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1951-2015)

2021-02-21 李名電影工作室
歷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1951-2015)


《你應該了解的100位電影大師》即將連載完畢,接下來連載《影迷——世界著名電影導演》,敬請關注。


本文節選自《你應該了解的100位電影大師》(本書尚未出版,歡迎出版社聯繫)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簡介(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柏林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電影節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等;「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範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第1屆 (1951年)
金熊獎

《吉普車上的四個人》(瑞士,利奧波德·林德伯格)
《灰姑娘》(美國,沃爾特·迪斯尼)

《裁判結束》(法國,安德烈·卡耶特)
《沒有留下地址》(法國,讓-保羅·李塞諾華)
銀熊獎

《霍夫曼的故事》(德國,麥可·鮑威爾)
《越境者》(義大利,皮亞託·傑米)
銅熊獎

《交配季節》(美國,查爾斯·布拉克特)
《白郎寧觀點》(英國,安東尼·亞斯奎斯)

《目的地的月亮》(美國,喬治·佩爾)

第2屆(1952年)
金熊獎

《一個幸福的夏天》(瑞典,阿恩·馬特森)
銀熊獎

《勇士的奇遇》(義大利,克裡斯蒂安·雅克)
銅熊獎

《非洲的憤怒》(英國,查爾登·柯達)

第3屆 (1953年)
金熊獎

《恐懼的代價》(法國,亨利-喬治·克魯佐)
銀熊獎

《綠色的秘密》(義大利,基安·加斯比爾·納波利塔諾)
銅熊獎

《村莊》(瑞士,利奧波德·林德伯格)

最佳男演員獎

克拉烏斯·畢德修特(德國)

最佳女演員獎

巴巴拉·露丁克(德國)


第4屆(1954年)
金熊獎

《霍布森的選擇》(英國,大衛·裡恩)
銀熊獎

《麵包,愛情和夢想》(義大利,利奧·喬安諾)

最佳導演獎

赫爾默·考特內(奧地利,《最後的橋》)

最佳男演員獎

魯內·德特根(德國)

最佳女演員獎

麗爾·達戈法(德國)


第5屆(1955年)
金熊獎

《鼠》(德國,羅伯特·西奧德梅克)
銀熊獎

《稚情》(西班牙,拉迪斯勞·瓦赫達)
銅熊獎

《卡門·瓊斯》(美國,奧圖·普雷明傑)


第6屆(1956年)
金熊獎

《邀請參加舞會》(美國,吉恩·凱利 )

銀熊獎

《理查三世》(英國,勞倫斯·奧立弗)

最佳導演獎

羅伯特·奧爾德裡奇(美國,《秋日落葉》)
最佳男演員獎

伯特·蘭卡斯特(英國,《空中吊架》)
最佳女演員獎

伊爾莎·瑪蒂尼裡(義大利,《雕塑多娜蒂拉》)


第7屆 (1957年)
金熊獎

《12怒漢》(美國,西德尼·呂美特)
銀熊獎

《上帝允許的時候》(西班牙)

《卡布裡瓦拉》(印度)

最佳導演獎

馬裡奧·莫尼切裡(義大利,《父與子》)
最佳男演員獎

彼得羅·英埃特(美國,《蒂佐》)
最佳女演員獎

伊凡諾·米歇爾(英國,《穿晨衣的女人》)

第8屆(1958年)
金熊獎

《野草莓》(瑞典,英格瑪·伯格曼)
銀熊獎

《雙隻眼,十二雙手》(印度,熱加讓·萬庫德·沙塔然)

最佳導演獎

今井正(日本,《純真的愛情》)
最佳男演員獎

西德尼·波埃特(美國,《掙脫鎖鏈》)
最佳女演員獎

安娜·瑪格納妮(美國,《暴風雨》)

第9屆(1959年)
金熊獎

《表兄弟》(法國,克洛德·夏布羅爾)
銀熊獎

《鋼盔》(英國,約翰·霍克斯沃斯)

最佳導演獎

黑澤明(日本,《戰國英豪》)
最佳男演員獎

讓·加賓(法國,《流浪漢阿爾基麥迪斯》)
最佳女演員獎

雪莉·麥克萊恩(美國,《問任何姑娘》)

第10屆 (1960年)
金熊獎

《託梅斯的盲人犬》(西班牙,塞薩爾·阿達溫)
銀熊獎

《愛情的遊戲》(法國,菲利普·德·普勞加)

最佳導演獎

讓-呂克·戈達爾(法國,《筋疲力盡》)
最佳男演員獎

弗雷德·馬區 (美國,《繼承的風聲》)
最佳女演員獎

朱麗葉·梅尼葉爾(德國,《農村集市》)

第11屆(1961年)
金熊獎

《夜》(義大利,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銀熊獎

《愉快的夜晚》(荷蘭)
最佳導演獎

別林哈爾特·維基(德國,《馬拉基阿斯神父的奇蹟》)
評委會特別獎

《女人就是女人》(法國,讓-呂克·戈達爾)

《馬夫》(韓國,金康泰)

最佳男演員獎

彼得·芬奇(英國,《寂寞的男人》)
最佳女演員獎

安娜·卡麗娜(法國,《女人就是女人》)

第12屆(1962年)
金熊獎

《一點愛意》(英國,約翰·施萊辛格)

評委會特別獎

《最後的審判》(韓國)

最佳導演獎

弗朗切斯科·羅西(義大利,《薩爾瓦多·朱莉亞諾》)
最佳男演員獎

詹姆斯·斯蒂華(美國,《霍伯斯先生的假日》)
最佳女演員獎

維威卡·林德弗斯(美國,《沒有出路》)
麗塔·蓋姆(美國,《沒有出路》)


