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計算所設計全球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

2020-12-23 北方網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博士、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章披露,為更好地支持認知智能的發展,該團隊提出了國際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HyGCN。目前,介紹該晶片設計的相關論文已先後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國際頂級會議MICRO和HPCA上發表。

  「HyGCN,寓意向圖神經網絡的加速說『Hi』。」嚴明玉介紹道,圖神經網絡將深度學習算法和圖計算算法相融合,取長補短,能達到更優的認知與問題處理等能力,在搜索、推薦、風險控制等重要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現有的處理器晶片在執行圖神經網絡的計算中效率低下,其團隊前瞻性地展開面向圖神經網絡的加速晶片設計,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可行方案。

  讓機器「能理解、會思考」

  圖神經網絡被認為是推動認知智能發展強有力的推理方法,有望解決深度學習無法處理的關係推理、可解釋性等一系列問題,讓機器「能理解、會思考」。2019年後,圖神經網絡逐漸成為各人工智慧頂級會議的「熱詞」和研究熱點,眾多全球頂尖科技企業也已將圖神經網絡部署於數據中心中。

  「作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智能算法,圖神經網絡不僅在學術界被高度重視,也已然成為近年來工業界非常重要的應用之一。」嚴明玉介紹說,圖神經網絡能夠備受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青睞,歸功於其強大的數據和知識理解能力,以及關係推理能力。

  由於圖神經網絡在圖數據處理方面的特殊性,傳統用於加速神經網絡的晶片難以直接對圖神經網絡的執行提供高效計算支撐。嚴明玉解釋,以圖數據為輸入,融合了深度學習算法和圖計算算法的圖神經網絡具有與傳統神經網絡不一樣的執行行為,即「混合執行行為」。具體而言,規則執行行為和不規則執行行為共存於圖神經網絡中。「混合執行行為」對現有的處理器結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比如,GPU在應對不規則執行行為時極為低效。

  認知智能起飛的「推進劑」

  「為了應對圖神經網絡的混合執行行為,我們設計了新的處理器結構,以更高效地加速圖神經網絡的執行。」嚴明玉介紹說,HyGCN 晶片基於混合結構設計思想,分別為圖神經網絡的兩個主要執行階段——圖遍歷階段和神經網絡變換階段設計相應的加速引擎,並流水兩個引擎的執行。

  研究團隊的實踐證明,HyGCN晶片設計,能夠有效應對圖神經網絡圖遍歷階段的不規則性,並能利用神經網絡變換階段的規則性提高執行效率。

  「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有望成為AI『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我們基於12nm工藝,對HyGCN的晶片設計的核心部件在主流的圖神經網絡模型和圖測試數據集上進行了初步的評估。」嚴明玉介紹說,相對於運行在Intel至強伺服器CPU和英偉達V100 GPU的先進圖神經網絡軟體框架,HyGCN分別取得了數萬倍和60餘倍的能效提升。

  在「無人區」加快布局

  近年來,中科院計算所圍繞雲計算、晶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前沿IT領域開展研創產協同創新,完善我國在端、網、雲的計算基礎設施布局,並鼓勵通過技術轉移體現科研人員和科技成果的價值。

  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探索正挺向縱深。以中科院計算所為代表的中科院科研機構積極作為,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特別在以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智能科技的發展方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

  「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目前在國際上還是『無人區』,研究成果發表後得到了業界認可。」嚴明玉表示,目前中科院計算所正加快對HyGCN科技成果進行孵化,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能力,推動各行各業從信息化向智慧化升級。

  應用空間巨大

  圖神經網絡的潛在應用非常多。嚴明玉舉例,在日常交通預測、網約車調度、金融詐騙偵查、運動檢測等場景,在助力科研的知識推理、EDA工程、化學研究、宇宙發現等領域,以及在知識圖譜、視覺推理、自然語言處理中的多跳推理等學科發展方向上,都有極大應用空間。

