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南鑼鼓巷不遠的一條胡同裡,有一個年輕的新媒體團隊,他們每天忙於短視頻和網際網路影視內容生產,這兩條業務線也為其吸引了眾多資本的注意。
文 │ 偶爾
骨朵小道消息,連續五年屢獲融資的新片場又有進展。業內某著名投資機構已在深度接觸後拍板,敲定新片場的D輪融資,預計6月對外公布。
新片場近年融資速度之快,估值增長之迅速驚爆眼球。2012年6月,一群年輕人創建的短片分享平臺——V電影獲得了九合創投數十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兩個月後,新片場正式成立,並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獲得來自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的A、B輪融資。
2016年9月6日,新片場宣布完成C輪由天星資本領投、紅杉資本跟投的7000萬定增,公司估值達6.7億人民幣。
在短短四年時間內,究竟是什麼讓這家註冊資本只有3萬元的初創公司屢屢受到資本青睞?新片場副總裁、新片場影業CEO徐增新說,「我們在做一件靠譜兒的事兒,就這麼簡單。」
新片場影業CEO 徐增新
「很多人問我靠譜兒是什麼意思?我在公司還真問過幾個人,我說如果讓你去創業,你會選誰?大多數不一定會選自己領導,也不一定會選跟自己關係最好的,但他一定會選那個靠譜兒的人,說到做到。」徐增新這樣說到。
2017年3月,北京新片場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6年度業績報告,公司營業總收入72,991,276.18元,比去年同期(7,463,965.06)增長877.92%,或許,這就是他們口中的「靠譜」。
在某影視投資機構負責人看來,新片場區別於其他公司最根本的地方在於它的社區,「社區是新片場業務發展的基礎,也是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根本。
手中緊握的創作人資源
2016年,新片場在短視頻和網絡影視領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績。新片場旗下的「魔力系」短視頻成功打造了包括魔力TV、造物集、小情書、廢物點心在內的內容品牌,一共有150多檔欄目。在網絡影視領域,新片場也憑藉《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男狐聊齋》、《痞子兵王》等項目成為網大市場的頭部製作公司,「對我們來說,最核心的優勢還是新片場社區。」徐增新說。
新片場創作人社區網頁界面
在網際網路影視迅速發展的當下,市場對「內容+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新片場創作人社區積攢的人才資源自然成為其發展的後續助力。這個平臺上註冊有56萬創作人,2016年成立的新片場影業以這一社區為依託,從中發掘出一批年輕的網絡電影創作人。
尹晨陽是徐增新在採訪中多次提到的一位導演,他的進階之路就是新片場扶植潛力導演的標準範例。尹晨陽並非影視專業出身,在大學期間出於個人興趣拍攝了多部軍事題材的短片。2016年初,尹晨陽將一部三維動畫短片《WAR OF WORDS》上傳到新片場社區,引起了新片場的注意。
《WAR OF WORDS》片段
「我們通過負責社區的線上運營的同事發現了他,覺得挺不錯,就找他來聊,邀請他加入到我們團隊。」新片場有專門的社區運營團隊負責篩選推薦優質的短片項目,他們扮演著類似於面試官的角色,尋找優質創作人,初步溝通,然後推薦到V電影,或者直接推薦給新片場影業。
徐增新說,「基於人才做內容,是新片場立足的根本和核心。就線上產品來說,V電影和新片場社區就是用來與創作人保持黏性的,把這些創作人沉澱在這個平臺上之後,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方式去篩選。」
每周六,新片場都會召開部門負責人例會,其中第一個環節就是線上運營總監就V電影和新片場社區一周上傳視頻的情況做匯報,實名認證多少人,發布多少作品,作品質量怎樣等等,對於新片場來說,這些第一手的消息就是他們最大的優勢。
徐增新坦言,新片場並沒有特定的「人才挖掘機制」,但是他們通過線上創投活動「創作吧少年」、NEW ERA短片大賽、V電影開放日、電影自習室等活動,可以與創作人直接接觸。通過這些渠道,新片場網羅了一大批創作人,《致青春2》的導演周拓如,網劇《匆匆那年》導演姚婷婷,北京電影學院的沙漠、何佳穎等,最初都是新片場的創作人。
新片場影業「新片場導演學院」成員
此外,也有投資人向骨朵表明,新片場的社區運營非常好,他們不但在幾個重要的影視人才院校設了點,而且經常開展各類活動,這樣就從源頭上攏住了人才。該投資人認為,文化產業的壁壘是靠人才築起來的,而社區是新片場構建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新片場獲得投資方和市場認可的重要原因。
短視頻矩陣是另一門流量生意
掌握了大量的人才資源之後,如何更好地運用也是一門大學問。新片場的人才輸出主要有兩個方面,短視頻與網絡影視。「有一些創作人其實不具備拍影視內容的基礎,所以短視頻就是他們一個很好的入口。」徐增新表示。
在短視頻方面,新片場主打的就是用大量內容做一門流量生意。
