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格外沉寂的電影市場,終於在今年國慶期間終於再次煥發了生機。之前從國慶撤檔的《奪冠》《姜子牙》以及《急先鋒》等電影,也終於在今年國慶檔終於上映。
除此以外,還有就是特意為今年國慶檔製作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也點燃了不少觀眾的觀影熱情。
如此豪華的影片陣容,真的是堪比往年的春節檔。但是,雖說大部分電影院已經恢復正常營業了。但是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因此,想要到達往年的票房數據還是困難了些。
即便是這樣,在這些電影中,《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的》的票房還是十分的可觀的。兩部電影都在上映後的第四天破了10億的票房。
《姜子牙》還破了之前《哪吒》破10億票房的記錄,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快破10億記錄的動畫電影。當然其中還是有前作《哪吒》的影響力在其中。
而且在《姜子牙》和《家鄉》同期上映的時候,《姜子牙》的票房是高於《家鄉》的,但是之後《家鄉》一路逆襲,現如今也是高出《姜子牙》2億左右的票房了。
《家鄉》不僅眾星雲集,而且整體喜劇的氛圍也是給電影增色不少。因為大家經歷了疫情期間,急需要一個合家歡的電影來轉換心情。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喜劇電影會佔據優勢。
但是當真正的看過電影以後,才發現,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喜劇電影。裡面的很多故事是能讓你笑中帶淚的。
因為它雖然是個喜劇,但是其中的很多故事也是像《我和我的祖國》一樣是有原型的。
就比如現在網友談及的最多的還是,黃渤在《天上掉下個UFO》中扮演的鄉村發明家,在現實中的原型其實是網絡紅人手工耿。
手工耿原名耿帥,他之前在網絡上直播中展示了例如「不鏽鋼腦瓜崩」「雷神錘包」等無用發明。
因為「手工耿」發明很多都不需要發明的東西,被網友稱為"發明界的泥石流"。
在電影的幕後花絮中,黃渤還特意前往「手工耿」所在的河北保定小院,體驗了許多「手工耿」發明的道具。
而鄧超和俞白眉指導,並由鄧超和閆妮主演的單元《回鄉之路》也是全劇的一大淚點之一。
在電影中,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從小生活在遍地黃沙的戈壁深處,在功成名就之後,選擇將自己所有的資產投資到了沙漠治理,以及帶領村民致富,種植沙地蘋果。
而鄧超的這個形象在現實中也是有原型的。這個人就是取材於張炳貴種植沙地蘋果的故事。
2003年,張炳貴投入200萬元,將橫山區趙石畔林場低矮稀疏的「老漢林」改造治理成現在的花果山。也帶領著周圍的鄉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當然除此以外,劇中的人物多也是借鑑了現實生活中為了改變沙漠環境,在戈壁大漠中奉獻了一生的治沙人。也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沙漠才能一點點的變成綠洲。
當然,在電影的最後,導演也是特意致敬了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而這些人也都是電影的原型之一。
當然,提到電影中最感人的單元一定是少不了由徐崢導演執導,範偉、張譯等主演的單元《最後一課》。電影中,範偉真摯的演技也是令不少人潸然淚下。
故事講述一位老教師,在被診斷出因為腦梗導致了老年痴呆之後。為了幫助他恢復健康。當年的學生幫助老師重回最後一堂課的情景。
這個感人的支教老師的故事其實在生活中的原型更多。比如之前登上過感動中國人物的支教老師支月英。
19歲的支月英不顧家人的反對,只身前往一所鄉村小學支教。她幾十年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在導演俞白眉的透露中,在電影的拍攝地點也的確有一個默默付出的支教老師。當劇組認為她為什麼不走。老師卻回答說:「我不能走,我走了我的這些娃不知道咋辦。」
當然,除了老師的人物有原型。就連電影最後那個精美的像是特效一樣的校園也是有原型在的。
這個學校的原型是杭州千島湖富文鄉中心小學。學校是建築大師王偉先生設計的。這座小學的確像電影中,小峰說的那樣,每層樓真的都有滑梯。還有孩子玩的天文望遠鏡,以及下象棋的地方。
現實中的小學如同電影中一樣的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