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一
誠信是什麼?誠信為什麼?誠信有什麼?
眾所周知,「誠信」簡單來說就是誠實守信。誠實守信,簡單四個字,我卻覺得千斤重。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孔夫子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近代德國詩人海涅也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魯迅先生說「誠信為人之本」。
我最近在讀《中國古代德行新典》。這本書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悠久而傳統的德行觀,看到這些我們祖先積攢下來的巨大精神財富,我心潮澎湃,深受觸動。在我國古代社會中,誠信被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它既是儒家倫理原則「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又是一切社會成員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果言而無信,自食其言,那麼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不會得到別國或別人的信任和尊敬。
我想請大家和我一起回顧一下「退避三舍」這個經典故事。
時間回溯到距今約2700年的公元前,楚國出兵討伐宋國,宋國急忙向晉國求救,晉文公重耳親率大軍援救宋國。就在這個戰場上發生了一件稀奇的事:前往援救的晉軍見到楚軍後竟然向後撤退出九十裡,仿佛害怕了一般。當然戰爭最後還是以晉軍獲勝,解圍宋國結束。可是,雄赳赳的晉軍原本可以一鼓作氣擊敗楚軍,為何要大費周章撤退幾十裡呢?原來呀,是為了當年的一句承諾。話說當初,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到楚國,楚成王對他十分優待,公子重耳誠懇地說過:「我若為君,定要使晉楚兩國友好,如果不幸發生戰爭,那麼晉國軍隊就要退避三舍,以此來作為報答。」正所謂「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信是力量,誠信有力量。
為國者,講誠信;為人者,講誠信。鋼鐵般的原則,千百年來,它從未改變。
前幾天,我遇到一件事。一個剛拿到駕照的女孩開車擦掛了我正常停靠在路邊的車,她通過信息平臺給我打電話,因工作原因我的電話調了靜音,一個多小時後我才看到信息,心想壞了,過了這麼久,人早就走掉了吧。我匆忙趕往現場,小姑娘竟還一直等在路邊,邊搓手邊跺腳,不知是冷的還是緊張的。肇事的女孩子又是道歉,又是主動添加微信,又是說儘快聯繫修理店,她誠懇的態度讓我覺得她挺有責任感的,沒要她的電話和身份證我就離開了。上班一忙起來,我很快把修車這個事忘記了,可第二天女孩子就主動微信我,告訴我已聯繫好車行,讓我去看看,速度之快令我小小地吃了一驚。修車師傅處理後還有劃痕不能完全清除,但我不想計較,因為女孩的責任心感動了我,因為女孩的誠信打動了我,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純粹的信任。在看過許多碰瓷訛詐的新聞後,人性的善良和誠懇,我們還是可以繼續相信的呀。事後,我把事情告訴了正讀初一的女兒,女兒很驚訝地問我,媽媽,你為什麼不要點錢呢,畢竟她把你的車劃傷了啊。看著這個正在長大也將面臨更多人際關係的女兒,我告訴她,因為那個女孩子的「美好」打動了我,她讓我在冬天感受到了溫暖,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其它東西比金錢重要得多。播種誠信,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朋友的信任,還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我是一名教師,教育學生誠信是我們的使命之一,我一直秉持「教化為先」的理念,讀了《中國古代德行新典》後,我對「教化學生誠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誠信教育問題上,我們總是在讓學生去了解誠信,讓學生去實施誠信,我們容易忘記自己在誠信上的角色,古語有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正是對我們最好的警示。其實教師是學生心中的一面鏡子,教師言行統一,表裡如一,不失信於學生,就是對誠信最好的傳承和教育。
在座諸位,也許是單位領導,也許是普通職員,也許是公司高管,也許是技術骨幹,無論我們身在何種工作,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地位,我覺得都要以誠信為本,修身養德。下面我想把關於誠信的優美句子送給大家:
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
誠信是一輪朗耀的明月,透過它德行能夠照射出皎潔的純粹;
誠信是一道山巔的流水,滌蕩它能夠洗盡凡塵的浮華與虛假;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
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誠信是一個需要我們共同推進的奮鬥目標。我們不能對此無動於衷,也不能空待誠信體系趨於完善,才釋放自己心裡那微弱的誠信。心底坦蕩天地寬,誠信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