第13屆 (1963年)
金熊獎

《武士道》(日本,今井正)
《惡魔》(義大利,吉安·路依吉·波利多若)

評委會特別獎

《客人》(美國,克萊夫·唐納)
最佳導演獎

尼柯斯·康德羅斯(希臘,《年輕的愛神們》)

最佳男演員獎

西德尼·波埃特(美國,《野百合》)
最佳女演員獎

比比·安德森(瑞典,《情人》)

第14屆 (1964年)
金熊獎

《乾旱的夏天》(土爾其,梅廷·埃爾克桑)

評委會特別獎

《步槍》(巴西,魯伊·格拉)

最佳導演獎

薩蒂亞吉特·雷伊(印度,《大城市》)

最佳男演員獎

羅德·施泰格爾(美國,《當鋪》)
最佳女演員獎

左幸子(日本《她與他》)

第15屆(1965年)
金熊獎

《阿爾伐城》(法國,讓-呂克•戈達爾)

評委會特別獎

《幸福》(法國,阿涅斯·瓦爾達)

《冷麵驚魂》(波蘭,羅曼·波蘭斯基)

最佳導演獎

薩蒂亞吉特·雷伊(印度,《孤獨的妻子》)
最佳男演員獎

李·馬文(美國,《女賊金絲貓》)
最佳女演員獎

瑪德赫·傑芙麗(印度,《莎士比亞式的人》)


第16屆 (1966年)
金熊獎

《死胡同》(波蘭,羅曼·波蘭斯基)

評委會特別獎

《追捕逃亡者》(瑞典)

《沒有時間打狐狸》(德國,彼得·沙莫尼)

最佳導演獎

卡洛斯·紹拉(西班牙,《狩獵》)
最佳男演員獎

讓-皮埃爾·利奧德(法國,《男歡女愛》)
最佳女演員獎

羅拉·奧布萊特(美國,《老爺愛上一隻鴨》)

第17屆 (1967年)
金熊獎

《出發》(波蘭,耶日·斯科利莫夫斯基)

評委會特別獎

《明年這個時候》(德國)

《女收藏家》(法國,埃裡克·侯麥)

最佳導演獎

茲沃金·巴夫洛維奇(南斯拉夫,《耗子造反》)
最佳男演員獎

米歇爾·西蒙(法國,《老人與孩子》)
最佳女演員獎

伊迪絲·埃文絲(英國,《傳播謠言的人》)

第18屆 (1968年)
金熊獎

《誰看見他死了》(瑞典,楊·杜裡爾)

評委會特別獎

《生活的標記》(德國,維爾納·赫爾措格)
《無辜的未保衛者》(南斯拉夫,杜尚·馬卡維耶夫)
《像戀愛一樣》(法國,恩佐·穆子)

最佳導演獎

卡洛斯·紹拉(西班牙,《小鎮薄荷汁》)

最佳男演員獎

讓·路易斯·特蘭蒂昂(法國,《說謊的人》)
最佳女演員獎

斯特芬·奧蘭德(法國,《雌鹿》)


第19屆 (1969年)
金熊獎

《開始工作》(南斯拉夫,澤利米爾·基歐尼克)
銀熊獎

《夫人,我是一頭大象》(德國,佩特·薩德克)
《一片安靜的地方》(義大利,艾伯圖·格裡麥爾迪)
《巴西2000年》(巴西)
《小祝福》(美國,布賴恩·德·帕爾瑪)
《瑞典製造》(瑞典,本格特·福斯隆德)

第20屆(1970年)

本屆未正式評獎


第21屆 (1971年)
金熊獎

《芬奇·康蒂尼斯的花園》(義大利,維多裡奧·德·西卡)

評委會特別獎

《十日談》(義大利,彼埃爾·保羅·帕索裡尼)

最佳導演獎

(空缺)
最佳男演員獎

讓·加賓(法國,《貓》)
最佳女演員獎

雪莉·麥克琳(美國,《絕望的人物》)
西蒙·西涅萊(法國,《貓》)

   

第22屆 (1972年)
金熊獎

《坎特伯雷故事集》(義大利,彼埃爾·保羅·帕索裡尼)

評委會特別獎

《醫院》(美國,阿瑟·希勒)

最佳導演獎

讓-皮埃爾·布蘭(法國,《老處女》)
最佳男演員獎

阿伯特·索迪(義大利,《為什麼》)
最佳女演員獎

伊莉莎白·泰勒(美國,《漢默·史密斯出走》)

第23屆 (1973年)

金熊獎

《遠方的雷聲》(印度,薩蒂亞吉特·雷伊)
銀熊獎

《七個瘋子》(阿根廷,萊奧博爾德·託雷-尼爾森)
《穿一隻黑鞋的人》(法國,伊維斯·羅勃特)
《一絲不掛要受罰》(巴西,阿納爾多·賈波)
《離別聖誕節》(英國,戴維·海明斯)
《專家》(德國,諾伯特·可可曼)    
最佳導演獎

安德烈·卡耶特(法國,《冒煙的地方》)

最佳男演員獎

(空缺)

最佳女演員獎

(空缺)


第24屆 (1974年)

金熊獎

《達迪·克拉維茨的學徒》(加拿大,約翰·凱梅尼)
銀熊獎

《靜謐的生活》(伊朗,蘇赫瑞博·斯哈西德·薩雷斯)

