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皇親國戚,卻因為一場酒後鬧劇,被漢武帝斬首棄市!

2020-12-25 騰訊網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初步了解了竇嬰這個人,他是袁盎的好朋友。他和袁盎一樣,很反對讓梁王成為儲君。然而就是因為這個,袁盎慘死,那作為竇太后的侄子,竇嬰又有什麼結局呢?

竇嬰之死在當時是轟動朝野,因為這個案子很大,但是起因很小。只因為一場酒席的鬧劇,竇嬰的至交好友灌夫在酒席上對田蚡出言不遜,田蚡把灌夫抓入獄中,並判處死刑。

竇嬰多方奔走,萬般無奈之下,拿出說是景帝的遺詔,最後發現此詔令乃是偽詔。於是,竇嬰被論罪,下獄處死。

影視劇照

所謂的詔書是不是真有其事,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當時的大環境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竇嬰是非死不可。想要弄清楚這件事,我們得先從竇嬰的生平說起。

身份顯貴,政壇新秀

說他身份顯貴,只是因為他有一個好姑姑,他姑姑就是漢文帝時期的竇皇后,景帝時期的竇太后。憑著這一層關係,文帝時期任吳國丞相,景帝時期,他任詹事。

竇太后有一個小兒子,他就是梁王劉武,是景帝的親弟弟。這一天,景帝和梁王對飲,景帝透露出要把皇位傳給梁王,當時竇太后很高興。這個時候竇嬰端一杯酒出來說:這天下是高祖皇帝打下來的,帝位是父承子繼,這個高祖留下來的規矩制度。陛下憑什麼要傳給梁王呢?

景帝聽後覺得有利,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此竇太后就不太喜歡這個侄子了,竇嬰也覺得這樣繼續下去也沒意思,就辭官歸隱了。

景帝三年,齊國叛亂,景帝打算重新啟用竇嬰,竇太后也為過去是他不對。就這樣,再次回歸朝廷的竇嬰被封為了大將軍。達到了權力頂峰的竇嬰,就算是朝廷討論軍機大事,列侯們也不敢與他平起平坐。

影視劇照

 漂泊不定,官場沉浮

景帝四年,竇嬰被派為太子太傅。等到景帝七年,太子被廢。作為太傅的竇嬰為太子爭辯,但沒有效果。

一氣之下的竇嬰再一次辭官歸隱,就在藍田縣南山下一住就是幾個月。很多朋友都過來勸他,讓他別跟皇帝較勁,早點回到京城去。梁人高遂對他說:給你富貴的是皇帝,現在又是當朝太后的侄子,真正的皇親國戚。你如此執意要讓皇帝認錯,如果皇帝追究下來,到時候你和你的家人都要遭殃。竇嬰覺得他說的有理,就回到了京城。

之後丞相的職位空缺,竇太后建議讓竇嬰繼任,景帝覺得竇嬰這個人驕傲自大,做事草率,難當大任。之後竇嬰在官場上一直都沒有受到重用。

直到漢武帝時期,竇嬰再次大用,被任命為丞相,而當時作為武安侯的田蚡被漢武帝奉為太尉。

後宮幹政,再次下野

就在漢武帝當朝的第二年,御史大夫趙綰上書漢武帝,希望他不要把政事報告給竇太后。竇太后聽後大怒,當即罷免了趙綰,還把丞相和太尉的職務解除了,竇嬰和田蚡以列侯身份閒居家中。