董新堯是新片場去年熱捧的一位微博原創視頻博主,隨著「董新堯惡搞」系列中「窮小夥測試異地戀女友忠誠!」、「當你目睹美女被男子當街圍毆,你會怎麼做?」等視頻的火熱,讓這個原本僅有五萬粉絲的博主迅速漲粉,現在他已成為擁有267萬粉絲的微博紅人。
徐增新談到,「我們是『內容+人才』的戰略,對於有內容生產能力的人才,我們會很珍惜,合作方式很寬泛,在他們自己的想法與我們的需求之間尋找集合點。」
2015年,一檔名為《造物集》的系列視頻開始在網上走紅,它背後的製作團隊就是新片場股權投資的一個工作室。「《造物集》是一對夫妻創立的,最初的時候,發現他們的作品很棒,但是丈夫是公務員,妻子也有自己的事業,讓他們加入我們也不可能,所以我們就先合作,漸漸的他們也有了成立公司的意願,丈夫就辭職了,組建了一個三十人的團隊專心做視頻。」憑藉清新、手作、日常、唯美幾個關鍵屬性,《造物集》在網上迅速走紅,現在僅微博上就有226萬的粉絲。
不過,新片場最主要的短視頻矩陣還是自製的魔力系列,魔力TV、魔力美食、魔力時尚、魔力萌寵、魔力旅行等等,在微博上贏得一批官媒大號的青睞,在新片場的自有APP魔力盒上的效果則更加明顯。
魔力盒是新片場推出的一款手機娛樂軟體,跟短視頻業務是相互打通的,據徐增新介紹,魔力盒現在的裝機量大概有200多萬,日活20萬,不過在徐增新看來,魔力盒最大的優勢是用戶年輕化,「我們前段時間在魔力盒上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後來我自己也去跟用戶通過私信功能聊天,發現好多都是中學生,他們是伴隨著手機和iPad成長起來的一代,天然就有很好的支付習慣。」而龐大的年輕用戶群體也為新片場的視頻業務提供了無限可能。
短視頻流量與網絡影視項目的互補
擁有人才和流量之後,如何實現各種資源的相互融合,進行流量互導成為重中之重。徐增新也承認,「在我們公司內部,一定要講究各條業務線的相互融合,相互有交集。因為只有交集在一起,才是我們核心競爭力。」
除了短視頻,網絡大電影也是新片場目前的重點業務線,在2016年底,新片場獨立出新片場影業,聯合影業旗下的五個製片人工作室,專注於網絡電影、網絡劇及院線電影的開發。
到現在為止,新片場在視頻網站推出眾多網絡電影項目,例如《男狐聊齋》、《那女孩真帥》《總裁在上》等,而其中的幾位主演也多次參與魔力美食、魔力時尚、小情書等短視頻的拍攝,為影片做預熱和宣傳。
《總裁在上》兩位演員參加魔力時尚拍攝
而不少從短視頻中發掘的影視人才也參與到網絡影視項目的拍攝,《廢物點心》是青年導演杜煜峰創作的《廢物小說》番外篇,延續了前作的惡搞風格,是一部段子動畫短劇。在動畫中,杜煜峰自稱東北花澤類,在微博中擁有27萬粉絲,順利打造出個人品牌。在魔力盒中,杜煜峰持續更新的兩檔短視頻節目《新技能get》和《廢物點心》,每期播放量也保持在10萬+。
2016年,新片場推出的《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大獲成功,杜煜峰在其中也沿用了「東北花澤類」的名字,擔任男二號。
張浩、杜煜峰
另外,對於一些無法在視頻網站上線的網絡長視頻,新片場也嘗試在魔力盒實現付費播放,「我們嘗試過很多新玩法,包括打賞、定點搶紅包、推出19.9元的搶先票和9.9元觀影票等等,雖然付費情況與視頻網站的體量無法相比,但是粉絲活躍度很高,這與我們最初想要買周邊產品的目的是吻合的。」徐增新說。
從網大轉戰分帳網劇
相比其他網絡影視公司,新片場實現了人才、內容和渠道的三方結合,這是它的一個優勢,網絡紅人資源、自帶流量的短視頻宣發渠道,也讓新片場在網絡影視的資源爭奪戰中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今年,新片場影業的重點將會轉移到網絡劇。徐增新談到,做網劇還是想推自家的籤約藝人,但是體量卻不會太大,重點還是放在付費網劇方面。「網絡劇這塊,我想的還是會員付費的事,沒必要剛接觸網劇就做那種大IP項目,大IP劇一定是傳統電視劇公司擅長做的。所以對我們來講,還是要做付費網劇。」
暫時先不嘗試平臺買斷的大體量網劇,徐增新有自己的考量,「買斷劇其實多是平臺定製劇,對於平臺來講,與你合作定製劇是看中你的製作能力。你如何向平臺表現你有很強的網劇製作能力?其實也是需要你先來做小體量的分帳網劇。就像現在一線電影公司願意找新片場來合作一些網絡電影一樣。當然,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我們去挖掘一些青年導演;還有一方面是,他們認可我們的網絡電影製作能力。但是如果兩年前去找他們合作,他們是一定不會認可我們的製作能力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會先從付費的網劇開始。」
據徐增新介紹,2017年新片場影業會推出三部網絡劇作品,「《男狐聊齋》用了我們自己的藝人,會開發網劇,有一個跟《最強大腦》的合作項目,還有一個跟視頻平臺在談的項目。」
網絡電影《男狐聊齋》
院線電影方面,新片場也開始慢慢布局。
2016年年底,新片場出品的《四平青年》第四部——《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大獲成功,新片場影業便將它列為第一個院線電影項目,「院線這個事早晚得做,《四平青年5》是網大,第六部就是院線電影。」徐增新說,「《四平青年》第四部還是一個簡單直接的表達,但是第五部我們可能會在其中加入一些深層次的探討,目的是為了好去引向院線。」
據徐增新介紹,目前《四平青年》院線電影項目還在劇本修改階段,預計明年下半年在院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