《巴塔戈尼亞的叛亂》(阿根廷,赫克特·奧利維拉)
《小馬爾科姆》(英國,斯圖爾特·庫柏)
《以人民的名義》(德國,歐塔卡爾·瑞茲)
《麵包和巧克力》(義大利,毛瑞茲歐·婁迪費)
評委會特別獎

《聖保羅的鐘表匠》(法國,貝特朗·塔維尼埃)

最佳男演員獎

安託尼奧·弗蘭茲(《最近的親屬》)

最佳女演員獎

瑪諾·萬科諾娃(《一年的情人》)

第25屆(1975年)
金熊獎

《養女》(匈牙利,曼特雷·米斯萊斯)
評委會特別獎

《太上皇》(英國,斯圖爾特·庫柏)

《杜邦先生》(法國,吉塞·瑞布隆)

最佳導演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蘇聯,《童年過後一百天》)

最佳男演員獎

瓦拉斯蒂米爾·布羅德斯基(德國,《說謊者雅格布》)
最佳女演員獎

田中絹代(日本,《望鄉》)


第26屆(1976年)
金熊獎

《水牛比爾和印第安》(美國,羅伯特·奧特曼)
銀熊獎

《石頭花園》(伊朗,帕爾維茲·沙亞德)
《沒有名字的人》(匈牙利,拉茨羅·魯格西)

《卡諾阿事件》(墨西哥,費力帕·卡澤斯)

最佳導演獎

馬裡奧·莫尼切裡(義大利,《親愛的米歇爾》)
最佳男演員獎

格哈德·奧爾辛斯基(義大利,《失去的生命》)
最佳女演員獎

捷德維嘉·巴蘭斯卡(波蘭,《夜與日》)

第27屆(1977年)

金熊獎

《升華》(蘇聯,拉莉薩·舍皮蒂柯)

銀熊獎

《砌磚工人》(墨西哥,荷格·方斯)

《一項奇怪的任務》(匈牙利,保·桑德爾)

評委會特別獎

《也許是魔鬼》(法國,羅伯特·布萊松)

最佳導演獎

曼努艾爾·古鐵雷斯·阿拉貢(古巴,《黑轎》)
最佳男演員獎

費爾南多·戈麥茲(西班牙,《隱士》)
最佳女演員獎

莉莉·湯姆琳(美國,《夜戲》)


第28屆(1978年)
金熊獎

《鮭魚》(西班牙,何賽·路易斯·加西亞·桑加斯)

《馬克思的話》(西班牙,艾米略·馬丁·拉薩洛)

評委會特別獎

《陷落》(巴西,魯伊·格拉)

最佳導演獎

喬治·杜爾吉羅夫(保加利亞,《優勢》)
最佳男演員獎

克萊格·拉塞爾(加拿大,《殘暴》)
最佳女演員獎

吉納·羅蘭茲(美國,《首演之夜》)


第29屆(1979年)
金熊獎

《大衛》(德國,彼得·利林塔爾)

評委會特別獎

《亞歷山大——為什麼》(埃及,尤瑟夫·夏因)

最佳導演獎

阿斯特裡德·詹森(丹麥,《冬季兒童》)
最佳男演員獎

米歇爾·普拉西多(義大利,《埃涅斯託》)
最佳女演員獎

漢娜·許古拉(德國,《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


第30屆(1980年)
金熊獎

《巴勒莫或沃爾夫斯伯格》(德國,韋納·修赫特)
《中心地帶》(美國,理察·皮爾斯)
評委會特別獎

《請求庇護》(義大利,傑奎琳·費若瑞)

最佳導演獎

伊斯特萬·薩伯(匈牙利,《信任》)

最佳男演員獎

安德烈·賽韋林(波蘭,《嚮導》)
最佳女演員獎

雷娜特·克勒斯內(德國,《索洛·蘇尼》)

第31屆 (1981年)
金熊獎

《快、快》(西班牙,卡洛斯·紹拉)

評委會特別獎

《尋找饑荒》(印度,莫利奈·森)

最佳導演獎

馬庫斯·伊姆霍夫(瑞士,《船已滿員》)
最佳男演員獎

阿納託裡·索洛米欣(蘇聯,《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中的26天》)
傑克·萊蒙(美國,《禮物》)
最佳女演員獎

巴巴拉·格拉波夫斯卡(波蘭,《狂熱》)

第32屆 (1982年)
金熊獎

《維羅尼卡·福斯的欲望》(德國,維爾納·赫爾措格)

評委會特別獎

《顫抖》(波蘭,沃西奇·馬克澤維奇)

最佳導演獎

馬裡奧·莫尼切裡(義大利,《格裡羅侯爵》)
最佳男演員獎

米歇爾·比科裡(法國,《奇異事件》)
斯特蘭·斯卡爾斯高(《愚蠢的謀殺者》)
最佳女演員獎

卡特琳·莎斯(德國,《一年的擔保》)

第33屆 (1983年)

金熊獎

《權勢》(英國,愛德華·班奈特)
《蜂巢》(西班牙,馬裡奧·加謬)

評委會特別獎

《赫卡裡的旺季》(土耳其,伊登·紀瑞爾)

《寂靜的海洋》(奧地利)

最佳導演獎

埃裡克·侯麥(法國,《海灘上的寶琳》)
最佳男演員獎

布魯斯·德恩(美國,《錦標賽季節》)
最佳女演員獎

葉夫蓋妮亞·格魯申科(蘇聯,《應求的愛》)

第34屆 (1984年)
金熊獎

《愛的激流》(美國,約翰·卡索維茨)
銀熊獎

《摩根在阿拉巴馬》(德國)