雖如此,但由於王太后的緣故,不認官職的田蚡仍然受到了漢武帝的器重,多次和他討論政事。以前竇嬰的門客也紛紛轉向了田蚡的府邸。

幾年之後,竇太后病逝。田蚡被重新啟用,當上了丞相。昔日的紅人竇嬰更是翻身無望,連曾經的門客都對他傲慢無禮。

圖片源自網絡

 小事變禍,就此殞命

失勢之後的竇嬰朋友紛紛離去,只有灌夫仍不改其態度,對他猶是敬重,兩人關係密切,引為知己。

這天田蚡大婚,王太后下詔所有的皇族和列侯們都要前往,竇嬰和灌夫也去了。席間,田蚡挨個敬酒,所有的賓客都離開座位,回敬田蚡,表示不敢當。

等灌夫上去敬酒的時候,有的賓客只是稍微欠一下身子,有的甚至只顧和旁人搭話,根本不理灌夫。灌夫不高興了,說了些很難聽的話。田蚡聽到了,就數落了灌夫一頓。

向來直腸子的灌夫,有多喝了兩杯。當即就對田蚡說:今天就算是殺我的頭,我才不在乎誰是誰呢。賓客嚇壞了,紛紛離去。

竇嬰讓灌夫向田蚡道歉,田蚡下令把他關在府中。並上書彈劾,說所有的賓客都是太后召來的,灌夫卻出言侮辱,當即以大不敬之罪把灌夫關在獄中。並判他殺頭示眾。

竇嬰見到好友蒙難,出錢讓賓客給灌夫說情。可這些賓客都懾於丞相和太后的淫威,都不敢接下這事。竇嬰無奈之下,只能親自去求漢武帝。灌夫最終還是被斬首。

因為給灌夫求情作保,得罪了王太后。王太后命人把竇嬰關了起來。竇嬰讓自己的家人上書漢武帝,說自己有先皇帝的遺詔。希望可以再見漢武帝一面。涉及到景帝,漢武帝不敢怠慢,連忙令人翻查尚書檔案,然而卻沒有竇嬰說的這份遺詔。

竇嬰再次被彈劾偽造先帝,同樣被判斬首示眾。最終在某年的12月在渭城大街上,被斬首示眾。

影視劇照

 名為幫朋友仗義,實則是政治犧牲品

其實灌夫、竇嬰的死只是一個信號,表明漢武帝加強皇權的決心。作為地方豪強的灌夫是他打擊的對象,而竇嬰和田蚡同樣是外戚,都是漢武帝要剷除的對象。

其實,漢武帝終其一生都在做這樣的事,加強中央集權,把權力都收歸到自己手上。他設立內朝和外朝,通過大司馬衛青,一步步架空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勢力。

至於竇嬰所說的景帝遺詔,是不是真有此遺詔,卻被有心之人把京城內的副本銷毀,也未可知。總之漢武帝要剷除外戚勢力,拿竇嬰開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影視劇照

和竇嬰相比,田蚡就更有小人本色,,準確的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貪官,貪得無厭。在他做丞相的這段時間裡,把朝廷官員的任免權牢牢的捏在手裡,。如此腐敗的行徑,漢武帝還能容忍他的胡作非為麼?

