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離世的12位中國院士,他們的偉大事跡,讓人感動和淚崩

2020-12-20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距離2020結束,沒幾天了。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是艱難的一年,大部分人過得並不輕鬆。

面對疫情的考驗,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等科研專家和醫護團隊,迎難而上,護一方安穩。

有一群可愛的人,帶給我們太多感動,他們就是:中國院士。

可以說,院士在抗疫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除了醫療領域,在很多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都有很多厲害的院士,為我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的院士們,是一群高知識分子、高科技人才,值得我們欽佩和敬仰。

他們,是國家的脊梁。

但不幸的是,今年已經有30幾位院士去世。

由於篇幅有限,我就選了12位院士,給大家介紹一下。

他們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研究和奉獻,甚至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

01李冠興

(1940年1月14日-2020年12月1日)

核材料專家

李冠興出生在上海,是家裡的老大。他從小就很聰明,學習也好。

16歲的他便考上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是年級裡最小的學生。

他在清華就讀十年時間,研究生畢業。

隨後,他被包頭的二0二軍工廠招過去,做了技術員,研究方向是核材料。

李冠興在廠工作的時候,各種大小的報告都做過。

張沛霖認為,李冠興已經達到院士水平,就投了他一票。

當了院士以後,部裡又要提拔他當廠長,可是院士當廠長是從來沒有過的。他也拒絕了,部裡來的人也回去了,說再考慮考慮。

部裡再來人,就直接宣布了李冠興做了二0二廠的廠長。

他經常告訴身邊人:對於科研人員來說,一輩子有機會,做幾個大課題是不容易的,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買到的,人總要有點精神。

李冠興院士2020年12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80歲。

02侯鋒

(1928年2月3日-2020年11月7日)

蔬菜育種專家

侯鋒出生在山東,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26歲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分配到天津從事蔬菜研究,重點研究蔬菜是黃瓜。

那時候,黃瓜在種植過程中特別愛得病,產量極少,甚至絕收。

侯鋒院士就下定決心研究黃瓜,沒想到一諾就是一輩子。

他帶領著團隊,研究抗病育種,使黃瓜的畝產量提升到80%以上。

曾經吃不起的黃瓜,成為和白菜一樣的家常菜。侯鋒便有了「黃瓜王」的稱號。

侯鋒院士於2020年11月7日離開了,享年93歲。

03張俐娜

(1940年8月14日-2020年10月17日)

高分子物理化學家

張俐娜,出生在福建光澤。

初中畢業的時候,趕上國家對師範生的擴招,張俐娜原本要上師範的,老師覺得她是科學家的好苗子,就讓她改了志願。

張俐娜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是武大唯一女院士。

當她在日本學習一年多的時間,導師建議她留下來,或者介紹到美國去,可是她都拒絕了。

她出國學習的信念就是,為報效祖國而出去,學好知識再回報祖國。

張俐娜年過七旬依然堅持在講臺上,直到2019年6月才退休。

她的退休生活才剛剛開始,便永遠的離開了。2020年10月17日,張俐娜院士享年80歲。

04陳定昌

(1937年1月30日—2020年9月7日)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

陳定昌出生於上海,26歲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

此後一直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在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上,取得多項重大技術成果,被授予國家傑出專業人才榮譽稱號。

陳定昌非常自謙,從不標榜自己, 他說自己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實現中國夢上做了一些工作。

他在遺囑中交代自己的後事:「所有喪葬事宜一切從簡,喪葬費用自理,對組織沒有任何要求。」

這讓所有聽聞者,無不動容。

陳定昌院士,於2020年9月7日病逝,享年83歲。

05曹楚南

(193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7日)

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

曹楚南有5個兄弟,他和二哥最為要好,一直跟隨二哥讀書。

當家鄉被攻佔的時候,他和二哥進私塾學習,後又轉入梁豐中學學習,直至高中畢業。

1948年,高考之際,曹楚南得了急性闌尾炎。

手術之後的曹楚南,身體虛弱,打算放棄高考。

可是兩位同學極力勸說,他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曹楚南忍者病痛參加統考,最後被同濟大學化學系錄取,成了新中國第一批本科生。

在1996年的《院士自述》中,曹楚南寫道:

「其實,治學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對於這個道理,是通過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和工作中的摸索,比較晚才切身領悟到的。」

曹楚南就是在一點一點的摸索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曹楚南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

06鄭守仁

(1940年1月30日~2020年7月24日)

水利水電工程專家

鄭守仁出生在安徽省潁上縣淮河邊的小鎮。

鄭守仁童年的時候,淮河時有發洪水,給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從華東水利學院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專業畢業後,鄭守仁分配到長江委工作,並擔任了三峽工程的總工程師。

鄭守仁一生從事水利工程設計,榮獲國際壩工界的最高獎項——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2015年,鄭守仁不幸身患癌症。

