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遠,就是懂得誠信的珍貴
淋子李夢想之花
前天 21:03
看得遠,就是懂得誠信的珍貴
——摘自《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誠信,在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誠信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做人原則。當你以一顆誠信的心對待別人是,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同,收穫尊重、善待與合作。
古人說:「誠信是金。」一個具有誠信的人就等於擁有了金子般的財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誠信雖不是財富,但它可帶來更多的財富,擁有它,便擁有了財富。從這種意義上說,誠信就是財富。甚至有人說,誠信比錢、比一切東西都要有價值,是無價之寶。而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必是孤家寡人;一個沒有誠信的家庭,必無親朋好友;沒有誠信的社會,必將是一個貪婪、欺詐橫行的社會。可以說,不講誠信的行為,就是摧毀財富的魔鬼。目光短淺的人,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丟掉了誠信,結果讓自己追悔莫及。
以前有一對夫妻賣酒,因酒中不摻水,所以生意十分紅火。後來丈夫外出經商,回來後發現店中冷清了許多,妻子病臥在床,丈夫問:「發生了什麼事?」妻子回答說:「我在酒中摻了水,多賣了些錢,可後來來買酒的人越來越少了。」丈夫悲哀地說:「你把你的誠信僅用這樣一點兒摻水騙來的錢賣掉了。」妻子聽後,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曾經說過:「生命不可能在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誠信是一種品格,一種操守,一種境界,也是一種魅力。生活中,誠信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做人原則。當你以一顆誠信的心對待別人時,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同,收穫尊重、善待與合作。
看得遠的人深深懂得,在當代社會,一個企業、一個公司、一個產品要想立足於世、取信於人,誠信乃成功之砝碼。商家不講誠信走不遠,人不講誠信更會被社會所淘汰。試想,天底下有誰願意與言而無信的人交往合作呢?
對人以誠,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信用即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一個人要想成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和支持。
「未學經商,先學做人」是李嘉誠經常說的一句話。不難看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一個懂得做人的人,一定會「先立信」。年輕、財富、學識、友誼毫無疑問是成功的資本,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資本是信用。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深知「做人先立信」的重要性。
以「信義」爭取民心,這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紛爭天下之際,更需如此,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前做了這樣的一件事,在城南門口豎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宣布說:「誰要是將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口,賞給十金。」沒有人敢接,後把獎賞提到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個人扛起木頭到了北門口,商鞅馬上賞給他五十金,因著此事,商鞅變法的法令實行起來非常的順利,因為商鞅「立木」就是為了立信,以此告示天下,表示他會堅守信用,為了變法開道,也讓變法順利的進行!
俗話說:對人以誠,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信用即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一個人要想成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一個人的成功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無論是你的家人、親朋好友,還是同事、同行、客戶、消費者,都是你的人際圈,要維持好這些人際圈資源,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信譽,讓大家信得過你。只有大家都信得過你,你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你不重視自己的信譽,失去了別人的信任,那你註定會失去別人的支持,遭到別人的唾棄。因此
做人先立,要想在人生中有所成就,就不能不重視自己的信用。
除了重視自己的信用,你也應該要信守承諾,別人才會信任你。
生活中,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經常不負責,許下各種承諾,而不能兌現承諾,結果給別人留下惡劣的印象。比如,你今天答應一個朋友要一起吃頓飯,可是臨時有事你去不了了。比如,你跟一個曾經的同事打電話說,明天我去看你,可是最後因為一些原因你沒去。再比如你答應要跟別人聯繫,幫別人辦某件事,到最後那個人一直等不到你的消息等等。
試想一下,那些相信承諾的人在傻傻地等承諾的實現,可是那些許下承諾的人卻早已忘記了自己的承諾,或者是身不由己無法實現承諾。不管怎麼說,當承諾無法實現時,這對於那些等待承諾實現的人都是一次不愉快的經歷。因為他們的夢想破滅了。
如果你不輕易地承諾別人,別人就不會心存希望,更不會毫無價值地等待,自然不會失望。相反,你輕易地許下承諾,無疑在別人心裡播種下希望,而你無法兌現承諾,讓別人的希望落空,別人能不生氣嗎?如此一來,你的形象就會大跌,別人也就不會再相信你了,也不再願意與你共事,不願再與你打交道,你只有孤軍奮戰。甚至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不守諾言而害了自己。
書中就給我們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濟陰有個商人,有次乘船過河時,船觸礁而落水,求一漁夫救他,許諾一百兩酬金,結果,漁夫救了他,他卻出爾反爾,只付了十兩的酬金。第二次,船又遇難了,而之前救過他的漁夫恰巧又在場,這次,無論他怎麼對漁夫承諾,就是沒有人救他,結果溺亡了。
所以,如果承諾某種事情,就必須辦到,哪怕是付出任何代價。信守承諾,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
因為每個人都願意去信賴一個守信的人。
看得遠的人,是一個會讓自己成為被別人信賴的人,因為這關係著自己是否被別人接納、尊重、支持,關係著自己是否在生活中左右逢源。
生活中,每當你想要買家電、手機、衣服、食品等消費品的時候,你的大腦中一定會先蹦出幾個知名品牌,這就是你要消費時的首選品牌。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經歷認定這些品牌是值得信賴的。
其實,做人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是大家都很信任和推崇的,那麼這樣的人一輩子就是想不成功都是很難的。下面這個故事中的季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特別講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都一定會想辦法做到。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也就是說,得到一百兩黃金,也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個承諾。可見,大家對他是多麼信任和推崇。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當上了皇帝,開始搜捕項羽的部下。季布曾經是項羽的得力幹將,所以劉邦下令,懸賞一千兩黃金,捉拿季布,可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了那一千兩黃金,而把季布送官,反而想方設法去就他,最後在汝陰侯夏侯嬰求情及舉薦下,劉邦赦免了季布還重用了他。
這一切都是因為季布是一個值得別人信任和推崇的人。
人對了,你的世界就是對的。有些人很有信譽,他們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接納和尊重,他們說的話也很容易讓別人信服,他們如果提出什麼建議,也總是很容易得到別人的贊同,他們遇到什麼困難,別人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相反,有些人卻總是受到周圍人的排擠,他們說的話對別人沒有絲毫影響作用,別人恐怕連聽的興趣都沒有,他的任何建議在別人看來都是無足輕重的,恐怕這樣的人在別人眼裡都是無足輕重的,他有了困難,別人又怎能願意幫忙呢?
兩種人的待遇之所以有著天壤之別,根本問題在於,前者是別人可以信賴的人,而後者則是缺乏信用、不被人信賴的人。
看得遠的人,會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別人信賴的人,因為這關係著自己是否被別人接納、尊重、支持。有些人覺得,別人是否信賴自己是別人的事,自己做不了主,其實不然。固然世界上存在偏見、成見這種事情,但如果一個人成為大家都願意信賴的人,就等於擁有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
願我們每個人都是那位看得遠的人,必將得到上天更好的眷顧,成為幸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