  在工業界,圖神經網絡也已經有了落地應用。比如,谷歌地圖的ETA評估、圖片社交網站Pinterest的內容推薦、阿里巴巴的風控和推薦、騰訊等公司的視覺和風控等業務中都有圖神經網絡的影子。

  由於圖神經網絡具有推理能力,認知智能還可以幫助機器跨越模態理解數據,學習到接近人腦認知的一般表達,從而獲得類似於人腦的多模感知能力,進而有望帶來顛覆性的產業價值。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發布的機器學習晶片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機器學習晶片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827.2 億美元。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有望在接下來3年內與現有的神經網絡晶片共生,甚至在5年後替換大部分的神經網絡學習晶片,成為主流的機器學習晶片,可能將產生3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規模。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計算所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之後有望成為主流的機器學習晶片。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中提出了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寓意是向圖神經網絡的加速說『Hi』。
  • 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進入倒計時 全球首款商用圖神經網絡加速IP核...
    【2021年01月08日,北京】1月8日,在與中科院計算所和中科院計算所南研院的通力合作基礎上,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科睿芯)正式發布了一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的IP核(即製備晶片的智慧財產權核),並宣布面向全球開展商用授權。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計算所研究人員再獲進展 向圖神經網絡加速...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計算所研究人員再獲進展 向圖神經網絡加速時代再進一步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張素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團隊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原標題: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團隊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記者17日從中國計算機學會獲悉,來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 《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近日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章披露,該團隊提出了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相關論文也先後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國際會議上發表。 嚴明玉在受訪時說,圖神經網絡在搜索、推薦、風險控制等重要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 2020最強終端AI加速晶片Top10排行榜
    隨著行業竭力尋求最佳方法來加速人工智慧性能以適應尖端神經網絡的要求,世界各地湧現了許多新興公司,通過跟蹤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大約60家AI晶片初創公司,為如何最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了新思路。
  • 國產晶片再突破 賽昉科技發布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
    ,他表示,作為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星光AI單板計算機的問世,不僅是RISC-V技術應用領域的創新突破,也是RISC-V結合AI應用進入單板計算機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 從帝國理工走出的中國AI晶片新秀,造出全球首款量產數據流AI芯!
    陸永青是全球定製計算領域赫赫有名的學術大牛,也是全球AI晶片領域唯一一位英國皇家科學院、英國工程學會、英國計算機學會的三院院士。定製計算從用戶具體應用的需求出發,通過軟硬體協同的設計工具,以定製處理器的形式來適配應用需求,從而在同等矽片面積上實現更高的計算性能。
  • 神經網絡引擎 蘋果晶片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最為神奇的部分在於A11晶片中的「神經引擎」,用於加速人工智慧相關的任務,例如負責處理Face ID的人臉識別、根據表情生成Animoji等機器學習算法。A11是一款人工智慧晶片A11 Bionic晶片上搭載的「神經網絡引擎」是一個專用於機器學習的硬體,這個神經網絡引擎跟麒麟970的NPU一樣,是在手機處理器平臺新加入的一個擅長神經網絡計算的硬體模塊。
  • 首屆中國圖計算榜單「China Graph100」發布|中科院計算所|神威...
    首屆中國圖計算性能TOP100排行榜「China Graph100」發布在China Graph100能效榜上,中科院計算所和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科睿芯)研發的高通量圖計算系統以1830.31 MTEPS/Watt的成績榮獲第一,它不僅是中國能效最高的圖計算系統,同時在國際評測組織Green Graph500榜上也蟬聯第一。
  • 之江實驗室攜手中科院微電子所 新型硬體安全晶片獲進展
