶故人》曲調深沉委婉、情感真摯動人……眾多古琴曲目帶來了一場聽覺盛宴,引得在場觀眾紛紛拿起手機進行拍攝。
  • 蒲風詩社庚子年05期總026期詩課-知音
    ◆長垣 錦箏【鷓鴣天】知音白髮初逢莫恨遲,餘生無日不嘉期。屏前分韻拼辭句,月下傾懷對酒卮。 長為伴,永相知。數番淚笑已忘機。雖非手足猶兄弟,只願相隨無別離。◆內蒙古 高振榮知音知音曾是美嬌娥,數載重逢好事磨。昔日投緣謀面少,今時倩影憶懷多。伯牙雅意琴聲遞,老友靈犀韻海挪。
  • 《夢幻西遊三維版》新服高山流水怎麼樣 高山流水今日開啟
    導 讀 《夢幻西遊三維版》互通新服「高山流水」今日開啟!
  •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的琴藝為何如此高超?
    琴聲易得,知音難求。「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人生難覓一知音啊!伯牙鼓琴,心懷泰山時,樵夫鍾子期說「巍巍乎若秦山」,你這琴曲裡面有高山,伯牙心思流水時,鍾子期又說「湯湯乎若流水」,你彈的曲子意在流水啊。操琴人那份無言的寄託既不被誤讀,也不會被遺漏浪費。
  • 高山流水意,以曲覓知音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琴名曲之一。      在《呂氏春秋》中記載,俞伯牙擅長彈奏古琴。
  • 青青的山,綠綠的水 微山湖的這個MV火了!
    青青的山,綠綠的水 微山湖的這個MV火了! 2020年05月15日17:05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哎~~青青的山,綠綠的水微山湖笑容格外美近日,一首《微山湖笑容會更美》MV在朋友圈刷了屏,片中展現了靚麗的河湖風光
  • NREE:高山流水覓碳蹤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高山流水覓碳蹤碳循環對於理解大氣CO2濃度及全球氣候變化至關重要,是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主題。目前普遍認為,在大於約10萬年的長時間尺度裡 (圖3),矽酸鹽礦物(如長石、雲母、輝石、橄欖石等,主要賦存於矽酸鹽巖)的化學風化作用淨消耗大氣CO2(圖2, 方程(1)),碳酸鹽礦物(如方解石、白雲石等,主要賦存於碳酸鹽巖)的化學風化作用因溶解和沉澱近似平衡,無大氣CO2淨消耗或釋放(圖2, 方程(2))。
  • 春秋戰國時期音樂家俞伯牙及《高山流水》
    古琴製作大師王鵬演繹《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獨奏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 高山流水尋知音 不見當年鍾子期 馬鞍山上留遺冢 好向蒼天問古今
    鍾子期墓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馬鞍山南麓鳳凰咀上,面朝南湖,形成背山面湖形勢。經修葺,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近代被毀。1980年修復。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杆。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
  • 高山流水遇知音,雲臺山「旅遊+音樂」文旅跨界融合!
    來自河南省的百餘名愛好弦樂的師生在奇山麗水的雲臺山展開為期六天的音樂文化之旅,草坪音樂會、小提琴演出、大提琴演奏、名師公開課等多種形式的課程安排,讓學生們在山水之間享受不同尋常的演奏體驗。2020首屆弦樂夏令營開營音樂會
  •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遇,高山流水成就一段「基友情」
    知音之交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音樂家俞伯牙,平生喜愛高山流水,一天,伯牙乘船在漢陽的漢江上撫琴,一邊弄琴一邊哀嘆:「知音何其難求乎!」遠處山坡上有一戴著鬥笠、披著蓑衣,肩挑扁擔,手提板斧的樵夫路過,聽到伯牙的琴聲後沉醉其中,腿不自覺地抖了起來,搖頭晃腦,手中的板斧也舞了起來。
  • 劍膽琴心,又遇知音
    「民警知音」,「拾琴復來」這是古琴大師寫給民警的兩幅書法作品,精心裝裱,字字情意。一床古琴串起警民「知音情」。從古至今,古琴的故事都在發生著.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俞伯牙遇見鍾子期,像魚有了水,從此有人讀懂了伯牙心中巍峨的高山和澎湃的波濤。知己難求,伯牙絕弦的佳話流傳至今。
  • 《列子·湯問》高山流水的故事
    曾經,在上大學的時候,看了一場盪氣迴腸的愛情電影《知音》,愛屋及烏,也就喜歡上了電影的主題曲《知音》。       電影的熱播讓蔡鍔將軍與小鳳仙的愛情故事變得家喻戶曉,也讓人們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麗邂逅嚮往不已。而其中的成語「高山流水」就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高山流水》。
  • 風之谷:宮崎駿給久石讓獻花,高山流水遇知音,一生難求
    一個意外的相遇,你就是最懂我的人人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可見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不是誰都可以在茫茫人海中,遇到那個最懂自己的人。宮崎駿和久石讓的相遇,就是一段神奇的故事。其實,宮崎駿和久石讓,沒有所謂的一個人成全另一個人,他們倆是相互成全的知音。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遇到了久石讓的音樂,就是溫潤如玉的和平故事,遇到最扣人心弦的音樂詮釋。沒有比這更好地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