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年去世的8位院士,每一位都是國士無雙

2020-12-23 桑梓姐姐1

2020年,我們已經送別了35位院士。

懷著敬畏的心,我寫下了這篇文章。

可在翻閱資料的時候,我卻發現——

網上關於他們的信息少之又少,訪談什麼的更是鳳毛麟角。

他們是中國科學事業的奉獻者,我們不該對他們一無所知。

因篇幅有限,今天就著重寫其中的8位院士。

每一個都是國士無雙,令人尊敬!

一.曾毅 病毒學家 享年91歲

他是廣西人,自幼家境貧寒。

每年開學,要步行3天才能趕到學校。

新中國成立不久,由於當時簡陋的衛生條件,傷寒、霍亂等傳染病流行,不少人因此喪命。

此情此景,曾毅記在心裡,他對自己發誓:

一定要在病毒領域有所成就,才能挽救國人的生命。

從那以後,他一幹就是60多年,這輩子他只有一個主題——與病毒抗戰。

他整天待在實驗室,不僅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還首次分離出HIV毒株,證實了HIV最早是隨血液製品從國外傳入我國。

64歲那年,曾毅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說:「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忠於自己的職責,從EB病毒到愛滋病毒,我一直都在跟危險性頗高的病毒打交道,哪個危險我就做(研究)哪個。任何病毒工作我都不怕,這是我的職業。我能做的就是防護好,不被感染。」

二.肖碧蓮 生殖內分泌學家 享年97歲

上世紀60年代,她研發了世上最低劑量的避孕藥。

這款藥後來被國際專家高度讚揚:「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研究,而在中國七八年前就已經使用上了。」

她是上海人,幼年喪父,少年又遭遇戰亂,一生過得跌宕起伏。

過去做科研,條件很艱苦。

她每次都要騎車下鄉,到老百姓家去發藥、收尿液。

在那個年代,人們的避孕意識尚未萌芽,「避孕藥」這個東西,在他們看來是有悖人倫的。

但她從未放棄,她跑去西雙版納,調查有避孕節育作用的中草藥。然後跋山涉水、背包露營,跑了很多地方。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降低了中國的人工流產率,促進了女性的生殖健康保護,為推動我國計劃生育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她還是公認的女性健康守護者,每一位女性都應該記住她。

三.李吉均 地質學家 享年87歲

他出生於四川彭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大學就讀於南京大學地理系。

他把自己最好的年華,全都獻給了祖國西部。

但因為積勞成疾,1974年,他患上了嚴重的高原肺水腫。

不過他沒有放棄,而後還做起了導師,成功地培養了100多名碩、博士研究生,其中3人還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此後,「一師門四院士」的學術佳話廣為流傳,李吉均被稱為「大先生」。

四.李東英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 享年100歲

他是北京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9年,東北解放。

當時,正是有色金屬選礦廠恢復生產的時候,李東英被派去研究「黃藥」。

要知道,當時的日本人研究了幾個月都沒成功,而李東英僅用兩周時間,就研究出了第一批液體黃藥。

年輕時為國奮鬥,年老後,卻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科研筆記全部捐獻給了科研部門。

對此,他說:「人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應當是有所作為才對的。不能光是飽食終日,只要國家的需要組織的需要,就是你自己最大的需要,完成這事就等於完成自己的任務,所以這是最大的高興事。任何時候我看都需要這樣子。」

五.張俐娜 高分子物理化學家 享年60歲

她是福建人,初中畢業後,正逢國家擴大中等師範學校招生。

她效應號召,填報了師範學校。

但老師建議她繼續上高中,說她是塊當科學家的料。

張俐娜不負眾望,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了武漢大學的第一位女院士。

她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溶劑,這個溶劑最大的好處便是,不會造成環境的汙染。

這個成果,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轟動了整個科學界。

這麼多年來,她堅持在科研一線工作,年逾七旬仍堅持在講臺上給本科生授課。

直到2019年才退休,退休一年後,她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六.陳灝珠 內科心血管病專家 享年96歲

他是廣東人,他這一生都在研究一顆『心』,被稱為「當代心臟病學之父」。

在陳灝珠行醫70年中,曾多次下基層,到貴州威寧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去雲南參加過抗震救災。

比起城市 ,他更加關心貧困地區的醫學人才和醫療建設。

95歲那年,他已經老的不行了,可還堅守在臨床一線。

不僅為祖國的醫療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還悉心培養了博士後3位、博士研究生52位、碩士研究生24位。

去年,正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陳灝珠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他輕輕拿起紀念章,深情一吻。

「這一吻的背後是他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無限熱愛,更是他這一生追尋並實現個人夢和中國夢的最佳封緘。」