《瑞梅提科》(希臘)
評委會特別獎

《骯髒可笑的戰爭》(阿根廷,阿亞拉·費爾南多)

最佳導演獎

埃託雷·斯科拉(義大利,《舞廳》)

最佳男演員獎

阿爾伯特·芬尼(英國,《服裝師》)
最佳女演員獎

伊利娜·丘裡科娃(蘇聯,《戰地浪漫曲》)

第35屆(1985年)
金熊獎

《女人和陌生人》(德國,賴納·西蒙)
《韋瑟比》(英國,大衛·海爾)

銀熊獎

《強盜的女兒羅尼娜》(瑞典)

評委會特別獎

《夢想的花》(匈牙利,拉茨羅·魯格西)

最佳導演獎

羅伯特·本頓(美國,《我心深處》)
最佳男演員獎

費爾南多·戈麥茲(西班牙,《史蒂科》)
最佳女演員獎

喬·甘迺迪(澳大利亞,《邪惡的世界》)

第36屆(1986年)
金熊獎

《大審判》(德國,雷諾·霍夫)

銀熊獎

《卡拉瓦喬》(英國,德裡克·賈曼)

《長槍權三》(日本,筱田正浩)

評委會特別獎

《人潮過後》(義大利,南尼·莫瑞提)

最佳導演獎

格奧爾基·申格拉亞(蘇聯,《一個青年作曲家的旅程》)
最佳男演員獎

頓西爾·庫蒂茲(以色列,《小羊的微笑》)
最佳女演員獎

夏洛特·瓦郎德麗(法國,《紅色的吻》)

馬塞莉亞·卡爾塔肖(巴西,《明星的時刻》)

第37屆(1987年)
金熊獎

《主題》(蘇聯,格列布·潘菲洛夫)

銀熊獎

《次神的孩子》(美國)

評委會特別獎

《海洋和毒品》(日本,熊井啟)

最佳導演獎

奧利弗·斯通(美國,《野戰排》)
最佳男演員獎

吉馬·馬裡亞·沃倫特(義大利,《莫羅事件》)
最佳女演員獎

安娜·比阿特裡茲·諾格拉(巴西,《岸邊》)


第38屆(1988年)
金熊獎

《紅高粱》(中國,張藝謀)
銀熊獎

《債務》(阿根廷,胡裡奧·蘭西納)

評委會特別獎

《女政委》(蘇聯,亞歷山大·阿斯科多夫)

最佳導演獎

諾曼·傑維森(美國,《神經錯亂》)
最佳男演員獎

維爾格·波塞(德國,《同甘共苦》

曼弗雷德·莫克(德國,《同甘共苦》)
最佳女演員獎

霍利·亨特(美國,《廣播新聞》)

第39屆(1989年)
金熊獎

《雨人》(美國,巴裡·萊文森)
銀熊獎

《阿維亞的夏天》(以色列,吉拉·阿爾瑪戈)

評委會特別獎

《晚鐘》(中國,吳子牛)

最佳導演獎

杜桑·哈納克(捷克,《我愛,你愛》)
最佳男演員獎

吉恩·哈克曼(美國,《燃燒的密西西比》)
最佳女演員獎

伊莎貝爾·阿佳妮(法國,《羅丹的情人》)

第40屆(1990年)
金熊獎

《八音盒》(美國,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
《被拴住的雲雀》(捷克,伊利·門澤爾)
銀熊獎

《走出來》(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

《虛弱綜合症》(蘇聯,穆拉託娃)

最佳導演獎

麥可·弗爾赫文(德國,《討厭的女孩子》)  
最佳個人表演獎

伊恩·格倫(《無聲的叫喊》)
最佳聯袂表演獎

潔西卡·坦迪(美國,《為黛茜小姐開車》)
摩根·弗裡曼(美國,《為黛茜小姐開車》)
傑出個人成就獎

《本命年》(中國,謝飛)

第41屆(1991年)

金熊獎

《微笑之家》(義大利,馬爾科·費雷裡)

評委會特別獎

《判決》(義大利,馬可·貝洛奇奧)

《撒旦》(蘇聯,維多克·阿里斯託夫)

最佳導演獎

裡奇·託納奇(義大利,《極端分子》)

喬納森·德米(美國,《沉默的羔羊》)
最佳男演員獎

梅納德·埃基亞西(英國,《詹森先生》)
最佳女演員獎

維多利亞·阿布裡爾(西班牙,《情人》)

第42屆(1992年)
金熊獎

《大峽谷》(美國,勞倫斯·卡斯丹)

評委會特別獎

《甜蜜的艾瑪,親愛的波比》(匈牙利,伊斯特萬·薩伯)

最佳導演獎

楊·杜裡爾(瑞典,《船長》)
最佳男演員獎

阿姆·繆勒斯塔(美國/德國,《烏茨》
最佳女演員獎

張曼玉(中國香港,《阮玲玉》)

雪莉·麥克琳(美國,《蘇薩茨卡夫人》)

最佳攝影獎

皮拉爾·米羅(西班牙,《貝爾特尼布羅斯》)

最佳處女作獎

《邊境》(智利,裡卡爾多·拉拉因·比內多)

國際影評人獎

《冬天的故事》(法國,埃裡克·侯麥)

《波希米亞生活》(芬蘭,阿基·考裡斯馬基)

《愛德華二世》(英國,德裡克·賈曼)

第43屆(1993年)
金熊獎

《香魂女》(中國,謝飛)

《喜宴》(中國臺灣,李安)