就在竇嬰死後不久,一心整頓朝局的漢武帝秘密派人調查田蚡。很快就拿到實證,把田蚡下獄治罪。田竇相爭,最終漢武帝漁翁得利。

相關焦點

  • 因一場婚宴,漢武帝將表叔斬首,嚇死舅舅,卻換來44年的獨尊
    而作為皇十子的劉徹,能夠繼承大統,則因為他的親生母親王氏被立為了皇后,並且劉徹迎娶了姑母劉嫖之女,因而得到了劉嫖的支持。 公元前141年,劉徹即位為漢武帝,但此時竇太后尚且在世,仍舊幹預朝政,直至竇太后離世,劉徹才逐漸掌握大權,不過他的母親王太后野心勃勃,更何況漢武帝的舅舅,也就是王太后的弟弟田蚡在朝廷任丞相,也就是說,漢武帝依然生活在外戚幹政的陰影。
  • 竇嬰全力支持漢武帝,為何在拿出密旨後被處死?帝王就是如此無情
    竇嬰欲哭無淚,明知道是王太后與田蚡背後搞鬼,卻無能為力,只能無奈接受命運,被一個荒唐的「矯詔罪」結束一生,斬首於市。竇嬰之死,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他身為西漢重臣,卻在沒有犯什麼巨大過錯的情況下就被以一個類似於「莫須有」的罪名處決,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即便到今天,史學界對於竇嬰的死,依然爭論不休,觀點無法形成統一。
  • 竇嬰之死
    因為信奉黃老之說,竇太后保養有方,熬死了丈夫,又熬走了兒子,此時最心愛的小兒子劉武,也在三年前病死了,皇位順利由漢景帝的兒子劉徹繼承。大家最熟悉的漢武帝登場了,前面提過,漢武帝的母親王娡早年是個小角色,王娡的弟弟田蚡更是個mini角色,直到外甥登上皇位,王家外戚總算鹹魚翻身了。
  • 漢武帝時「竇嬰獻遺詔」一案中的真正兇手到底是誰?
    竇嬰是外戚出身,他是漢武帝祖母竇太后的侄兒,還曾做過廢太子劉榮的太傅(帝王師)。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夏,老丞相衛綰因病被免職。剛上位的漢武帝劉徹迫不及待地啟用了兩位重量級人物:魏其侯竇嬰繼衛綰為丞相,武安侯田蚡為太尉。田蚡是漢武帝的母舅,和竇嬰一樣,他亦是一位權勢煊赫的外戚。竇嬰和田蚡,一老一少,一掌朝政、一掌軍權,都成了武帝早期最具權勢的重臣。
  • 竇嬰之死豈是遺詔惹的禍,惹禍的是性格,下棋的人才是高人
    再說,以竇嬰耿直的性格,他也不是那種造假忽悠的人!可漢武帝說,宮中沒有存根(副本),竇嬰的遺詔還有竇府的印章,然後就是竇嬰偽造遺詔了。竇嬰的對手是漢武帝的舅舅田蚡還有漢武帝的母后王皇太后。對於漢武帝而言,一個是不依不饒的老媽,一個是位高權重的老舅,他怎麼可能讓竇嬰從他們手中死裡逃生呢!王太后王娡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她的婆婆就是竇太皇太后竇漪房;田蚡的丞相職位也是從竇嬰那裡接過來的。
  • 漢武帝重臣竇嬰和田蚡截然不同的下場,為何一般人戰勝不了小人
    為此,竇太后專門搞了一個家宴,邀請漢武帝、梁王和竇嬰參加,席間漢武帝喝酒很高興,於是說,要把皇位傳給梁王,老太太正高興呢,竇嬰接著表示說這樣不符合祖宗成法,竇太后當時馬上就很不高興。竇嬰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任性,平定了七國之亂後,景帝感謝他,讓他擔任太子的老師,但是因為宮廷鬥爭的結果,最終太子被廢。
  • 竇嬰是竇太后的親侄子,官至丞相,最後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漢武帝成年的時候,他很想有作為,但是縱觀整個朝野,身邊所謂賢能的臣子,都是皇親國戚,連一個有功之臣都沒有,這個時候他不得不重用竇嬰,其實竇嬰被任命為丞相和一個人脫不了關係,那人便是田蚡
  • 竇嬰獻遺詔,最終反而被處死,究竟是誰在幕後操作殺掉了竇嬰
    漢武帝把他們的事情拿到朝堂之中,讓他們當眾辯論,然後漢武帝讓朝中大臣評判。結果朝中大臣幾乎沒有一個人願意對他們的事情進行評判。唯一進行評判的,是韓安國。可是韓安國卻說,竇嬰的話有道理,田蚡的話也有道理。說了半天,等於沒說。 不過後來,由於漢武帝母親王太后的壓力,所以最終事情的發展漸漸對竇嬰和灌夫不利,灌夫被判死刑。
  • 因一場酒宴,漢武帝殺了個表叔,嚇死個舅舅,換來44年的唯我獨尊
    公元前131年,西漢外戚、漢武帝的表叔竇嬰被押上了刑場。或許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身為孝文竇太后的侄子,在吳楚七國之亂中立下如此大的功勳,竟然要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而他的死,僅僅源於一場酒宴。公元前141年,皇太子劉徹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武帝。表面上,他擁有執掌天下的權柄,對天下臣民都有生殺予奪之權。
  • 漢武帝為何與祖母竇太后明爭暗鬥?只因漢初的這股勢力令人膽寒!
    因為劉嫖經常為皇帝推薦宮外的美人,畢竟每個女性都希望成為丈夫唯一專注的另一半。 此前長公主劉嫖就對漢景帝說過,慄姬經常讓宮女們在背後用巫術詛咒唾罵皇帝喜愛的妃子,劉啟聽後對慄姬漸生反感之心,但念其以往和慄姬感情深厚,仍舊沒有計較。