七.侯鋒 蔬菜育種專家 享年92歲

他是山東人,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大學畢業後,侯鋒被分配到天津研究黃瓜。

那時候,黃瓜屬於「細菜」,價格非常貴,因為這種蔬菜總愛得霜黴病、白粉病及枯萎病。

而侯鋒的出現,使得黃瓜從「細菜」發展到今天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吃得起的「大路菜」。

不僅改善了我國黃瓜生產的落後局面,還為社會創下經濟效益60億元。

就這樣,靠著研究黃瓜,侯鋒成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不僅被農民兄弟親切的稱作「黃瓜王」,還被稱為蔬菜領域的袁隆平。

八.李冠興 核材料專家 享年80歲

他出生於上海,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考入清華時,李冠興是年齡最小,但也最聰明的學生。

畢業後,李冠興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核事業。

這一做,就是一輩子。

他經常教導年輕人:「對於科研人員來說,一輩子有機會做幾個大課題是不容易的,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買到的,人總要有點精神。」

一個月前,中國核工業媒體的編輯準備採訪李院士。

但通過簡訊得知,院士在住院治療,採訪因此擱置。

沒想到,這一擱置,就是永別了,我們再也沒有機會採訪李院士了。

寫在最後:

我想,中國現在的富強與安康,肯定有咱們院士的一份功勞。

若不是他們為國添磚加瓦,我們怎能如此幸福?

他們默默無聞,他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實驗室,捐贈給了祖國。

做研究、做實驗,本就是一場寂寞難耐的旅程。

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堅守呢?

