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我確診乳腺癌四期,接受治療後腫瘤縮小至1cm以下

2020-12-25 騰訊網

我,33歲,性別女, 2004年確診乳腺癌,無法進行手術,醫生預計存活期只有半年。換言之,沒救了。

那年春天,我發現右側乳房有兩處小腫塊,自己摸了一下但不覺得疼痛。後來,腫塊逐漸變大,因此在年尾,我去了縣立醫院接受了檢查。最終被確診為右側乳房乳腺癌,第四期,腫瘤大小為3cm x 3cm,有兩處。醫生告知我,我的病情並不樂觀,稱其無法進行手術,也沒有其他有效治療方法,存活期為半年。

當時淋巴結並沒有疼痛感,但體重有逐漸下降趨勢,腋下的淋巴結附近也有腫脹感。一開始我也只以為是普通的乳腺增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悲劇降臨到我身上了。突然被醫生告知這個大小的腫瘤是無法進行手術的,且存活期只有半年,我完全接受不了這個結果,但是事實診斷結果確是如此。33歲的我突然被宣告自己命不久矣,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因此,我和男友提出了分手的要求,在父母的陪同下住進了醫院。在病房內聽著父母討論我的病情,我從絕望到難過,再從難過到煩躁,最後回歸平靜,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個旁觀者。我的病情切,又切不得,不切,生命周期也不長,考量的無非就是哪種存活期更久,死得更晚而已。治療的唯一意義,也就是滿足父母期盼奇蹟降臨到我身上的心願。

每天聽著醫生和父母匯報我的病情惡化,我百感交集。我已經不怕什麼絕症了,困在病房裡多喘幾天的氣,除了讓我爸媽安心一點,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縣立醫院的醫生對我的病情也是毫無辦法。此時,我總算明白為什麼有些人一旦進了醫院,就再也沒有出來過。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死亡帶來的負面情緒不斷地向我襲來,真怕哪天壓倒我的不是疾病,而是巨大的負面壓力和疼痛。

相比較被動接受死神的召喚,我更想出院做自己想做的事,畢竟時限不多了。當然,比起把最後的時光消耗在病床上,我更願意接受免疫臨床試驗,說不定還會有轉機。於是我便開始藉助網絡平臺,查詢治療乳腺癌的相關方案。偶然間,我點入了一個連結,發現有一家日本診所在接收臨床試驗患者,它讓我感到了一絲絲的希望,或許這是老天還不想讓我這麼早離開人世吧。由於暫時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式,我決定賭一把,嘗試日本診所的免疫細胞療法。畢竟我才三十出頭,我還沒有結婚,還沒有體驗夠人間生活;生,是人類的本能,是的,我還想活!好好地活下去。

我做出了艱難的選擇,想要前往日本接受免疫細胞療法。父母對我這個想法抱著兩種不同的態度,完全是基於免疫治療方案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父親認為姑息治療保守治療為好,母親卻認為這可能是一根救命稻草,有延長生存期的可能,最後因意見的不合大吵大鬧了一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痛苦,在他們看來,這無疑就是一場另類的賭博,是以自己女兒的生命作為籌碼。死亡的恐懼已經在深夜裡蔓延至我的夢鄉,每晚都噩夢連連。

父母在看到我如此堅決之後,他們同意了這個想法,決定陪同我一起前往日本。或許這是我得病以來,第一次這麼狂躁,那種緊迫感我至今不敢回憶,也找不到適合的詞彙去形容,就好像死神天天待在房間裡的某一個角落,只要我稍一不注意,就能把我了結了。每天都琢磨著病情發展,不想被耽誤了,真的怕下一秒疾病快速惡化至無法控制。赴日接受免疫細胞療法,很大可能是一次"無奈"的選擇,但現在回想起來卻是倍感幸運的。

於是,2005年我在日本開始接受免疫細胞療法。當進行到第2個療程(第12次)時,終於,腫瘤有了縮小的趨勢,腋下淋巴結的腫脹也逐漸消失了。在第2個療程的第5次治療時,右側乳房中的其中1處的腫瘤奇蹟般的完全消失了。剩下的1處腫瘤也縮小至1cm以下。

當第二個療程結束時,經檢測,我體內的腫瘤標誌物也回到了正常值,右側乳房的疼痛與腫脹感不適感也幾乎消失了。當免疫細胞療法告一段落後,我仍然積極配合日本診所做隨訪工作,繼續接受長期的觀察,身體狀況還算不錯,整個人也變得精神了不少。

乳腺癌,4期,3cm x 3cm,長得還特麼比較刁鑽,縣立醫院的腫瘤外科醫生都束手無策,竟然被日本NK細胞治療給逆轉了。事後有朋友問我,為什麼當時會孤注一擲嘗試日本免疫細胞療法呢?如果臨床試驗失敗了呢?雖然當時我抱著一絲希望,也考慮到臨床試驗失敗的可能性。