評委會特別獎

《亞利桑納之夢》(南斯拉夫,埃米爾·庫斯杜裡卡)

最佳導演獎

安德烈·貝京(英國,《水泥花園》)
最佳男演員獎

丹澤爾·華盛頓(美國,《馬爾科姆X》)
最佳女演員獎

米歇爾·菲佛(美國,《愛情田園》)

銀熊獎特別獎

《失眠者的太陽》(喬治亞)

《桑巴,持拉奧》(布吉納法索、法、瑞士)

終身成就獎

格利高裡·派克(美國演員)

比利·懷爾德(美國導演)

第44屆(1994年)
金熊獎

《因父之名》(愛爾蘭,吉姆·謝裡登)
銀熊獎特別獎

《狗的年齡》(法國,西蒙·阿蘭諾維奇)

《吸菸/不吸菸》(法國,阿侖·雷奈)

評委會特別獎

《草莓與巧克力》(古巴,託馬斯·古鐵雷斯·阿里、胡安·卡洛斯·塔比歐)

最佳導演獎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蘭,《白色》)
最佳男演員獎

湯姆·漢克斯(美國,《費城故事》)
最佳女演員獎

克裡茜·洛克(英國,《折翼母親》)

第45屆(1995年)
金熊獎

《誘餌》(法國,貝特朗·塔維尼埃)

評委會特別獎

《煙》(中國香港,王穎)

最佳導演獎

理察·林克萊特(美國,《日出之前》)
最佳男演員獎

保羅·紐曼(美國,《大智若愚》)
最佳女演員獎

蕭芳芳(中國香港,《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題材和風格)

《一個旅客的戲劇》(俄羅斯,瓦季姆·阿勃德拉希託夫)

最佳視覺成就獎

《紅粉》(中國,李少紅)

終身成就獎

阿蘭·德隆(法國演員)

第46屆(1996年)
金熊獎

《理智與情感》(中國臺灣,李安)

評委會特別獎

《教室別戀》(丹麥,伯·威德伯格)

最佳導演獎

嚴浩(中國香港,《太陽有耳》)

理察·隆克萊因(英國,《理查三世》)
最佳男演員獎

西恩·潘(美國,《死囚上路》)
最佳女演員獎

阿諾克·格林伯格(法國,《我的男人》)

第47屆(1997年)
金熊獎

《性書大亨》(美國,米洛斯·福爾曼)

評委會特別獎

《河流》(中國臺灣,蔡明亮)

最佳導演獎

埃裡克·赫曼(義大利,《吉瑪港》)
最佳男演員獎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美國,《羅密歐與朱麗葉》)
最佳女演員獎

朱麗葉·比諾什(美國,《英國病人》)

第48屆(1998年)
金熊獎

《中央車站》(巴西,瓦爾特·薩列斯)

評委會特別獎

《搖尾狗》(美國,巴裡·萊文森)

最佳導演獎

尼爾·喬丹(愛爾蘭,《屠夫男孩》)
最佳男演員獎

塞繆爾·傑克遜(美國,《傑基·布朗》)
最佳女演員獎

費爾南多·蒙特妮格羅(巴西,《中央車站》)

第49屆(1999年)
金熊獎

《細細的紅線》(美國,特倫斯·馬利克)

評委會特別獎

《敏郎悲歌》(丹麥,索倫·克拉-雅克布森)

最佳導演獎

史蒂芬·弗雷斯(英國,《高低鎮》)
最佳男演員獎

麥可·格維斯戴克(德國,《晚的形狀》)

最佳女演員獎

瑪麗婭·施萊德(德國,《艾米與豹》)

朱莉安·柯勒爾(德國,《艾米與豹》)

第50屆(2000年)
金熊獎

《木蘭花》(美國,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評委會特別獎

《我的父親母親》(中國,張藝謀)

評委會獎

《百萬美元大酒店》(德國,維姆·文德斯)

最佳導演獎

米洛斯·福爾曼(美國,《月亮上的男人》)
最佳男演員獎

丹澤爾·華盛頓(美國,《颶風》)
最佳女演員獎

娜德婭·馬爾(德國,《打開心門向藍天》)
比比安娜·貝蓋勞(德國,《打開心門向藍天》)

第51屆(2001年)
金熊獎

《親密》(法國,帕特裡斯·謝羅)

評委會大獎

《十七歲的單車》(中國,王小帥)

評委會獎
《初級義大利文》(丹麥,朗·謝菲格)

最佳導演獎

林正盛(中國臺灣,《愛你愛我》)
最佳男演員獎

本尼西奧·德爾·託羅(美國,《毒品網絡》) 
最佳女演員獎

克裡·福克斯(法國,《親密》)

 
第52屆(2002年)

金熊獎

《千與千尋》(日本,宮崎駿)

《血色星期天》(英國/愛爾蘭,保羅·格林格拉斯)
評委會大獎

《炙燒點》(德國,安德裡亞斯·德雷森)

最佳導演獎

歐塔·依奧塞裡安尼(法國,《星期一早晨》)
最佳女演員獎

哈裡·貝瑞(美國,《死囚之舞》)
最佳男演員獎

雅克·甘布林(法國,《通行證》)

終身成就獎

羅伯特·奧特曼(美國導演)

克勞邊婭·卡蒂奈絲(義大利女演員)

第53屆(2003年)

金熊獎

《塵世之間》(英國,麥可·溫特伯頓)

銀熊獎

《改編劇本》(美國,斯派克·瓊斯)

最佳導演獎

帕特裡斯·謝羅(法國,《他的兄弟》)

