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冬悅
01.
「高山流水覓知音,知音不在誰堪聽?」
知音一詞,來源於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罷便讚嘆道:「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便讚嘆道:「洋洋兮若江河。」二人心靈相通,故為至交,情誼深厚。
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琴絕弦,終生不再彈,因為,世上再無知音人。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伯牙子期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而今,我聽到一個現代版的關於知音的故事,尤為感動,忍不住分享給大家。
02.
演員黃磊,大家都很熟悉。但你可能不知道,他曾經還是個歌手,出過好幾張專輯。電視劇《似水年華》的片頭曲,就是他唱的。
記得這樣幾句:「年華似水匆匆一瞥,多少歲月輕描淡寫,想你的心百轉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間……」
黃磊後來再也不唱歌了,因為一個人的離世。
那個人就是作曲編曲大師——陳志遠,著有《再回首》、《梅花三弄》、《一剪梅》、《恰似你的溫柔》、《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感恩的心》、《水手》等經典歌曲。
黃磊和陳志遠是忘年交,亦師亦友,因音樂而緊密聯繫在一起。黃磊出道以來所有專輯的作曲、編曲,基本都是陳志遠一手包辦,他是黃磊在音樂道路上的伯樂。
2011年,62歲的陳志遠因病離世,黃磊悲痛萬分。
在一次訪談中,黃磊說:「我離開他兩天之後,他就離開了世界,我在那裡陪了他五天,他幾乎也不認識我,但是他迷迷糊糊醒過來一下會認識我。那一刻,我離開的時候就想,我唱歌這事兒就不唱了。」
至此,黃磊與音樂告別,他再也不唱歌了。
忘年知交,高山流水,摯友西去,世上再無知音。黃磊和陳志遠,就是現代版的伯牙和子期啊!
03.
或許,每個人都曾有過「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落寞,也都曾有過「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的孤獨。
有時候,周遭越是熱鬧繁華,內心越時空落荒蕪,也想試著融入這一片繁華,可終究還是算了,一切違心的事,都不會讓自己真正快樂。
寫過很多關於知己、知音的文章,很多朋友留言,渴望擁有一個真正的知己,可是太難了。
都說,相似的靈魂終會相遇,可如果世上根本沒有與自己相似的靈魂呢?若一輩子遇不到一個知音,該是怎麼樣的孤獨與寂寥?
我喜歡看書,喜歡寫字,一個人的時候,靜下心來,讀一本書,與書中的人物做朋友,去聽去看去感受別樣的人生,便不覺得寂寞了。
或者,寫一篇文,將內心的想法付諸於文字,感覺就像與自己的靈魂在對話,但不覺得孤獨了。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漫漫人生,與書為友。不寂寞,不孤獨,你也可以嘗試。
推薦幾本我喜歡的書,如果你也喜歡,我們一起來讀吧。
寫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納蘭容若,是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首悽美的詞,值得一讀再讀。
張愛玲,一個為愛而生的女子。林徽因,一個理智與情感並存的女子。她們,都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不讀真的太可惜了。
與書為友,不覺孤獨。如果你也喜歡這些書,我們一起來讀吧。
-END-
#情感#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