他這麼多年,一直帶癌工作,堅守在工地一線,做好技術把關。

2019年10月,鄭守仁再次病倒入院。

2020年7月24日,鄭守仁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

07肖碧蓮

(1923年10月31日-2020年6月30日)

生殖內分泌專家

肖碧蓮祖籍中山,在上海長大,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

她一生都致力於女性生育健康的研究,把避孕藥物的劑量降低到最低,最大限度的降低藥物給女性身體帶來的傷害,造福億萬女性。

這項成果比西方國家早了7-8年。

她又將「緊急避孕」的概念引進國內,為女性的自主生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0年6月30日,肖碧蓮因病醫治無效,在京去世,享年97歲。

08張乾二

(1928年8月15日-2020年5月3日)

理論化學家

張乾二出生在福建惠安一個書香門第。

上中學的他,趕上了抗戰爆發,學校就遷至安溪文廟。

為了繼續學業,年僅12歲的張乾二每次花三天時間去上課。

張乾二考取了廈門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學任教。

成為科學家的張乾二說:

「不囿於傳統,勇於挑戰現實和人生,是一個科學家應該具備的條件。而事實上,正是這種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會給你帶來生活的樂趣。」

他曾經寫下願望:如果有來生,我還當老師!

2020年5月3日20時33分,張乾二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3歲。

09鬱銘芳

(1927年10月3日-2020年4月12日)

化纖專家

鬱銘芳出生在上海,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想當科學家。

鬱銘芳在上海私立東吳大學化學系畢業後,投身化工行業,建立實驗室,出國考察學習,帶領團隊紡出中國第一根合成纖維,解決了中國人穿衣難問題。

食有袁隆平,衣有鬱銘芳。

每次談起這些成績,鬱老還會謙卑的說:「是我運道好。」

低調的鬱銘芳院士,於2020年4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了我們,享年93歲。

10盧世璧

(1930年7月8日-2020年3月28日)

骨科專家

盧世璧出生在北京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是醫生,三兄弟及其愛人也都是醫生。

他從小耳濡目染,就感受到了醫生的崇高,並立志成為醫生。

高中畢業,他如願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

成為一名醫生後,他更感覺任重道遠:「醫生不單純是治病,而是治病人,要慈悲為懷,要關懷病人。」

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骨科科研,2020年3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

11沙慶林

(1930年5月7日—2020年2月23日)

公路工程專家

沙慶林是江蘇宜興人。從小家庭生活困難,兄妹六人中,父親只能供學習好的孩子讀書。

高二的沙慶林,對學習突然開了竅,也希望明年能考中大學。

他開始主動學習,摸索方法,如願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成為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批新生。

同學們覺得公路沒什麼好研究,而沙慶林就選擇公路專業。

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公路事業,只要是他設計的公路,他都會親自去走一遍,檢查工程質量。

沙慶林被成為中國高速公路第一人。

2020年2月23日,沙慶林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12池志強

(1924年11月16日-2020年1月7日)

神經藥理學家

池志強是浙江黃巖人,在家排行老三。

父母對他寄予厚望,起名志強。父母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池志強多才多藝,性格良好,與人為善。

因為家庭生活拮据,池志強高中畢業後,就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當他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後,便考取了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公費生,後又轉入藥學系學習。

輾轉多年,直到1953年,池志強全身心投入要藥理學的研究,攻克一個又一個醫學難題。

只是誰也無法阻擋歲月。2020年1月7日,池志強醫治無效,於上海東華醫院逝世,享年95歲。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這些院士、科學家們,陸續離開我們,舉國悲痛。

他們勤勉一生,用匠人精神,在各自的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國奉獻,造福百姓。

用一句話形容這些功勳卓著的院士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斯人已去,精神不朽,永遠銘記。

作者:青苔上

-End.