  • 竇太后活著的時候,漢武帝為什麼害怕她?
    竇嬰告訴漢景帝,皇位只能讓你兒子當, 怎麼能讓你弟弟當呢?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當竇太后聽說竇嬰阻撓自己小兒子劉武當皇帝後,她很生氣。於是,她就下令剝奪了竇嬰的官職,沒收了他隨便進入皇宮裡的通行證。你看,老太太還是很強勢的,不管是誰,只要是不順她的意了,她都是可以處罰你的。漢景帝擁有這樣強勢的老母親,是不敢有半點疏忽的。
  • 劉三解:漢武帝的天上人間
    這樣的日子,一朝權在手的漢武帝能夠忍受嗎?當然不能!在罷黜了法家、縱橫家的賢良之後,漢武帝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任用學儒的外戚竇嬰、田蚡為丞相、太尉,以儒臣趙綰、王臧為御史大夫、郎中令,要求山川之祠的祠官每年以禮奉祀,儒家經典中的明堂建設也提上了日程。
  • 年輕的漢武帝剛上臺就折騰,被現實告訴太年輕
    丞相衛綰被罷免後,竇嬰接任丞相一職,而田蚡接任太尉一職,兩人都喜好儒術,便向漢武帝推薦趙綰擔任御史大夫,王臧擔任郎中令,開始用儒術對朝政進行系統性改革。明堂的一個作用之一就是朝會諸侯,以顯示天子之威嚴,所以竇嬰、田蚡、趙綰和王臧勸漢武帝下令,要求列侯們返回各自封地,朝會時再來長安。這是竇嬰、田蚡等四人最得罪人的一項命令:列侯都是竇家和王家等外戚,且大多娶公主為妻,本來在京城美滋滋地享著清福,卻被趕回各自封地,就如同現在從大北京趕回三、四、五線城市一樣,自己封地再好也趕不上長安的人脈、教育、醫療資源!
  • 漢武帝為何會怕竇太后?在竇太后眼裡,劉徹是「未央宮實習生」
    漢武帝是皇帝,手握大權,會害怕一個老太太嗎?還真不是這麼簡單,事實上漢武帝對竇太后既尊敬又害怕。原因很簡單,在竇太后眼中,漢武帝只是個「未央宮實習生」,如果有必要,她一句話就可以讓漢武帝「摘帽」,提前退休。漢武帝即位的時候才15周歲,少年天子。雄心勃勃的漢武帝,即位之初就圍繞儒家思想,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
  • 巫蠱之亂:漢武帝為何要對太子下手?
    漢武帝一生大有作為,但在他在位時又上演了一幕幕巫蠱鬧劇,致使皇后、太子、丞相和無數大臣都成為巫蠱的犧牲品,史稱「巫蠱之亂」,它成為漢武帝一生洗不清的汙點。  公孫賀是當時漢朝丞相。為了替兒子贖罪,他答應為漢武帝捉拿陽陵大盜朱安世。
  • 漢武帝的「中國夢」,把天上人間全都管起來! | 劉三解
    這樣的日子,一朝權在手的漢武帝能夠忍受嗎?當然不能!二在罷黜了法家、縱橫家的賢良之後,漢武帝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任用學儒的外戚竇嬰、田蚡為丞相、太尉,以儒臣趙綰、王臧為御史大夫、郎中令,要求山川之祠的祠官每年以禮奉祀,儒家經典中的明堂建設也提上了日程。
  • 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是因為主少母壯?細品那段歷史,發現另有玄機
    然而,當我們仔細品讀那段歷史,發現漢武帝的說法有些冠冕堂皇,鉤弋夫人的死其實另有玄機。1、江充與太監集團說起鉤弋夫人,不得不提到他的父親。《漢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其父坐法宮刑,為中黃門,死長安,葬雍門。」意思是鉤弋夫人的父親因為犯法遭受宮刑,當了太監,後來死於長安,葬在雍門這個地方。
  • 漢景帝不讓竇嬰當丞相:那些頂尖的人才最終都到哪裡去了
    她犯了有才華人經常犯的通病,看看漢景帝時候的竇嬰的遭遇,或許能有一點啟發。漢朝景帝年間,開國功臣基本也都去世得差不多了,丞相的職務的任命,到成了不大不小的問題。竇嬰算是景帝一朝少有的人才,能力和形象都很不錯,完全能夠勝任丞相的職務。七國之亂時,竇嬰立過大功,更何況,竇嬰還是景帝母親竇太后的親侄子,但是終景帝一朝,竇嬰都沒能成為丞相。
  • 儒術與文學:漢武帝與他的文學弄臣
    漢武帝即位改元第一年,就有董仲舒和嚴助的對策,緊接著竇嬰、田蚡、趙綰、王臧、申公被重用,這不是偶然現象。把此事放在文帝、景帝朝,是不可想像的。而之所以這樣,正是因為新勢力在文景兩朝的三十多年裡,早在諸侯王以下的政治平臺中站穩了腳跟。另外,在諸侯王與新勢力的交融中,似乎又分成兩派。
  • 西漢兩千石重臣,竟因沒有修繕道路,被漢武帝下令棄市!
    義姁義縱者,河東人也。那麼,這樣一個有能力有手腕,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二千石大員,是怎麼因為豆腐渣道路工程,而導致最終被殺的呢?公元前117年,因為政績斐然,漢武帝調義縱回朝,任右內史,掌管長安地方政務。第二年,漢武帝大病初癒。病好了沒多久,我們這位病後思維廣的陛下,忽然來了興致,想要去甘泉宮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