藝術貢獻銀熊獎

《盲井》(中國,李揚)

最佳男演員

薩姆·洛克威爾(美國,《危險思想的自白》)

最佳女演員獎

梅麗爾·斯特裡普(美國,《時時刻刻》)

妮可·基德曼(美國,《時時刻刻》)

朱麗安·摩爾(美國,《時時刻刻》)

第54屆(2004年)

金熊獎

《繼續向前》(德國,費斯·阿金)

銀熊獎

《失去的擁抱》(阿根廷,丹尼爾·波曼)

最佳導演獎

金基德(韓國,《撒瑪利婭的女孩》)

最佳男演員獎

丹尼爾·亨德勒(阿根廷,《失去的擁抱》)
最佳女演員獎

凱特琳娜·桑迪諾·莫雷諾(哥倫比亞,《瑪利亞》)
查理茲·塞隆(美國,《女魔頭》)
突出藝術貢獻獎

《破曉》全體演員(瑞典)

第55屆(2005年)

金熊獎

《卡耶裡沙的卡門》(南非,馬克·唐福德-梅)

銀熊獎

《孔雀》(中國,顧長衛)

最佳導演獎
馬克·羅斯曼(德國,《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
最佳男演員獎
盧·泰勒·普奇(美國,《吸拇指的人》)
最佳女演員獎
朱麗婭·珍蘇琪(德國,《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
最佳藝術貢獻獎
《天邊一朵雲》(中國臺灣,蔡明亮)

第56屆(2006年)

金熊獎

《格巴尼察》(波士尼亞,亞斯米拉·茲巴尼奇)

銀熊獎

《越位》(伊朗,賈法·帕納西)

《肥皂劇》(丹麥/瑞典,佩妮萊·菲舍爾)

最佳導演獎
麥可·溫特伯頓、馬特·懷特克魯斯(英國,《關塔那摩之路》)
最佳男演員獎
莫裡茲·布雷多(德國,《基本粒子》)
最佳女演員獎
桑德拉·烏勒(德國,《安魂曲》)
最佳藝術貢獻獎
《自由意志》(德國,馬蒂亞斯·格拉斯納)

最佳處女作獎

《肥皂劇》(丹麥/瑞典,佩妮萊·菲舍爾)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伊莎貝爾》(金培達,中國香港)

傑出電影藝術創新獎

《看上去很美》(中國,張元)

終身成就獎

伊萬·麥克蘭

安傑伊·瓦伊達(波蘭導演)

第57屆(2007年)

金熊獎

《圖雅的婚事》(中國,王全安)

銀熊獎

《其他》(法國/阿根廷/德國,艾瑞爾·羅特)

最佳導演獎
約瑟夫·希達(以色列,《波弗特》)
最佳男演員獎
胡裡奧·查維茲(法國/阿根廷/德國,《其他》)
最佳女演員獎
尼娜·霍斯(德國,《耶拉》)
最佳藝術貢獻獎
《牧羊人》全體演職員(美國)

最佳處女作獎

《Vanaja》(印度/美國,熱內什·多莫帕裡)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哈勒姆》(英國,大衛·馬肯茲)

傑出電影藝術創新獎

《電子人也無所謂》(韓國,樸贊鬱)

終身成就獎

阿瑟·佩恩(美國導演)

第58屆(2008年)

金熊獎

《精銳部隊》(巴西,何塞·帕蒂爾哈)

銀熊獎

《標準流程》(美國,埃羅爾·莫裡斯)

最佳導演獎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美國,《血色將至》)
最佳男演員獎

瑞扎·納基(伊朗,《麻雀之歌》)
最佳女演員獎

薩利·哈瓦金斯(英國,《無憂無慮》)

最佳編劇獎

《左右》(中國,王小帥)
最佳藝術貢獻獎
《血色將至》(美國)

最佳處女作獎

《公園和愛的旅館》(日本)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血色將至》(美國,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終身成就獎

弗朗切斯科·羅西(義大利導演)

第59屆(2009年)

金熊獎

《傷心的奶水》(西班牙,克洛蒂亞·洛薩)

銀熊獎

《暗戀》(烏拉圭/德國,阿德裡安·貝尼茲)

《其他人》(德國,瑪倫·阿德)

最佳導演獎

阿斯哈·法哈蒂(伊朗,《關於伊麗》)
最佳男演員獎

索提古·庫亞特(法國,《倫敦的河》)
最佳女演員獎

貝吉特·米妮克美爾(德國,《其他人》)

最佳編劇獎

《信使》(美國,歐容·莫維曼)
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
《卡塔琳·瓦爾加》(羅馬尼亞/英國/匈牙利,彼得·斯特克蘭德)

最佳處女作獎

《暗戀》(烏拉圭/德國,阿德裡安·貝尼茲)

最佳處女作獎推薦獎

《那個女孩》

終身成就獎

莫裡斯·雅爾(法國電影配樂)

第60屆(2010年)

金熊獎

《蜂蜜》(土耳其,賽米·卡普拉諾格魯)

銀熊獎

《口哨》(羅馬尼亞/瑞典,弗洛林·瑟班)

最佳導演獎

羅曼·波蘭斯基(波蘭,《影子寫手》)
最佳男演員獎

格裡高利·多比亞津(俄羅斯,《我是如何結束這個夏天的》)

蘇格·普斯科帕裡斯(俄羅斯,《我是如何結束這個夏天的》)
最佳女演員獎

寺島忍(日本,《毛毛蟲》)

最佳編劇獎

《團圓》(中國,王全安,金娜)

