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就這樣過去了,我從一個電影院觀眾轉變為線上觀影者,流媒的觀影時代已經崛起。中國影視行業也難得迎來了新的洗牌,爛片還能大賣的時代已經過去,疫情導致了大量院線難以維持,必須提高電影的質量才能吸引觀眾觀影。
2020年的影視市場精品頻出,電視劇,電影,網絡綜藝湧現許多優質的作品。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以後再次回望,會成為影視行業值得紀念的年份。
今年的春節檔又再次成為了諸神大戰的戰場,隨著春節檔電影在一年的電影院營業額佔比越來越大,這註定是電影公司們重點競爭的時間點。2020年壓後的春節檔電影,遇上2021年的電影,預售票房也再次創下新高。
同時,想再次感謝某幾位影視行業從業的朋友。是他們讓我有機會偶爾客串一下媒體,獲得許多點映與試映會的機會,親身去體會一部電影是如何從幕後走上大熒幕,體會電影工業究竟代表什麼。
我大概能明白為何眾多以自媒體出身的電影媒體人,慢慢蛻去「影評人」的標籤,擺脫譁眾取寵的謾罵與諷刺,轉變為挑亮點式的「央視式」評價。大概是「知易行難「,讓中國電影更好,要從引導觀眾,提高觀眾的審美水平做起。(論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
以下為春節檔電影推薦,僅為個人意見,希望能幫助你選擇春節檔電影。
系列電影寄託了我不少回憶,第一部上映的時候,我是抱著看爛片的心態買票入場,觀影體驗出奇地好。
唐探系列電影的看點有哪些?
喜劇類型電影的搞笑氛圍,中國觀眾特別喜愛這類有雙主角舞臺劇式的電影。一個角色負責高冷,另一個負責搞笑,製造反差萌的同時,帶點人物成長的暗線。這個套路是多年中國商業電影市場摸索出來相對成功的類型。
偵探小說的故事框架,套路陳舊沒關係,核心是為電影故事服務。20年前的少包青天,20年後的唐探,中國觀眾喜歡的東西以另一種形式傳承著。
還有我最愛的新老歌混合bgm。第二部中,泰勒斯威夫特《Welcome to New York》與李玲玉《粉紅色的回憶》,儘管這是導演的一種懷舊,完全不同的風格混合出現,有那麼一絲的任性,但是也暗合當下年輕人多種音樂審美風格混合的審美潮流。
從宣傳片出發,這是一個經典的穿越類套路。賈玲穿越回到80年代,看到那時候尚未結婚的父母(沈與張),搞撮合耍活寶鬧笑話的故事。
個人對這類舞臺劇內核的電影沒太大的興趣,但是許多院線觀眾很喜歡這種類型的喜劇。輕鬆,休閒,合家歡,適合一家三口集體買票觀影。
質量應該過得去,只要故事不出重大的問題,以沈與賈兩人的舞臺劇功底,必定是值回票價的好選擇。
故事相當模糊的特效電影,有兩個世界,一個是魔幻世界,另一個是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寫作的小說進程能影響魔幻世界。至少我看完宣傳片就沒怎麼懂電影的故事邏輯是怎麼樣展開的?(爛片危險信號)
導演是「繡春刀」系列的路陽(動作片導演),監製是「瘋狂系列三部曲」的寧浩。拍動作電影的導演配上故事電影向的監製,居然拍了一部特效電影(爛片危險信號2)
特效電影在院線裡很吃虧,因為大量的中國觀眾對特效電影的大製作基本沒感(哇,這特效很炫,然後呢?)以往的春節檔已經倒下了無數故事一般特效很牛的電影,希望這個定律不要再次出現。
遊戲ip改電影+明星+資本特效大製作+過往作品不怎樣的導演。(湊齊了一切爛片的要素,我不敢去看,祝電影大賣)
貼一貼導演過往作品的豆瓣分數。
年二十七,最後一場點映結束,這必定是春節檔黑馬級別的電影。這不是神話故事,這不是神話故事,這不是神話故事。(重點說三遍)
追光人動畫的上一部作品《白蛇:緣起》已經充分證明這是一家技術力很強的動畫製作公司。(國內頂尖)
懷著忐忑的心情看完點映場(白蛇的故事實在是太差了),哪吒重生沒有在故事上再倒下一次,而且我認為故事內核相當符合當下時代潮流。
新時代的神話故事,已經不適合把故事做簡單拓展與重新詮釋的套路。當下正是中國走進後工業化時代的關鍵時期,如何給那些封建時代,前工業化時代的故事做傳承,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換內核。
哪吒重生結合了當下流行的蒸汽朋克風格(上海夜城霓虹燈風格),借了神話故事的「外殼」,講一個城市中打工人(哪吒)大戰資本家(東海龍王)的故事。更換主要矛盾,結合當下時代生活實際,編劇還是很懂的。(準備買票二刷)
春節檔另一匹黑馬,我以為片方會與院線方把電影當成春節檔主要的賣點。出人意料的是,片方居然沒錢搞大宣發,連海報都是寒酸的元素堆疊,實在太窮了,連大年初一的排片都沒多少。
但這個時代的院線電影註定是憑質量取勝,每年的春節檔電影總有逆襲的黑馬,這就是今年最大的黑馬。
觀影后的調查裡,問討論會裡的觀眾,用什麼關鍵詞概括電影,回答多是懸疑類喜劇。
實際上,懸疑的元素並沒有太多,用的套路也是喜劇裡很常見的交換人生套路,主角a和b陰差陽錯交換身份,a過著b的困苦生活,b像個暴發戶那樣享受著a身份帶來的東西。最後a與b在交換人生後獲得了新的東西,兩人重新變回對應的身份,繼續美好地生活著。
故事老套,但是電影中還混雜著很多不同的帶時代氣息生活的元素,比如「養貓」「火鍋」「前任結婚」「公眾號自媒體」再混點「爛梗」。故事情節大體上能夠做到自圓其說,但是片方給試影觀眾看的版本是130分鐘的超長版(暗示有些片段可能會刪掉),相信成品的故事節奏會更好。
演員的演技在線,服化道都做得很足,題材也足夠新穎(全靠同行襯託)
不知道啥時候熊出沒的製作方才明白,給孩子看的動畫,不一定要給家長們每年都做一部電影,賺雙份的電影票房,動畫完全可以做全年齡。
每年都有的東西,電影絕對不差,但是觀眾主流是家長帶孩子,觀影體驗就一定不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