相關焦點

  • 【感動中國】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及事跡(完整版)
    2021年1月,被追授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1月7日,被追授「安徽省防汛救災先進個人」稱號;2月17日,陳陸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3、202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桂梅--素心託高潔
  • 聽優秀院士和教授事跡 重慶大學舉辦2020年師德模範報告會
    為生動展示重慶大學教師潛心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事跡,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 9月18日下午,重慶大學2020年師德模範報告會在虎溪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大劇場舉行, 2020級新生代表、新進教師代表共600餘人參加報告會。報告會還開通線上直播,方便不能到現場的師生收看。
  • 「抗疫」先鋒鍾南山院士的事跡
    他是「身著白衣,心有緞錦」的白衣天使;是實事求是敢說真話的剛正之人;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無雙國士。他是鍾南山院士。令人更加動容的是,我們中國,有無數個「南山」。他們在國難面前,在酷暑與嚴冬中 逆著萬千車流,毅然選擇奔赴最前線。
  • 2019年已有32位兩院院士離世 請記住這些名字
    2019,痛別32位院士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本報記者王京雪  2019年逝世的科學家似乎格外多,也格外受人關注。  截至12月中旬,這一年,我們已相繼送別32位兩院院士——這也是2018年逝世的院士總數。此外,還有數位在所屬領域居功至偉的科學家也於今年離世。
  •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盧永根逝世,今年已痛失19位院士
    盧永根中國科學院官網8月12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老校長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12日早晨4:41逝世,享年89歲。訃告介紹:盧永根,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
  • 《偶像練習生》令蔡徐坤淚崩,秦奮明鵬感動不已的人竟然是他們倆
    昨晚《偶像練習生》第8期如約而至,練習生們終於迎來了這個讓他們興奮又不舍的夜晚。
  •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
    《感動中國》頒獎辭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 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 那一晚 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 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張定宇
  • 噩耗,2020年十五位院士去世,老輩科學家在老去,年輕人該奮鬥了
    2020年是全球非常艱難的一年,這一年全球都進行了與病毒的戰爭,我國是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一線的醫護人員居功至偉,其中最閃耀的戰鬥英雄必然屬於我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英雄不懼高齡毅然衝鋒在抗疫的第一線。這一年鍾院士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無人不識。
  • 年終盤點丨2020之淚,他們已不在
    年的開始,冬天並非寒冷,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團凝結在心底幽靈一般沉重的壓抑,眾志成城的感動像春天的種子,冒芽、展葉、開花、碩果纍纍,是復工復產的堅強信心鋪築中國經濟的風景這邊獨好。2020年即將過去,歷史會銘記它,人民不會忘懷它,《浙商》雜誌將以盤點和特稿呈現這鳳凰涅槃經濟眾生態。今天,我們推出:「他們的2020·盤點」第四篇:逝者,他們已不在。
  •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視頻(附感動中國十九年最全資料)
    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與頒獎詞1、丁曉兵:20多年來一直是英雄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讚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
  • 《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再現鍾院士兩次「抗疫」事跡
    《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再現鍾院士兩次「抗疫」事跡 鍾南山院士為《還是鍾南山》贈言。17年後,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經濟日報出版社、秦朔聯合策劃,將《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這本書,重新修訂、改名為《還是鍾南山》,並於2020年4月正式出版。這本書為廣大讀者再現鍾院士兩次「抗疫」的風雲和一生的傳奇。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經濟日報出版社第一時間聯繫到魏東海博士,希望再版此書,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學習南山風格,共克時艱。
  • 2020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附頒獎詞、事跡、視頻
    被評定為烈士、追授「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中國消防忠誠衛士」等稱號。2020年7月22日,陳陸在執行廬江縣連河村抗洪搶險任務中壯烈犧牲,年僅36歲。2020年夏天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洪災,陳陸帶領消防員輾轉5個鄉鎮,奮戰96個小時,出警411次,成功轉移和救出群眾2665人。
  •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視頻
    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獲獎人物揭曉。極不平凡的2020年,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這幾年,中高考題持續考查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與其去被生硬刻板的政論文章,不如就用用不缺文採的感動中國。尤其在關注底層民生、推崇大國工匠、謳歌奮鬥精神的引導下,中考、高考考生多了解與使用感動中國素材,還是有必要的。
  • 《破冰行動》李飛和蔡軍喝酒,回憶警校同學會,一句話讓人淚崩
    李飛曉之以理給蔡軍做思想工作,勸說蔡軍幫助緝毒警們圍剿毒販,可是蔡軍卻一直戒心很重,無奈李飛只能動之以情,一番肺腑之言不僅動搖了蔡軍也讓觀眾們瞬間淚崩。李飛和蔡軍雖然暫時放下曾經的恩恩怨怨坐在一起,但是兩人之間還是氣氛尷尬,蔡軍眼裡滿是戒備,直言不諱的警告李飛「不要扯上林蘭」。
  •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視頻(附感動中國十九年最全資料)
    2021年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獲獎人物揭曉。
  • (轉)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視頻(附感動中國十九年最全資料)
    很喜歡看每一年的《感動中國》,昨天下午就在想,是否要追個「熱點」,晚間整理2020年度感動中國獲獎人物頒獎詞及事跡。然而,還是太懶了。「湘語文」讓我見識到團隊的力量,更見識到整理素材的耐心。致敬!  2021年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獲獎人物揭曉。極不平凡的2020年,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 感動中國2019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全文 2020感動中國人物介紹
    於國於民,你是忠誠偉大的士兵。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張富清杜嵐、尤端陽:薪火傳無盡  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此後,每年校慶和十一國慶日濠江中學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 鍾南山院士簡介 及傳奇事跡
    鍾南山院士,福建省廈門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呼吸內科專家。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 2020《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附近3年人物事跡+頒獎詞)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17日晚播出,獲得「感動中國2020
  • 收藏: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視頻(附感動中國十九年最全資料)
    2021年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獲獎人物揭曉。極不平凡的2020年,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今天推送2020年度人物和事跡、頒獎詞,並且匯總了感動中國從2002到2020年總共十九年的相關資料。收集了幾個小時,不容易哦,趕緊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