攝影機獎(榮譽獎)

《弟弟》(日本,山田洋次)
傑出藝術成就(攝影)銀熊獎

《我是如何結束這個夏天的》(俄羅斯)

最佳處女作獎

《SEBE》(巴巴克)

終身成就獎

沃爾夫岡·科爾海斯(德國編劇)

漢娜·奇古拉(德國女演員)

第61屆(2011年)

金熊獎

《一次別離》(伊朗,阿斯哈·法哈蒂)

銀熊獎

《都靈之馬》(匈牙利,貝拉·塔爾)

最佳導演獎

烏利胥·柯雷(德國,《嗜睡症》)
最佳男演員獎

三位男演員(伊朗,《一次別離》)

最佳女演員獎

兩位女演員(伊朗,《一次別離》)

藝術貢獻獎(攝影)

(《獎賞》,墨西哥)

藝術貢獻獎(美術)

(《獎賞》,墨西哥)

最佳編劇獎

《血之救贖》(導演,喬舒華·瑪斯頓)

最佳處女作獎

《在冰上》

最佳處女作特別榮譽獎

《無父之人》

《守衛》

終身成就獎

阿明·繆勒·斯塔爾(德國)

第62屆(2012年)

金熊獎

《凱撒必須死》(義大利,塔維尼亞兄弟)

銀熊獎

《只是風》(匈牙利,本尼德克·菲利格夫)

最佳導演獎

克利斯蒂安·佩措爾德(德國,《芭芭拉》)

最佳男演員獎

麥德斯·米科爾森(《皇室風流史》)

最佳女演員獎

瑞秋·瑪瓦贊(加拿大,《戰地巫師》)
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

盧茨·賴特邁爾(德國,《白鹿原》)

最佳編劇獎

《皇室風流史》

最佳處女作獎

Boudewijn Koole(荷蘭,《Kauwboy》)

最佳處女作獎特別獎

《姐姐》

終身成就獎

梅麗爾·斯特裡普(美國演員)

第63屆(2013年)

金熊獎

《嬰兒式》(羅馬尼亞,卡林·皮特·內策爾)

銀熊獎

《渺生一頁》(波赫,丹尼斯·塔諾維奇)

最佳導演獎

大衛·戈登·格林(美國,《雪崩王子》)

最佳男演員獎

納茲夫·穆吉奇(《渺生一頁》)

最佳女演員獎

寶琳娜·加西亞(《葛洛莉亞》)

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

《和諧教程》(阿茲茲·扎穆巴吉耶夫)

最佳編劇獎

賈法·帕納西(伊朗,《閉幕》)

特別獎

《應許之地》(美國,格斯·范·桑特)

《嫌犯萊拉》(德國,皮亞·馬萊斯)

最佳處女作獎

《火箭》

最佳處女作獎特別獎

《塔巴圖的戰爭》

終身成就獎

克勞德·朗茲曼(法國導演)

第64屆(2014年)

金熊獎

《白日焰火》(中國,刁亦男)

銀熊獎

《布達佩斯大飯店》(美國,韋斯·安德森)

最佳導演獎

理察·林克萊特(美國,《少年時代》)

最佳男演員獎

廖凡(中國,《白日焰火》)

最佳女演員獎

黑木華(日本,《小小的家》)

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

《推拿》(中國,婁燁)

最佳編劇獎

《十字車站》(德國)

最佳處女作獎

《Güeros》

終身成就獎

肯·羅奇(英國導演)

第65屆(2015年)

金熊獎

《計程車》(伊朗,賈法·帕納西)

銀熊獎

《神父俱樂部》(智利,帕布羅·拉拉因)

最佳導演獎

杜拉·朱德(《幹得好!》,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法國)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身體》,波蘭)

最佳男演員獎

湯姆·康特奈(英國,《45年》)

最佳女演員獎

夏洛特·蘭普林(英國,《45年》)

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

《電子云層下》(俄羅斯/烏克蘭/波蘭)

《維多利亞》(德國)

最佳編劇獎

派屈克·古茲曼(智利,《珍珠紐扣》)

最佳處女作獎

《六百裡》(墨西哥)

終身成就獎

維姆·文德斯(德國導演)

李名,電影編劇、導演。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現已完成了多部知名影視作品,受到業內和市場的歡迎。

關注「李名電影工作室」,有好劇本、好故事!