    基於8層的三維垂直阻變存儲器RRAM PUF晶片。之江實驗室供圖中新網杭州1月14日電(錢晨菲 陳航)14日,記者從之江實驗室獲悉,之江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微電子所)聯合研究團隊在新型架構安全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用於端點AI加速的10大處理器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應用的加速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各種各樣的處理器不斷湧現,加速了幾乎所有神經網絡的處理工作。無論是處理器巨頭還是行業新貴,都在盡力提供差異化產品——或是針對不同的垂直市場、應用領域或功率預算,或是具有不同的價位。本文列出了目前市場上有代表性的10款AI加速處理器。
  • 【中國新聞網】之江實驗室攜手中科院微電子所 新型硬體安全晶片獲...
    基於8層的三維垂直阻變存儲器RRAM PUF晶片。之江實驗室供圖之江實驗室供圖  2021年1月14日,記者從之江實驗室獲悉,之江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微電子所)聯合研究團隊在新型架構安全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基於物理不可克隆技術(Physically Unclonable Function,PUF),完成了2款新型硬體安全晶片的設計與驗證,晶片相關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來了:300億估值!天才少年創辦,與華為相愛...
    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寒武紀一開始就站在了很高的起點上,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兩兄弟均是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少年天才,博士在中科院計算所深造,二人曾主導研發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晶片。因為中科系背景,寒武紀一路來受到了各路資本追捧,背後的資方幾乎是清一色的「國字號」,包括中科算源、國投基金、招商銀行等。
  • AI晶片第一股來了
    寒武紀在智能處理器IP的算法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憑藉先發優勢和國內市場規模優勢,有望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領先全球,實現國產化。興業證券認為,寒武紀卡位AI晶片研發的核心賽道,實現了雲、邊、端全方位布局,核心管理團隊出身中科院計算所,技術積澱深厚,通過保持技術的中立身份,與阿里、華為、百度均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 海歸教授創辦類腦晶片公司,即將全球首發量產
    目前,除了SynSense時識科技之外,世界上有兩家科技巨頭在類腦晶片領域有所探索,IBM 曾於 2014 年推出 True North 晶片,Intel 於 2016 年設計了異步脈衝神經形態晶片 Loihi,而量產的可商用的類腦晶片,市場上其實還沒有。
  • a&s 功能實測 比特大陸算豐SC5+雲端AI計算加速卡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款全新的依託國產AI晶片設計的超強算力雲端AI計算加速卡,比特大陸算豐SC5+,其在評測中體現出的高算力、高性能功耗比、強勁視頻解碼能力、全鏈路加速能力、友好的工具鏈等諸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特性,都使得該設備成為一款雲端AI計算基礎設施的上佳選擇。
  • 清華類腦晶片再登《Nature》: 全球首款基於憶阻器的CNN存算一體...
    撰文 | 四月2 月 27 日機器之心獲悉,據清華大學新聞網消息,該校微電子所、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成功研發出一款基於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在處理卷積神經網絡(CNN)時能效比前沿的圖形處理器晶片(GPU)高兩個數量級。
  • 晶片革命:二維材料顛覆傳統計算架構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44ZB,而到2025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175ZB,增長三倍以上。這些海量的數據對我們晶片的計算能力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將已經有50多年歷史的摩爾定律繼續延續下去,已經成為了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
  • 中科院神經所第21年,砥礪前行(下篇)
    2020年,中科院神經所又是豐收的一年。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回顧神經所今年發表的部分論文,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中科院神經所的官網。圖註:阿片鎮痛機制的模型圖。該研究在孫衍剛研究員的指導下,主要由腦智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張欣妍和竇豔儂博士完成,研究組的袁雷、李清、朱豔景和王蒙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本項目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上海市和中科院的資助。
  • 超越英偉達的,不會是另一款GPU——鯤雲數據流架構AI晶片利用率...
    pJQednc因此採用數據流架構的晶片能夠同時解決馮諾依曼指令集架構中的晶片利用率低和延時高的問題,可以說:魚與熊掌兼得,這是技術創新帶來的好處。pJQednc6月23日,鯤雲科技在深圳發布了自主研發的AI晶片CAISA,這款晶片就是基於數據流架構,也是全球首款數據流架構AI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