我想,大概是對家國的愛,對百姓的情。

今天我寫下這篇文章,只為紀念我們的科學家——

在娛樂的時代,也別忘了那些為我們匍匐前進的勇士。

他們值得我們緬懷。

相關焦點

  • 回顧2020年娛樂圈離世的10位明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不舍!
    2020年,註定是見證歷史的一年。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悲痛與感動同在,反思與成長相伴。 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2020年娛樂圈離世的10位明星,他們每一位的離世都讓人十分不舍! 1.
  • 噩耗,2020年十五位院士去世,老輩科學家在老去,年輕人該奮鬥了
    2020年是全球非常艱難的一年,這一年全球都進行了與病毒的戰爭,我國是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一線的醫護人員居功至偉,其中最閃耀的戰鬥英雄必然屬於我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英雄不懼高齡毅然衝鋒在抗疫的第一線。這一年鍾院士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無人不識。
  • 回顧2020年離世的明星,每一位都讓人難過!
    本期話題【回顧2020年離世的明星,每一位都讓人難過!】2020年是個非常不平靜的一年,不光全民居家隔離那麼久,娛樂圈也是有著很多不平靜的事情發生,最讓人遺憾的還是那些功成名就的明星在2020年離世了,每一位都讓觀眾感到無比唏噓難過,現在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 回顧2020年十位離世的名人,每一位都讓人十分不舍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今年離世的十位名人,他們每一位的離世都讓人十分不舍。1.然而畢竟年事已高,2020年1月30日,田成仁因病去世,享年93歲。月30日-2020年7月16日李建群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演員還是一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
  • 回顧2020年5位離世名人,每一位都令人十分不舍
    2020年即將過去了,回顧這一年有歡喜也有悲傷,有太多難以忘懷的回憶,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也是這一年,許多名人離開了我們。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今年離世的5大名人,每一位都令人十分不舍。1,趙忠祥 1942年1月16—2020年1月16日趙忠祥是著名主持人,很多人童年的回憶,很多人都被他富有磁性的獨特聲音所吸引。趙忠祥17歲的時候就進入央視工作,成為中國第一位男播音員。
  • 2020年去世的20位內地電影人,每一位都令人懷念
    在2020年裡,有太多人離開了我們,科學界痛失36位院士,體育圈科比和馬拉度納一頭一尾。同時演藝圈也有不少人離開了我們,日前我們介紹了離開的香港電影人:梁天、導演羅文、黃日華妻子梁潔華、導演鄧衍成、陳木勝、譚炳文、梁淑莊、曾偉權以及錢國偉。內地演藝圈在2020年也離開了很多人,他們每一位的去世都讓人十分不舍。
  • 回顧2020年香港離世的八位名人,每一位都令人惋惜和不舍
    文 | 李小白編輯 | 孫大聖時間飛逝,不知不覺,2020年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年,面對新冠疫情,國人經歷了太多,有太多難以忘記的回憶。也是在這一年,很多名人離開了我們。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今年香港離世的八位名人,他們每一位的離世都讓人惋惜和不舍。1.
  • 回顧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明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惋惜
    2020年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印象深刻的一年。這一年,不少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有不少家喻戶曉的明星因為各種原因不幸離世,其中有遭遇意外身亡的,也有因為患病去世的,讓觀眾和粉絲心中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下面我們就來盤點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明星,看看誰最讓你覺得不舍?
  • 回顧2019年六位離世的名人,每一位都讓人十分不舍,倍感懷念
    展望往昔,特別是2019年,離我們已經有兩年了,在這一年裡,有很多的名人離我們而去,每一位名人都讓我們十分感動。現在我們就來回顧2019年六位離世的名人,每一位都讓人十分不舍!夏萍:1937年-2019年8月5日夏萍原名盧少平,香港 TVB知名藝人,給人的性格和藹可親,經常飾演媽媽婆婆之類的角色,2005年被TVB授予終身成就獎,代表作《九品芝麻官》,2019年8月5日夏萍安詳離世,享年81歲。
  • 回顧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男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惋惜
    對很多人來說,2020年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
  • 2020年離世的12位中國院士,他們的偉大事跡,讓人感動和淚崩
    但不幸的是,今年已經有30幾位院士去世。由於篇幅有限,我就選了12位院士,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研究和奉獻,甚至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曹楚南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
  • 回顧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日韓明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惋惜
    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但因為各種外部的環境,或者內部的壓力,生命在很多時候都變的異常脆弱。尤其是在日韓娛樂圈,因為明星們的工作節奏非常緊張,來自輿論的壓力也非常大,很多藝人的健康都出現了問題,更有甚者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日韓明星,看看誰最讓你惋惜?
  • 回顧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女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惋惜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對於很多人來說,死亡都是一件比較畏懼的事情。在娛樂圈,因為明星自帶的關注度,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就連生老病死也不例外。有的因為自然衰老去世,也有的因為遭遇了各種意外的情況不幸離世,不管哪一種,其實都挺令人心痛的。2020年,是不安寧的一年,也有不少女星因為各種原因離開熱愛她們的觀眾和粉絲。
  • 回顧2020年6位離世的名人,每一位的故事都讓人感動
    但他一直很樂觀,他說「要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人才能活得灑脫、快樂」。2020年5月1日,劉江老師走了。田成仁的身體一直不錯,但畢竟年事已高,在2020年1月30日他離開了,享年93歲。謝園的作品不多,但幾乎每一部都是精品《我愛我家》、《孩子王》、《棋王》、《天生膽小》、《瘋狂的代價》《上海一家人》等,任何一部拿出來,謝園的表演都是上乘。
  • 2020年不幸英年早逝的10大男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惋惜
    4、李保國:58歲演員李保國於2020年1月16日去世,享年58歲,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了。雖然圈內的名氣不大,但是李保國卻是國家二級演員,實力不容小覷,在很多影視劇中出演過丑角,他的去世實在是可惜。7、樸智勳:32歲2020年5月11日,韓國男演員樸智勳因胃癌不幸去世,年僅32歲。他經過8個月的抗癌治療,但令人遺憾的是,他還是在醫院離世。而他的女友不離不棄,讓人淚目。
  • 2020英年早逝的6位明星,每一位都有傳奇經歷,令人痛心疾首
    2020庚子鼠年,多災多難,我們失去了多位留下許多優秀作品的老藝術家,還有一些不滿45歲的明星也在這一年突然離世,令人扼腕。今天,影小妹就來和大家一起紀念他們,回顧他們曾帶給我們的欣喜和痛心。月29日-2020年8月28日11月29日是「黑豹」扮演者查德維克·博斯曼的冥誕。
  • 2020年,經歷親人離世的6位明星,每一位都令人無比心疼!_騰訊網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新冠疫情暴發,人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年到頭在外工作的明星們,也似乎多了一些陪伴家人的時間。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2020年經歷親人離世的6位明星,你又最想安慰誰?
  • 2020接近尾聲 回顧今年離世的名人 每一位都令人悲痛惋惜
    再過不到10天,我們將告別2020年。有人說2020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這一年有人因疫情喪命,這一年因經濟低迷無數人咬緊牙關只為能「活著」。同時也在這一年,多位名人永遠離開我們,他們中有的人是伴隨我們整個童年的回憶,有的則是激勵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 回顧2021年不幸去世的十大女星,每一位都讓人十分惋惜
    在娛樂圈,因為明星自帶的關注度,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就連生老病死也不例外。有的因為自然衰老去世,也有的因為遭遇了各種意外的情況不幸離世,不管哪一種,其實都挺令人心痛的。2020年,是不安寧的一年,也有不少女星因為各種原因離開熱愛她們的觀眾和粉絲。下面就為大家盤點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女星,看看誰最讓人惋惜?
  • 回顧2020年十大科技成果,每一項都讓中國人肅然起敬
    還有不到一個月,2020年就要結束了,回顧這一年,很難用一個準確的心情去做總結。在這一年,新冠疫情讓舉國上下擰成一股繩,把恐懼的眼淚化作不服輸的汗水。也是在這一年,科技領域一次次傳來捷報,祖國一次次用研發成果刷新實力,令國人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