微信號:lmfilm

微信個人號:24407107

郵箱:xfsm78@163.com

歡迎打賞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李名電影工作室#更多劇本

相關焦點

  • 享譽國際,在威尼斯、柏林、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的演員和作品
    歐洲的三大國際電影節,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作為全球數以百計的電影節的代表,三大電影節的主旨: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獲獎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關注度、高知名度,個性和創新是三大電影節鼓勵的重要方向。
  • 2019年第69屆柏林電影節 獲獎名單
    前言每年的2月份是「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開幕的時期,作為三大國際電影節當中最早開始的一個,每一年關注到的柏林電影節,相當於世界電影真正意義上開年的新片大展在本次獲獎名單當中,法國、德國和以色列合拍的電影《同義詞》成為了本次獎項的最大贏家,拿下了最終的最佳影片金熊獎,影片用非常大尺度的同性情節以及身份認同贏得了評審團的青睞,就好比去年的《不要碰我》一般,柏林電影節近兩年的最佳影片
  • 歷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1946-2015)
    歷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1946-2015)《你應該了解的100位電影大師》即將連載完畢,接下來連載
  • 2017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完整版】
    德國當地時間2月18日晚,第67屆柏林電影節閉幕,在獎項方面,雖然國產動畫片《好極了》獲得了一致好評,但仍然顆粒無收,張震在《龍先生》的表演也沒有獲得評委的青睞,華語片與演員全部折戟。下面是本次柏林電影界獲獎名單:  好極了  最佳影片《肉與靈》( On Body and Soul )   評委會大獎《菲麗希緹》(Félicité)   阿爾弗雷德鮑爾獎《糜骨之壤》(Spoor)   最佳導演阿基-考裡斯馬基《希望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Hope)   最佳男演員喬治
  • 70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 伊朗電影《無邪》獲金熊獎
    最佳影片金熊獎《無邪》北京時間3月1日02:00,第70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公布。德國、捷克、伊朗合拍的電影《無邪》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韓國電影則再拿國際重要獎,洪尚秀憑藉《逃走的女人》獲得本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韓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獎上持續發光。
  • 三大國際電影節
    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全球國際A類電影節。它們分別是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51年第1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辦及頒獎情況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今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也遭遇到推遲舉辦的可能,這是電影節近四十年來所面臨的未有之可能衝擊,也是影展發展歷史上首次遭遇流行病影響的非常事件,但歷屆影展均在8月至9月舉辦,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影展正常舉辦尚有可能。且拭目以待。
  • ​《十二怒漢》歷屆金熊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1951-2020)
    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屆金熊獎最佳影片:(1951-2020)第七十屆(2020年)《無邪 شیطان وجود ندارد》本片真是又叫好又叫座,十分風光地摘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等多個國際大獎,而在日本國內也囊獲了不少獎項,票房則達到了破記錄的300億日元。
  • 2015年最全電影節獲獎名單
    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2015-05-25 17:55:14 來源: 滬江英語The Coen brothers and their jury awarded the Palme d'Or at today's closing ceremony.
  • 歷屆金熊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在線看(1951-2020)
    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屆金熊獎最佳影片:(1951-2020)第七十屆(2020年)《無邪 شیطان وجود ندارد》本片真是又叫好又叫座,十分風光地摘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等多個國際大獎,而在日本國內也囊獲了不少獎項,票房則達到了破記錄的300億日元。
  • 歷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獲獎作品(獨家整理)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創立於1951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 柏林電影節決定消除性別區分,但女演員可能更難獲獎了
    8月24日,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宣布,取消既有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兩個獎項,新增「最佳主角獎」和「最佳配角獎」。「我們認為不應該區分性別,而應該單純依據演技的優劣來評判演員是否得獎」,柏林電影節主辦方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說。他們希望以此表明支持消除性別區分的堅決態度。
  • 柏林電影節決定消除性別區分,但女演員可能更難獲獎了
    8月24日,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宣布,取消既有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兩個獎項,新增「最佳主角獎」和「最佳配角獎」。「我們認為不應該區分性別,而應該單純依據演技的優劣來評判演員是否得獎」,柏林電影節主辦方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說。他們希望以此表明支持消除性別區分的堅決態度。
  • 柏林國際電影節歡慶70周年慶典
    最長的參賽電影和最短的柏林電影節1951年6月6日,柏林斯特克利茨區,替坦尼亞宮電影院。尤為隆重的開幕式:柏林愛樂樂團演奏音樂;柏林市長恩斯特·羅伊特(Ernst Reuter)親自出席並發言。之後柏林電影節放映了歷史上的第一部影片,希區柯克導演的《蝴蝶夢》(Rebecca),這部電影早在1940年就拍攝完畢,非常叫座,但當天卻是在德國首映。
  • 聚焦兩岸親情 柏林電影節《團圓》獲獎
    聚焦兩岸親情 柏林電影節《團圓》獲獎 2014年08月01日 10:37:03  來源:北青網
  • 2020年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始徵片了!
    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將於電影節將於2020年2月20日—3月1日在德國柏林舉行。在其本土之外尚未發行的正常長度影片。沒有參加過其他國際電影節,沒有在電視、網際網路上進行過播放,沒有在原籍以外的國家進行過商業放映;電影節官網:https://www.berlinale.de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與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 真正的國際A類電影節
    (這才是真正的電影節大咖)第92屆奧斯卡不久前才落下帷幕,很多小夥伴可能覺得奧斯卡就代表了電影屆的至高榮譽,其實它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它本質上是一個美國本土的學院獎項而在電影領域,最具權威的還是國際A類電影節。這類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在國際範圍內擁有公信力!1、威尼斯電影節,位於義大利威尼斯,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宗旨在於「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以「藝術性」作為評判標準。
  • 奧斯卡吧評選柏林電影節金熊遺珠
    歷屆金熊獎投票馬上開啟。柏林主競賽的評選總體不錯的,特別在其明確的政治意識理念下。這些「遺珠」經典往往並未空手而歸,箇中不乏因強強相遇而未登頂之遺憾。有趣的是,拿得最多的是導演獎和女演員獎。《第一頭牛》凱莉·萊卡特2020年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未獲獎評審團:傑瑞米·艾恩斯、貝熱尼絲·貝喬、貝帝娜·布洛肯佩、安娜瑪麗·雅西爾、肯尼思·洛納根、盧卡·馬裡內利、小克萊伯·門多薩金熊獎: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無邪》
  • 亮點都在這裡了|2015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前瞻
    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即將於當地時間2月5日舉行,作為國際三大電影節之一,柏林好像一直沒有獲得那麼多的關注。
  • 2019柏林國際電影節,張藝謀王小帥王全安角逐金熊獎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將於2019年2月7日-17日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