但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如果有活的機會,為什麼不把握呢?沒有比面對死亡更可怕的事了;成功了我就涅槃重生,出院,體驗人間美好。失敗了,那就接受最後的姑息保守治療,躺在病床上,醫生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好在是,我贏了,治療結束後,腫瘤縮小了,腫瘤標誌物回歸正常值,我也戰勝了乳腺癌。

一直以來,我也有定期複查的習慣,就怕萬一哪天復發了呢。因為日本診所的免疫細胞療法算是治癒了我的乳腺癌,我對他們的技術很信任。現在過去了這麼久,醫療科技也在進步,相信會更好。

這裡,我把我的故事分享出來,就是想為那些同樣迷茫被告知難以治療的癌症患者提供一種新療法思路,希望我的經歷能幫助到其他患者吧。讓生命重啟希望吧!

相關焦點

  • 乳房查出小葉腫瘤後,會增加多少乳腺癌風險?|小葉腫瘤|LCIS|乳腺癌...
    它往往是因為進行了乳房活檢而確診的。我們知道LCIS會增加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的風險。儘管如此,醫生還不確定LCIS會增加多少乳腺癌風險。一項研究表明,在LCIS診斷後的前6年,乳腺癌風險每年增加約2%。該研究還發現,在LCIS診斷後接受預防性激素治療的女性不太可能被診斷患有乳腺癌。
  • 調查發現:乳腺癌治療後,有三成的人沒有複查乳房X光
    完成乳腺癌治療後,你和你的醫生將共同制定適合你情況的隨訪和檢查時間表。如果你進行了乳房腫瘤切除術後接受了放射治療,你將在放射線完成後6至12個月內對受影響的乳房進行乳房X光檢查,然後每年進行兩次乳房乳房X光檢查。如果你進行了乳房切除術,那麼你每年都會拍攝剩餘乳房的乳房X線照片。
  • 乳腺癌術後內分泌治療,她否定了醫生的方案,要求「過度」治療!
    那年,崔某28歲,一家製衣公司職員,無意中發現左側乳房內有個小小的包塊,很不幸,後來確診為「三陽」乳腺癌,也就是ER、PR、Her-2均陽性,淋巴結沒有轉移,Ki-67百分比為30%。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有三種推薦治療方案,都是哪些適應症?復發風險低的患者推薦持續5年他莫昔芬治療。哪些情況屬於復發風險低呢?全部滿足以下4個條件,淋巴結陰性,腫瘤組織高分化,腫瘤直徑≤2cm,ki-67低值(參考小於14%)。
  • 65歲胰腺癌患者,無法手術,中藥治療後腫塊縮小,她是怎麼做到的
    一65歲胰腺癌患者,沒有手術條件,經過3個月的固攝扶正治療後,腫瘤得到控制,體重增加10斤。她是如何做到的?我們來看一看她的故事。開腹後未做任何切除重新縫合,怎麼辦?河北的馬女士因身體不適、體重下降於07年9月份在當地醫院就診,經確診,馬女士患上了胰腺癌。
  • 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新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乳腺癌|淋巴結...
    數據顯示:❖ 2020年全球1930萬人新確診癌症,近1000萬人死亡;❖ 每5人中就有1人將在其一生中患癌症;❖ 每8名男性、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將因癌症而死亡;❖ 癌症診斷後5年生存人數約為5060萬;❖ 乳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預計到2040年,全球將有2840萬人被確診癌症。
  • 讓人頭痛的三陰性乳腺癌,有哪些新的治療手段嗎?
    一個86年的姑娘,三陰性乳腺癌3期,已經做完了6個療程的化療和乳房切除手術。基因檢測提示BRCA1突變,「跟安吉麗娜朱莉一樣,只是她比我幸運,還沒得癌症的時候就切除了。」 姑娘在南京某醫院接受了DC-CIK生物免疫療法,一個療程治療已經結束,在家等待療效報告,「現在就是一家一家醫院去碰運氣,一種一種療法去嘗試。」
  • 「專家在身邊」懷孕4個月,35歲杭州媽媽確診乳腺癌!還發現淋巴結...
    然而近幾年已有關於乳腺癌的研究指出,隨著女性生育年齡推遲和二孩政策的開放,妊娠期發現乳腺癌的機率正逐年上升……懷孕4個月,她確診乳腺癌……去年年底,35歲的小張(化名)和丈夫決定趁著工作穩定,為家裡增加新成員。幾個月後,他們就得到了好消息。
  • 女性紅顏殺手-乳腺癌,新藥可減少化療所致副作用
    乳腺癌期數要視乎腫瘤的大小和分布,早期乳腺癌腫瘤較小,沒有擴散至淋巴結等其他位置;中期的即屬局部性,癌細胞開始轉移至淋巴結或腫瘤體積較大;晚期乳腺癌的癌細胞已擴散至遠程器官,例如:骨、肺或肝等,屬轉移性乳癌。
  • 手術後又再度被確診!得了癌症,是選擇繼續治療還是放棄?
    王女士得的是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比較高的乳腺癌,得病那年她 30 歲,事業正在上升期,正在備孕。2018年1月王女士已經割掉了左邊一個乳房,她沒想到2019年2月再次在國內醫院接受複查時右邊的乳房又發現了癌細胞,腫瘤尺寸大小為3.5×1.8×32.5px,且伴隨淋巴結轉移,這在乳腺癌裡很罕見。相較於其他類型的癌,手術對乳腺癌的療效往往更好。
  • ...的三陰乳腺癌治療新希望,FDA加速批准首個ADC藥物Trodelvy上市
    4月22日,Immunomedics公司宣布FDA加速批准其抗體偶聯藥物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2種療法的轉移性三陰乳腺癌成人患者。
