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科新生的申請截止越來越近,轉學也漸漸進入備戰狀態。關於是不是要轉學,或者疫情的因素會不會影響大學對轉學生的招生政策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慧德留學整理了美國本科轉學常見的六大誤區,現在就來看一下你踩中了幾個?
一、現在不著急,還有時間?
這是轉學生的一種常見的心理,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往往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時間,不用急著去規劃,可以先享受一段時間大學生活再考慮轉學的事情。尤其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學生選擇了中美合作項目在國內度過自己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或者是上網課甚至乾脆延期,這種不同於往年正常大一的開學方式帶來了一種「非緊張」的錯覺。
然而從歷年的轉學案例來看,真正轉學成功的學生都是從大一開始就抱有堅定的轉學信念的學生。他們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就開始計劃自己要如何轉學,應該選擇什麼課程,參加何種類型的活動等等。因為轉學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只適合那些有決心並且準備充分的學生。因此,如果你要轉學那就千萬不要猶豫,從現在開始每一個學期每一節課都全力以赴,每一次考試每一個活動都充分準備,提前規劃,不給自己留一絲偷懶的餘地,只有這樣你才能轉到自己的dream school。
二、轉學比本科申請要求低?
誠然有部分大學的轉學分數要求確實沒有本科高,然而這基本只集中在四五十名之後的大學。相信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轉學的目標一定是本科申請時候曾經暢想過的TOP30,甚至是夢想中的藤校。
實際上對於TOP30的學校來說,轉學生的生源質量是不能與本科有很大差別的,因為一旦無法保障轉學生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甚至排名。所以當我們瀏覽TOP30學校的官網,我們會發現申請要求和錄取數據與本科新生幾乎無大差別。學校依然會看中標註成績,重視GPA,包括活動、推薦信等都在學校的審核範圍內,甚至大部分學校還是使用Common App系統,連學校的附加文書都與本科新生申請相同。
三、轉學不需要準備活動?
有相當一部分計劃轉學的學生曾向小編提到過他們認為轉學不需要活動。不得不說這可能代表大部分有轉學意向的學生的想法。然而實際上,轉學對於「活動」的要求更加嚴格。這裡提到的「活動」並非本科申請的概念,而是專業性更強,學術性更強,更能體現學習能力和未來職業規劃的實習、科研類活動。
這一轉變主要由於美國大學前兩年和後兩年的教學差別所導致的。眾所周知,美國大學在本科前兩年主要是通知教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探索想學的科目,如果在申請階段沒有目標可以選擇不定專業,入學之後也可以通過換專業來挑選自己的喜歡的方向。但是大部分學生轉學後即進入大三的專業課學習,所以大學審核時對於轉學生的專業是非常看重的,通常都會由不同的院系獨立審核。
因此,不同專業和院系對於活動的側重就有了區別,比如轉學時候想申請商科的學生就最好有各類商業相關的實習經歷,工程類的學生最好有工程項目相關的經歷,而理科類的學生最好有科研經歷。根據自己所選專業的不同來規劃活動才能在轉學申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因為疫情,轉學會變容易很多?
由於疫情影響,部分美國大學確實正遭遇招生和財政危機。然而,對於頂尖的大學來說,超過百億美元的校友捐贈基金足以維持他們日常運營。所以,認為頂尖大學由於疫情原因會大幅降低錄取標準的想法是不現實的。畢竟,名校並不會因為一些額外的學費收入就錄取一個實力平平的學生。 此外,頂尖大學的吸引力正在持續增加,錄取競爭也愈發激烈。有一種觀點很有意思,正是由於疫情影響經濟,激發了許多家庭的危機意識。精英家庭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頂尖大學的學歷和教育被視為一種延續家族興盛的「最好保險」。
此外,有實力的轉學申請者並不會減少。大部分中國轉學生是已經在美國大學就讀的學生,他們已經確定了在美國完成學業的意向。所以,有實力和有明確轉學意向的學生數量每年都是穩中有升的,因此競爭並不會減弱。
今年由於疫情,很多學子也都意識到了轉學是申請的「二次機會」,而這些學生並非泛泛之輩,有數據統計,他們大多來自於美國Top50的大學,並且立志轉入Top25的頂尖名校。
五、轉學文書簡單?
很多人對於轉學文書的了解只停留在「why transfer」這篇主文書上,認為相對於本科申請中五花八門的文書題目,轉學的文書題目簡單易懂,所以寫起來應該也很容易。但是從歷年的案例來看,在轉學文書上犯大錯誤的不在少數。很多學生在寫為什麼選擇轉學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目前就讀的學校貶低一番,然後表達一下對於所申請學校的仰慕,認為這樣的文書能很好地體現自己的轉學目標。
然而當申請者在文書中表達出對於學校的負面態度時,往往也給自己想申請的大學留下了極差的印象。在美國大學的文化中,雖然大學排名有所差別,但是每所學校都各有優勢,如果不是真正熱愛自己的大學為什麼會選擇就讀呢?
因此如何在轉學文書中正確的表達自己轉學的目標,如何準確的措辭就成為了一門很考驗水平的功課。有些條件很好的申請者就因為轉學文書的錯誤表達就失去了進入名校的機會。
六、網課都一樣?
這是很多學生和家長的誤區,他們把美國大學想成了一個高度標準化的教育體系。然而,每個美國大學的教學方式都有巨大的差別。這個差別更是被疫情無限擴大了。 首先,即使是網絡授課,學校的師資力量截然不同。頂尖大學擁有各領域頂尖的教授和科研人員,這並不會因為線上授課而影響其教學方式和質量。因此不同大學的學生接受的教育質量依舊大不相同。
除了教學方面,頂尖大學的附加資源並不會因為線上開學而受到很大影響。許多頂尖大學依舊積極為學生策劃課餘活動,包括幫助學生與其強大的校友網絡建立聯繫以及各種求職講座。許多學校社團也通過線上方式正常運營,而科研實驗室也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下有序開放。 此外,美國名校更加注重學生本身和學生的學習體驗。許多學校為學生增加了針對疫情和網課的心理諮詢,更有專門為學生和家長開設的在線答疑。在上個月美國移民局針對國際學生出臺不利政策之際,眾多名校聯手為國際學生發聲,有力證明了名校將全力保障國際學生的權益。
其次,不同學校的秋季學期的教學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學校選擇了全網課教學,有的學校選擇了純線下教學。其次,評分方式也有不同,有的仍然採用可選的「Pass/Fail」政策,有的採用強制性的「Pass/Fail」政策正常評分,有的則是正常評分。 因此,你一定要快速了解學校的政策並且明白這對你轉學來說意味著什麼。比如,如果你在現在的大學只能拿到「Pass/Fail」的成績,這意味著你的這個學期將沒有GPA,未來的大學將很難評估你在未來的學術表現。因此,你要考慮如何在其他方面展現自己的學術實力。
「危機意識」在疫情時代對於轉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疫情其實造成了留學生的教育體驗差距進一步擴大:你的競爭者可能正在更優秀的大學裡上著更優秀教授的課!沒有大學會過度考慮你的客觀因素,招生官只會關注你的發揮和表現。 因此,唯有全力以赴,才能獲取夢校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