  • 乳腺癌的治癒率很高,可為什麼陳曉旭的乳腺癌沒有治好?
    發現時已是晚期 2006年10 月份,陳曉旭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臨床上把乳腺癌分成四期,一期乳腺癌的治癒率達到95%,二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在75%左右,三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在55%左右,四期乳腺癌的治癒率下降到10%以下。可見,晚期乳腺癌的治癒率低,生存期短。 2.
  • 什麼是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
    目前應用的五種手術方式均屬治療性手術,而不是姑息性手術。 1.乳腺癌根治術: 2.乳腺癌擴大根治術:3.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目前已成為常用的手術方式。4.全乳房切除術:該術式適宜於原位癌、微小癌及年邁體弱不宜作根治術者。5.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適合於臨床I期、Ⅱ期的乳腺癌患者,且乳房有適當體積,術後能保持外觀效果者。術後必須輔以放療、化療等。
  • 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腫瘤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
    在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將於近日出院。五個月前,她們的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給出了「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pCR與non-pCR病例討論及病理評估問題探討
    編者按: 新輔助治療作為目前惡性腫瘤治療的一種治療手段日益得到了臨床的廣泛應用,該治療方法最早應用於乳腺癌中,並隨著臨床應用而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乳腺癌新輔助治療不僅可以觀察到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治療的效果,而且可以將腫瘤縮小,提高手術完全切除的成功率,增加保乳治療的機會。
  • 三個親姐妹相繼確診卵巢癌 專家強調及早預防、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稱「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16日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有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吳小華介紹,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 乳腺癌很可怕?早發現早治療,生存率比你想像的高多了!
    最近恰好播到正備戰高考的小主人公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在醫院確診了乳腺癌,季楊楊為了安慰媽媽,將自己的頭髮都剃光了,說要陪媽媽一起。說真的,我看到這段真的是哭得稀裡譁啦,一方面是感動於季楊楊和媽媽之間真摯的感情,還有一方面是因為乳腺癌——這個奪走我以前很喜愛的一位歌手生命的疾病。
  • 繼妹妹之後,她也確診乳腺癌:醫生真的不是...
    繼妹妹之後,她也確診乳腺癌:醫生真的不是「多事」來源:健康杭州 發布日期:2020-12-19 09:50瀏覽次數:6次這幾天,51歲的古阿姨(化名)有些忐忑不安。去年,她的妹妹被發現乳腺癌,醫生讓古阿姨去醫院做乳房的全面檢查。雖然當時一切正常,但醫生還是叮囑她每半年需複查一次。
  • 妹妹確診乳腺癌一年後,杭州姐姐也中招:醫生的叮囑,我沒在意……
    這幾天,51歲的古阿姨(化名)有些忐忑不安。 去年,她的妹妹被發現乳腺癌,醫生讓古阿姨去醫院做乳房的全面檢查。雖然當時一切正常,但醫生還是叮囑她每半年需複查一次。 「我的乳房從來沒有出現異樣或不適,現在也沒檢查出問題,為什麼以後還要複查?」
  • 妹妹確診乳腺癌一年後,姐姐也中招:醫生的叮囑,我沒在意
    這幾天,51歲的古阿姨(化名)有些忐忑不安。 去年,她的妹妹被發現乳腺癌,醫生讓古阿姨去醫院做乳房的全面檢查。雖然當時一切正常,但醫生還是叮囑她每半年需複查一次。 「我的乳房從來沒有出現異樣或不適,現在也沒檢查出問題,為什麼以後還要複查?」
  • 癌症年輕化:我國年輕乳腺癌患者治療要點有哪些?
    GRELL研究對歐洲7國乳腺癌流行病學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1990-2008年間,乳腺癌發生率以1.2%年的速率增長,而15-34歲的年輕乳腺癌患者發病率增加最為顯著。亞洲年輕乳腺癌發病比例顯著高於西方國家。在美國,50歲以下乳腺癌患者僅佔21%,而我國50歲以下乳腺癌患者達57.4%,絕經前乳腺癌患者的比例更高,達62.9%(圖1)。